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他] 感覺上三國志系列好像發展錯方向了..

看板Koei作者 (死死好)時間11年前 (2013/07/05 18:03), 編輯推噓8(914)
留言14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0 (看更多)
: 推 dany9177:想當初3、5才是好遊戲...偶數代皆垃圾的論調...=.=" 07/05 11:02 比較常聽到的比較像是偶數跟奇數代是不同團隊做的? 雖說一代到五代 奇數代幾乎很有開創性 但也沒聽說三代的評價比四代高多少 或是一代評價遠勝二代之類的 好吧 是有聽過六代跟五代比很渣之類的說法.... 但也只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吧? 一代聽說KEOI當年尤其用盡了心力考據(以當時的條件來說) 也確實開啟了經典之路 二代儘管很多地方都勝過一代 卻也不能取代一代作為開創者的經典地位 題外話 其實KEOI一開始似乎真的想做歷史模擬 而不是現在的假藉歷史題材做個有趣的市場取向遊戲 好比信長之野望古早版本的信長頭像 http://hima.que.ne.jp/nobu/nobunaga02.png
織田信長傳世的畫像 http://tinyurl.com/kloojfl KEOI當年多用心阿!!! 結果後來越畫越離譜頭髮越畫越多真不知道是在搞甚麼 戰國無雙擺明惡搞也就算了 連信長野望系列都..... 所以吉川晃司真的是神!! 真的是行!!! 難怪演個刃衛也都帥到爆炸 http://img.barks.jp/image/review/1000042763/p1.jpg
回到三國志 所以說三四代也有類似一二代的情節 四代很多方面來說都是三代的基礎上更形改良 尤其種田系統簡化實在是德政 但三代畢竟更有開創性 精美的地圖、兵種的區分、單挑的演出..... 即使喜歡四代勝過三代的人譬如說我 也不能否定三代的經典性 然後問題來了 不知道是同樣有開創性的五代做的實在太經典 還是KEOI真的開始區分兩個製作小組 五代六代之間再不像一二代、三四代那樣有某種進化的關係在 反而六代有更多前三代的影子..... 再加上一些創新.... 然後就爆炸了 六代雖然有很多迄今仍屬僅見的創舉/優點 但缺點實在不少 譬如戰爭方面 單挑固然是經典 但整體來說 卻被人諷刺為開城門遊戲..... 也許也是因為五代讓人印象太過深刻 才讓很多人只想拿放大鏡來看六代的缺點? 不知道是不是五六代的經驗 七八代又回到八代約等於七代的改良版 說真的這兩代的瑕疵都不少 但類似太閣立志傳的遊戲方式、不必定扮演君主 還是讓很多人愛不釋手 很難說七代(奇數代)就如何勝過八代(偶數代)了 甚至還曾流行過七代只能算是為八代鋪路的實驗性作品、甚至半成品的說法 九代跟十代又讓人聯想到奇偶數代是不同團隊製作的傳聞XD 九代又是個高開創性的經典之作 雖然陰謀論者會說這代是信長野望革新的前置實驗品...... 十代反而是七八代風格的延續與改良 這兩代又是各有千秋、看玩家想玩哪種類型的遊戲了 十一代再創新經典 自不待言 十二代還沒機會接觸過 先不討論 但聽說又是跟十一代風格截然不同的遊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227.224

07/05 18:35, , 1F
K E O I ?
07/05 18:35, 1F

07/06 09:22, , 2F
打錯吧XDDDDDD
07/06 09:22, 2F

07/06 12:16, , 3F
KOEI吧XDDD
07/06 12:16, 3F

07/06 12:37, , 4F
KEOI!?
07/06 12:37, 4F

07/06 14:16, , 5F
5代比六代渣
07/06 14:16, 5F

07/06 17:16, , 6F
六代沒有你說得那麼差
07/06 17:16, 6F

07/06 18:22, , 7F
12代的平板介面痕跡很明顯
07/06 18:22, 7F

07/06 21:56, , 8F
六代簡單耐玩,可惜我家正版光碟玩到壞掉遊戲進行有時類格
07/06 21:56, 8F

07/07 02:17, , 9F
個人觀感6代BGM大勝其他代 之後的都現代感太重
07/07 02:17, 9F

07/07 02:19, , 10F
不過11代又好一點
07/07 02:19, 10F

07/08 00:25, , 11F
雖然五-六代相比我較愛五代,但六代也有它很棒的地方~
07/08 00:25, 11F

07/08 00:27, , 12F
不過這二代的音樂實在太棒,根本是整個系列作的頂點啊~
07/08 00:27, 12F

07/08 10:04, , 13F
KEOI
07/08 10:04, 13F

07/08 18:35, , 14F
KEOI ≠ KOEI
07/08 18:35, 14F
文章代碼(AID): #1Hrfe1e2 (Koe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Hrfe1e2 (Ko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