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誰會認為避雷針是專門設來給閃電打的?

看板Gossiping作者 (ken)時間3年前 (2020/11/11 07:12), 3年前編輯推噓16(3317125)
留言175則, 30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8/21 (看更多)
: → kennings: 單純就只是電荷一旦聚積於尖端他就有比較高電場然後游離 11/11 04:04 : → kennings: 空氣讓異性電荷來中和保持區域電中性, 這樣讓正電跟負電 11/11 04:05 : → kennings: 閃電都盡量不要找上門啊 11/11 04:06 Wahaha99 >那是避雷針平常的作用 知道就好, 那也是避雷針最主要的作用 >我說你的科學學的真的... >為什麼會打雷? >因為靜電荷。 >靜電荷就會打雷嗎? >當然不會, 電壓差還要高於空氣擊穿電壓。 >既然有靜電荷、有擊穿電壓, 啊這三小, >電容啊。 >既然是電容, 你伸根接地的金屬棒子到半空中, >這是怎樣? >平常增加電荷釋放 >絕緣崩潰(打雷)時縮短電流建立路徑...說人話就是降低電阻 你以上只說明了"一旦閃電打到了, 那良導體會分佈到大電流"而已 卻沒有辦法證明"閃電會挑良導體打", 照你的說法, 那每次稠密 人居之處打閃電就必然會有避雷針甚至是人被打, 請問有嗎? 雷擊事件之所以會並不常在密集大樓處發生, 就是因為 這些大樓平常就用避雷針在中和區域電荷, 這才是避雷針的主要目的 >所以你說是會更容易被雷打還是不會 >如果不會你可以考慮打雷時躲在田中央 >好孩子不要學 是啊, 容易被打那你為何還要裝一根避雷針來被打? 你不要笑死人了好嗎? 喔不我應該向你致敬為大家 消災解厄才對, 對不起XD >平常是慢慢中和 >但雷雲來的時候沒在屌你這奈米小棒棒的中和效果 >就直接灌下來 >因為奈米小棒棒往天空突出 所以縮短電流路徑 請問對閃電的規模而言, 幾公尺的避雷針能縮短多少 電流路徑? 閃電本身是分正負電的, 哪裡有異性電 荷它就會被吸引去哪裡, 不差你人類架設的小小幾 公尺良導體的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69.2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05049963.A.3F0.html ※ 編輯: kennings (27.247.69.215 臺灣), 11/11/2020 07:16:51

11/11 07:18, 3年前 , 1F
只接根針很危險啊,一定要有夠粗的導線導下地..
11/11 07:18, 1F

11/11 07:18, 3年前 , 2F
早期避雷針知識不足,的確有裝了反而更危險的案例
11/11 07:18, 2F

11/11 07:19, 3年前 , 3F
整個農場的動物都被打死,針往地下打出一個大洞..
11/11 07:19, 3F

11/11 07:19, 3年前 , 4F
跑電阻場就知道避雷針可以覆蓋幾公尺了,建築物多高
11/11 07:19, 4F

11/11 07:19, 3年前 , 5F
多寬,避雷針要比建物高多少這都是算出來的
11/11 07:19, 5F

11/11 07:22, 3年前 , 6F
這基本的電磁學考題...
11/11 07:22, 6F

11/11 07:24, 3年前 , 7F
整串討論串就看到沒有電磁學常識的一直跳針
11/11 07:24, 7F
有考題那更好啊, 就公布考題大家來品評一下目前避雷針 的技術問題跟設計目標啊

11/11 07:24, 3年前 , 8F
你們為什麼要跟一個討噓反串仔認真啊?
11/11 07:24, 8F
你是說你自己嗎? 你有能力反駁本篇嗎?XD ※ 編輯: kennings (27.247.69.215 臺灣), 11/11/2020 07:31:41

11/11 07:28, 3年前 , 9F
雷擊事件不常在密集大樓發生的根據是?
11/11 07:28, 9F
就大家平常都已經用避雷針把電荷中和掉啊, 落雷事件通常發生在荒郊野外空曠處啊 如果 wahaha 說的是真, 那都市到處都有避雷針, 雷擊機率會比鄉下高啊

11/11 07:29, 3年前 , 10F
欸 很難看 不要凹了
11/11 07:29, 10F

11/11 07:30, 3年前 , 11F
不只多讀點書 中文程度可能也要再加強
11/11 07:30, 11F
老招了啦, 一些雜魚沒能力辯證, 用這種招在損人哈哈 ※ 編輯: kennings (27.247.69.215 臺灣), 11/11/2020 07:34:46

