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韋傑理:台灣「海洋國家」本不同於中國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6年前 (2017/07/10 09:32), 6年前編輯推噓34(439133)
留言185則, 5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0/57 (看更多)
※ 引述《tigertanktwo (tigertanktwo)》之銘言: : 你們的論點從來沒辦法回答之後的人口變化,只能腦補有什麼渡海技術上無法達成, : 亦無紀載、根本不存在統計的「兩百萬漢人移民」。 你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台灣在清朝設省前期間的年平均人口增加率 為2.0%左右,這不考慮光緒年間完全解除海禁的成長數量 你根本無法解釋這種遠超其他地區人口自然增加率的特性 (清朝大陸地區的人口成長率為0.15%至0.7, 前後年代有差,我猜會有人跟我扯乾隆時代的人口數爆炸, 那屬於清初人口瞞報的範圍,實際人口成長率在0.7左右) 台灣人口在人口上的增加為何遠超同時期的大陸人口 在健康條件跟科技水準沒有多大的變動下, 除非台灣本地原住民跟我們人類不一樣, 在這個年代要達到如此的人口成長率 這原因只有"移民" 這就是事實上的200萬漢人移民的由來 以下恕刪 : 所以如果你要說服我,在1895年的人口普查中,真的只有4萬6千多人是平埔 : 族人,剩下的全是漢人移民,那必需要在下列幾個情況齊備下才會發生: : 《1》平埔族人天生有缺陷,人口不會自然成長。 : 《2》渡海三禁根本沒有效用,大批漢人移民無視政府禁令,不斷攜家帶眷移民台灣 : ,或在渡海三禁解除後的20年間,有超過兩百萬漢人移民到台灣。 : 《3》即使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下,在台灣的大量單身漢人男子仍然沒有與平埔族女 : 子頻繁通婚。 你這三項論點就讓我慢慢駁斥 第一項邏輯明顯錯誤,工業革命以前,人口幾乎沒甚麼成長 地理大發現後,經過壓迫歧視與屠殺,地球上任何一方的原住民在 與外來人口的生育率都是明顯落後,這個數字包含北美日本跟澳大 利亞原住民的負成長率,這跟平埔族有沒有缺陷無關, 以下資料來自地圖會說話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VOC) 曾在臺灣留下六次全島性的原住民戶口表 ,分別 顯示: 1647 年:62,849 人 1648 年:63,861 人 1650 年:68,657 人 1654 年:43,519 人 1655 年:39,223 人 1656 年:31,191 人 有人說,VOC 的統治只及於臺灣南部,不可能調查全島性的戶口。事實上, VOC 在臺灣設立的四個地方集會區 (Landdagh),幾乎已涵蓋全島平地。其中 ,北部集會區管轄今日臺南以北、大甲溪以南的部落;南部集會區管轄今日臺 南以南的部落;淡水集會區管轄大甲溪以北的部落;東部集會區管轄臺灣東部 的部落。VOC 在四個地方集會區皆定期調查戶口。雖然東部集會區的戶口資料 不確實,但日後所謂平埔族 的原居地並不在東部,故不受影響。 1654 年以後,VOC 對於臺灣北部、中央山脈南段的部落逐漸失去控制能力, 導致被統計的人口減少。1650 年是 VOC 在臺灣的顛峰期,不但控制絕大部分 日後所謂平埔族部落,還控制排灣族、鄒族、卑南族、阿美族的許多部落。換 言之,68,657 人並非全是日後所謂平埔族人口。