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假考欺弱 階級傲慢

看板Education作者 (詩人之血)時間16年前 (2008/07/24 05: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7 (看更多)
※ 引述《momoTT (momo)》之銘言: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438192.shtml : 【聯合報╱鄒繼礎/逢甲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台中市)】 2008.07.23 03:12 am : 零分也能上大學代表什麼意義? : 從單純的高等教育供需來說,過去的制度變革與人口生育的下降,現在已經達到了市場的 : 供需均衡。想念大學的人,都有進入大學的機會。但這當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進入心目中 : 的理想學校與科系,前段、中段與後段的高中畢業生,各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掙扎與限制 : 。 : 從國家投注資源的多寡來區分,大學大抵上可以區分為優勢大學(明星國立大學、國立大 : 學等)與弱勢大學(比較後段的私立大學),當然介於兩者中間是有很多樣化的分配的。 : 優勢大學的學生群來源,集中於幾個大都會區域,他們來自於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家長 : 教育程度大學以上,從小學至大學補習英文、數理、才藝等科目。而弱勢大學的學生家長 : 社經地位平均而言低於優勢大學。 : 優勢大學以及它們被高額補貼的低廉學費,造成優勢大學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較後段的弱 : 勢大學,除了資源的不足,再加上高昂的學費,在需求逐年遞減的趨勢下,會有供過於求 : 的現象(招生不足額)。但這些大學卻肩負了提供相對最弱勢的一群家庭子女就學機會的 : 責任。目前的評鑑措施,和極為唐突的假考部隊,就是要打擊這一群最弱勢大學與弱勢家 : 庭子女的教育機會,充滿了階級的傲慢。 : 其實,政府若必須投資高等教育,這群弱勢大學是最好的投資對象,相對於少數菁英國立 : 大學動輒數百億元的經費,弱勢大學只要相對上很少的經費,就可以在空間硬體或其他師 : 資上有很大的改善。畢竟,教育仍是低社經家庭子女往上移動的最主要管道。 : 所以,假考部隊成員要省思:他們在攻擊什麼?他們複製了社會上優勢族群的,人云亦云 : 的「意識形態」:大學太多。他們以教育部評鑑未通過的系所名單為攻擊對象。他們有沒 : 有省思,教育部評鑑本身就是優勢霸權評鑑弱勢的作為。一年接受國家補助數億元至數十 : 億元不等的國立大學,學費比私立大學便宜一半,對新設立的,特別是後段的弱勢私立大 : 學,評鑑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 假考部隊更需要反思:他們是為誰發聲?他們認為的不公義是什麼?剝奪弱勢社經家庭子 : 女念弱勢大學的機會,是一件公義的事情?他們認為弱勢家庭補貼優勢家庭子女念大學是 : 一件公義的事情? : 零分進大學一點都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看待這個問題的階級歧視性的心態;問題出在 : 高中教育、家庭教育、家庭社經階級以及地域教育資源分配等因素。 : 這群假考部隊的年輕人,有台大研究生、台大畢業生,在這股迷失的思潮下,出來打擊最 : 弱勢大學系所,成為執行制度上不公平的評鑑規則,幫助教育部執行關閉系弱勢系所的幫 : 凶,真像是被煽動的「假考紅衛兵」! : 這些被點名受攻擊的校系,你們師生心理有何感受?你們或許可以原諒這群假考部隊,因 : 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儘管掌控資源的權力完全不對等,你們有勇氣站出來正 : 面迎擊與批判這一系列不公義的作為嗎? 基本上自己不太贊成這種比較極端或是激進的手法。 然而,雖然文中所提到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甚或社會階級落差確實存在且值得關注, 且自己也認同現在的評鑑機制確實也有很多漏洞和偏誤之處。 但覺文中所謂「弱勢大學卻肩負了提供相對最弱勢的一群家庭子女就學機會責任」的論調 進而衍生出一大篇對社會階級不公不義的批判,自己實在覺得是些不知所云...... 肩負相對最弱勢的一群家庭子女就學機會責任?? 基本上「弱勢大學」一詞究竟何來?自己已是滿腹問號? 基於什麼原因會覺得這些大學是弱勢? 又或現實條件下這些大學的營運有什麼問題讓他們變成弱勢? 不否認也有很多私校或是普遍社會印象可能是文中所謂的「弱勢大學」, 他們可能也有不錯的辦校理念,也提供一些公立大學之外的升學機會。 但是確實也有一些學校向來是以學墊稱著, 教學研究上的成果不彰不說,甚至有些教職員一些誇張的惡劣行徑報導時有所聞。 最初因為錯誤的教育政策產生了這麼多大學, 現在社會經濟和人口結構的條件下,一些私校的經營有問題了, 無法就自己現有系所、營運方向做調整, 卻在那嚷嚷經費補助不公,豈不奇怪哉? 私人企業自負盈虧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果說企業有擔負了社會責任的部分,政府給予補助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只是第一個先要問的就是這家私人企業究竟在社會責任的部分究竟有什麼樣的承擔? 另者,政府投入經費補助,本就是希望能夠看到最大的效益, 而不該只是為救而救,只是這些私校接受了這些補助之後, 在教學或是研究的成果上拿得出相應的成效嗎? 每年這麼多學生擠進大學,除了繳學費外, 是不是真的能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培養知識、習得生活技能, 幫助他日後的個人發展和立足社會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如果進入大學後得不到這些東西,就是一種浪費, 而假使政府再針對這樣一種浪費投入補助,那更是拿百姓的納稅錢開玩笑! 同時也剝奪了其他需要這筆錢或這些資源的人的機會。 相對來說,專校、技校體系何嘗不是提供社會弱勢教育、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那政府為什麼不能投入更多資源在技職體系, 而是得拿來補助這些所謂的「弱勢大學」呢? 不過既然這些是當初政府政策上的問題, 覺得所謂假考部隊針對特定系所攻擊的做法實在並不適當, 當然這些系所必然有許多需要檢討的地方, 但是透過這種方式讓他們的師生難堪就稱得上是正義了? 真要說,該為這些現象負最大責任的單位是教育部, 用假考這樣的方式或許能突顯問題,但卻也可能對教育造成更大的傷害, 與其用這樣激進的方式,不如來敦促教育部對現實的高教環境制定合理的退場機制, 並確實要求各大學執行。 而對眾多所謂弱勢的私校來說,要辦學就該自己考慮盈虧, 要拿補助,就要拿出成績,要拿社會公益當藉口,就請證明自己在這部分的貢獻。 不然,與其讓社會每年畢業這麼多唸完四五年大學卻不知所謂為何的畢業生, 我想政府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技職體系, 讓社會弱勢有習得一技之長而能在社會安生力命的機會。 -- 第1 無論什麼特訓都不許抱怨!也不能放棄。 第2 不許反抗我,要尊敬我......甚至愛上我...... 第3 我已經有心上人了,所以無法回應你的愛! 第4 要學會怎麼唱神奇寶貝的主題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46.93.232 ※ 編輯: Urda 來自: 128.46.93.232 (07/24 05:09)
文章代碼(AID): #18XvpQ8_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XvpQ8_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