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情報] 有關全球暖化,世界領袖這麼說

看板GreenParty作者 (心誠意正)時間16年前 (2008/02/23 21:11),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18 (看更多)
如果肉乳的需求量停止(尤其牛肉),世界溫室氣體可以先減少 18% 不過當然不容易一下子停止需求,但是越早教育大眾改變飲食越好。 至於林區要做復育,設保護區,不能再開發,這就要看各國政府的魄力。 於此時機,人民都可以盡一分心力,主動不吃肉、少開車、少浪費,幫執政者減少壓力。 再補充一些上篇的網址裡沒有提到的新聞: 生質燃料 ˙美國自然保育學會與明尼蘇達大學報告土地改種生質燃料作物會破壞環境 ˙科學家聯名敦促美國制訂生質燃料政策,指出生質燃料並非必然有利於環境 ˙法國評估生質燃料對環境影響,重點將要求第二代生質燃料來自廢棄穀類、而非穀類 或蔬菜油。 ˙環境新聞: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與可斯卡達公司(Coskata)合作,利用常見的廢棄物 例如舊輪胎提煉乙醇生質燃料,每加侖只要一美元,預計2011年開始銷售,每年可供 應多達一億加侖的乙醇 雨林,種樹,與濕地 ˙羅馬天主教威爾朗(Bishop Guiherme Antonio Werlang)呼籲保護巴西亞瑪遜雨林。 巴西政府發現07年9-12月,雨林的砍伐增加了兩成五 ˙西班牙的人民黨表示一旦當選,將種植五億棵樹以減少排碳 ˙南非索威托(Soweto)自2006年9月以來已經種植五萬一千棵樹,計畫再種植廿五萬棵樹 ˙塞內加爾(Senegal)舉行國際會議打造「綠色長城」,這是由樹木組成長度七千公里的 區域以阻隔沙漠 ˙加拿大由安大略獎勵造林,並教導如何種樹。參與森林保育最多可減免資產稅達75% ˙越南的本田公司(Honda)捐21萬6千美元給為期三年的計畫在越南北部和平省種植320 公頃的森林 ˙豐田車透過植樹節基金會種植20萬棵樹,這是根據07年出售的八段式起重機的數量, 該公司表示08年也將每售出一台起重機就種一棵樹,預估種植30萬棵 ˙擁有越多森林越健康。這是美國密西根調查 哥斯大黎加的疾病傳染型態時,發現它與 幾項因素有關:社會經濟地位、砍伐森林、以及厄爾尼諾(El Nino)氣候型態 ˙慶祝「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s Day)。一種特殊的「泥媒地」吸收二氧化碳的 能力是雨林的五倍。 世界領袖 ˙瑞典說能夠兼顧減少碳排放與經濟成長。瑞典環保署長安德魯‧卡格林(Andreas Carlgren)在出席印度德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表示,瑞典自1972年以來經濟成長44%, 碳排放卻減少9%,他表示這並不容易,需要長期的規劃與政策配合,包括區域暖氣 計畫、生化能源、經濟政策,例如從1990年起開始徵收的碳稅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建議富有國家採取強勢政策來保護地球,柯林頓表示唯一 的方法就是加入對抗全球暖化,符合環保的經濟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並且能永續發展, 為後世子孫拯救地球,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英國查爾斯王子呼籲「具勇氣並做革新」的行動來處理氣候變遷。在歐洲議會,英國 王子查爾斯的首次演說中,他表示必須做立即且大幅的改變以防止因氣候不穩定而造成 全球大災難。他對歐洲各地的代表們說:「數十億人的性命正取決於你們的回應,如果 我們猶豫退縮因而失敗,我們的子孫不會原諒我們的。我認為對我們而言,在工作、 在家中、及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沒有任何問題比處理氣候變遷更為緊急。」 ˙挪威首相 Jens Stoltenberg在印度永續發展高峰會表示,我們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因為 氣候變遷而癱瘓,但人類擁有改變的力量 ˙菲律賓總統Arroyo在 Candaba, Pampanga 舉辦的節慶中,鼓勵人民全力對抗全球暖化, 以保護菲律賓七千個島嶼。 ˙哈薩克總統 Nursultan Nazerbayev在年度演說中鼓勵同胞節省能源 ˙英國主教呼籲基督徒在四十天的大齋戒期間協助減少碳排放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主席、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帕喬里博士(Dr. Rajendra Pachauri)呼籲先進國家協助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包括沿海造林、與訓練保健 專業人員。他說全球都必須找出方法,使全球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能受到保護。 ˙紐約市長彭博力促美國訂定「遠大可行」的目標(ambitious but also achievable),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紐約市矢志在2030前減少碳排放三成,市長說此計畫不費分文, 因為利用節源科技可以省很多錢。 回收 ˙紐西蘭把掩埋場的沼氣轉化成電力,陶德能源公司(Todd Energy)總經理表示當地一個 掩埋場可供給一千人用電 ˙垃圾為孟加拉耶拉漢卡新村(Yelahanka)帶來財富,每回收一噸垃圾就能保住17棵樹並 節省7千噸水。他們與大公司ITC合作回收。 ˙歐洲環境局(EEA)強調必須降低都會地區垃圾,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更多美國雜誌使用回收紙,由Barnes & Noble等零售商帶起潮流,紐約市發起相關計 畫。同美(Co-op America)公司估計,雜誌使用回收紙的比率只要達三成,就能減少 17億磅溫室氣體。 