我將排灣族、鄒族、卑南族 、阿美族的部落扣除之後,得到 46,141 的數字,這才是日後所謂平埔族的人 口。 一個潛在的問題是,VOC 在臺灣西部平地的戶口調查會不會有漏網之魚?我們 必須承認這種可能性存在。不過,若要修正 VOC 戶口表的數字,必須針對戶 口表當中漏掉哪些部落提出嚴謹的考證 日本人在臺灣舉辦東亞最早的人口普查。 根據這次人口普查,1905 年「熟蕃」(平埔族) 共有 46,432 人。從 46,141 到 46,432,平埔族人口確實停滯不前,但沒有大規模流失的情形。 那麼,1650 年與 1905 年之間的情況如何?雖然清朝對於原住民戶口缺乏可 靠的統計,但對於原住民部落的數量可是毫不含糊。成書於 1745 年的《重修 臺灣府志》列出歸順清朝的 287 個原住民部落,其中 87 個為熟番部落。當 時,「蛤仔難 30 社」仍為生番。 如果我們將 19 世紀以後被視為熟番的這 30 個部落也計入,則日後所謂平埔族部落有 117 個。 1847年,丁紹儀來臺灣擔任官員幕僚,後來將其所見所聞記載成《東瀛識略》 。根據他的記載: 「綜計全臺熟番一百二十八社,歸化番二百三十七社,未化野番可知者八十九 社。……今每社男婦少者二、三十名,多則百餘名、二三百名,最多至四百餘 名。」 其中,熟番就是日後的平埔族。顯然,18-19世紀的平埔族部落一直不超過 200 個。以這麼多的部落要支撐起數十萬人口,平均每個部落必須達到數千人 。然而,無論是 17 世紀的 VOC 戶口表還是清代的《東瀛識略》,都記載平 埔族部落的平均規模為 200 人左右。 整體而言,1650-1905 年期間平埔族人口幾乎沒有改變。更進一步來看,有些 地方的平埔族人口流失較為嚴重,有些地方則不減反增。因此,下面我將分區 比較 1650 年與 1905 年的人口。 (一) 西拉雅地域 在 1650 年的戶口表當中,西拉雅本族的 Sinckan (新港社)、Backaloangh ( 目加溜灣社)、Tavakangh (大目降社)、Soulangh (蕭壠社)、Mattauw (麻豆 社) 計 5,954 人;大武壠社群 (四社熟番) 計 1,092 人;馬卡道支族 (鳳山 八社) 計 11,986 人;以上總計 19,032 人。 泛西拉雅人的傳統領域位於 1905 年的臺南廳、鹽水港廳、阿緱廳範圍內。由 於漢人侵佔其傳統領域,部分泛西拉雅人向蕃薯寮廳、恆春廳,以及臺東廳璞 石閣支廳的範圍遷徙。根據 1905 年的人口普查,上述六廳、一支廳的「熟番 」總計 31,600 人。 從 19,032 人到 31,600 人,泛西拉雅的人口明顯增加,年增率達到千分之二 。這也顯示,泛西拉雅人向內山、後山的遷徙,確實幫助他們維繫部族的生命\ 力。 (二) 嘉南地域 在 1650 年的戶口表當中,魯羅阿社群計 2,850 人。他們的傳統領域位於 1905 年的嘉義廳、斗六廳範圍內。根據 1905 年的人口普查,上述二廳的「 熟蕃」只有 163 人。相較於泛西拉雅人,魯羅阿社群不愧是「流離失所」。 (三) 中部地域 在 1650 年的戶口表當中,阿里坤社群計 1,090 人;巴布薩族計 3,171 人; 拍宰海族計 1,649 人;拍瀑拉族計 454 人;以上總計 6,364 人。 根據 1905 年的人口普查,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的的「熟蕃」總計 5,376 人。由此可見,中部地區的平埔族人口有輕微的流失情形。 (四) 道卡斯地域 在 1650 年的戶口表當中,道卡斯族計 2,935 人。他們的傳統領域位於 1905 年的新竹廳、苗栗廳範圍內。