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關於CCFL螢幕購買?

看板LCD作者時間10年前 (2013/11/03 18:04),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23 (看更多)
※ 引述《greenpeace21 (夢見街)》之銘言: : 這篇的觀點越來越誇張,有誤導之嫌了 : w兄,你真的瞭解「校色」的原理嗎? : 校色跟甚麼8bit、10bit的階調是兩碼子事 以下以"一般人的用途"繼續討論校色必要性xd 小弟的意思是將校色的精度類比至灰階精度, 8 bit灰階精度重新校準至正確的sRGB規範時(平均gamma 2.2), 0~255灰階的遞進可以被正確的呈現. 今天我們假設某A所能辨識的灰階,或者,更精確的說 "對某A有意義的"灰階精度只有4 bit, 即他只需要0~15灰階從黑至白,則"進一步"校色時, 所做出的修改會幾乎被某A所忽略,因為LUT查找表對每個灰階的 調整不大於8-bit精度下256/16 = 16個灰階的調整. 更進一步舉例,某B只需要辨識黑灰白三個單元, 則對某B文書工作者來說,有意義的灰階精度是2 bit, 即他只需要0~4灰階即可滿足他所要接收資訊的需求, 則任何小於2 bit下1個灰階變化的修改,對於某B都是無意義的. 或許某B確實"看得"出某個文字的顏色稍微偏亮,但某B的需求 僅僅要能分辨黑,白,與介於黑白之間的灰,於是校色對他是無意義的. 以上就灰階上的變化討論, 關於色彩上的變化, 例如紅色確實在未校色時色偏的嚴重, 對某些"普通"使用者來說,會查覺到顏色的差異, 但該差異對他來說沒有影響,因為他是位普通人 偶爾塗鴉,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只要紅不會成黃,綠成藍, 那麼例如(242,47,13)與(242,24,13)的紅色差異是可容許的. : 更嚴謹地說,校色不會讓你螢幕階調更好,相反地,通常反而會損失一些階調 損失階調是由於精度不夠,查找表轉換時無法得出精確的數值導致, 階調的curve則是更接近校色目標的. : (除非是EIZO CG、NEC PA有硬體校正) : 因為校色的原理,原本就是犧牲部分階調來換取色彩的正確性 校色與犧牲部分階調沒有直接的關連,校色後產生banding(灰階不連續) 是由於例如在8 bit精度下校色時,LUT原本的信號233要修改至信號225.7, 此時225.7會由於精度不夠而rounding至226,於是在整個灰階階調中 就會出現有兩階最後輸出同樣的數值的情況. (例如您將螢幕gamma以顯卡調整至2.6時, 原本的5會輸出成4.3 原本的4輸出成3.7, DVI信號為8bit時,4.3與3.7會rounding至4, 導致原始數值為4~5的兩個階調最後在螢幕上呈現同一個灰階強度. 硬體校色會使用螢幕內部更高精度的LUT直接進行處理, 最後dithering輸出回顯示精度(display bit depth), 所以不會產生明顯的banding. 而顯示卡縱使內部為10-bit LUT,輸出時走DVI信號為8 bit, 因此精度不夠產生banding. : 所以不會有校色後「灰階過渡更綿密」、「8bit變10bit」這種怪事 校色將色彩灰階調準,但是校色後的數值假設位在不是刻度上的位置時, 您就需要更高精度的訊號才能表現xd. (如果不使用更高精度,而讓banding產生,整體上的curve還是會更接近 校色目標,但是局部區域的精準度會需要bit depth提升後才能實現.) : 理所當然地,對一般消費型機種而言,校色後的變化是極為明顯的改變 : 不需要有甚麼「辨識到10bit階調的火眼金睛」才看得出來 這裡我的文章中確實表現的較誇張ㄧ些, 更精確的說,我想表達的是"色差的容忍度", 對於普通用途來說,明顯可識別顏色差異但對於該使用者的用途來說可接受, 這種情況校色是非必要的(not necessary),但如果該使用者覺得會影響他 的用途,則他會需要進一步的校色. : 首先是deltaE的部分 : ΔE=1.6~3.2,人眼基本上分辨不出色彩差異 : ΔE=3.2~6.5,專業訓練的印刷師傅可以辨別其不同 : ΔE = 6.5~13,色彩差別已經明顯可以判別 : 好,那我們隨便找一台BENQ的螢幕GW2750HM,以下是TFT CENTRAL的評測 : http://www.tftcentral.co.uk/reviews/benq_gw2750hm.htm : maximun deltaE 高達11.4,藍色、綠色、洋紅都遠超過了6.5 : 基本上任何視力正常的人都可以一眼感受到顏色不太對勁 : 再來是白點色溫,一般色溫偏差500K就已經會感到色調稍偏冷或偏暖 : 最後是GAMMA,這台GAMMA只有2.0,容易覺得黑色不夠深沉 : 俗話說「眼見為憑」,誠心建議在洋洋灑灑寫文章之前 : 先實際去體驗校色前後的差異再說 關於色溫與色調,除了上述對於色差容忍度較寬鬆的普通人, 還有一種是希望螢幕能呈現"自己認為舒服的畫面"的使用者, 這類人只會要求一個最基本的色準,然後他們會去對媒體呈現的內容做 改編,例如某C喜歡整體偏暖的色溫,某D喜歡非常鮮豔的色彩,於是開了 色彩加強,當然這類玩意兒對於遵守色彩標準,忠於接受真實的觀賞者 來說是絕對不想去開啟的, 但部分"普通人"確實享受這樣的效果(一個基本精確的訊息+自己的局部調整). 以音訊來說,ㄧ些"普通人"享受重低音大於真實情況的聽覺效果, 於是對聲音做了等化器處理,這個過程會造成失真, 但是對該"普通人"來說,他確實享受了這樣的效果. : : 另一個例子,您看著略有馬賽克的動畫,瞇瞇眼看時會發現馬賽克 : : 不太明顯甚至感覺消失了,因為咪咪眼時Perceived resolution(感知解析度) : : 降低至與馬賽克差不多的程度,於是bypass掉馬賽克邊緣的高頻雜訊, : : 就會感覺到影像似乎沒有馬賽克. : : (您可以將一部1080p影片downscale至240p,然後拿240p與原1080p做對照, : : 當沒瞇瞇眼時,兩者有差異,咪咪眼時,兩者看起來會完全一致) : : 所以創作者瞇瞇眼畫圖,觀賞者也瞇瞇眼看圖,這之間不會產生任何失真. : 所以您的意思是「大家別看1080P了,瞇瞇眼看第四台,畫質也不錯」? : 但事實上在一般電視、電腦螢幕上1080P和480P的差異顯而易見 : 何必要瞇瞇眼自討苦吃? : 同理,色彩偏差超過deltaE 6.5、色溫不對、gamma差0.2也是顯而易見 這裡的瞇瞇眼是一個比喻, 使用者的用途本身就像一個對於媒體內容的遮罩(Mask), 對於某些"普通人"來說,480p已足以滿足他的視聽需求,對於某些人 則是認為1080p在他眼中仍然像馬賽克,他追求更高更精細的視覺享受. : : 講了一大堆xd,小弟意思是,創作者的訊息內容傳送至觀賞者呈現時, : : 如果觀賞者沒有留意到"色差",那們對於他們來說訊息就沒有失真, : : 相反的,如果您是視覺感知相當良好(音訊的話,例如絕對音感), : deltaE 6以上、gamma差0.2不可能沒有察覺到顏色差異 : 別說看照片,即使是看電影 : GW2750HM比起gamma正常的螢幕,一定會顯得黑色不夠深沉,非常明顯 : EIZO螢幕和精準校色後的BENQ螢幕,也許要敏感的眼力才能辨識區別 : 但沒校色和校色後的BENQ螢幕,只要視覺沒有障礙,差別是即刻可區分 : 您可以說自己適應力高,這點差別不在意 : 也可以說自己從沒看過正確的螢幕,所以無從比較之下只能照單全收 : 但不能說差別不存在,因為差別是人人都可以輕易辨識的 可辨識差別但不影響該使用者用途的case也是存在的xd 一個客觀驗證使用者的需求的實驗, 例如選五台相同螢幕,每台顯示同樣來源的紅色玫瑰花, 但其中一台是校準的,其餘四台則是盡情發揮各種改編xd, 然後在某一台被調過(例如色溫改偏暖)的螢幕上標注 本螢幕經過精確校色,接著請100位"普通人"進來觀看, 並從中選出他們"想帶回家"的螢幕,結果會如何呢xd 第一類"普通人"認為五台的偏差是可視的,但是對他的用途來說 只要紅色玫瑰花不會成為藍色玫瑰花,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於是他拿鉛筆一轉,好吧,就那台. 