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臉書人壽的商品消失

看板Insurance作者時間6年前 (2017/12/26 16:04), 6年前編輯推噓5(83101)
留言112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8 (看更多)
※ 引述《driftcity168 (driftcity168)》之銘言: : 小弟是新手 最近才剛接觸保險這一塊的相關知識 有朋友是臉書人壽的業務員 : 不知道臉書人壽是否有推薦的商品? : 因為從版上看來看去 看到臉書人壽的商品就是批評 完全沒有正面的回應 版上一般對於富邦醫療險的評價是CP值太低(保費高、保障低) 但本人向來反骨,只要是主流的聲音,就會嘗試反思。 因此嘗試比較了一下富邦的醫療實支實付HSF計畫C和版上流行的遠雄RJ1計畫四 先看看保障內容: https://imgur.com/0WCdo4N
基本上來說,遠雄較優。 富邦除了重大器官移植勝出之外, 雜費和手術限額都比較低, 雖然我覺得,限額到一個程度之上就差不多了, 因為是實支實付,所以你有很高機率, 在手術和雜費上,在這兩個險種領到一樣金額的保險金。 當然,限額高一點還是比較好的。 我想表達的只是,在實際理賠時,並不會像表面上的數字有那麼大的差距。 兩者都有門診手術、雜費都是概括式給付。 另外,遠雄沒有等待期,也沒有手術比例表,這兩個是不錯的優點。 再看看費率,30歲男性,富邦HSF計畫C的保費是14'858,遠雄RJ1計畫四是5'086 但富邦是平準費率,遠雄則是自然費率。 也就是投保富邦,到80歲還是繳14'858,遠雄的話則是66'267。 我們先把逐年保費以1%的貼現率貼現計算, 會得到富邦是597'234,遠雄則是784'960。 相差187'726。 有些人可能不懂貼現的意思,我直接講白話,意思就是, 假設你把一整筆錢放在一個每年1%利率的帳戶, 同時從這個帳戶扣繳保費,那麼, 投保富邦,你只需要在這個帳戶放597'234、遠雄則需要784'960。 所以,富邦的醫療險真的比較貴嗎?倒也未必。 只是平準費率的設計,讓你必須先預付一部分未來的保費, 所以眼前的保費看起來會比較高。 透過貼現計算之後,其實可以發現,如果以這兩個險種比較, 不過就是一個比較便宜但保障相對較低、一個保費較高但保障也相對提高。 一分錢一分貨,很合理,沒有誰比較佛心也沒有誰比較貪心。 稍微談一下平準跟自然費率,我覺得各有各的好。 平準費率的缺點是,會使你眼前的負擔較重, 可以看到在30歲男性的保費,一年就差了9'772, 而這還只是醫療實支實付這一項的保費,你還有其他險種要買.... 同時,你預付了未來的保費,但是你未來不一定會用得到, 因為有可能未來你會解約購買新的險種、有可能你活不到那麼久等等。 但是,假如你未來不會解約,例如你因為有了體況而無法更換險種, 同時你又活得夠久的話,平準費率的設計此時就人性多了。 因為如果是自然費率,代表你65歲或70歲退休之後, 收入中斷的情況下,卻必須負擔較高的保費, 此時你已經年老體衰,保險更加重要,不能輕易放手, 但遠雄RJ1保費,在60歲是21'441、65歲30'389、 70歲35'362、75歲49'775、80歲66'267,然後,還是那句話: 這只是醫療實支實付這一項的保費,你可能還有其他險種.... 當所有的險種的保費都一起提高的時候....光想像就很驚人。 要注意的是,一旦有體況,恐怕你就不宜更換險種, 必須持續續保下去,但是風險就在於,無法預料何時會有體況。 所以,哪種費率較佳,我覺得很難論斷, 我覺得平準費率的優點在於,不需擔心何時發生體況, 導致被迫只能續保手上的險種。另外就是收支管理較方便。 如果覺得保費不成負擔,是值得考慮的。 但如果收入不高,又希望當下就買足各種保障的話, 就先考慮自然費率吧,但千萬別忘記為未來繳保費好好做好準備。 結論是富邦的醫療實支實付沒有那麼差, 但也沒有特別好,就一般般。 大概是這樣,其他請版友再補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109.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surance/M.1514275444.A.605.html ※ 編輯: Mephist (39.10.109.229), 12/26/2017 16:13:52