根據 1905 年的人口普查,上述二廳的「熟蕃」 總計 2,910 人。此外,部分道卡斯人曾遷徙至南投廳的埔里盆地。如此看來 ,道卡斯族的人口大致維持平盤局面。(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道卡斯人後來可 能形成賽夏族 )。 (五) 凱達格蘭地域 在 1650 年的戶口表當中,凱達格蘭族計 5,290 人。他們的傳統領域位於 1905 年的臺北廳、基隆廳、桃園廳範圍內。根據 1905 年的人口普查,上述 三廳加上深坑廳的「熟蕃」只有 1,561 人。顯而易見地,凱達格蘭族的人口 流失非常嚴重。 (六) 噶瑪蘭地域 在 1650 年的戶口表當中,噶瑪蘭族計 9,670 人。而 1905 年的人口普查則 顯示,宜蘭廳的「熟蕃」剩下 2,726 人。不過,噶瑪蘭人曾集體向花東地區 遷徙。若再加上臺東廳花蓮港支廳、成廣澳支廳的「熟蕃」人口,則有 4,779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幾個簡單平埔族人口的結論。 (1) 泛西拉雅族的人口沒有流失,還以千分之二的年增率持續增加。 (2) 除了泛西拉雅族以外,其餘平埔族群或多或少都有人口流失的情形。其中 ,又以洪雅族魯羅阿社群、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的人口流失最為嚴重 二項在邏輯上跟一項互為因果, 也就是說,在平埔族成長停滯的狀況下, 剩下的人口成長即為漢人無誤, 事實上,雍正年間就有一個奏則提到了台灣的人口數量 以下資料來自地圖會說話 我們可以拿平埔謊言製造者很愛的許良彬奏摺來作例子 https://3.bp.blogspot.com/-BffdCxePwcI/U7RK7- raZZI/AAAAAAAACzY/DIQXbbVlPYw/s1600/c297741e2 ee0cf740dc3200cfb553d91.jpg 首先,社並非戶口的計量單位,因此將句子斷成「戶口不下貳參萬社」並不合 理。這情況就像是我們不可能說「臺灣人口有七千多個村里」,因為村里不是 人口的計量單位。 從內容來看,臺灣也不可能擁有兩、三萬社。1650 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VOC) 的原住民戶口表顯示臺灣有 315 社。這份清單不但涵蓋絕大多數的平 埔族部落,還涵蓋部分的鄒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部落。扣除後者,臺 灣的平埔族部落不到 200 個。 那麼,1730 年時有多少原住民部落歸順清朝呢?清朝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於 1724 年任滿後,將他在臺灣的種種見聞整理成《臺海使槎錄》。該書分成〈 赤崁筆談〉、〈番俗六考〉、〈番俗雜記〉三部分。其中,〈番俗六考〉詳細 記載當時所知的原住民部落名稱,總括如下: 北路諸羅番:共 144 社,其中 116 社是後來的平埔族部落 (蛤仔難計為 36 社)。南路鳳山番:共 51 社,其中 8 社是後來的平埔族部落。 到了 1745 年時,隨著歸順原住民部落增加,《重修臺灣府志》重新整理原住 民部落的資料,總括如下: 臺灣縣:共 3 社,皆為熟番。 鳳山縣:共 123 社,其中 8 社為熟番。 諸羅縣:共 35 社,其中 13 社為熟番。 彰化縣:共 55 社,其中 26 社為熟番。 淡水廳:共 71 社,其中 37 社為熟番; 蛤仔難 30 社當時為生番,後來歸類為平埔族。 由此可見,許良彬奏摺的合理斷句是:「其番社新舊歸化內附戶口不下貳、參 萬。