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補足市區軌道路網缺口 4綠委推高雄第3條捷運

看板MRT作者 (NatsuNoHaya)時間7年前 (2017/02/18 13:35), 7年前編輯推噓7(7023)
留言30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k123123 (123123132123123)》之銘言: : 關於新黃線的路線修正, : 個人認為考量未來路網來說, : 路線整併是短視近利的行為。 : 首先,新黃線一旦確定實施, : 就如同先前大大提過的, : 三多路、民族光華路、五甲路皆可確定未來不會有完整路線。 : 就新增捷運線後路網逐漸齊全的角度來看, : 搭乘人次必然有所提升, : 對於未來爭取新路線也更加有利, : 如路廊遭到截斷對於未來爭取新路線是不智之舉。 : 其二,原棕線現已有70路公車營運, : 該路公車為市公車運量前5名, : 扣除經過火車站的60、100路及以超長環狀路線造就高人次的168路, : 70路雖然營運距離不算長,但運量卻可觀。 : 既已有公車路線培養運量,沒有道理不考慮蓋棕線。 : 更何況,新黃線既無法利用到衛武營站的預留空間, : 也無法經過三信家商(五塊厝)這塊人口眾多且有固定公車搭乘人口的區域。 : 其三,南京、五甲沿線雖然人口眾多,但並非主要進城方向。 : 新黃線五甲線基本上可以算是城區外環線, : 在考量爭取最多客源的情況下,進城方向要較環狀線有市場。 : 城區外圍由於好停車,又本區機車眾多, : 多半是進城去才會考慮搭乘捷運。 : 往小港、佛公的通勤人口雖眾多, : 但多為往港區、加工區、小港工業區人潮, : 說實在的,要將這類機車客源轉為捷運,在目的地可近性上難度頗高。 : 從五甲路的公車來看, : 當年闢駛J寶紅66(今紅10),大家一片看好, : 實際運量卻是差強人意。 : 紅10改為A、B兩線延伸至鳳山後,運量甚至更差, : 同樣走五甲路,25路公車的運量就相對好很多, : 也可見進城是比較可能吸引人潮搭乘大眾運輸的方向。 : 觀察五甲路沿線車流,走完全程者非常有限, : 幾乎都是轉向車流。 : 可見五甲地區雖商圈熱鬧, : 多半都是區域內短程的人口流動, : 此類客源捷運很難比得過機車。 : 當然五甲路不是不能蓋捷運, : 但是依先後順序來說, : 應該不是最優先的選項, : 捷運並非經過人口眾多區域就一定吸得到客源。 : 個人認為 : 黃線還是以原版建工+民族/光華版本為佳, : 棕線還是澄清+三多為佳。 : 另外個人私心想推個藍線, : 自左營大路經中華路轉三多路轉一心路接瑞隆路接瑞隆東路一路去到中崙 : 此路線現北段已有205/南段有紅18, : 皆是運量不錯的公車路線, : 藍線路線直截,又是切入城區, : 且經過諸多人口密集區(如崗山仔 中崙),很容易吸引客源。 : 沿途經過左營軍區/明誠中學/聯合醫院/三鳳中街/前金/中央公園/三多商圈/中正高工/籬 : 仔內/崗山仔/瑞豐站/中崙社區 : 甚至還可向北延伸右昌 高雄大學 梓官 : 向南延伸鳳翔 過埤 桂林 :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A88LIGrJ1P0Ue5mC1Xpa7irPejU&usp=sharing : 也是很有潛力的路線 現在就是在搶錢 所以原本因為路幅不足只能地下化的五甲線才能起死回生 之前市府會把五甲線的順位排在那麼後面 就只是因為沒錢 想先蓋能夠平面輕軌的路段 現在有前瞻計畫當然先把只能地下化的蓋一蓋 然後k大跟我的想法一樣 把環狀輕軌擴大到五甲鳳山去 這樣五甲接灣區 鳳山接凹子底 透過轉乘橘線也能到市中心 可以說到市區的通勤管道都具備 才有運量 不像現在規劃 南接新草衙 北接鳥松 根本不是鳳山人會去的點 況且現在環狀輕軌的環太小了 面對那麼短的通勤距離 大家還是會傾向騎機車 由於五甲路只能地下化 所以我建議新黃線採用中運量LRRT 五甲路採用LRRT並直通環狀輕軌 民族路也使用LRRT直通未來的青線輕軌 澄清湖大埤路使用LRRT為之後仁武輕軌做準備 如果三多路東段以後要硬塞輕軌的話也能直通 或許有人說 LRRT運量可能不若文湖線高 都地下化了 怎麼還要採用輕軌系統浪費錢 那我也可以說 都地下化了幹嘛不直接上高運量 你可能會覺得使用輕軌系統無法應付不斷成長的旅客 但應付龐大旅客的方法有很多 加密班次 區間車等 未來高捷旅客再多 也不可能到北捷三分之一 但輕軌車廂容量絕對超過高運量三分之一 搞懂這個關係就知道 現在很多人不支持新黃線使用輕軌車廂只是一種不拿白不拿的心態而已 “錢差不多 可以拿更好的幹嘛不要“ 但是卻忽略整體高捷路網的發展和通勤路線 你要有一個高級的黃線 卻斷在三多路五甲路民族路 想到達目的地就要處處轉車 還是一個輕軌捷運 卻很符合大多人的通勤路線 更不用說系統整合成功的話 各種路線都能直通 發展多元路網 五甲路本館路這無論發展甚麼軌道 勢必得地下化 但地下化不代表不能採用輕軌系統 高雄未來的趨勢還是輕軌系統 比起一昧追求更高級卻不實用的東西 了解自己需要怎樣的東西 未來要怎樣發展 才是比較有遠見的做法 ----- Sent from JPTT on my OPPO F1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4.24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487396121.A.C8A.html ※ 編輯: xy1904312 (49.214.243.5), 02/18/2017 13:40:24

