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10月初勘 捷運松山線趕選前通車

看板MRT作者 (鳴人)時間9年前 (2014/09/13 19:20), 9年前編輯推噓8(8018)
留言26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SocialQueen (不理是本)》之銘言: : 為什麼要維持現有的路線?為什麼保留現有的路線比較好? : 我想針對大家常見的問題做個我的理解 : Q.是不是為了直達台大醫院 台北車站 榮總看病才主張反對分流 : A.那都老梗了,不是單純為了這幾站,就連媒體大概也不想用這個理由了 : Q.不分流,那新店線 信義線不是繼續要6分鐘了嗎? : A.是的,但即使分流後,大部分路段仍然持續6分鐘 : 新店線原先營運模式為 淡水-新店 西門-台電大樓,未重疊路段為 台電大樓-新店 : 新營運模式為 松山-新店 松山-台電大樓,未重疊路段仍為台電大樓-新店 : 信義線則由原本中正紀念堂拉至大安,但是大安-象山仍為6分鐘 : 依目前信義線的人數來說,6分鐘足矣 : 而人數比較多的新店線,仍因受限於小碧潭支線而無法增班 不能這樣比較,之前新莊線還沒通車的時候,橘線台北市路段也是受限於6分鐘一班, 當時的運量和現在的信義線各車站差不多等級,一般人也會認為6分鐘是夠的, 可是新莊線通車之後呢? 東門站連通之後呢? 建議你可以翻一下版上的運量紀錄。 新店線人數多那也是多年下來累積的,通車時間點不同當然不能比。 : Q.可是捷運局說,分流後會加開加班車,讓新店線尖峰時刻班距由原本6分鐘 : 縮短成4~5分鐘 : A.新店線的加班車與分線無關,完全是所謂的片面之詞 : 因為現在就已經有新店線的晨峰加班車,營運模式為:七張-北投 : 也就是在新店線區間,可以看到往北投但是亮綠色的即為加班車 : 因此新店線尖峰時間其實已經是4~5分鐘,不需要分線後才能開加班車 也只有部分時段如此,並不是上午尖峰所有時段都這樣。 : Q.不是因為不能直達台大醫院,那還有什麼原因 : A.中永和往來淡水線,依照原先規劃,應該是要在東門站轉乘 : 但是東門站轉乘卻會遇到兩次 麻花 隧道 : 麻花隧道中車速遠遠不如其他路段,而且繞行距離又遠 : 原本古亭-中正紀念堂時間 雖要過橫渡線,但仍僅僅只要1分50秒左右 : 但是經由東門站轉乘時間,估計約需要8分鐘左右的時間 行車時間長只是藉口,是人去配合時間,不是時間去配合人, 即使時間被拉長,但這不是不贊成分線的理由。 : Q.不能在古亭站轉乘嗎? : A.現行的方法在古亭站轉乘,可以選擇搭乘往西門列車後,到中正紀念堂再轉一次 : 或是直接搭乘往淡水之列車,到中正紀念堂不必再轉車 : 而會搭乘往西門之列車於中正紀念堂再轉乘的比例,不用問自己知道 你用現在的班距與行車方向去看當然不準, 在現有路線還存在的狀況下,不敢搭往西門轉往北投的人當然多, 只要淡水-新店還存在的一天,不懂得轉乘的民眾還是會刻意搭往淡水列車。 : Q.可是這樣松山線只有6分鐘,要如何分流板南線 : A.這個問題在信義線通車時就有人懷疑了,現在還是有人懷疑(笑) : 松山線是全新的路線,是一條從無到有的路線,需要時間培養客群 : 而目前松山線行經的南京東路已經有各種公車,包含 台北公車之王的307 真BRT也在 : 所以松山線只能算一個選擇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南京大動脈 : 再加上隔壁的板南線,在松山線通車後仍然持續為各位服務 : 怎麼講的好像松山線通車後板南線就要收了一樣(無言) 信義線呢? 不是也有信義幹線? 班次與307比也差不了多少喔~ 哪條捷運路線是不需要培養的? 更何況在現有車流大的狀況下,當然選擇搭最快速且最密集兩者兼具的交通工具, 捷運通車後除了松山線之外別無選擇。 板南線的狀況已經處於過於擁擠的情形,看來原PO是沒有在平日尖峰搭過藍線? 東西向的捷運路段更能紓解板南線人潮,尤其是台北車站~忠孝復興這一段, 只是信義線班距不夠密,現有紓解效果有限, 而且我記得沒人說板南線會收呢......(無言) : Q.可是信義線通車當天才發生過,一件落軌意外影響三條線 : A.捷運的月台門在持續興建中,台北捷運預計在未來所有的車站都會有月台門 : 目前無月台門車站發生落軌的事件將可以改善 : 事實上,月台門興建後,還沒發生過有月台門的車站仍發生落軌的案例 : 至於列車故障,這個本來就是台北捷運公司該去預防的事情 : 不能說因為怕列車故障卡到三線...之類的話 : 因為在我看來,捷運公司本身就有義務去防止列車故障 : 就如同搭飛機,如果航空公司不敢保證飛機的安全你會敢搭嗎? : 再加上為了這種事而怕三線營運,豈不是因噎廢食 特殊案例,不予討論。 : Q.說了這麼多,好處到底有什麼,真的就新店可以直達台北車站嗎? : A.這當然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啦 : 但是其他原因是 : 1.中永和到台北車站,不用經過兩次麻花隧道也不用轉乘兩次 老實說到台北車站並不是誘因喔... : 2.新店往松山,可以不必繞西門一大圈,不必為了省路切新蘆線卻要轉乘兩次的代價 : 即使是不想走路,願意繞的人,於台電大樓-中正紀念堂間仍可平行轉乘 路線繞不代表行車時間一定比較長。 : 3.淡水-新店得以保留,可以繼續看到301行駛新店線 : 前者算是保留歷史,後者算是部分人的私心 過渡時期的產物,該再會的還是得說再見。 : 4.大台北的習慣可以不用改變 不改變只會讓捷運系統負擔更重。 : 3.4算是附加價值,1.2卻是很重要的原因 -- ◥█◤◤ <@﹊ ◥◥ ▄▄▄▄▄▄▄ 這 就 是 ▲◤  ̄ ̄ㄟ| |ノ ̄ ̄ ◥ 我 的 忍 道 。 | ` / \__ / ` _/ ψbelleaya /   http://facebook.com/NarutoLi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86.9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RT/M.1410607251.A.13D.html