11/11 07:33, 3年前 , 12F
小時候沒去過科博館嗎? 閃電球都沒玩過?
11/11 07:33, 12F

11/11 07:34, 3年前 , 13F
其實課本裡很多錯誤,有時有心得的老師會在課堂上點出來
11/11 07:34, 13F

11/11 07:34, 3年前 , 14F
但有時負負得正,兩個錯誤之後就又轉回正題了 XDDDD
11/11 07:34, 14F

11/11 07:35, 3年前 , 15F
好了啦 我們回家了啦 這樣不好看
11/11 07:35, 15F

11/11 07:35, 3年前 , 16F
所以找到矛盾之處,其實真的不是不可能..
11/11 07:35, 16F

11/11 07:35, 3年前 , 17F
是沒看過閃電連劈大樓避雷針膩
11/11 07:35, 17F

11/11 07:36, 3年前 , 18F
另外有的不是錯誤,是文字艱澀難懂,同樣的文字有兩個語
11/11 07:36, 18F

11/11 07:36, 3年前 , 19F
高壓放電都不懂,還敢出來吠
11/11 07:36, 19F

11/11 07:36, 3年前 , 20F
境,就算把一整個段落死背都可能有誤解;但考試會得分
11/11 07:36, 20F
※ 編輯: kennings (27.247.69.215 臺灣), 11/11/2020 07:41:16

11/11 07:37, 3年前 , 21F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以前有一門地球科學,我點出課文疑點
11/11 07:37, 21F

11/11 07:38, 3年前 , 22F
後,老師說我是對的,他正好參加教學研討會有討論到。
11/11 07:38, 22F

11/11 07:38, 3年前 , 23F
所以知識是要時時更新沒有錯;或者有人推崇要看原文別看
11/11 07:38, 23F

11/11 07:39, 3年前 , 24F
翻譯;但基礎的經過這麼多年,翻譯錯誤應該也修完了
11/11 07:39, 24F
嗯那很好啊

11/11 07:46, 3年前 , 25F
硬凹三篇真的蠻行的
11/11 07:46, 25F
三篇? 我哪來三篇? 你眼睛無恙否? 沒本事還硬要噓人的更是行啊 ※ 編輯: kennings (27.247.69.215 臺灣), 11/11/2020 07:49:09

11/11 07:49, 3年前 , 26F

11/11 07:50, 3年前 , 27F
類似原理
11/11 07:50, 27F

11/11 07:51, 3年前 , 28F
事實上避雷針這整套系統,故意讓閃電打它也包含在它
11/11 07:51, 28F

11/11 07:51, 3年前 , 29F
功能裡。當閃電能量大到中和不掉還是產生的時候,就
11/11 07:51, 29F

11/11 07:51, 3年前 , 30F
是打在避雷針上,然後引導到地面。但這種情況無法完
11/11 07:51, 30F

11/11 07:51, 3年前 , 31F
全的保護整棟建築,真的打到電器會受損
11/11 07:51, 31F
受損有甚麼關係? 人家wahaha99 他們都是專門裝避雷針吸引並歡迎閃電 來打的啊, 歡喜做甘願受嘛, 要您來替他們擔心甚麼? XD
還有 104 則推文
還有 8 段內文
11/11 10:57, 3年前 , 136F
當旁邊用 1歐姆短路,的確旁邊通過 1000A,但人身上的電
11/11 10:57, 136F