社各種圍莿竹,中植果木蓊鬱,居室處焉。每社男婦老幼多至壹、貳百人 ,少亦不外數拾眾,越數里方有一社。」 前面提到,《臺海使槎錄》記載 195 個原住民部落; 《重修臺灣府志》記載 287 個原住民部落。按照「每社男婦老幼多至一、 二百人,少亦不下數十人」估計,恰好是兩三萬人左右。 總而言之,1730 年清朝掌握的原住民人口為 2~3 萬人,不是 60 萬人。而 1756 年清朝統計臺灣的漢人與原住民合計 660147 人 三項 很遺憾的事,世間研究學者的確發現,原漢通婚的確是個少見的現象 直接引用 "沒有唐山媽?:拓墾時期臺灣原漢通婚之研究"黃樹仁 之研究 http://gis.rchss.sinica.edu.tw/documents/speech/_20130510_speech.pdf 本文指出,臺灣史上一直有原漢通婚的事實。但並非漢人男性婚配的主要形 式。多數漢人男性通婚對象是漢人女性。 我們發現,史料上從無原漢大量通婚的記載,極少數原住民部落樂於通婚反 而被當作特例來記述。史料所記漢人男多於女的事實,幾乎僅發生在乾隆初期 之前,而且可能只發生在墾民生活尚未安定的新墾區。移墾初期的墾民有強烈流 寓性質,並不必然在臺定居。若在臺灣難以成婚,則或出售在臺資產返鄉定居, 或者返鄉結婚後再來臺,夫妻分隔兩地,墾民來回兩岸。少數可能將眷屬偷渡入 臺。絕大多數人並不因漢人男多於女而與原住民通婚。 其次,雍正乾隆以後屢次開放搬眷渡臺,緩和漢人男多於女現象。男多於女 的記載不復出現於乾隆初期以後方志。乾隆末來臺的福康安已見臺民多有眷屬, 禁渡之令形同具文。合理推論是,乾隆中葉以後臺灣漢人已無婚配困難問題。 更其次,人口統計顯示,荷領末期以來,漢人大量且迅速湧入臺灣,以致於 漢人人口遠超過原住民。即使原住民女性樂意嫁給漢人,其人數也遠遠不能滿足 多數漢人男性的婚配需求。多數漢人男性如果不能在臺灣尋得漢人配偶,也不可 能與原住民通婚,只能返回大陸結婚。 更其次,原住民有其族群意識與團結,不可能坐視其女性大批嫁給漢人而滅 族。事實上,漢人對原住民的族群歧視使雙方通婚意願不高。清朝法律也長期 禁止原漢通婚。各種個案與戶口統計研究顯示,原住民比較大量與漢人通婚是在 清末或日治初期以後,也就是在他們語言文化大體漢化完成之後。但當時原住民 已經只佔臺灣人口極低比例,即使以後原住民大量與漢人通婚,通婚者佔漢人男 性比例仍然很低。 更其次,如果清初以來原住民女性大量嫁給漢人,勢將剝奪本族男性婚配機 會,導致原住民的消失。但日治初期原住民部落仍大體存在可辨,可見清代多 數原住民女性並未與漢人通婚。 綜合上述,我們推論,三百年來數目有限的原漢通婚,透過以後漢人間的通 婚,使原住民血緣逐漸散佈於臺灣多數漢人之中,但佔漢人血緣比例應該不高 。晚近的遺傳因子研究確實支持上述的推論。臺灣多數漢人,或許高達 85%,極 可能多少都帶有原住民基因。但即使從寬估計,原住民血緣可能僅佔今漢人血緣 13%,或母系血緣 26%。臺灣漢人的母系血緣中,來自唐山媽者遠多於來自原 住民媽。 如此即可駁斥上述所言之台灣漢人多數為平埔族血統帶有者 上文作者也不用跟我講甚麼推論, 順便說一下一個剛開始的事實 台灣在清代的人口成長率他媽的就是個事實上的移民社會!!!!!!!!! 你連人口增長的基礎知識都沒有是跟人家扯甚麼平埔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133.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9650376.A.DB9.html ※ 編輯: demon3200 (115.43.133.71), 07/10/2017 09:33:33