09/13 19:36, , 1F
西門~中正紀念堂其實跑很順不需減速
09/13 19:36, 1F

09/13 19:37, , 2F
所以我對於他說時間會拉長很多保持懷疑的態度...
09/13 19:37, 2F

09/13 19:38, , 3F
路線圖上因版面需要把這一圈畫大 其實在地圖上這圈根本
09/13 19:38, 3F

09/13 19:38, , 4F
就沒多大...
09/13 19:38, 4F

09/13 19:47, , 5F
推這篇
09/13 19:47, 5F

09/13 19:54, , 6F
但是古亭-東門如果真的跑25....中正紀念堂-東門如果
09/13 19:54, 6F

09/13 19:54, , 7F
也降到40的話 orz
09/13 19:54, 7F

09/13 19:54, , 8F
希望能古亭東門全時40 東門中正全時55來跑...
09/13 19:54, 8F

09/13 19:56, , 9F
東-古 離峰真的太慢了orz
09/13 19:56, 9F
老實說我也覺得東門-古亭間的行車速度太慢了, 而且之前在尖峰時間搭過,噪音問題似乎沒有這麼嚴重了。 只是北捷的狀況就是降速容易升速難...... ※補充內容 ※ 編輯: naruto1010 (114.37.86.97), 09/13/2014 19:59:22

09/13 20:01, , 10F
09/13 20:01, 10F

09/13 20:04, , 11F
東-古 離峰時段根本和新北投支線比慢 囧 推升到40
09/13 20:04, 11F

09/13 20:13, , 12F
09/13 20:13, 12F

09/13 20:47, , 13F
之前聽說連中正紀念堂到東門都要減速
09/13 20:47, 13F

09/13 20:47, , 14F
只能說真的不能從一些方式下手減少噪音嗎......
09/13 20:47, 14F

09/13 21:53, , 15F
松山線另一個重要性是連接各線,出現多轉乘站
09/13 21:53, 15F

09/13 23:33, , 16F
古亭-東門降速的考量因素純粹只有噪音而已嗎?
09/13 23:33, 16F

09/13 23:34, , 17F
中正紀念堂-東門速度更快,噪音也沒多嚴重啊.....
09/13 23:34, 17F

09/13 23:48, , 18F
之前中壢大好像有提過是因為浮動道床的關係,雖能減少
09/13 23:48, 18F

09/13 23:48, , 19F
震動,但噪音卻比較大。
09/13 23:48, 19F

09/13 23:50, , 20F
古亭-東門只有古亭剛出站的那段轉彎有用浮動道床 因為
09/13 23:50, 20F

09/13 23:50, , 21F
只有那段有建物 後面通過中正廟下的大彎就沒有用了
09/13 23:50, 21F

09/13 23:51, , 22F
^隧道上方
09/13 23:51, 22F

09/14 00:32, , 23F
我朋友是蘆洲-南勢角的司機員,他說那段降速主因
09/14 00:32, 23F

09/14 00:33, , 24F
不是噪音而是震動...
09/14 00:33, 24F

09/14 02:12, , 25F
原原PO只是鍵盤轉乘,有些月台分流後等待時間反而縮
09/14 02:12, 25F

09/14 02:13, , 26F
短,或是利用其他空間轉乘,根本不是他說的那樣
09/14 02:13, 26F
文章代碼(AID): #1K52YJ4z (M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52YJ4z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