02/18 13:52, , 1F
我覺得直接寫台灣習慣的中運量比較好。
02/18 13:52, 1F
中運量很多種 文湖線也是中運量 但容量比LRRT高

02/18 13:52, , 2F
輕軌其實各國各種定義不一樣。
02/18 13:52, 2F

02/18 14:01, , 3F
台灣一堆自創詞
02/18 14:01, 3F

02/18 14:16, , 4F
樓上就自創了「中軌」還好意思講
02/18 14:16, 4F
※ 編輯: xy1904312 (49.214.243.5), 02/18/2017 14:28:25

02/18 14:53, , 5F
輕軌跟中運量不算自創詞吧,就定義跟既定印象的問題
02/18 14:53, 5F

02/18 18:11, , 6F
輕軌的準點率會受到平面行駛的影響
02/18 18:11, 6F

02/18 18:57, , 7F
就寫捷運系統就好了,一直堅持LRRT不能叫做捷運,這在做啥
02/18 18:57, 7F

02/18 18:58, , 8F
LRRT 直接叫做捷運,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在。
02/18 18:58, 8F

02/18 19:05, , 9F
大家印象中運量就台灣已有的,文湖/西環
02/18 19:05, 9F

02/18 19:05, , 10F
輕軌就高雄水岸線/淡海線
02/18 19:05, 10F

02/18 19:06, , 11F
依照大家習慣去稱呼就好。不要再搞自創
02/18 19:06, 11F

02/18 19:17, , 12F
建議:要就多用「重軌」一詞來形容,這樣自然概念就建立
02/18 19:17, 12F

02/18 19:18, , 13F
重軌一詞的意涵,重軌是捷運,輕軌也可以是捷運,這才正確
02/18 19:18, 13F

02/18 19:19, , 14F
LRRT講一百次,效果很可能比不上重軌講一百次的效果
02/18 19:19, 14F

02/18 20:50, , 15F
我個人偏好以既有系統為優先考量,且地下化不會採用
02/18 20:50, 15F

02/18 20:50, , 16F
輕軌系統
02/18 20:50, 16F

02/18 20:51, , 17F
也就是不考慮直通環狀輕軌等路線
02/18 20:51, 17F

02/18 20:51, , 18F
但是考慮直通台鐵或既有高運量,沒直通至少維修共通
02/18 20:51, 18F

02/18 20:52, , 19F
低中高運量只是運輸密度範圍定義的,還是用LRRT易懂
02/18 20:52, 19F

02/18 20:53, , 20F
高捷黃線我會選中運量+重軌鐵路
02/18 20:53, 20F

02/18 20:53, , 21F
捷運(機捷或新北環狀線這種)
02/18 20:53, 21F

02/18 20:54, , 22F
轉乘做的好 兩次之內可接受 轉乘做不好 一次都懶
02/18 20:54, 22F

02/18 20:55, , 23F
不過,以日本做法,會直接用準重鐵規格...尤其地下
02/18 20:55, 23F

02/18 21:03, , 24F
高雄那邊適合直通台鐵??(被打)
02/18 21:03, 24F

02/18 21:17, , 25F
1400億應該夠原本黃藍青三線高架LRRT 盡可能擴大路網
02/18 21:17, 25F

02/18 21:17, , 26F
應該比追求地下化重要的多
02/18 21:17, 26F

02/19 00:19, , 27F
前天質詢好像有提到平面高架有徵收土地問題,地下比較好
02/19 00:19, 27F

02/19 00:19, , 28F
推。
02/19 00:19, 28F

02/19 03:36, , 29F
輕軌的速度
02/19 03:36, 29F

02/19 14:12, , 30F
速度視路權而定
02/19 14:12, 30F
文章代碼(AID): #1OfzqPoA (M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fzqPoA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