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教改無法成功的主因?

看板Education作者 (osaka)時間16年前 (2007/12/27 18:36),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以下是我的比較完整的想法 1.政府給予學齡兒童教育年,補助某個年限內學習,並依此規定義務教育 2.學分制度,規定必選修,並且隨實際年齡放寬必修選修的限制 3.國家考試,對於某學科的某階段,給予成就評量,測出精熟程度% 4.將課程排列成類似技能樹那樣(實際上可能更複雜) 舉例說明:方形表示沒有相對應的國家考試,圓形表示有國家考試 實心表是必修,空心表示選修,線段表示檔修 例如數學 國小a b c 國中a b c 高中裡組數學 大學 ■-----■-----■----●---○-----○------○-○-○.......○ │ └-------------○-○-○....... 高中文組數學 └-------------------(其他) *上課不分年齡,通過了給予分數與證書,作為下階段學習的入學證明 *高中、大學入學依照需要,查看與排序少數(非全部)的科目 *也有不檔修的學科,以及更複雜的學科 5.教導依照年齡逐漸分離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如果到了高年級,選的課又很少,在家長上班的情況下小孩 要往哪裡去?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在學校中成立暫時的代管單位,或者學校周邊許 多政府認可的安親班代管 6.好處 (1)適應個別差異 不少科目因為常態編班而有學習上極大的落差,這不是任何教學法可完全補救的 就如同將走路的、教踏車、騎馬、開車、F1賽車,全放在同一條馬路上 當快的抱怨常常被紅綠燈擋住的時候,慢的還沒準備好就必須被迫繼續前進 如果依照學分並且檔修,可以確保每個人都是念自己合適的課程 (2)考科明顯變少 已經有分化出興趣的學生,可以只考未來想走的路的科目,並選些有興趣的選修 7.問題 (1)缺乏人文與數理思考素養 現在的五考科化,也無法與這兩個素養的貢獻,建立起高度的相關 與其如此,不如學術路線規學術路線,人文課程規人文課程(類似通識教育) 考與不考,並不影響成效,要做的只是在低年級將這些科目列為必修而已 (2)小孩搞不清楚自己興趣 如果弄不清自己的興趣,要做的頂多是把所有科目都選起來 那情況就變得和現在一樣,不會更好,也不會更糟 (3)想轉換跑道不容易 前面有說過,依照年齡放寬必選修,當然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檔修 所以只要資格夠,你可以從任何階段插入,或者申請參與旁聽 而且以階段學科為主,不會有以學校為主的問題,更容易接觸想學的東西 (4)一個人什麼時候可以進入什麼職場 當他有這個能力的時候,他就有相應的證明,也就有機會進入這個職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85.113

01/04 19:59, , 1F
狂推
01/04 19:59, 1F
文章代碼(AID): #17Su0NyY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Su0Ny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