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測不準原理"

看板Physics作者 (H-H-H-H-H-H-H-H-H-H-H-H)時間14年前 (2009/09/25 15:55), 編輯推噓5(5013)
留言1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5 (看更多)
: 根本沒有什麼測不測的準的問題 : 測不準是因為定義在我們自己的角度,所以才有測不準的問題 : 要不然波就是在那邊,你硬要從某一種角度去看他 : 當然就會測不準 : 推 macher:體重計量出來38公斤 不就38公斤嗎 哪有不確定的道理 09/25 15:38 : → macher:結果我會回答 那是這次量到38 下次不一定 我的體重根本沒 09/25 15:39 : → macher:沒有定值 妳說怎麼可能 再量一次看看 結果是九萬公斤 09/25 15:39 : → macher:奇怪了量了一百次都不一樣 妳是不是測不準啊 09/25 15:40 : → macher:我會回答 不是量測的問題 而是我的體重沒有故定值 09/25 15:42 "波就是在那邊" "38公斤就是38公斤" 這二句話, 好簡單, 直覺乍看之下就是如此, 不然呢.. 這些直覺都已經先假定"一切都是測得準", 所以當然會認為"測不準"只是"庸人自擾" 問題是, 這個假定是真的嗎? 波就是在那邊, 但是那邊是哪邊???? 所謂的波又是指什麼?? 體重38公斤, 但是什麼是體重, 假設它是指一個人的重量, 也就是把組合成一個人 的所有物質的重量全部加總起來, 但是, 組合成一個人的物質是哪些, 是一個固定的 量嗎? 而測不準原理就是在告訴人們 (1) 波在那裡, 但是那裡並不是可以被清楚定義的, 它只能夠是一個範圍, 不是 絕對的座標位置 (2) 它又告訴我們, 組成一個人的物質是變化的, 在非常微觀的世界是無法規範出 一個人的真正邊界, 既然如此, 就無法真正確定一個人的真正真實重量 測不準原理之所以偉大, 就在於它打破了人們以為是對的直覺 它在告訴我們, 不, 那種以為是對的直覺是錯的, 真正的微觀世界(量子物理) 跟人們熟悉的巨觀世界是非常不同的!! ps. 小弟是唸商的, 以上是自修學的, 有錯請不吝指教 ※ 編輯: Prius 來自: 118.231.23.11 (09/25 16:23)

09/25 16:43, , 1F
= =a 這個...... 恩....
09/25 16:43, 1F

09/25 16:44, , 2F
對於某方面來說 你說的不算是錯
09/25 16:44, 2F

09/25 16:46, , 3F
不過對於測不準的概念 建議還是參考教科書的表達方式
09/25 16:46, 3F

09/25 16:47, , 4F
簡單來說 你無法同時確切的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與動量
09/25 16:47, 4F

09/25 16:48, , 5F
簡單來說 "觀察"本身就已經對於原本的系統產生干擾
09/25 16:48, 5F

09/25 16:49, , 6F
所以會有一個不確定性在那 以上是粗略的說法
09/25 16:49, 6F

09/25 17:10, , 7F
以上說法還是掉入"測的準"的迷思...
09/25 17:10, 7F

09/25 17:11, , 8F
真正測不準所講的是, 就算沒有外部觀察者, 粒子的位置和動量
09/25 17:11, 8F

09/25 17:11, , 9F
不要再講"測"這個字了 把他忘掉吧 妳去字典查uncertainty
09/25 17:11, 9F

09/25 17:12, , 10F
也是無法確定, 更簡單講, 這個原理在述說, 當物質被不斷的
09/25 17:12, 10F

09/25 17:12, , 11F
09/25 17:12, 11F

09/25 17:13, , 12F
被分割再分割, 到最後, 並不存在粒子, 而是量子
09/25 17:13, 12F

09/25 17:21, , 13F
為什麼我覺得你講的與我學的差了不少...
09/25 17:21, 13F

09/25 17:23, , 14F
Uncertainty Principle的主要核心就是「觀察」
09/25 17:23, 14F

09/25 17:32, , 15F
角度不同吧
09/25 17:32, 15F

09/25 17:34, , 16F
你說的角度不同 應該是說"尺度"不同
09/25 17:34, 16F

09/25 17:39, , 17F
不是不是 跟物理無關 是...描述的方式
09/25 17:39, 17F

09/27 21:50, , 18F
測不准原理是自然界的基本限制
09/27 21:50, 18F
文章代碼(AID): #1Al7Tbyl (Phys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l7Tbyl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