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FB]人渣文本:台灣有一些理工人,覺得自己很有人文素養。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8年前 (2016/04/19 01:47), 8年前編輯推噓17(18146)
留言6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43 (看更多)
較久的文章,但我認為這還是要講一下。 為不避免斷章取義,以下保留全文引述,主文在引述文章之後。 ※ 引述《Philethan (PE)》之銘言: : 今天他講的話之所以不被人接受,可以用一個很淺顯易懂的例子加以說明: : 某位物理系知名教授於某某名校(UCB等級以上)聽科學哲學大師講解量子力 : 學哲學,結果他覺得這位"大師"腦補了許多量子力學數學形式裡根本沒有涉及的概念。 : 我說:「但就像是愛因斯坦的隱變數理論,它就是設法引入尚未被寫入薛丁格方程式 : 的隱變數來解釋量子力學,所以也許這位科哲大師有可能說對了什麼,對吧?」 : 他說:「嗯,我沒有去想,我也懶得去想。基本上他(那位科哲大師)沒有令人可信 : 服的物理博士學位,所以就算他講的是對的,我也不會知道,因為我並不是 : 那麼在乎」。 : ------------------------------------- : 因此,如另一位物理系教授所言,哲學與物理總是有巨大鴻溝,儘管他親人也是哲學 : 教授。 : ------------------------------------- : 今天這位周教授的動機是良善的,只是為了效率,人們還是不得不採納偏見(無貶意) : 以判斷許多哲學人——或者文組的人——的見解。但這不表示這是周教授的錯,事實 : 上,這反而是台灣科學教育的弊端———理組的人幾乎只聽從數學的命令,根本就不在乎 : 純文字的論證。 : 理組人對於任何數學方程式,儘管抽象難懂,但都還是會說服自己、心甘情願地去 : 學習與理解, : a : ∫------------- dx = ????? : b + c*cos(x) : 然而,對於純文字的論證,或者是一些文章,就感到非常不耐煩,儘管它可能與科學 : 有關。 : 「『物理因果封閉原則:如果原因是物理的事件,則其結果是物理的事件; : 如果結果是物理的事件,則原因是物理的事件。』假如這原則成立,那 : 麼任何物理實驗絕對無法導致非物理的結果,例如產生靈魂之類的。又 : 或者說,我們對於『物質』概念的定義就很麻煩了。因為我們承認物理 : 因果封閉原則,所以我們永遠無法偵測到 『非物質』。偵測行為本身 : 就是個「物理原因造成的物理結果」。因此,企圖用物理實驗、定律削 : 弱人們的信仰顯然就是徒勞無功的了。」 : 「我敢說,我從來没有像在獨自徒步旅行中想得那樣多,生活得那麼充實, : 那麼有意義,那樣充分地表現自己。徒步時,有某種東西在啟迪和激發我 : 的思想。我呆著不動時,幾乎不能思考。為了使腦子動起来,就得使我的 : 身體活動起来。田野的風光、連绵的秀麗景色、清新的空氣、步行增進的 : 食欲和健康、小酒館的自由、遠離使我感到依賴的所有一切的輕鬆、遠離 : 使我聯想到我的處境的所有一切的愉快,全都在解放我的心靈,给我以更 : 大的勇氣去思考,可以說是把我投入世間萬物之中,讓我隨心所欲地、無 : 拘無束地、大膽地去組織,去選擇,去占有。」——盧梭,《懺悔錄》 : 對於理組的人來說,上面兩段節錄就可能會被視為廢文。 : 其癥結點在於,大多數理組人太少閱讀書籍,只讀充滿數學推論的原文書, : 自然而然對於真正與人的生活直接相關的論證、文章感到非常不耐煩。 : 而為了避免自暴其短,只好補上一句「他媽的這什麼廢文,完全沒重點」。 : 其實,讀得快只讀到自己的思想,讀得慢才能讀到作者的思想。 : 之所以沒重點,只是因為自己什麼也不理解,太少閱讀了。 首先我很遺憾,你認為「大多數理組人太少閱讀書籍」等等你原文中的認知,我認為原作 者應該多去認識理組人,當你現實(重點,而不是想像或網路上)中認識的理組人樣本數超 過100人後,你會發現可能跟你所理解的不同。 我在現實中認識的理組人樣本數遠多於100人,各有各的嗜好跟價值觀,事實上只有極少數 的理組人才會只極端選擇去讀數學邏輯相關的書,沒想到對於理組人的刻板印象竟然到這 種程度。不講他是讀文理組的理組人,老實說大多數人你在現實中看他讀的書或評論很難 分辨。 不過以上不是我回應這篇文的重點。 主要是想說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於一些文章或節錄認為是廢文。 一些人很直觀其實是以為批判者不懂,對牛彈琴,雖有不無可能,但也可能批判者也是有 道理---可能問題是在文章用詞太過模糊化或未清楚定義,甚至邏輯就有錯或循環論證。 很多人會很直覺的認為看起來很複雜或難懂的文章就很有學問,但不一定,甚至有很多這 類的文章,恐怕作者也沒有釐清他在說什麼。 最著名的類似例子,索卡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A2%E5%8D%A1%E4%BA%8B%E4%BB%B6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_5887.html 這個事件簡單講就是索卡故意用很複雜及常見的後現代之類修辭,去投稿文化研究雜誌, 結果成功投稿,但只是惡作劇。 "索卡自謂其文是「左翼暗號的雜燴、阿諛奉承式的參考、無關痛癢的引用、完完全全的胡 扯」,說他用了學術界「在我能找到的範圍中,有關數學和物理最愚昧的語錄」。 因為該篇論文的成功發表,索卡認為《社會文本》欠缺嚴謹的審查,並「能發表一篇有關 量子物理的論文而沒有麻煩任何對這個範疇有認識的人,感到很舒服」。" 這反映出了很多類似文章即使有投稿成功,甚至出名,但可能也只是類似的不知所云文章 。在此引用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評論: 「當我們看不懂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些方法去幫助自己,比方說上網或者去圖書館 找資料,或者和學有專精的人討論等等。但是我們依然要把一件事情放在心裡—當我們窮 盡任何方法依然看不懂文本的時候,並不一定是我們太笨,有可能是因為那文章根本就沒 人看得懂。」 有些文章可能真的是比較模糊,需要耐心去思考用意,或是抒情文。但有些文章,恐怕被 批判緣由不全是批判者自己理解的太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09.1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1001677.A.9E9.html

