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流浪教師滿街師培政策挨轟◎中央日報

看板Education作者 (我想要的幸福很簡單)時間18年前 (2006/05/29 23: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1 (看更多)
※ 引述《frilly (念悠悠,千里煙波...)》之銘言: : 謝謝您的詳細分享 : 也讓我有些空間去想想 : 誠如您談到關於成為準老師的訓練 : 起先的爭議很清楚地是否需要由具備實務經驗的教授傳授 : 基本上 : 我傾向於類似三明治課程或建教合作似的 : 另外規劃大學以外(教授並不涉入其中)的機構 : (可能是教師研習中心或基層中小學策略聯盟式的研習系統,人本基金會的教育體驗) : 讓這群大學生另外排出大學上課以外的時間去研習 : 因為 : 即使由具備實務經驗的教授上教材教法仍會引起反彈 : (教授未必比有家教經驗的會教,而上課學的教法又多是過時的) : 那麼這類技術性的學問可否留予其它專業團體 : 大學只要負責 知識及思想上的啟發 恢復大學形而上的探究傳統呢 這邊您提到兩個方向 一個是研習,另一個是恢復大學形上的探究傳統(這也是您之前不斷重複的) 第一個在研習的部份,我覺得這是很好的點子呀 只是也許因為沒有人想到,或是其他因素,所以現在沒有這樣做? (不過我其實有點好奇,在大學生專業知識仍然片片段段的階段下 怎麼從研討系統的課程得到很大的收穫?) 第二個是我不太認同的部份 基本上師資培育系統 (現在已經不只有師範院校,而未來師範院校也會一直轉形,不再師單純的師資培育單位) 就是要訓練出老師 為什麼要在大學訓練老師?我覺得是一種基於"將教師當成一種專業"的思維 就像醫師、會計師等等等等,教師也是一種專業 醫師有實務課程,為什麼就不受質疑呢? 醫學院有好多實習阿,難道他們也應該恢復所謂的"形上探究傳統"? 當然我是將教師當成一種專業 需要非常嚴謹的訓練 (不過若是從制度面的專業指標,我知道教師是否專業是有爭議的 不過單就教師需要的"能力"來看,我想,應該是夠格被當做專業的) : 由於史者說法跟眾所云云一樣冠冕堂皇 似乎正確到讓人恨得牙癢癢 : 所以必須指摘 開教材教法必須要由有實務經驗的教授來上 這說法背後的衝突 : 減低權力運作的意識形態 : (排擠非師範出身的教授授課權?) 這樣說其實有點怪,本來教授跟開的課就要有一定的適配性呀 在教材教法這樣的課存在的前提下,的確是比較適合有實務經驗的教授來開 我認為這只是適配性的問題罷了 (照您的觀點,特殊教育導論只讓特教系的教授來開 也是排擠非特教系教授的授課權?特教跟普教還不都是教育? 這樣的說法不通吧....) 再者其實我覺得史英的說法沒有什麼衝突:P 他說的是兩件不同的事阿 一件是教材教法比較適合給有實務經驗的教授來開 (如我前面說過,這些教授不必真的很會教國中生,但要有經驗 才能夠批判他的學生所做的教學設計適不適合國中生) 另外一件事是 師範院校應該要趕快轉型,不要再以培養老師為唯一的目的 我反覆思考仍然不知他的衝突點在哪:( 基本上教育學程在師範院校也已經不會再是人人都可以修的人 師資培育的人數會一直下降 而師範院校轉型也已經是在做的 以前,就如您說的 不管是不是在教育學程的課,都會有許多教育相關的東西在課程中傳播 所以進了師大師院就只能當老師,轉不出去了 但是現在希望師範院校轉形成有教育學程中心的一般大學 不是每個人進了師大師院(現在叫教育大學)都要修教育學程當老師 這兩件事應該是並存且無衝突的呀 : 譬如 : 外界需要的技術放在大學裡去傳授 : 受到經濟意識的壓迫 : 學習的技能十分侷限 而他也只能盡量往這方向去發展 : 學校因此變成加工廠 : 所有學生以被製成同一成品為榮(某一共同職業的工人) : 所以今天要想解脫師培生只往教師這工作去鑽的窘境 : 最好師資培育不要再繼續以形成某一成品(老師)為目的 : 偏偏我們現行的教育學程的實務課程中的實務 : 是以當老師的經驗裡去篩選的 : 那麼受到培育的學生自然就會陷入 : "今天我受師培 不當老師要幹嘛?"