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交通部前部長舉出前瞻5大爭議

看板MRT作者 (111)時間7年前 (2017/05/14 15:37), 編輯推噓6(171156)
留言84則, 3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獨家/讓專業的來!交通部前部長舉出前瞻5大爭議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61651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昨天歷經新舊政府交鋒,交通部更搬出38份前瞻軌道計畫共42本可行性 研究報告,試圖證明前瞻計畫絕非如外界所指「未經審慎評估」、「在3個月內憑空生出 」,而是從去年520起歷經10個月從歷年計畫中審慎挑選而出。 不過,究竟這些報告究竟是憑何標準納入?為何以前不行的、現在納入了?被淘汰的計畫 又是什麼原因?依什麼程序決定的?交通部仍交代的模糊不清,僅針對幾個個案舉例後表 示將放上官網讓社會檢視。 交通部前部長陳建宇今天上午致電本報記者,提出5點質疑。 ●第一、端出42本可行性報告 騙自己也騙別人 他直言,交通部端出42本可行性研究報告出來非常不應該,他說,如果這42本可行性研究 過去曾經研究過,現在的38項計畫也不會有23項還沒經過可行性評估,「政務官不可以帶 壞事務官、騙自己也騙別人。」更別說,去年底新竹市政府曾找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來 評估可行性,交通部的官員還有列席審查,最後因新竹運量不足,評估結果不可行,「那 為什麼現在又能列入呢?」 昨天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指新竹輕軌歷經20年爭取,經評估認為運量已達到可以建設輕 軌才納入前瞻計畫。不過,陳建宇說,當時評估不可行,就是因為新竹運量不足,公共運 輸市占率不到10%,連公車體系都關門了、要怎麼創造捷運呢? 他說,他不是反對新竹蓋輕軌,而是蓋得時機對不對,公共運輸一定要從輕運量、中運量 到重運量,若運量不足,或許要先從免費公車去培養運量,熟悉路線後再來蓋軌道才有道 理。 此外,交通部也在修訂軌道、捷運等審查辦法,將來會更加重視需求及轉乘。陳建宇說, 這代表這42本舊報告已經不符合新辦法的需求,拿出舊的報告騙自己也騙別人,「這要打 屁股」,官員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才對。 ●第二、供給導向失敗 要承擔比貪汙可怕的罵名 陳建宇提出的第二點是,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說「輕軌不應遍地開花」,交通部則回應是 未來的需要,他說,如果政策上民進黨要採供給導向,透過供給創造需求,也不要遮遮掩 掩,要對未來的成敗負起最大責任,也要認知到,如果不成功就要承擔起「比貪汙還可怕 的決策」的罵名,就好比當年陳水扁任內推動的屏東和恆春機場,在沒有評估經濟效益和 財務可行性的情況下,終因需求不足成為蚊子機場。 反之,如果採需求導向就要去看人口密度、成長狀況、社經發展條件與工商產業發展狀況 ,究竟是要採用公車系統、BRT系統或輕軌系統,要按時機、實事求是地提供交通系統 ,不可以「還不會走路就起飛」。他說,大家在吵到底要不要蓋輕軌、有沒有遍地開花, 這都要看區域發展的情況。 ●第三、比起爭論誰為主 應重視智慧運輸、區域發展 至於到底是以軌道為主、還是公路為主?陳建宇說,交通部說都會區一定需要軌道系統, 這是毛治國等前任部長及現在的交通部最大的差異點,但未來幾年內,到底是以公路或軌 道為主?或是一定比例的搭配才符合實際需要?大家都犯了很大的盲點,交通發展、運具 提供,應該要有區域發展的概念,而不是各縣市埋頭做自己的。 陳建宇說,交通運具一定要有都會區、偏遠區的區別,這兩點要把握住。比如桃竹苗、中 部或南部地區之外,還有彼此整合的概念,要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運具。 更重要的是,在交通科技的時代,一定要透過大數據分析、智慧運輸的概念來整合,而不 是重硬輕軟、只重視硬體建設。透過整合,才能確切了解哪些時間點是否該有輕軌、或該 採用DRTs(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 他說,與其吵誰為主、誰為輔,更該用智慧運輸、區域發展概念,讓都市與鄉鎮有別,配 合未來提供實際需求,才不會債留子孫。 ●第四、別忘建設都是舉債 沒有財務評估會成苗栗第二 陳建宇也強調,任何的建設一定要有財務評估及財政紀律的概念,尤其現在建設是以舉債 來的、更應謹慎,不應債留子孫。他提出,這些硬體建設或營運財物,未來的維運財物能 否撐得起建設成本?若不行,輕易建設,一定會因運量不足,導致嚴重虧損。 他也呼籲地方政府,在爭取前瞻計畫時一定要先精算,尤其現在的舉債空間幾乎都已經到 頂了,如果現在沒有財務概念,未來運量嚴重不足一定會有嚴重虧損,一定會債留子孫, 並讓未來的繼任者一定痛苦萬分,就像苗栗縣前縣長的債務如今留給現任縣長的慘況,各 項硬體設施都要非常謹慎小心,否則留給繼任者將使其無限痛苦,未來繼任者也再也沒有 財政資源、舉債空間,「地方垮了,誰負責?」 ●第五、不可行就要拒絕 別因總統一句話就要全力達成 他說,現在表面上看來前、後任部長在喊話,其實大家都是在專業上做辯論,總是希望台 灣未來可以更好。 他說,以往這些大建設都是編列公務預算、透過審查機制一步一步來,他拜託交通部,38 件案子中還沒完成可行性評估的有23項,他會建議「先給評估規畫費用」,等可行性評估 出來後,交通部要採用新的審查要點審查,如果可行再納入,不可行,就要有道德勇氣拒 絕,不可以因總統講一句話就要全力達成,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 理性 和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51.10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494747432.A.57D.html