04/19 01:54, , 1F
索卡投稿的是美國二流的社會科學期刊
04/19 01:54, 1F
感謝糾誤,我修正一下內文。

04/19 01:54, , 2F
題外話,沒念過理科的人講相關的科學哲學,讀相關領域的去
04/19 01:54, 2F

04/19 01:54, , 3F
聽真的會覺得很荒謬。
04/19 01:54, 3F
※ 編輯: jksen (61.231.109.194), 04/19/2016 01:55:23

04/19 01:54, , 4F
而不是一流歐陸哲學的期刊,再者在索卡那年代歐陸的
04/19 01:54, 4F

04/19 01:55, , 5F
如果要以柯文哲做例子的話
04/19 01:55, 5F

04/19 01:55, , 6F
也不太投期刊,他們大多數是寫書
04/19 01:55, 6F

04/19 01:55, , 7F
我們舉近年發生缺乏正確價值觀的例子好了
04/19 01:55, 7F

04/19 01:56, , 8F
理組 柯文哲 潘建志 文組 于美人 馮光遠 李敖 馬扁
04/19 01:56, 8F

04/19 01:57, , 9F
台灣的不少英美的(含科哲)大都有理工背景
04/19 01:57, 9F
之前看過陳瑞麟的相關書籍,我覺得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描述相關科學理論會比較精確。 主要是之前看比較細的分類,像講物理哲學或數學哲學,我覺得有些人不是錯誤理解就是 詮釋偏離科學主流太多。

04/19 01:57, , 10F
共同特徵0型 b與a型的脾氣與人文素養是天生內建的
04/19 01:57, 10F

04/19 01:59, , 11F
心理醫師 鄧惠文獅子b 潘建志獅子0 個性差異 客觀性
04/19 01:59, 11F
※ 編輯: jksen (61.231.109.194), 04/19/2016 02:03:51