12/26 16:18, , 1F
先問一下,是反串文嗎?
12/26 16:18, 1F

12/26 16:20, , 2F
樓上你覺得我反串哪邊?
12/26 16:20, 2F

12/26 16:23, , 3F
請用HSF-C跟RJ1一計畫比較再寫一篇
12/26 16:23, 3F

12/26 16:23, , 4F
不像反串,應該是真的跳針
12/26 16:23, 4F

12/26 16:28, , 5F
有本事自己寫一篇來,哪裏跳針、噓點在哪,好好的論述
12/26 16:28, 5F

12/26 16:29, , 6F
HSF-C跟RJ1四,起碼日額一樣,你用HSF-C跟RJ1一做比較
12/26 16:29, 6F

12/26 16:30, , 7F
會變成HSF-C保障面全勝,但同時保費也較RJ1一來得高
12/26 16:30, 7F

12/26 16:30, , 8F
結論還是不變,一分錢一分貨
12/26 16:30, 8F

12/26 16:30, , 9F
雜費18萬50萬比較,臉皮真厚,我拿XHR4計畫跟你HSFC比較
12/26 16:30, 9F

12/26 16:30, , 10F
不?
12/26 16:30, 10F

12/26 16:31, , 11F
好不好?
12/26 16:31, 11F

12/26 16:33, , 12F
貼現還故意算1%取巧,怎麼不去算2%?
12/26 16:33, 12F

12/26 16:41, , 13F
HXR4跟HSFC比較?好啊,寫啊
12/26 16:41, 13F

12/26 16:42, , 14F
你要以雜費做比較基準也可以,我選擇以日額做比較基準
12/26 16:42, 14F

12/26 16:42, , 15F
因為住院未必會有手術費、雜費未必高,但病房費是一定有
12/26 16:42, 15F

12/26 16:43, , 16F
你認為以當今的利率水準,貼現率算2%合理嗎?
12/26 16:43, 16F

12/26 16:43, , 17F
以一般客戶的角度來說,去哪裏找2%利率的帳戶?
12/26 16:43, 17F

12/26 16:45, , 18F
況且我文中說得很清楚,一個保費保障低、一個都較高
12/26 16:45, 18F

12/26 16:45, , 19F
不如反思不要「同日額」或「同雜費」,「掏同樣的錢看
12/26 16:45, 19F

12/26 16:45, , 20F
哪個買得多」,會否更貼近保戶思維?腦力激盪討論研究
12/26 16:45, 20F

12/26 16:45, , 21F
而已,不同意別罵~
12/26 16:45, 21F
你的這個想法很好,可惜的是實務上很難去做這樣的計算。 因為保險不是一次性消費的商品,不像手機, 我可以明確知道我拿一萬塊可以買到什麼。 可是保險要續保、有費率問題。 即使做貼現計算,那也只是一個方便比較的基準, 只能比較貨幣時間價值,但是不能夠作為唯一的參考依據。 例如,假設一個三年期的保險,三年保費 1000、1000、1000 800、1000、1204 500、1000、1510 三種費率貼現後都是2971, 可是對於客戶來說,現金流是不同的。 如果把數字放大,差異就更明顯。 由於每一個商品都有其特色,所以消費決策需要選擇一個比較基準 例如,一個平面設計師,購買電腦時,可能會優先考慮螢幕大小、顯卡功能。 他可能會考慮「在同樣夠大的螢幕前提下,再選其他功能也不錯的」 但是一個喜歡帶著筆電去咖啡店的文青,想的可能是 「在方便攜帶、輕量化又潮的前提下,再選其他功能也不錯的」 在病房、手術、雜費,三者之中, 病房費是一定會用到的,所以我選擇以病房費作為基準。 「在病房費(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再比較其他理賠項目」 這是我選擇的理由,而我認為有其合理性。 個人只是覺得,講到富邦,很多人只會說貴, 但這並不是全部資訊,但是保險從業人員應該要揭露全部資訊, 難道不是嗎?