的邏輯 : 這又是由誰造成的苦果 ? : 實務課程裡運作成為好老師的意識形態 : 而不是為了當好父母 : (不然調查一下師培生受教育學程目的為何就可一目了然) 我猜測我們在師範院校應該轉形這點是有共識的 但另外一點我比較不解的是,為什麼您一直認為教育學程不要有實務課程呢? 會修教育學程的人,就是為了要當老師阿 "某某"學程不就是為了培育"某某"專業人材嗎? 而且如h版友在推文中提到,教育學程並非整個師範院校課程的全部阿 每個系都有100出頭的畢業學分 教育學程是外加的26學分,不修也能畢業 如果教育學程不是為了培育老師,那我想不到它有任何其他的意義 單純想要學教育理論,可以修教育系的課就好了,不是嗎? : 鑒於上述 : 如果課堂教授具備實務經驗 : 那麼又是一個從中小學 ->碩博->大學 : 一輩子沒跳出學校邏輯的人 : 教你別管外界競爭多激烈 努力認真考上就是了 : 不會像一個曾經是業界工程師或是馬路工的人 : 他會教你如何樂觀看待你學得這些東西 : 即使他在教師培生如何當老師 : 那麼以他在社會打滾的經驗 : 或也能告訴你外界是如何看待老師 甚至期望你將來怎麼教 不太懂 這邊是在批判升學主義嗎? 還是您認為應該讓所謂的"業界"專家來當師資培育的教授? 抓不太到您的主張:( : 回想以前在師院的教授 : 通篇一律只會教自己如何成為良師 : 我們過得一點都不多采多姿 : 出社會面對學生後的生活依舊顯得乏味 : 甚至面臨未來可能教師超額資遣的危機 : 大部分的我們嗅不出怎麼發展自己的味道 : 可以說讀了師院就是一輩子不如大學 : 真可悲 : 這幾年不斷的反省後 : 發現師院看了及學了太多教育實務(尤其是連畢業旅行都是去參觀學校) : "實務"這東西真是很容易侷限住人啊 看完這段我更加猜測我們在師範院校應該轉型好像有共識 : 非教育的地方 : 尤其是產業界 : 我們知道教育內涵多是呼應產業界的訴求 : 那麼就由出自於產業界的教育學教授 : 教導我們未來怎麼應付變遷的外在 : 當過老師的老師又算什麼呢 : 不就證明一個很認真的中小學教師 : 努力的拿到博士學位 : 也未必很會教啊 ? : 那是不是還可以再多附加必須是 : 中小學輔導團出身的教授來上教材教法呢 ? : 只要念過中小學或有了孩子的人 是不是有可說具備相關經驗呢 ? 這邊您推論的基礎似乎是 "教育內涵多是呼應產業界的訴求" 然後您好像還是認為 "開教材教法的教授要很會教,不然乾脆就不要" 最後一個耐人尋味的反問 "只要念過中小學或有了孩子的人 是不是有可說具備相關經驗呢 ?" 第一個"教育內涵多是呼應產業界的訴求" 這邊的教育我不知道您是指國民教育還是高中還是大學還是都有 因為我完全不知道教育內涵為什麼多是呼應產業界的訴求 您是在描述事實,或是認為教育內涵"應該"要呼應產業界的訴求? 兩個我都覺得不太對耶....您要不要再說清楚一些? 然後第二個問題我好像反覆說過幾次了:p 是我說的地方有什麼問題?您好像還是不太認同? 因為事實上"開教材教法的教授"是不是很會教的評斷 不是在他"是不是很會教國中國小生", 而是在他"有沒有實務經驗,當作指導大學生,讓大學生們教的東西適合學童的基礎" 第三個的話,我有點不確定你是不是真的要問這個問題.... 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好像不是真的問題,只是你的反面陳述 但我看不太出來這句話的功能為何:( ... (其實我抓不太到您的核心思想,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討論聚焦一點點? 看看是否我說的有哪邊不太對,或是哪邊讓您無法認同? 這樣討論也許可以比較順暢: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44.128 ※ 編輯: Emolas 來自: 218.169.44.128 (05/30 00:55)
文章代碼(AID): #14UnYLxz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4UnYLxz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