娛樂界 ˙華納音樂集團第二度以環保方式在葛萊梅獎後主辦慶祝活動,計畫舉辦「零廢棄物」 (zero waste)宴會 ˙英國電影業發起「倫敦綠色螢幕」(Green Screen London)在製片過程減少二氧化碳 排放 企業界 ˙全球進入「綠色經濟」時代,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2020年前全球對再生能源 的投資將達一兆九千億美元,他在芝加哥一場演講將之比擬為同等於過去的產業革命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在環境高峰會前,在新德里的 記者會上表示,未來20年全球必須在基礎建設和設備投資方面投入20兆美元,才能使 碳排放減少一半,他說這些資金多半來自民間企業 ˙澳洲商業界將在網路上提報他們的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給氣候變遷部。澳洲 保育基金會的環保專家莫爾(Tony Mohr)表示民眾有權利知道這些資訊。 ˙哈金斯爵士(Lord Christopher Haskins)說我們必須停止食物浪費,並建議少吃肉, 以因應氣候變遷。 ˙前殼牌石油董事長斯圖爾特爵士(Sir Mark Moody-Stuart)呼籲歐盟禁止銷售耗費能源 的車,每加侖行駛35哩以下的車輛應該停止使用,汽車銷售商應該嚴格遵守標準。 ˙化學公司BASF是第一個提出公司營運綜合碳平衡表的公司,所減少的碳排放量是公司 營運所產生溫室氣體的三倍,每年投入四億歐元研究節能與再生能源 學校、學界與組織呼籲 ˙澳洲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呼籲將氣候變遷視為最緊急的危機。該組織發表 一篇報導「氣候紅色警報:關乎世界永續生存的緊急時刻」(climate code red, the case for a sustainability emergency),表示現今政府的政策不足以應付氣溫上升 三度的危機,該報導呼籲大家緊急行動。 ˙「關注國內」(Focus the Nation)舉辦全美活動,有一千五百多個大學、學校與社區 組織參加全球暖化研討會,認識氣候變遷找出解決之道幫忙遏止全球暖化。發言人廷克 (Alex Tinker)說,政治家需要知道這是當前的議題,人民要求有所行動,這應該列入 正常課程。 ˙教授聯手傳播全球暖化知識,北卡羅萊那大學(North Carolina)定期討論全球暖化 議題,各科目教授都參與 ˙加州聖塔莫尼卡市(Santa Monica)提供環保生活學習坊活動、六週的研習營課程 ˙環境科學家提出接觸自然的好理由。兩位環境科學家Patricia Zaradic與Oliver Pergams,過去20年人們減少接觸自然,但研究顯示越接觸自然將比較支持保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可做為汽車煙囪和汽車排氣尾管的材料, 它可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 ˙喜馬拉雅冰河融化將使四個河川流域水位上升,河水溢流將造成用水短缺,影響20億 賴以為生的人民 ˙聯合國官員暨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德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上 指出,新科技是氣候變遷及維持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執政者需立刻採取行動, 集中在提升科技並提供研發資金以開發環保科技。 ˙羅芙導覽叢書介紹氣候變遷(The Rough Guide to Climate Change),幫助大眾瞭解 氣候變遷的成因與實際解決之道,氣候記者羅伯特‧韓森(Rober Hansen)建議一些 行動,例如少買一瓶水、少吃點肉,改用節能燈泡。 政策 ˙英國國會議員John McFall呼籲實施更多環保稅 ˙俄國將實施全國環境法,在俄國大選之後即將實施單一環保法,自然資源部長Yury Trutney說。 ˙北京減少工業污染,為使奧運有乾淨空氣,北京關閉污染最嚴重的十家企業已有成果, 在元月份已經有22個藍天,這是2000年以來最好紀錄。上天加持北京。 ˙西班牙巴塞隆納推廣自行車共用政策,準備三千部輛免費紅白色自行車,已供十萬民眾 使用 ˙美國計畫在加州、內華達州引進地熱發電,祝融星電力公司(Ulcan Power Company) 計畫從內華達州引進十億瓦地熱產生的電力供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預計可提供平價 的再生能源給二百五十萬人 ˙英國捐款一億六千四百七十萬美元給開發中國家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 ˙墨西哥計畫在2011年前興建至少三萬棟節能住宅 ※以上是二月份「無上師電視台」播出的部分新聞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 -- 對抗全球暖化需要地球居民一起行動: 少用冷氣.隨手拔抽頭.節省用水.種樹.汽車共乘.資源回收再利用.盡量吃有機食品... 面對大自然,保持謙卑,人類才能永續在地球生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09.79 ※ 編輯: PositiveNews 來自: 61.217.209.79 (02/23 21:25)

02/23 22:16, , 1F
生質燃料這部份,由於每種作物對於固碳的能力並不一樣
02/23 22:16, 1F

02/23 22:16, , 2F
所以才會造成"作物產生的co2反而比吸收的多"這種情況
02/23 22:16, 2F

02/24 00:52, , 3F
整理的不錯
02/24 00:52, 3F
文章代碼(AID): #17m1kDFC (GreenPar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18 篇):
文章代碼(AID): #17m1kDFC (Green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