07/10 09:39, , 1F
你考據這麼多也不會推爆的
07/10 09:39, 1F

07/10 09:41, , 2F
海禁解除是光緒年間 但同光年間在舊有的生產技術與土地
07/10 09:41, 2F

07/10 09:42, , 3F
面積 人口成長有限 真正爆炸性成長是在嘉慶道光朝
07/10 09:42, 3F

07/10 09:42, , 4F
最簡單要證實他們的理論就是大規模抽血檢查
07/10 09:42, 4F

07/10 09:42, , 5F
原住民人口流失的原因是變成食物了嗎?
07/10 09:42, 5F

07/10 09:42, , 6F
講的好,臺灣國族意識建立不能建立在曲解歷史上面。
07/10 09:42, 6F

07/10 09:43, , 7F
獨派最討厭中國用血統框架台灣人,自己卻搞平埔族血統
07/10 09:43, 7F

07/10 09:43, , 8F
07/10 09:43, 8F

07/10 09:43, , 9F
樓上 因為雙方都是在用同一個方法來做事
07/10 09:43, 9F

07/10 09:44, , 10F
老實說 大家都有不同的過去 為何不一起打拼相同的未來
07/10 09:44, 10F

07/10 09:44, , 11F
專業
07/10 09:44, 11F

07/10 09:44, , 12F
平埔族的先人真的會氣到給詛咒喔,都給弄沒了還得被
07/10 09:44, 12F

07/10 09:44, , 13F
更何況只論血統,台灣人身上的漢人基因絕對比平埔族多
07/10 09:44, 13F

07/10 09:45, , 14F
,照他們的邏輯台灣人都是中國人?
07/10 09:45, 14F

07/10 09:45, , 15F
消費,噁心
07/10 09:45, 15F

07/10 09:45, , 16F
支那漢人 ok?
07/10 09:45, 16F

07/10 09:46, , 17F
純粹學術討論,就是受不了招搖拐騙啊
07/10 09:46, 17F

07/10 09:46, , 18F
好像在看論文
07/10 09:46, 18F

07/10 09:47, , 19F
原住民就是競爭不過漢人人口成長停滯,就這麼簡單
07/10 09:47, 19F

07/10 09:47, , 20F
資料健全
07/10 09:47, 20F

07/10 09:49, , 21F
生產技術就有差 平埔族本來是游耕 漢人來後才種水稻
07/10 09:49, 21F

07/10 09:51, , 22F
沒關係....當台灣人不當中國人就對了!!
07/10 09:51, 22F

07/10 09:51, , 23F
但諷刺的是 正是因為種水稻 讓平埔族從散村改為集村
07/10 09:51, 23F

07/10 09:51, , 24F
至少人口保證不流失
07/10 09:51, 24F

07/10 09:52, , 25F
但也麻煩中國人不要是那套跟我同文同種就要一國
07/10 09:52, 25F

07/10 09:52, , 26F
漢人集體租地耕地騙地三循環乞丐趕廟公,再賄賂官府
07/10 09:52, 26F

07/10 09:53, , 27F
這資料根本無法解釋為何平埔族人口只有減少
07/10 09:53, 27F

07/10 09:55, , 28F
還不就是歸化跟屠殺
07/10 09:55, 28F

07/10 09:56, , 29F
人口減少是事實 平埔族跟漢人到日據時代都分得出是事實
07/10 09:56, 29F

07/10 09:56, , 30F
還有搶女人
07/10 09:56, 30F

07/10 09:57, , 31F
平埔族到1960年代都可分辨 尹能佳矩的研究就是這樣
07/10 09:57, 31F

07/10 09:57, , 32F
光VOC的資料來說 10年內沒有大型自然災害 沒有戰爭
07/10 09:57, 32F

07/10 09:57, , 33F
竟然人口直接減半 這怎麼看都是很有問題
07/10 09:57, 33F

07/10 09:57, , 34F
漢人極少搶原住民的女人,很少跟平埔族通婚
07/10 09:57, 34F

07/10 09:58, , 35F
討論血統很有趣啊。多認識歌方論點去思考。
07/10 09:58, 35F

07/10 09:59, , 36F
平埔族本來是游耕 所以人口才會這麼少
07/10 09:59, 36F

07/10 09:59, , 37F
都說1650年以後數字不精確所以只引用之前的
07/10 09:59, 37F

07/10 09:59, , 38F
不能接受的是有人思維就是有漢人血統就是中國人
07/10 09:59, 38F

07/10 10:00, , 39F
因為1650之後荷蘭人掌握不到很多地區
07/10 10:00, 39F
還有 106 則推文
07/10 11:54, , 146F
可惜顏色不對是不會爆的
07/10 11:54, 146F

