Re: [新聞] 台鐵當年買錯車 普悠瑪、太魯閣號退出東部幹線

看板Railway作者 (a5)時間7月前 (2023/10/17 01:10), 7月前編輯推噓7(7019)
留言26則, 9人參與, 7月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ntupeter (ntu dove)》之銘言: : 對事不對人,兩種傾斜式列車「買錯車」是好幾年前的新聞了,而且記得當時這則報導各界迴響還蠻大的,翻查鐵道板當年居然沒有人轉發,有點意外: : 《報導者》: : https://www.twreporter.org/a/railway-eastern-line-policy-traffic-volume : 2019/1/24 : 【運量篇】買錯車、施錯工,10年砸466億、東部返鄉票僅增304張 從這系列報導看來,或許反而提示後來陷入迷霧的原因? 最明顯的部分: : 北迴線易遭遇「台鐵金雞母」貨運列車擋路 金雞母...?台鐵107年(2018)年報: https://i.imgur.com/SxRbHg3.jpg
客運收入1,785,372萬元(~178.5億) 貨運收入___64,501萬元(~6.5億) 雖然讓人懷疑位數是否誤繕,但貨運收入是客運收入的3.6%, 台鐵副業(土地/便當等)收入外傳約50億/年 台鐵便當年收約7億元,比貨運收入還多 被火車耽誤的便當店!台鐵便當年收破 7 億的 3 大心法 (2020/7/28 經理人)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0140 https://www.twreporter.org/a/railway-eastern-line-policy-bottleneck : 2005年後蘇澳至花蓮間「北迴線」全線雙軌化、運量大幅提升, : 但這區段是全台鐵路網中最多貨運列車的地方,也是台鐵賺錢的「金雞母」。 : 但是,載運水泥以及煤礦的貨運列車 : ,時速僅有一般列車的一半,堪稱是「移動路障」。 和台鐵足夠相似的日本貨物鐵道,重車可達100~110kph 若真是金雞母,改善應該不難(方案幾乎是現成的) 但現在近乎成本外部化的作法,似乎間接說明賺的錢不足以支應? : 不過有台鐵司機員指出,貨運是台鐵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平均每日收入200萬元), : 尤其北迴線更是最大宗,要台鐵去調動或縮減貨運列車,當然不可能 1. 當時台鐵貨運平均運程約70km(近似北迴線長度),等於只在一小段賺錢 北花/北東列車可以在一整段上賺錢,應該有利許多? 或者說,為了幾億元/年的生意妨礙數十億元/年的生意,機會成本也太大了? 2. 如果貨列足夠賺錢 組合列車/提高貨車單位長度載重/加長貨列等 (aka縮減車次但不縮運能) 應該都是頗具實績且可考慮的方法? 但看起來能多賺錢,相對容易,又有政策效益的措施卻幾未考慮 (緩解客座供需失衡/轉移公路貨車/改善收支...) 似乎代表以下兩者狀況之一? 1.貨運業務雞肋但因政策考量不得不做 2.為了配合政策,錢需優先花在旅客直接看到的地方? (關於列車,整系列報導幾乎只提及客車, 但貨列若問題如此巨大,卻未有篇幅討論如何改善貨運車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79.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97476224.A.451.html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10/17/2023 01:14:42

10/17 01:54, 7月前 , 1F
講個笑話 台鐵決定要短編多發
10/17 01:54, 1F

10/17 01:58, 7月前 , 2F
貨列其實就是塞中間閒散時段 還再大投資反而就難賺了
10/17 01:58, 2F

10/17 01:58, 7月前 , 3F
其實當初決定買太魯閣的時候 就看的出來台鐵根本沒在做
10/17 01:58, 3F

10/17 01:59, 7月前 , 4F
forecast... 在民間企業 負責建案的早就被 fire 掉了
10/17 01:59, 4F

10/17 06:01, 7月前 , 5F
我也來說個笑話,組織章程就擺在那裡,就不要幻想臺鐵是
10/17 06:01, 5F

10/17 06:01, 7月前 , 6F
民間企業。
10/17 06:01, 6F

10/17 08:36, 7月前 , 7F
貨車要高速化還要快速反應的軔機,就算整車從日本買來,
10/17 08:36, 7F

10/17 08:38, 7月前 , 8F
機車也要有電磁閥所需跳線,當年機車AREB軔機沒裝成就知
10/17 08:38, 8F
或可仿效JR西日本新造客車,在編組第一車轉換氣壓為電磁信號,便不必影響機車?

10/17 08:38, 7月前 , 9F
道這水有多深,可不是"不難"就可帶過
10/17 08:38, 9F
退而求其次的話,昆士蘭鐵路已經可以用全氣軔貨列開到100kph

10/17 09:23, 7月前 , 10F
傾斜式不是問題,短編多發也不是問題
10/17 09:23, 10F

10/17 09:23, 7月前 , 11F
問題是普魯對台鐵而言過於先進導致格格不入
10/17 09:23, 11F

10/17 09:24, 7月前 , 12F
短編多發哪不是問題 評估階段就該發現行不通
10/17 09:24, 12F

10/17 09:25, 7月前 , 13F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根本沒有評估
10/17 09:25, 13F
傾斜式不是問題,短編也不是問題 問題是有幾個座位能賣 過去台鐵17m車60位,20m車64位已經行之有年 就算TEMU可能有各種技術問題而只能8節 增加每節車廂座位,也能加以緩解 (每節車多塞8個座位,一列也多64位了)

10/17 09:26, 7月前 , 14F
寫得很清楚了,不解釋。
10/17 09:26, 14F

10/17 09:30, 7月前 , 15F
傾斜式只跟財務有關 不在乎錢就事 但短編多發完全做不到
10/17 09:30, 15F

10/17 09:30, 7月前 , 16F
做不到的事情硬要做 才是根本沒什麼好解釋的
10/17 09:30, 16F

10/17 09:31, 7月前 , 17F
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10/17 09:31, 17F

10/17 12:50, 7月前 , 18F
貨運人力應該比較少 所以才賺 便當本業人力可能有十倍吧
10/17 12:50, 18F

10/17 12:50, 7月前 , 19F
(但擴增貨運應該是得不到同比獲利
10/17 12:50, 19F

10/17 13:06, 7月前 , 20F
一樓說得很對,也顯示出公司化的重要
10/17 13:06, 20F

10/17 14:34, 7月前 , 21F
其實買太魯閣試水溫不是問題,問題是普悠瑪
10/17 14:34, 21F

10/17 14:35, 7月前 , 22F
太魯閣號可以說買的剛好,是普悠瑪買錯了
10/17 14:35, 22F
普悠瑪機械上也還好,但確定太魯閣無法漲價後, 座位密度就應該設法增加,間接反應成本 (例如縮到900mm左右,就能提高到原本1.2倍,一列多60人左右)

10/17 15:16, 7月前 , 23F

10/17 15:16, 7月前 , 24F
本業,respect
10/17 15:16, 24F
※ 編輯: a5mg4n (49.159.79.37 臺灣), 10/17/2023 19:20:07

10/18 05:36, 7月前 , 25F
話說台鐵放棄貨運也是聯通東部的道路上一堆卡車的原
10/18 05:36, 25F

10/18 05:36, 7月前 , 26F
因… 導致另一群人在吵著要高速公路
10/18 05:36, 26F
文章代碼(AID): #1bBMw0HH (Railway)
文章代碼(AID): #1bBMw0HH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