11/11 10:57, 3年前 , 137F
並不會變少... 其實這個模型錯了
11/11 10:57, 137F

11/11 10:59, 3年前 , 138F
整個環境是複雜串並聯才對
11/11 10:59, 138F

11/11 11:01, 3年前 , 139F
所以這個 1歐姆可以極強的減少人身的電流;雖然不會吸光
11/11 11:01, 139F

11/11 11:01, 3年前 , 140F
因此,有幫助,但不要站得離避雷針太近
11/11 11:01, 140F

11/11 11:03, 3年前 , 141F
上面 100歐姆並聯 1歐姆是 0.99歐姆,那下面也用 0.99歐
11/11 11:03, 141F

11/11 11:03, 3年前 , 142F
姆好了,方便簡化問題,也就會變成剛好分壓
11/11 11:03, 142F

11/11 11:07, 3年前 , 143F
若以此式,人身電流降至 5A
11/11 11:07, 143F

11/11 11:11, 3年前 , 144F
再加上上方 1000V 不是無限匯流排,其實應該用電容來算
11/11 11:11, 144F

11/11 11:13, 3年前 , 145F
那麼有限的電,避雷針導掉愈多,人身上的就愈少..
11/11 11:13, 145F

11/11 11:14, 3年前 , 146F
類似疏洪道的想法?造一條低電阻的路給大量電流流過
11/11 11:14, 146F

11/11 11:14, 3年前 , 147F
HuangJC 你有讀過電動力學嗎?
11/11 11:14, 147F

11/11 11:14, 3年前 , 148F
我覺得你這樣描述1000v 0v 不準確
11/11 11:14, 148F

11/11 11:14, 3年前 , 149F
電容效應應該是要從當下空間的電場分部去決定可以容
11/11 11:14, 149F

11/11 11:14, 3年前 , 150F
下多少電荷 而不是電壓
11/11 11:14, 150F

11/11 11:15, 3年前 , 151F
這裡不可能準啊,要準的話要像微積分,電容電阻無限多
11/11 11:15, 151F

11/11 11:15, 3年前 , 152F
我只是想用極大簡化模型,來對比以前錯的部份
11/11 11:15, 152F

11/11 11:16, 3年前 , 153F
可是這模型好接受多了,以前總是聽一句'電會走電阻最小的
11/11 11:16, 153F

11/11 11:17, 3年前 , 154F
路',其實這句很容易讓人誤會。是接近,容易想像,但有差
11/11 11:17, 154F

11/11 11:17, 3年前 , 155F
我最上面那個模型就是以前搞不懂這句話的主要原因。
11/11 11:17, 155F

11/11 11:18, 3年前 , 156F
模型愈完備會愈明白,電不是走最少電阻的路而已;事實上
11/11 11:18, 156F

11/11 11:18, 3年前 , 157F
避雷針附近的確還是有危險,並沒只走最低電阻;是分壓了
11/11 11:18, 157F

11/11 11:19, 3年前 , 158F
最前面那3句(游離空氣讓電荷來中和保持電中性) 反而不是重點
11/11 11:19, 158F

11/11 11:20, 3年前 , 159F
這個問題只用定性的電阻大小來推測超不準確
11/11 11:20, 159F

11/11 11:20, 3年前 , 160F
大小到底是多大小 閃電涉及空氣解離變電漿導電
11/11 11:20, 160F

11/11 11:20, 3年前 , 161F
我認為電阻差異絕對是10的六次方 9次方等級吧
11/11 11:20, 161F

11/11 11:22, 3年前 , 162F
1歐姆是個例子,1000V也是個例子,但就算變成 0.0001V
11/11 11:22, 162F

11/11 11:22, 3年前 , 163F
只要仍是最上面第一個模型,我就絕不承認人身上電流變小
11/11 11:22, 163F

11/11 11:23, 3年前 , 164F
喔,打錯;就算變成 0.0001歐姆.
11/11 11:23, 164F

11/11 11:23, 3年前 , 165F
所以關鍵不在值,而在模型簡化得太過份了
11/11 11:23, 165F

11/11 11:24, 3年前 , 166F
當模型對了,再去調一調值,看看數值變化,會比較好理解
11/11 11:24, 166F

11/11 11:26, 3年前 , 167F
另舉一例,如果我摸家用電觸電,但旁邊有把 110V 短路,
11/11 11:26, 167F

11/11 11:27, 3年前 , 168F
難道我就不會觸電,電全走短路路徑?我想不會,變電箱會
11/11 11:27, 168F

11/11 11:27, 3年前 , 169F
先燒。但如果變電箱也不燒呢?看來不是無限匯流排還比較
11/11 11:27, 169F

11/11 11:28, 3年前 , 170F
關鍵。不然無論如何我就是摸到 110V 了
11/11 11:28, 170F

11/11 13:05, 3年前 , 171F
認錯好嗎 本來要穿過2公尺空氣的現在只要穿過2公尺銅
11/11 13:05, 171F

11/11 13:05, 3年前 , 172F
棒 電阻差多少你知道嗎
11/11 13:05, 172F

11/11 15:01, 3年前 , 173F
就算差上十的20次方,如果模型錯了也還是短路不起來的..
11/11 15:01, 173F

11/11 15:21, 3年前 , 174F
樓上閃電嗶嗶
11/11 15:21, 174F

11/11 16:29, 3年前 , 175F
查一下尖端放電好嗎 可悲
11/11 16:29, 175F
文章代碼(AID): #1VgnvhFm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21 篇):
文章代碼(AID): #1VgnvhFm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