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議] 擇善固執還是偏執?

看板PhD作者 (瓜籽)時間13年前 (2011/01/18 00:38), 編輯推噓2(2024)
留言2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1 (看更多)
可能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因素,你必須寫得很隱晦,故有些回答可能不能切中你提出的疑 問,請見諒。 ※ 引述《coleridge (小毛)》之銘言: : 過去幾年,總自已覺得這研究題目的方向是對的,於是不管老大怎麼反對,我堅持去做。 幾年過去了,你的研究成果如何?還滿意嗎? 如果成果很好,表示你選擇的研究題目方向正確,恭喜你!不管你老板怎麼想,反正結果 好一切都好 : 在博士班的養成教育上,該偏向專業還是全人教育,認為不該成天關在實驗室,我再度與 在化學系會有這樣的問題!本以為只有人文社會科學比較會接觸到。 如果時光倒回100年,我會100%支持你,但是現在大學已經和百年前不同了。不只是台灣的 大學變得很功利,歐美的大學也很少人在提全人教育專業教育的問題了。沒有辦法,大環 境不同。 幾百年前大學是貴族念的,幾十年前大學是精英念的,現在台灣人人念大學。 幾百和幾十年前博士是有志於研究的人(有錢有閒的貴族或者精英中的精英)來做,現在 大學和博士班只是不同程度的專家訓練機構。 台灣有許多大學恐怕連專家訓練機構都談不上。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原Po還能想到全人教育的問題,真是不容易。敬佩! : 老大有了分歧,我堅持多修了一些跟我研究不相干的課程,我告知他那是學生的本分與權 關於修課,由於不知道課程內容,恐怕回答不會很切題。 基本上,修課只能學些基礎的東西,大學生的必修課可以傳授一些基礎功夫,有必要修。 真正高深的東西,跟本無法靠修課學會。說老實話,老師跟本教不來,學生怎麼學? 你修的那些到底是什麼課?其他領域的基礎功夫?還是自己專業的高深學問?我有80%把握 斷定,你浪費了許多時間。 從高中開始就從文組訓練出來的學生,在我的實驗室中得接電路、寫電腦程式,最後做出 一套外面要賣一百多萬的實驗設備。她並不需要修工學院的電子電路學任何一門課,就可 以解決論文實驗中面臨的電子電路問題。當然,我有幫她。不過,這還是相當了不起的成 就,她完全不需要靠修課學這些東西。 她真的去修課大概會死當,基本的微積分工程數學就可以把她搞死。 但是誰說一定要修電子電路9個學分才能夠拼拼湊湊接出一套實驗設備? 我自己的經驗:基本上有了碩士訓練之後,靠自修完全可以擴展自己原本領域約20%~30% (粗略估計)。真的叫我去啃康德的哲學大概還是有困難。但,我也毫無動機去啃康德。 但是一些稍微有相關,但是沒有修過的課,完全可以靠自修學會。 舉例來說,修過普通生物、生化、分生,大概可以靠自修學會免疫學。 總之,從大學、碩士班、到博士班的訓練,主要在於「如何做學問」,而不在課本的內 容。說100%課本無用可能有點偏激。大概20~30%課本中的內容,在做論文中還是會用到。 : 利。再度,在環保與經濟上,歧異的化學雙元性:利用價值以及危險性質,石化產業的利 : 與弊,我再次挑戰他的極限,直到這段關係的僵化。(我是化學系的學生) 不熟悉,不與置評。 : 我總是去歸咎於這個體制,總認為這樣不合理,學生本該有自己堅持的核心價值,否則只 : 是一部機器。在研究室,年輕的一輩本就該去衝撞上一個世代,否則將止於思想閉塞。然 : 而,幾年的經驗告訴我,或許這就是華人世界的運作模式吧?是我高中的時候沒有好好念 : 論語嗎?五、六年來假如塑造出一段破碎的關係,那一只文憑意義何在?這些年來著實沒 : 有修好這門課:社會智能。我應該可以做的更好,在陳述己見和向上溝通上,應該有更好 : 的方式可以達到雙贏,而不是一昧的歸咎這不合理的體制。是否有個更好的放式去調和鼎 : 鼐?而不是一再認為自己擇善固執。 前一陣子和一些「堅持改革」而且「擇善固執」的同事有了一些終身難忘的交手經驗。 很難形容這種感覺。簡單地來講,他們讓全系大多數同事生活過得非常痛苦,但他們堅持 「改革總是有些陣痛」,「那些抗拒的都是既得利益者」。還好最後校長大刀一揮解救了 大家。 或許不該談太多政治,不過因為用政治來形容非常貼切,所以還是稍稍用一下: 有些人把獨/統當作一種信念,因此只要符合他們自己的獨/統理念,其他一切皆可拋。貪 污、無能、讓國家損失幾千億都無所謂。這些人(希望只是少數)信念強到一種地步,他 們對自己的錯誤毫無感覺,認為自己只是「擇善固執」,「那些抗拒的都是壞蛋」! 因為我不曉得你跟你老板爭執的到底是什麼,所以上面的描述你看看就好,別誤會我是針 對你。 只想講一句:學科學的人總是比較謹慎些,要求自己客觀些,主觀意識不要太強。所以學 科學的人會儘量避免「擇善固執」。 因為,只有上帝知道你選擇的是否真的比較「善」。 :昨天,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的電影,有了好多的感想,今天早上湊巧在經理人 大推這部電影,很好看。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最後蘭邱變成王杜,在現實社會中發生 的機率恐怕不高。 : 雜誌(No. 72)上讀了一系列關於社交關係學的篇文,我想這是在最後一年,最重要的一門 : 功課吧!(過去整天做實驗根本無暇去想)我這樣告訴自己。 : 我Paper有達到他的門檻,只是老大總覺得我很固執!不是個好學生! : 他總是告訴我這樣離成功會很遙遠,未來在職場也會很吃虧! 有可能。 : 不幸的是我們現在幾乎只是點頭之交 : 如果你是我,你會如何去收拾這樣僵化的關係? : 敲他的辦公室嗎? : 親筆寫信跟他說? (他不太看電郵) : 墾請各位先進給一些見解 我比較悲觀些。這是個性問題,恐怕無解。不過每個人有他的生命旅程,以及他追求的人 生目標。或許你跟本應該從事社會運動。不管怎樣,還是祝你一切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85.72