12/26 16:45, , 22F
一分錢一分貨,很合理,我沒有說兩個商品一樣喔
12/26 16:45, 22F

12/26 16:46, , 23F
跳針的是你吧?
12/26 16:46, 23F
※ 編輯: Mephist (39.10.109.229), 12/26/2017 17:00:35

12/26 16:53, , 24F
實支買來是幹嘛用的? 跟人講日額....唉
12/26 16:53, 24F
我是把日額拉到一樣水平之後,再去比較手術跟雜費,不是光比較日額。 你如此輕忽日額,那難道不用考慮住院時沒有手術,雜費也很低的情況嗎? 事實上這種情況很多,你覺得RJ1保計畫一就好, 那你勢必需要另一個商品來補日額, 那你就應該把RJ1加上另一個商品,來跟HSF-C做比較, 而不是只用RJ1計畫一跟HSF-C做比較。 你如果只用RJ1計畫一跟HSF-C做比較, 那如果客戶住院5天,病房費一天2000,雜費又不多的話, RJ1計畫一在理賠面就完敗了啊。 你覺得這樣比較公平嗎?RJ1有計畫一到四、HSF有計畫A到E 如果刻意挑RJ1最低計畫,去比HSF的中間計畫, 這才叫取巧吧? 除非大部分的醫療行為,都是雜費高、病房費普遍在1000以下 你選擇雜費作為比較基準才合理。 更何況,你的邏輯完全搞反了我的比較方法。 如果要比「誰的雜費高」你就要以同樣的日額下去比。 因為這樣子才能明確回答 「在解決了一天2000的病房費之後,我還有多少雜費可以用」 在實支實付作為應付雜費的主要工具的規劃概念下, 先把病房費拉到一致,再去比較雜費及其他理賠項目, 才是正確的比較方法。 如果照你說的,用「同雜費」做比較, 出來的結果就變成「在同樣雜費的額度下,誰給的病房費比較高」 請問,在討論實支的時候,比較誰的病房費高,是重點嗎?

12/26 16:54, , 25F
2%有很難嗎? 躉繳隨便都2%,殘扶的貼現一般都算2.25%
12/26 16:54, 25F

12/26 16:54, , 26F
我提2%還算客氣了
12/26 16:54, 26F
躉繳商品不可相提並論,保單至少前幾年都有解約費用率, 請問你實務上,用躉繳保單來支付未來保費, 那你隔年從躉繳保單部分解約去繳保費的時候, 你沒有解約費用的損失嗎?這樣算起來是2%嗎? 更何況很多躉繳保單,如果你看前三年四年的IRR根本不到2%, 雖然你拉長到20年期來看,是有2%沒錯。 但是你的實支實付保費,是從第一年開始就要每年繳。 20年平均年化報酬率2%的保單,跟每年2%的定存(假如有) 實質意義是不一樣的,你不可能不知道。 講躉繳保單才是取巧。 不要拿殘扶的貼現2.25%來說嘴, 在現今利率水準下,殘扶的貼現2.25%根本是吃客戶豆腐。 身為應該從保戶的立場思考的業務員, 怎麼會覺得應該以保險公司開出的條件為準? ※ 編輯: Mephist (39.10.109.229), 12/26/2017 17:20:22

12/26 17:04, , 27F
幾位大大別吵架...小弟只是單純好奇想問一下而已
12/26 17:04, 27F

12/26 17:05, , 28F
既然臉書的商品沒比較好 怎麼臉書公司發展的好像不
12/26 17:05, 28F

12/26 17:05, , 29F
錯?
12/26 17:05, 29F

12/26 17:05, , 30F
1.雜費額度就是實支實付的精髓所在,差了不少
12/26 17:05, 30F

12/26 17:05, , 31F
2.30歲喊沒錢很正常,到了70歲還沒有一點點錢,只能怪自
12/26 17:05, 31F

12/26 17:05, , 32F
己年輕不努力;在薪水最低,最需要保障的時候,保費卻比
12/26 17:05, 32F

12/26 17:05, , 33F
較高;年老退休之時,資產沒有個幾百萬怎麼退休
12/26 17:05, 33F
唉,理想上來說,年輕時沒錢,選擇低保費高保障, 然後努力工作加理財,年老時有能力繳付較高的保費。 這是比較理想的規劃方式。 可是如今的時代,有很多人年輕時沒錢,年老了也不會有錢。 台灣的階級流動是越來越差了....

12/26 17:16, , 34F
為什麼臉書人壽發展不錯? 因為多年之前他把台北銀行吃
12/26 17:16, 34F
還有 41 則推文
還有 3 段內文
12/26 18:41, , 76F
念不同的商品,再說要把日額拉平做比較?呵呵
12/26 18:41, 76F