07/10 11:56, , 147F
先射箭再畫靶
07/10 11:56, 147F

07/10 11:59, , 148F
樓上你講得很好 爆的那篇真的是先射箭才畫靶
07/10 11:59, 148F

07/10 12:26, , 149F
好文啊。
07/10 12:26, 149F

07/10 12:27, , 150F
這麼用心的文要是顏色對早就被推爆
07/10 12:27, 150F

07/10 12:40, , 151F
有考據有推
07/10 12:40, 151F

07/10 12:45, , 152F
打臉那個智障
07/10 12:45, 152F

07/10 14:32, , 153F
正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07/10 14:32, 153F

07/10 14:42, , 154F
又要準備被...
07/10 14:42, 154F

07/10 14:53, , 155F
推你認真~
07/10 14:53, 155F

07/10 14:57, , 156F
當時有個進士跳出來叫大家不要再分 漳泉通婚被稱為美談的
07/10 14:57, 156F

07/10 14:57, , 157F
時代 卻講原漢婚講的跟喝水一樣容易 顯然不了解其時代背景
07/10 14:57, 157F

07/10 14:57, , 158F
不說幾百年前 就說日本時代就好 許多閩南人講親條件之一就
07/10 14:57, 158F

07/10 14:57, , 159F
有不要是客家人了
07/10 14:57, 159F

07/10 15:00, , 160F
娶番仔不會被笑話才怪 當時各種歧視 各種不文明 不是現今
07/10 15:00, 160F

07/10 15:02, , 161F
能想像 個村莊壁壘分明 要通婚還會看祖籍
07/10 15:02, 161F

07/10 15:49, , 162F
可惜在八卦版不會爆
07/10 15:49, 162F

07/10 17:32, , 163F
路過推
07/10 17:32, 163F

07/10 17:56, , 164F
但會噓到爆(?)
07/10 17:56, 164F

07/10 17:57, , 165F
連結從最早的六篇到現在剩三篇,胡扯也分辨不出來
07/10 17:57, 165F

07/10 18:12, , 166F
push
07/10 18:12, 166F

07/10 19:45, , 167F
那個唬爛王只是靠顏色正確才能一直在這邊發廢文,只有猴子才
07/10 19:45, 167F

07/10 19:45, , 168F
會去信那篇屁話
07/10 19:45, 168F

07/10 20:09, , 169F
這篇引經據典...推
07/10 20:09, 169F

07/10 21:22, , 170F
聲77'
07/10 21:22, 170F

07/10 21:33, , 171F
哈哈哈哈
07/10 21:33, 171F

07/10 22:27, , 172F
虎爛王咬森七七嘍
07/10 22:27, 172F

07/10 22:40, , 173F
你引用太多了 不要以為這樣矇混字數就會讓人覺得有理
07/10 22:40, 173F

07/10 23:37, , 174F
好像有到李
07/10 23:37, 174F

07/11 01:08, , 175F
WIKI 張達京 跟原住民聯姻當年很丟臉喔?
07/11 01:08, 175F

07/11 02:20, , 176F
要娶就有變通方法,說妳是開封府就是開封府,這樣能懂
07/11 02:20, 176F

07/11 02:20, , 177F
07/11 02:20, 177F

07/11 11:42, , 178F
有考據推
07/11 11:42, 178F

07/11 12:41, , 179F
第一段就零分
07/11 12:41, 179F

07/11 15:29, , 180F
論點二有明顯問題,你的論點二是由你的論點一演繹而
07/11 15:29, 180F

07/11 15:29, , 181F
成,與你想反駁的論點2毫無交集可言。另外你對「漢化
07/11 15:29, 181F

07/11 15:29, , 182F
」的討論不足,這可是原民族群人口減少的關鍵因素。
07/11 15:29, 182F

07/11 22:33, , 183F
18,19世紀美洲原住民人口還負成長哩。原有獵場被搶走
07/11 22:33, 183F

07/11 22:33, , 184F
造成食物大減,這個就夠受的了
07/11 22:33, 184F

07/12 16:43, , 185F
6>3
07/12 16:43, 185F
文章代碼(AID): #1POjb8sv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 之 57 篇):
文章代碼(AID): #1POjb8sv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