01/18 00:56, , 1F
我很努力的想.在沒修過電子電路等科目情況下,可以解決
01/18 00:56, 1F

01/18 00:57, , 2F
哪些論文會出現的電子電路問題?或者可以拼湊出百萬設備?
01/18 00:57, 2F

01/18 01:14, , 3F
有會帶的人, 學的人又很肯學的話, 很多東西都做得到的.
01/18 01:14, 3F

01/18 01:38, , 4F
革命不能輸出 一個人能做到 不代表剩下人能做到
01/18 01:38, 4F

01/18 11:07, , 5F
1F,可以的....我自己做的到,相信比我行的人更多....
01/18 11:07, 5F

01/18 13:00, , 6F
我就是沒有修過電子電路 但是正在想辦法的人
01/18 13:00, 6F

01/18 13:01, , 7F
不過目前還在努力中 電子電路的程度只有普物 可能還不到
01/18 13:01, 7F

01/18 13:01, , 8F
因為幾乎忘光了 就只能去試 去做 然後查paper 查書
01/18 13:01, 8F

01/18 13:03, , 9F
遇到懂電的人就問一下 這是我目前的情況 其實現在資訊爆炸
01/18 13:03, 9F

01/18 13:03, , 10F
還滿多東西google就有了 只是很花時間 很挫折 囧
01/18 13:03, 10F

01/18 13:04, , 11F
而且如果是做實驗的 只要有做出來 後面在想辦法找理論解釋
01/18 13:04, 11F

01/18 13:05, , 12F
就好了 但如果是純理論 應該不太可能這樣搞
01/18 13:05, 12F

01/18 13:07, , 13F
其實我覺得這種反是比較像是倒過頭來的教育 就是做實驗出來
01/18 13:07, 13F

01/18 13:07, , 14F
不符合想要的 開始有疑問 然後倒回去找原因、理論
01/18 13:07, 14F

01/18 13:08, , 15F
跟一般傳統教育: 直接灌輸你一堆資訊 然後滿多時候不知道
01/18 13:08, 15F

01/18 13:09, , 16F
啥用(看過很多小大一、小大二PO文問說學這要幹嘛)
01/18 13:09, 16F

01/18 13:10, , 17F
就不同的學習方式 但是倒過來的方式會比較印像深刻 但也比
01/18 13:10, 17F

01/18 13:10, , 18F
辛苦
01/18 13:10, 18F

01/18 13:11, , 19F
偏題了 拍謝= ="
01/18 13:11, 19F

01/18 16:24, , 20F
我想上面的推文一堆作ICS的人感觸會很深吧!高中物理內
01/18 16:24, 20F

01/18 16:26, , 21F
的基本電學與電子學是差很多的.更別說是解決論文上的
01/18 16:26, 21F

01/18 16:27, , 22F
電路問題.
01/18 16:27, 22F

01/19 10:19, , 23F
我想是習慣就好... 就像是想要會寫程式,去巨X電腦上上課就
01/19 10:19, 23F

01/19 10:20, , 24F
可以了,沒必要從資工系科班出身的狀況是很類似的~
01/19 10:20, 24F

01/20 15:06, , 25F
抱歉,可能造成誤會了。我們只是要搞個簡單電路使得自己寫的
01/20 15:06, 25F

01/20 15:07, , 26F
程式可以去操控一些簡單週邊設備,非電機領域那種複雜電路。
01/20 15:07, 26F
文章代碼(AID): #1DD72CHI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D72CHI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