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怒嗆王建煊 學生哽咽「那賺錢養我」

看板Policy作者 (ele)時間13年前 (2010/12/07 07:01), 編輯推噓0(0018)
留言1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6 (看更多)
回到現實面來談,到底是業界還是大學(學術界)要負起實務教育的責任? 當然大學不可能教導起完全的實務 不過業界希望的是至少要有好的實習經驗 他們會優先選擇較有工作經驗的人 確實該是業界要負起實務教育的責任 不過所謂出錢的就是老大, 道義或理論講再多都沒用 現在大學缺學生來付學費, 所以大學姿態比以前低了, 學生是老大 但不幸的是, 等出了社會, 角色顛倒, 是企業公司付錢, 變成公司是老大 公司不想花錢來重頭栽培實習, 只想檢現成有實務經驗的人 能拿他怎麼辦? 甚至現在很多大學都要企業來投資, 談實務合作計畫 若教授跟企業老闆說: 我們大學只要專心搞好學術教育,學生的實務能力是你們要負責, 那老闆會講教授說的沒錯? 老闆會出錢給學校, 做那些不能賺到錢的計畫? 因此講大學只要教育好學術理論, 不用管到實務 這是忽略了現實面的想法... 要知道絕大多數人唸完大學, 是要到外面工作, 不是要去做啥理論研究 外面工作內容與學校教的理論, 通常差異很大 對大多學生來說, 如果他唸大學時, 只唸了一堆書, 幾乎不會實務 等到出社會時, 企業又遺棄實務的教育責任, 就變成很嚴重的脫軌 因此還不如唸大學時多硬學一些實習, 如果教授不會教, 可以去跟企業談合作, 請企業主管來帶實習課, 甚至去公司實習 可以從另一方面想想, 台灣有多少空間與市場, 可以只搞理論研究? 台灣學術界一直強調要專心搞理論研究, 但台灣學術界的理論研究, 好像在世界上不算很頂尖? 大多數理論研究, 是要建構在實務之上 沒有那個市場實務需求, 就難搞的起那套理論 所以講學術界只要搞理論, 好像不需要在乎實務, 這會是正確的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134.194 ※ 編輯: ayler88 來自: 115.43.134.194 (12/07 07:27)

12/07 15:36, , 1F
理論研究不見得具有商業價值~企業界則以商業價值為首要
12/07 15:36, 1F

12/07 15:38, , 2F
若個人的生涯規劃傾向就業市場~選擇技職體系應該比較好
12/07 15:38, 2F

12/07 17:50, , 3F
重點在於,沒理由政府花一大筆錢又在高職又在大學,
12/07 17:50, 3F

12/07 17:51, , 4F
然後只為了職業訓練,什麼機關該做什麼就該好好做,
12/07 17:51, 4F

12/07 17:51, , 5F
而非看到大學好多就把大學變成職訓所,
12/07 17:51, 5F

12/07 17:52, , 6F
實務對於大學的功用,只是在研究原因,預測與修改,
12/07 17:52, 6F

12/07 17:53, , 7F
而不是教怎麼做,這也是台灣當局與大學生的迷思
12/07 17:53, 7F

12/08 07:50, , 8F
那台灣成立這麼多間大學 如果不把大學變成職訓所,
12/08 07:50, 8F

12/08 07:51, , 9F
那要搞這麼多做研究的地方? 還是得認清現實吧...
12/08 07:51, 9F

12/08 07:52, , 10F
如果把大學定位是做研究的地方,就不該成立這麼多間大學
12/08 07:52, 10F

12/08 07:53, , 11F
把現在大學砍到剩下1/4以下,應該就可以達到做研究的目標了
12/08 07:53, 11F

12/08 14:04, , 12F
真要搞職訓所,那就乾脆直接讓大學去抉擇吧,
12/08 14:04, 12F

12/08 14:04, , 13F
不過我保證就大學師資而言,以及目前大學生的訓練,
12/08 14:04, 13F

12/08 14:05, , 14F
很難成為大家眼中的好職訓所,只是做做樣子罷了
12/08 14:05, 14F

12/08 21:22, , 15F
普遍大學以師資,學生素質與經費分配來說,要搞研究搞不起來
12/08 21:22, 15F

12/08 21:23, , 16F
大學做職訓所雖稱不上好,不過若注定畢業學生就是要去業界
12/08 21:23, 16F

12/08 21:23, , 17F
能在大學學了點皮毛實務功夫, 總比只會呆呆唸書考試來的好
12/08 21:23, 17F

12/08 21:24, , 18F
想專心搞研究的,就交給排名前面的大學吧...
12/08 21:24, 18F
文章代碼(AID): #1C_Mj4Qv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C_Mj4Qv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