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唬爛] 關於 (後) 搖滾

看板PostRock作者 (Jesus fear Satan)時間16年前 (2008/04/16 16:01), 編輯推噓7(709)
留言16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9 (看更多)
※ 引述《vmist (SPACE)》之銘言: : ※ 引述《NASHliao (人間失格)》之銘言: : : 又,如果認真就輸了,那我想一半以上的學者與研究生們早就輸到脫褲子去了。 : 以下內容含有讓鄉民兩眼發直的文青字眼,請鄉民自動跳出。 : 後搖滾的定義與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的視角雷同, : 內容不外乎懷疑、否定、顛覆、叛逆、拆解和重組。 : 關於Postmodernism的理論概念與批判已經有相當多的討論,這裡就不再多闡述。 : 我要指出來說的是, : 在解構主義的邏輯下,任何系統化的統一解釋都是不正確的。 : 後現代主義作品(藝術、文學或音樂)大抵而言就是作品與作者的異化、不確定 : 性的中心思想、多角度的觀看視角、諸如此類的特徵。然而依據上述所言, : 試圖使用一種中心式的定論去定義所謂的「後搖滾」不但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正確的。 定義後搖滾 怎麼會是沒有意義 怎會是不正確? 當你在草創一個音樂分類名詞 理所當然要幫他下一個定義 當我們擁有POST ROCK這個意符 卻沒有代表其含意的意指時 此時POST ROCK這個概念就只剩下一副空殼了 我認為Simonn所下的定義 已經相當言簡意賅了 將原本抽象巨大的音樂本體 作了一個精簡而具體的技術型定義 讓初次接觸後搖滾的人能得到這淺顯易懂的概念 倘若要歸循你所界定的後現代主義 創設一個名詞 而又不對該詞作定義 作討論 那不免要踏上後現代主義後來被人指為虛無主義的後塵 後現代強調的是排斥鉅型論述 尊重小型論述 然這偏重的是對於價值對於文本 個人可以有多元的自我解讀 不再只是一言堂 然定義後搖滾這只涉及到知識的層級面 是一種知識性的具體陳述 如同自閉症一詞的發明 他有一定的具體涵義 你不能說在後現代主義的思潮影響下 所有東西就沒有定義的意義了 當非專家某甲主張"一天說不超過三句話"就屬於有自閉症傾向 而我們基於尊重多元論述的原則 也採納了他的見解 但如此一來 所有的學科專業論述都將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因為所有學科知識的傳授都是重複在作"一種中心式的定論" 違背了後現代意旨 況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意見 而基於尊重原則我們並不能加以否定 於是世間事物都將失去其原本真相 只留下眾說紛紜的意見 而知識體也會變成一團雜亂無章的混合物 如果真是如此 哲學也沒有存在必要了 因為哲學求的就是事物的原理原則(求共相去殊相) 而在後現代主義思維裡 事物卻無固定原理原則 端看詮釋者的視角與論述而不同 理論上 這已經變成一種背道而馳的說法了 如果依照此邏輯走 後搖即會變成一種不確定概念的音樂範疇 是故就會出現"凡有聲 即是後搖"這樣與事實相去甚遠的結論 所以在後現代主義的範圍裡 我認為就知識論而言 仍然必須是預設而客觀的 但是價值論的部分 則可以採用尊重多元主觀論述之原則 而對於後搖滾作一定義 顯然是屬於知識論的層面 是故在這裡我認為是不用考慮多元論述的理念的 另外無論Derrida的解構抑或是Lyotard的後現代主義論述 都是以詮釋學的角度切入 從文本鬆動 文字遊戲化來看待世界 顯然他們並未否認文本的先驗存在 甚至體認文本的普遍性 而你的看法則是認為此文本(後搖滾定義)本就不該存在甚或不具存在意義 這似乎已經牽涉到文本客體是否存在 而不只是文本詮釋的問題了 這兩者之間是具有相當大差別的 倘若服膺後現代精神 應該是對後搖滾此一文本 我們可以嘗試作個人化的自我解讀與詮釋 而不是事先預設肯認此一客體(後搖滾定義)之不存在性與無意義性之發生 況乎擺脫這些哲學考量 我們都知道音樂新分類名詞的發明 往往都是為了方便查找 歸類 讓聽者能輕易藉由關鍵字搜尋而獲得想要的資料 而其定義的陳述也能幫助初入門者初步了解當代後搖滾音樂的共通特色 雖然這個定義隨著時間流逝也逐漸改變其所對應的本質內容 但是從搖滾承接到後搖的歷史脈絡上 這個名詞與定義仍是富有極大的歷史意義的 : 「後搖滾」如同其字面上的解釋,是不該被視為一種既成的搖滾音樂類型,也不該被 : 賦予一個既定的框架。 這點我同意 後搖滾是以創作器材的表現方式來作定義 非指某種音樂風格或取向 所以也不會有既定的音樂格式與框架 但是就其現況 我覺得已經慢慢在改變 後搖滾初以解構主義思維進行歌曲的改造與創生 擺脫搖滾樂以來千篇一律的形式與僵化結構 此時我們尚可稱其為服膺解構主義 但要知道搖滾樂也是解構其他音樂形式而來 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理論上也會導向結構化的到來 也就是說當後搖滾發展到一段時間後 其內在的結構主義亦會慢慢地浮現 如同搖滾樂一樣 這是一種解構後的結構化 從哲學觀點來看 當你發展解構主義思維到達一定程度成為一個派典 此時這個解構的典範概念就其本身來說 不也成為了一種結構化的證據嗎 後搖滾在解構的過程後 也逐漸邁向統一的結構形式 而這種結構形式我們是熟知的 不論是編曲方式 吉他用法 抑或是其他音樂要件 無一不是邁向結構的功能化 抑或是功能的結構化 當用法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會慢慢變成公式 公式會慢慢變成制度 所以後搖滾聽起來越來越像是'一種'音樂類型 框架也越來越明顯 類似曲風的團也越來越多了 (相類似的例子 如解構電子舞曲的idm 到後來 idm作品越來越相像 統一的結構也越來越明顯) 對於搖滾樂來說 後搖者是解構主義者 但相對於更後進的音樂來說 後搖者卻也是名副其實的結構主義者啊 可以參照dklo所提的公式 其實後搖逐漸邁向一種結構主義 就擴散理論 與模仿效應來說 都可以算是過程裡的催化劑 進而輔助造成這一種無法避免的改變趨勢啊! 從你所寫的字面上作了解 如有誤解還請指正 :) : 於是我說認真就輸了,指的就是沒有必要認真的討論出個什麼定論。「後搖滾」這種 : 東西每個人聽一聽自己給自己的詮釋就是了。認真的想討論一個本來就不該認真的東 : 西只不過是浪費時間讓人買個雞排來看筆戰而已。 : 所以我才說叮叮叮咚咚轟聾聾就是「後搖滾」。 : : 就是這樣認真的討論,後搖滾才顯得有趣嘛。 : : 當然,叮叮咚咚轟轟隆隆,也是可以討論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0.242.216 ※ 編輯: amontobin 來自: 163.20.242.216 (04/16 16:25)

