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心得] 辯論會觀後感-兩人經濟理念的不同

看板Economics作者 (流雨風雪)時間16年前 (2008/02/26 01:03),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42 (看更多)
※ 引述《publius (殺恐龍的經濟學人)》之銘言: : 相信在開放貿易上面, 這個議題是有共識的 : 所以承接上文, 主要我的質疑點還是以下幾個: : 1. 過去的經濟『榮景』和計畫經濟的關係 : 是 correlation 還是 casuality ? ^^^^^^^^^casualty? 意外,或許吧。 但在下結論之前,建議你去看一本書「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遠流出版社) 裡面有台灣從早期靠美援日援,(那時候的小孩子還在穿麵粉袋內褲咧) 到工業(投資)銀行的設立,眾多基礎建設的規劃歷史, 鼓勵外資來台,稅法的修訂,以及推行十大建設的理由等等…… 這些政策都有其歷史背景在, 台灣幾十年來的產業重心,從進口替代轉移到出口擴張, 從早期的紡織->石化->電子,可都是這些官僚「規劃」出來的, 台塑跟宏碁台積要是沒有政府介入的話,可能根本就不會存在,你知道嗎? ^^ 有興趣多瞭解的話,另外還有一本「李國鼎口述歷史」, (這本應該是絕版了,可是當兵時部隊中山室居然有好幾本, 當時還蠻想幹走的,不過沒那個膽啊……) 可以看看當初李國鼎是怎麼說服張忠謀那票人回來的,很有趣。 : 2. 目前兩邊的政策, 無論雙方 : 是否符合公共經濟學對政府介入的兩個基礎標準 : 3. 對於釋放政府資源給民間部門 : 使得政府規模縮小 : 是否是正確的『行為』 這兩者我不做論斷。 : 4. 貿然進行大量的政府投資 : 是否會造成通貨膨脹? 看看日本吧!你確定歷來造成通貨膨脹的主因是政府投資嗎? ^^ --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and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echnology, culture and politics. They are not enemies. Tech is more than work and money. Culture is more than just some temples or paintings. Politics is not owned by the politicians or the media manipulation channels." ---Geert Lovin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78.128

02/26 01:05, , 1F
p.s. 無聊的話可以去找歷年重大政府預算
02/26 01:05, 1F

02/26 01:06, , 2F
你就會知道以前跟現在錢花的地方有什麼不同
02/26 01:06, 2F

02/26 01:07, , 3F
亞洲四小龍時期 在沒有天然資源稟賦國家中唯
02/26 01:07, 3F

02/26 01:07, , 4F
四能夠從貧窮進入開發中國家者 就這四條龍
02/26 01:07, 4F

02/26 01:08, , 5F
更何況台灣當時還是以高成長率、低失業率、
02/26 01:08, 5F

02/26 01:08, , 6F
低貧富差距方式 快速起飛! 以上概念為馬凱
02/26 01:08, 6F

02/26 01:09, , 7F
老師先前所述 滋為補充。
02/26 01:09, 7F
文章代碼(AID): #17mlJO3s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3 之 42 篇):
文章代碼(AID): #17mlJO3s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