12/26 18:46, , 77F
要各用最低計畫比也可以,選C跟四,純粹是覺得,日額起碼
12/26 18:46, 77F

12/26 18:46, , 78F
要2000。才能夠符合“病房費解決之後,還有多少雜費額度
12/26 18:46, 78F

12/26 18:46, , 79F
”這樣的比較概念。
12/26 18:46, 79F

12/26 18:48, , 80F
要也是選C跟三才對,RJ1有多每日500的住院輔助金,懂嗎
12/26 18:48, 80F

12/26 18:50, , 81F
是RJ1選計畫三,那費用就幾乎拉平了,何優何劣就看得清楚
12/26 18:50, 81F

12/26 18:51, , 82F
更別說用A及計畫一相比,那費用真是相差到無法比較
12/26 18:51, 82F
邏輯清楚,同意。

12/26 18:53, , 83F
條款我很熟啦,我只能說像你這基礎風險觀念都沒搞好,你
12/26 18:53, 83F

12/26 18:53, , 84F
看得懂條款也枉然阿
12/26 18:53, 84F
※ 編輯: Mephist (1.171.50.17), 12/26/2017 20:27:52

12/26 21:11, , 85F
我喜歡這一篇
12/26 21:11, 85F

12/26 21:21, , 86F
Mephist 不知道xaiomaio 超強的嗎?
12/26 21:21, 86F

12/26 21:22, , 87F
強到爆
12/26 21:22, 87F

12/26 21:25, , 88F
喜歡看人吵架喔,閣下的興趣.....
12/26 21:25, 88F

12/26 21:37, , 89F
我喜歡的醫療險 有缺點 但相對滿意
12/26 21:37, 89F

12/26 21:41, , 90F
對不起 回覆錯誤 上一句)
12/26 21:41, 90F

12/26 22:18, , 91F
強不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身懷專業,就應該好好發文
12/26 22:18, 91F

12/26 22:19, , 92F
知識是用來幫助別人,而不是用來貶低別人
12/26 22:19, 92F

12/26 22:19, , 93F
真的有料的人,應該發文闡述自己的主張
12/26 22:19, 93F

12/26 22:20, , 94F
而不是光批評別人東西爛,但怎樣才好,又不好好陳述
12/26 22:20, 94F

12/26 22:21, , 95F
更別說批評還是用扣帽子的方式,而不是針對文章提出補充
12/26 22:21, 95F

12/26 22:58, , 96F
我兩行就打完了為什麼要特地發一篇? 不過說真的
12/26 22:58, 96F

12/26 22:59, , 97F
把商品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一句話術寫成3000字真的有
12/26 22:59, 97F

12/26 22:59, , 98F
比較厲害,佩服佩服
12/26 22:59, 98F
商品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這話術通常是用來打迷糊仗用的。 或許這句話在概念上可以成立,但也要詳盡論述, 為什麼這個商品適合這個客戶。 而不是在未揭露商品全部資訊的情況下, 用一句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來阻擋客戶知悉完整資訊的權利。 ※ 編輯: Mephist (1.171.50.17), 12/26/2017 23:20:44

12/26 23:31, , 99F
xaiomaio 強爆了~~~好強
12/26 23:31, 99F

12/27 01:22, , 100F
我對行員沒興趣,不要再示愛了
12/27 01:22, 100F

12/27 03:47, , 101F
推樓主,至少很明確的論述自己的觀點
12/27 03:47, 101F

12/27 11:47, , 102F
推原po,論述清楚
12/27 11:47, 102F

12/27 13:34, , 103F
說真的 很認同M大的客觀分析評論 相較於X只會一再抨擊
12/27 13:34, 103F

12/27 13:34, , 104F
真的高度立判、不是看多了保單條款就跩、要大肆回擊他
12/27 13:34, 104F

12/27 13:34, , 105F
人之前 請自己也寫一篇再來說 不是只會叫別人寫、要嘴
12/27 13:34, 105F

12/27 13:34, , 106F
誰不會;保險公司商品沒有好壞 只有適不適合客戶的需求
12/27 13:34, 106F

12/27 13:34, , 107F
面差異而已、一再推崇某商品贏某商品幹嘛;意義何在!
12/27 13:34, 107F

12/27 13:34, , 108F
不要自己的個人極端偏頗言詞去影響大家想客觀討論商品
12/27 13:34, 108F

12/27 13:34, , 109F
的初衷好嗎?
12/27 13:34, 109F

12/27 18:36, , 110F
你應該用計畫2來比
12/27 18:36, 110F

12/27 23:33, , 111F
貼現率用2%超合理,因為就是用2%定價的...XD
12/27 23:33, 111F

12/27 23:36, , 112F
保戶在意的點都不同 講清楚即可
12/27 23:36, 112F
文章代碼(AID): #1QGW9qO5 (Insuranc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GW9qO5 (In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