04/16 16:42, , 1F
大推!!!
04/16 16:42, 1F

04/16 17:47, , 2F
哈哈哈哈哈 這篇超豪洨的
04/16 17:47, 2F

04/16 17:47, , 3F
媽的 有夠後搖!!!!!
04/16 17:47, 3F

04/16 18:48, , 4F
不覺得idm在解構三小...也不覺得後搖從解構而來
04/16 18:48, 4F

04/16 18:51, , 5F
其實現在是post-post-rock時代
04/16 18:51, 5F

04/16 18:51, , 6F
後搖早就不後搖了
04/16 18:51, 6F

04/16 18:52, , 7F
dk1o跟小花那套公式 也不適用於很多團
04/16 18:52, 7F

04/16 18:52, , 8F
現在是post-post-rock時代 好威喔 喔呵
04/16 18:52, 8F

04/16 18:58, , 9F
你跟文批老師一樣 都很喜歡用解構這個字 老師好
04/16 18:58, 9F

04/16 23:16, , 10F
很假知青啊 自己都覺得很gay掰 歡迎各位補個幹 !!
04/16 23:16, 10F

04/16 23:19, , 11F
vmist別介意啊 其實是覺得話題很屌 想要延續話題....
04/16 23:19, 11F

04/16 23:22, , 12F
下午沒課 沒想到後來時間卻用來打這個 好瞎 再補個幹!
04/16 23:22, 12F

04/17 01:32, , 13F
我只是從wiki上東抄西抄而已
04/17 01:32, 13F

04/17 03:38, , 14F
推這篇
04/17 03:38, 14F

04/17 19:05, , 15F
我END了
04/17 19:05, 15F

04/18 02:26, , 16F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啊,後搖都不後搖了以後又是什麼?
04/18 02:26, 16F
文章代碼(AID): #181R9SdP (PostR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1R9SdP (Post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