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鎖相迴路PLL的問題

看板Electronics作者 (或許..未必..不過)時間12年前 (2012/03/13 23:58),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transntu (Gmcycle)》之銘言: : ※ 引述《zongdesun (zongde)》之銘言: : : 最近看劉深淵和楊清淵的鎖相迴路,看到討論雜訊的部分 : : 將雜訊分為兩部分,輸入雜訊以及VCO的雜訊,首先說輸出對 : : 輸入雜訊的轉移函數為分子一階分母二階,所以結論是要讓 : : 迴路頻寬K盡可能的小。而VCO的的雜訊到輸出的轉移函數是 : : 分子和分母都是二階,所以結論是為了消除高頻雜訊要盡可 : : 能的調高迴路頻寬K。這兩個結論有點不太懂,如果以輸入雜 : : 訊為例的話,我的想法是因為轉移函數的分子比分母階數低, : : 因此操作在高頻的時候雜訊就會被縮小,但是跟書上說的 : : 要讓迴路頻寬K盡量的小聯想不太起來,這大約是書上的P16、 : : P17。 : 小弟是PLL外行人,只是有稍微上過課 : 基本上我這樣看,NOISE在你這邊我看成兩個來源 : ,一個是來自VCO,另一個是來自參考頻率Fref。 : PLL迴路特性對於Fref是一個Low pass的轉函數。 : 對於VCO卻是一個High pass的轉移函數。 : 這樣問題就來了,如果我今天PLL NOISE要小。 : 那我究竟該選擇大的迴路頻寬還是小的迴路頻寬呢? : 基本上要看應用,如果今天是用在RF頻率合成器這種電路 : 我們會希望回路頻寬盡可能做大,但因為你的Fref訊號本身 : 被系統定死了,基本上迴路頻寬選太大系統會不穩定。 : 選太小PLL鎖定速度會太慢。 : RF 頻率合成器對跳頻速度大都有一定的要求及規範。 : 因此這也是在設計上選擇BW需要考量的一個點。 : 因此幾本上PLL在挑選迴路頻寬上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 : 通常參考頻率是被解析度所定死。 : 以下兩點跟參考頻率有關 : 1.穩定度: 決定頻寬上限。 : 2.鎖定速度:決定頻寬下限。 : 基本上迴路頻寬能設計大越大越好,這樣可以濾除VCO所貢獻的noise :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paper在討論怎麼在回路頻寬小的狀況下, : 讓跳頻速度提升,不過這個東西太多,在這邊就先不說了。 上述的說法,有些是不盡正確的... 並不是 reference clock 被定住,就可以不用去管, 那 reference spur 呢? 另外,在實作上由其是SOC裡, XTAL 的 PWR/GND 通常無法很乾淨,變成 ref jitter 都是頻寬要考慮的地方.. 以我們的實務做法,通常VCO在設計上,尤其在 layout style 要常講究, 高規格待遇, symetric/mismatch/guard ring 等都要仔細照顧, 為的是要將頻寬能調小, 因為 PLL 在系統上皆有其規格, System-PLL 而言,是要給主系統使用,數位要的是穩定的 cycle-cycle jitter, 因為 setup time 考量,頻寬當然要小,但壓得太小, VCO noise dominate, 所以一般設計 20倍 refclk, 其餘就靠 layout, 個人做PLL這麼久, layout 才是最重要的! 而以 SerDes PHY 高速電路來說,因為眼圖會受限於 long-term jitter, 變成頻寬就不能調太小,但能這麼簡單的下定論嗎? 不行的,回到一句話, 看規格要的是什麼,有SSC的PLL, 頻寬一定要小,不然對方CDR無法濾除你的 高頻 jitter ,因為CDR本身 noise transfer function 屬於 High Pass, CDR就待會再討論... 總之, 迴路頻寬沒有一定的要大或小,端看規格跟應用,在工業界電路 不是設計出來比賽的,是 面積/效能/耗電 各方妥協下的產物.. : PLL另外有一種應用較作CDR(clock data recovery),這種電路 : 跟一般PLL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的輸入是數位的隨機資料而不是周期 : 性的訊號,他最重要的功能是萃取出高速數位data的clock,在這 : 種應用下通常輸入的訊號很髒(jitter很大),VCO貢獻的noise相較 : 於輸入訊號相對來的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希望把BW盡可能調低 : ,讓迴路把來自輸入端的jitter濾除,因此絕大多數的pll based : CDR迴路頻寬都設計非常小,濾波器換算出來的電容值極大,因此 : CDR電容基本上都是off chip, : 在這邊我會認為您這個問題只是書本上告訴我們BW改變對迴路特性的影響。 : 實際上這個考量在設計CDR的時候,會比較有實際上的意義。因為大多數PLL : 迴路頻寬的選擇不是因為這個因素,而是穩定度以及鎖定速度,另外當然跟 : 參考頻率的選擇有關。除小數的PLL可以選擇比較大的參考頻率,當然頻寬 : 也可以選大一點。 : 以上大概是我比較知道的部分~ : :順帶一問書上說當迴路不再遠小於輸入時脈頻率的時候 : : Z-Domain分析必須要考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 感謝各位 : 這題應該有待其他高手解釋~ 上述CDR的部份,我不知道是針對哪個領域,如果是 SerDes PHY,那就不太合適... 一來, 所謂 pll-based CDR 都傾向將頻寬調大,因為 JTF的特性使然, 但調大缺點很多,像是 cable loss 所造成的 Jitter, 是EQR都補不回來的, 還有本身EQR的 Mismatch, 都等同在前端出現的 noise, 更何況對方 TX Jitter, 調小缺點呢? 就是 data tracking 反應變差,以及自己VCO noise 加入, 也不是一下能決定,就必須看整體 CHIP 的規格, PWR/GND plan, EVB plan, 一般一定是設計可調,不然回來BER fail就糗大了... 二來, 一昧的小頻寬,是無法追上 SSC spec ,例如 USB3.0/PCIE/SATA 也因為設計不易,因此 paper 很多都使用 Phase-Interpolator 或是 Oversampling (5G以下), 至於 PI就究好不好用,我實務上是沒做過, 只做過上述二種,就有待他人補充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64.202

03/14 00:21, , 1F
主流的PLL based CDR都是dual loop不是嗎?一個low bw一個h
03/14 00:21, 1F

03/14 00:23, , 2F
igh針對jitter跟noise調整,認同vco layout的重要性
03/14 00:23, 2F

03/14 00:26, , 3F
能請多講點SSCG嗎?想了解設計重點跟該注意的
03/14 00:26, 3F

03/14 00:26, , 4F
PI base也有dual loop 不過dual loop就只是兩個loop這樣
03/14 00:26, 4F

03/14 03:50, , 5F
好棒的經驗分享~!想多知道SSCG+1~~
03/14 03:50, 5F

03/14 10:29, , 6F
感謝分享~想多知道SSCG再+1
03/14 10:29, 6F

03/14 11:19, , 7F
我只能說 原來這麼多人在做 PLL 真是太強了
03/14 11:19, 7F

03/14 22:02, , 8F
受益良多 :)
03/14 22:02, 8F
文章代碼(AID): #1FNswiSd (Electronics)
文章代碼(AID): #1FNswiSd (Electro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