05/14 15:42, , 1F
所以全部的路線都一起不能蓋?
05/14 15:42, 1F

05/14 15:49, , 2F
政治要你通車 你能不通嗎
05/14 15:49, 2F

05/14 16:01, , 3F
別像帶社會氛圍了 不然不會輸
05/14 16:01, 3F

05/14 16:01, , 4F
寫得很中肯!
05/14 16:01, 4F

05/14 16:01, , 5F
前瞻的很多項本來就是只有規畫費用,這位陳前部長看都沒看
05/14 16:01, 5F

05/14 16:02, , 6F
而且屬於那種連標題都沒看的類型,因為標題都有寫明規劃費
05/14 16:02, 6F

05/14 16:02, , 7F
他建議的先給規畫費,這就是前瞻現行的做法了啊
05/14 16:02, 7F

05/14 16:02, , 8F
國家建設不是菜市場喊價,不得不慎
05/14 16:02, 8F

05/14 16:04, , 9F
翻譯:這些做了以後我們做什麼?
05/14 16:04, 9F

05/14 16:05, , 10F
不會花的比愛台十二項建設多啦
05/14 16:05, 10F

05/14 16:22, , 11F
這些前部長是不是都以為各縣市大眾運輸都像台北一樣方便
05/14 16:22, 11F

05/14 16:22, , 12F
但沒人搭啊
05/14 16:22, 12F

05/14 16:31, , 13F
我會噓江宜樺跟毛治國,陳建宇就不會,他畢竟事務官出身
05/14 16:31, 13F

05/14 16:31, , 14F
,比較中立
05/14 16:31, 14F

05/14 16:41, , 15F
愛台12建設起碼有個台鐵東部幹線提速計畫很有效益!而
05/14 16:41, 15F

05/14 16:41, , 16F
且花的很值得!另外蘇花改與南迴改也是其中投資建設東
05/14 16:41, 16F

05/14 16:41, , 17F
部的一環節!錢都花在正確的方向!
05/14 16:41, 17F

05/14 16:41, , 18F
推中立
05/14 16:41, 18F

05/14 17:05, , 19F
五楊高架也算值得
05/14 17:05, 19F

05/14 17:05, , 20F
和我觀點差不多,認同
05/14 17:05, 20F

05/14 17:40, , 21F
所有的交通部長就陳俊宇最濫
05/14 17:40, 21F

05/14 18:05, , 22F
可憐的顧問公司要被抓出來鞭了
05/14 18:05, 22F

05/14 18:15, , 23F
王沒事把42本拿出來就是自找苦吃,等一下交通部當年寫的
05/14 18:15, 23F

05/14 18:15, , 24F
審查意見被要求公開出來不是更難凹~
05/14 18:15, 24F

05/14 18:44, , 25F
他講的非常中肯,事務官出身較不理政治
05/14 18:44, 25F

05/14 18:47, , 26F
會注重政府建設需求與預算編列的SOP
05/14 18:47, 26F

05/14 18:52, , 27F
現在的導向就是不想繼續獨尊北北,應該很明顯。
05/14 18:52, 27F

05/14 18:55, , 28F
到底對不對,留給民眾決定。基礎建設不會只是交通建設
05/14 18:55, 28F

05/14 19:01, , 29F
開放式政府非機密文件是該開放給一般人民參閱不是嗎?
05/14 19:01, 29F

05/14 19:10, , 30F
我之前跟市府要目前部分前瞻軌道的可行性報告 承辦人直
