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感想] HAM可惜了

看板FORMULA1作者 (觸身球專家)時間2年前 (2021/12/13 18:31), 2年前編輯推噓9(9012)
留言21則, 1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兩次 VSC/SC 後要不要進站,其實因為考慮對手有兩台車在前面跑夾擊HAM一台車 怎樣決策都會有問題 只能說這件事的教訓是:二號車手其實也很重要.............. 之前賓士拿BOT的動力單元做試驗算是最後一場被報應了 大概真的不用顧及對手有兩台車的換胎策略變化就是 既然HAM已經靠起步搶到第一還拉開差距了,那不管紅牛是否早換就繼續跑 比方說第一套黃胎給他跑到30圈,或至少跑到圈速沒優勢為止才換 照之前圈速這時候拉開個30秒應該不成問題 這時後才來換胎,應變空間可能都大一點 就算最後出了一樣的馬戲,那 HAM的白胎也新一點多少多點機會 早早的跟進去換白胎, 其實等於把前一天排位攢下的輪胎優勢跟難得的HAM神起跑浪費掉了 至少至少,因為早進去換白胎所以要跟PER纏鬥損失五秒, 就等同浪費掉了HAM優秀起跑換來的優勢 說起來賓士邇來的策略就一直都比較保守(或者說難聽一點欠缺應變能力) 其實類似的問題在卡達站就發生過了,全場最快的車,二號車手退賽,FL也沒拿到 到最後一站只是很不幸的被放到最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6.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MULA1/M.1639391494.A.BA8.html ※ 編輯: roxinnccu (118.169.6.191 臺灣), 12/13/2021 18:36:26

12/13 18:41, 2年前 , 1F
而且明年看狀況,賓士會不可能分一二號,紅牛還是會
12/13 18:41, 1F

12/13 18:41, 2年前 , 2F
用,麥隊車起來也是不可能分的
12/13 18:41, 2F

12/13 18:44, 2年前 , 3F
想到當年ROSS BRAWN說的照他的經驗分大小奶是確保冠
12/13 18:44, 3F

12/13 18:44, 2年前 , 4F
軍最好的方法…
12/13 18:44, 4F

12/13 18:46, 2年前 , 5F
BOT幫不上忙確實比進不進站更關鍵,沒有PER幫擋那兩圈加起
12/13 18:46, 5F

12/13 18:46, 2年前 , 6F
來差不多七秒,HAM就有多一次進站的選擇,二號車手的幫忙真
12/13 18:46, 6F

12/13 18:46, 2年前 , 7F
的很重要,一打二能用的策略就很死
12/13 18:46, 7F

12/13 18:48, 2年前 , 8F
照某些人的“看法”.這是漢粉在黑Bot..
12/13 18:48, 8F

12/13 18:50, 2年前 , 9F
有些人是真的亂噴阿XDBot幫老漢測試也是賓士的選擇..
12/13 18:50, 9F

12/13 18:50, 2年前 , 10F
這個苦果自己吞..
12/13 18:50, 10F

12/13 18:52, 2年前 , 11F
BOT今年跑在MAX前面時,的確從未像PER這麼給力
12/13 18:52, 11F

12/13 18:54, 2年前 , 12F
那麼好的團隊車手跟老漢也處的很好對車隊是最好的..
12/13 18:54, 12F

12/13 18:55, 2年前 , 13F
bot為了車隊跑 per為了max跑,想兩冠都收下 不可能
12/13 18:55, 13F

12/13 19:03, 2年前 , 14F
Bottas這季傷在真的沒辦法超車QQ
12/13 19:03, 14F

12/13 19:41, 2年前 , 15F
17擋Vet擋得蠻好的啊 今年排位還不錯但正賽整個很佛系
12/13 19:41, 15F

12/13 19:42, 2年前 , 16F
'17年
12/13 19:42, 16F

12/14 08:36, 2年前 , 17F
同意 關鍵時刻PER壓制力真的比較好
12/14 08:36, 17F

12/14 22:32, 2年前 , 18F
黃胎不換下來真的是最好選擇
12/14 22:32, 18F

12/14 22:33, 2年前 , 19F
一直領先就算vsc/sc出來 都還不會這麼被動
12/14 22:33, 19F

12/15 16:24, 2年前 , 20F
為何BOT在這站沒什麼競爭力??車子出了什麼事?
12/15 16:24, 20F

12/15 19:11, 2年前 , 21F
發動機換了舊版的....
12/15 19:11, 21F
文章代碼(AID): #1Xjo46ke (FORMULA1)
文章代碼(AID): #1Xjo46ke (FORMUL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