04/19 01:59, , 12F
李安b型 魏德聖a型獅子
04/19 01:59, 12F

04/19 02:00, , 13F
自以為是與投機是0型特徵 和理組或文組沒有關聯
04/19 02:00, 13F

04/19 02:01, , 14F
理組加一個 b型天秤的賴清德
04/19 02:01, 14F

04/19 02:03, , 15F
然後,我覺得原PO觀察到的是台灣的狀況,台灣不能和國
04/19 02:03, 15F

04/19 02:03, , 16F
外相提並論,台灣的問題我在此討論串也回了一篇。
04/19 02:03, 16F

04/19 02:05, , 17F
我回的是#1N4sprc5這篇
04/19 02:05, 17F
其實我覺得他對於理組人的刻板印象,也不怎麼適用於國外。 真正那種 Geek 跟 The Big Bang Theory 主角那類型的人,甚至很死板只看重嚴格數學邏 輯的人,在理組中絕不是多數。

04/19 02:06, , 18F
一百二十年前的學者 大多是跨領域的
04/19 02:06, 18F
※ 編輯: jksen (61.231.109.194), 04/19/2016 02:12:02

04/19 02:09, , 19F
再來是你提到物理哲學和數學哲學,我認為這應該是科學
04/19 02:09, 19F

04/19 02:09, , 20F
子學門的個別領域
04/19 02:09, 20F
還有 25 則推文
還有 24 段內文

04/19 02:41, , 46F
數邏包含命題與謂詞邏輯,模型論,不完備與不可判定,遞歸
04/19 02:41, 46F

04/19 02:45, , 47F
看完某t的推文 相信大家都明白到底誰是偏激宅囉哈哈
04/19 02:45, 47F

04/19 02:46, , 48F
論,集合論 而遞歸,集合,模型論又能分成獨立的一科
04/19 02:46, 48F

04/19 02:50, , 49F
去查了一下整天都滿嘴母豬的ID說人偏激......
04/19 02:50, 49F

04/19 05:07, , 50F
我也覺得從事科哲的人最好本身也有底子 不然詮釋出來
04/19 05:07, 50F

04/19 05:07, , 51F
的東西有時候很平行世界
04/19 05:07, 51F

04/19 08:24, , 52F
你在說啥
04/19 08:24, 52F

04/19 12:12, , 53F
數學哲學嚴格意義下來說是知識論......
04/19 12:12, 53F

04/19 12:12, , 54F
處理的是我們如何得到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知識如何與真
04/19 12:12, 54F

04/19 12:12, , 55F
實世界有關。還有對於數學物件是否真實存在,如何存在
04/19 12:12, 55F

04/19 12:13, , 56F
。數學命題是否有真假值。與一般科學哲學不太一樣。
04/19 12:13, 56F

04/19 12:13, , 57F
而且數學系必修邏輯學完全是不能理解的一句話,簡單
04/19 12:13, 57F

04/19 12:13, , 58F
的說,你的邏輯學該含括到哪裡?語句邏輯?述詞邏輯?二
04/19 12:13, 58F

04/19 12:13, , 59F
階邏輯還是要到模態邏輯?除了語句跟述詞以外我完全不
04/19 12:13, 59F

04/19 12:13, , 60F
覺得是一般大學生可以處理的科目。不是學期三學分或是
04/19 12:13, 60F

04/19 12:13, , 61F
一學年六學分可以解決的。要是你認為要更多的話,那
04/19 12:13, 61F

04/19 12:13, , 62F
邏輯學應該比重超過其他科目的理由為何?況且你應該也
04/19 12:13, 62F

04/19 12:13, , 63F
知道學邏輯學跟邏輯變好是兩回事吧…
04/19 12:13, 63F

04/19 12:51, , 64F
樓上多慮了,我指的邏輯學就只是一般常見大學基礎三學分課
04/19 12:51, 64F

04/19 12:51, , 65F
程,不知道為何你想那麼宏大。不過也感謝你補充。
04/19 12:51, 65F
文章代碼(AID): #1N5HtDdf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4 之 43 篇):
文章代碼(AID): #1N5HtDdf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