05/14 19:10, 30F

05/14 19:11, , 31F
接說都要等行政院核定他們才方便公開 嗯....
05/14 19:11, 31F

05/14 19:37, , 32F
不想獨尊無所謂,做決策的直接講清楚,未來成敗自己負責
05/14 19:37, 32F

05/14 19:37, , 33F
,政策性興建就不要亂搞報告來擋箭
05/14 19:37, 33F

05/14 20:13, , 34F
台灣從十大建設以來國家基礎建設那一次沒灌水?
05/14 20:13, 34F

05/14 20:14, , 35F
成敗都有,但是成功的比失敗的效益大太多。
05/14 20:14, 35F

05/14 20:16, , 36F
北捷的效益也是有正面負面,但是還不是一直蓋。
05/14 20:16, 36F

05/14 23:30, , 37F
北捷有一直蓋的話,南北線跟民汐線早就開始動工了
05/14 23:30, 37F

05/14 23:31, , 38F
如果連在紙上就已經失敗的話...
05/14 23:31, 38F

05/14 23:32, , 39F
還要賭接下來"成敗都有"?
05/14 23:32, 39F

05/14 23:33, , 40F
基隆輕軌最初說要爬300公尺上平面所以要用 tram train
05/14 23:33, 40F

05/14 23:33, , 41F
後來又說希望直接在地下設南港展覽館站
05/14 23:33, 41F

05/14 23:54, , 42F
滿認同的
05/14 23:54, 42F

05/14 23:59, , 43F
滿中肯的
05/14 23:59, 43F

05/15 00:04, , 44F
用高地板車輛應仍能上平面? 請大家關心tram到底想走基隆市
05/15 00:04, 44F

05/15 00:04, , 45F
的哪條路? 這快要是tram實用上的唯一價值了
05/15 00:04, 45F

05/15 00:40, , 46F
覺得已經算講得蠻公道的了
05/15 00:40, 46F

05/15 00:52, , 47F
不可行就要拒絕!!的確應該回歸專業,現在真是太多民
05/15 00:52, 47F

05/15 00:52, , 48F
粹了
05/15 00:52, 48F

05/15 01:05, , 49F
專業不該凌駕於民意
05/15 01:05, 49F

05/15 01:05, , 50F
民意要 專業就得配合搞定 才是正確的
05/15 01:05, 50F

05/15 01:09, , 51F
推中肯
05/15 01:09, 51F

05/15 05:49, , 52F
廢話連篇
05/15 05:49, 52F

05/15 07:22, , 53F
北捷一直蓋是事實,花了快一兆
05/15 07:22, 53F

05/15 07:23, , 54F
陳建宇的論點只是附和毛。
05/15 07:23, 54F

05/15 07:24, , 55F
問題是現在政府就在撥亂反正,讓中南部跟上
05/15 07:24, 55F

05/15 07:25, , 56F
原來只壓寶北北捷運的錯誤政策藉此次可以修正一下
05/15 07:25, 56F

05/15 07:44, , 57F
讓中南部跟上?高雄捷運都蓋好十年,公共運輸市占率還輸給沒
05/15 07:44, 57F

05/15 07:44, , 58F
捷運的北部(民104年):基隆桃園新竹
05/15 07:44, 58F

05/15 07:50, , 59F
大台北在沒有捷運以前公車日運量超過250萬人次(當時大台北
05/15 07:50, 59F