第二類"普通人"認為色準是很重要的,但是對他的用途來說 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他看到某台上面被貼著"精確校色"標注的 螢幕,好吧,就那台. 第三類"普通人"認為五台的偏差是可視的,但是他喜歡自行調校總體 畫面到他自己喜歡的色調,於是問了五台是否都有同樣的調整機能, 好吧,那就隨便帶ㄧ台. 第四類"普通人"認為五台的偏差是可視的,但是對他的用途來說, 他需要ㄧ個"接近"無失真的呈現,於是他問了,請您帶我到拍攝這張 玫瑰花的現場或者這張圖原先是印刷品的印刷現場,我需要做色彩 上的精確驗證,如此才能得知哪一台才是校色過的螢幕. 以上四類,前三類僅需要"基本的"色準即可滿足他們的需求, 第四類則需要"進一步的校色",他不僅希望紅色玫瑰花是 紅色玫瑰花,更希望紅色紅的"精確". 對於越高品質影像工作者,色差容忍度就會越低, 對低品質影像工作者來說(例如只需要RGB三色的圖), 那麼只要紅不成綠,綠不成藍,都會在可接受範圍. 創作者能提供如何的影像品質,觀賞者會需要如何的影像品質, 這兩項變數對於地球上所有"普通人"來說是不盡相同的. 越高的品質需要越細膩的品嘗,因此些為色差就會導致 這些細膩之處訊息的破壞,例如紅略為偏黃與紅偏黃的差異. 越低的品質則可以更大口的品嘗,因此些為色差不會導致 例如僅僅16色的色譜中的任一色成為另一色. 現在所有的媒體訊息正在朝更高精度的傳達邁進, 因此對於這些"在普通人前鋒"的高品質創作者與觀賞者來說,進一步的校色 是需要的. 百年後,當代人回頭來看我們目前經過"進一步"校色後的色彩精準度,他們有 可能認為那畫面仍然是有偏差的.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60fps足以讓他們覺得順暢, 但小弟需要240fps以上才會覺得滿足xd. 另外數位電影院建議使用的播映亮度為48 cd/m2, 因此大多數人使用100 cd/m2以上電腦螢幕播映電影 相對於電影院呈現效果是否也是一種失真呢? 如果您認為看電影"不需要"像在電影院看一樣, 只要調到您認為"自己舒適"的亮度就可以觀賞, 那麼這或許就是您對品質和真實要求的一種寬鬆. 同樣的每台螢幕的靜態對比也是不ㄧ致, 因此縱使色澤一樣,色域相同,灰階curve類似,所呈現的 對比感仍然是不ㄧ致的,否則VA相對於IPS可能幾乎沒有賣點, 但是,當您在瀏覽一張照片時,如何的對比會是"無失真"的真實呢? 當代顯示器在對比顯示上相對於人眼所能感知的範圍可說是十分狹隘, 沒有ㄧ台顯示器能呈現出太陽到黑夜之間的亮度差異, 因此在色彩規範中定義對比在當前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50年後的當代人回頭來看我們目前的IPS與VA螢幕或許都會認為, 這些影像完全都沒有pop out的感覺,太陽就像是畫出來的, 不像真的太陽會讓人瞇眼,黑色有一堆mura存在,好不真實. 隨著面板技術的進步,更精細的色彩標準規範才會陸續提出以 提供更精確的描述與品質直至感知上的完全極限. 以上再度亂扯ㄧ通,如有錯誤敬請指教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195.173

11/03 19:11, , 1F
嘖...把我的藍光傷眼焦點還來....Orz
11/03 19:11, 1F

11/03 22:20, , 2F
樓上的再發篇專業文就回來了XD
11/03 22:20, 2F

11/03 23:29, , 3F
XDD 我覺得這些討論串很有用處喔
11/03 23:29, 3F

11/04 04:17, , 4F
這樓歪了....
11/04 04:17, 4F

11/04 08:57, , 5F
推一下 這串討論受益良多~~
11/04 08:57, 5F
文章代碼(AID): #1ITX-yav (LC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TX-yav (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