05/15 07:50, , 60F
人口500多萬),二者比例約50%
05/15 07:50, 60F

05/15 07:50, , 61F
高雄沒有捷運以前公車日運量最多20多萬,人口當時200多萬,二
05/15 07:50, 61F

05/15 07:50, , 62F
者比例10%不到,即便現在高雄捷運+公車日運量30多萬,高雄市
05/15 07:50, 62F

05/15 07:51, , 63F
人口277萬,二者比例也僅15%不到。
05/15 07:51, 63F

05/15 08:00, , 64F
北捷已通車路線是7000多億,那兒來一兆? 某q,某g
05/15 08:00, 64F

05/15 08:04, , 65F
北捷已通車路線約7600億,年營收193億,日運量約200萬人次
05/15 08:04, 65F

05/15 08:05, , 66F
高捷已通車路線約1800億,年營收 21億,日運量約 18萬人次
05/15 08:05, 66F

05/15 08:11, , 67F
以上假設租金都不收,公車轉乘優惠與電子票證優惠都由政府補
05/15 08:11, 67F

05/15 08:11, , 68F
貼的相同條件下:
05/15 08:11, 68F

05/15 08:11, , 69F
北捷每年盈餘約55億~60億,1兆÷55億≒182(年)
05/15 08:11, 69F

05/15 08:12, , 70F
高捷每年盈餘約1億,3230億÷1億≒3230(年)
05/15 08:12, 70F

05/15 08:16, , 71F
(高雄輕軌的100億成本就先不算了)
05/15 08:16, 71F

05/15 11:39, , 72F
又來這種先公車後軌道的輪調
05/15 11:39, 72F

05/15 12:48, , 73F
本來就是先公車後捷運的規畫阿 所有設計都是如此
05/15 12:48, 73F

05/15 12:49, , 74F
我也很喜歡軌道 但公車和軌道系統應兩者要結合才是最正確
05/15 12:49, 74F

05/15 21:59, , 75F
愛台12項自己google好嗎 某樓黑人問號 頂多東部電氣化
05/15 21:59, 75F

05/15 21:59, , 76F
好啦 愛台12建設有成功的 就是花在刀口上的話
05/15 21:59, 76F

05/15 22:01, , 77F
前瞻也絕對花在刀口上啦 我當然支持每條都認真評估
05/15 22:01, 77F

05/15 22:02, , 78F
但kmt的12項撒出多少錢 成效多少?
05/15 22:02, 78F

05/15 22:09, , 79F
樓上某j 要算也是現在的7600/55=138年
05/15 22:09, 79F

05/15 22:11, , 80F
高雄1800/1=1800年 看起來很多吼
05/15 22:11, 80F

05/15 22:11, , 81F
但明年如果營收2億 不就100%成長 要這樣玩嗎
05/15 22:11, 81F

05/16 05:46, , 82F
樓上,高雄捷運如果加入輕軌跟黃線,營運成本只會增加...
05/16 05:46, 82F

05/16 05:46, , 83F
否則照你的邏輯,北捷每年盈餘也可能從55億增加到100億阿
05/16 05:46, 83F

05/16 05:47, , 84F
ps.高捷105年的盈餘是7000多萬,甚至不到1億
05/16 05:47, 84F
文章代碼(AID): #1P60aeLz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