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個人成就是個人決定還是環境決定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ZM)時間9月前 (2023/08/14 11: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2 (看更多)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我回很多次不是這樣看,總之,黑人的數據我已經給了 : 那再看西語裔 : 我們都知道美國一年跑進來一大堆拉美的西語非法移民,在美國生的小孩變美國人 : 這些偷渡客家庭都是從窮翻天開始,如果窮就爛,我們應該會看到美國西語裔的收入 : 分布 : 是每一年一直窮的比例越來越增加,但是結果不是這樣 : 最窮的比例一直差不多,11%左右 : 次窮的比例先略增到13然後逐年減少到8% : 次次窮的比例也是增到13.2後逐年減少到9.4% : 最有錢的幾個層級比例一直在增加 : 這表示什麼? : 每年一直增加最窮的人,但幾年後有同樣多或更多的窮人翻身到上幾個層級去了 : 整體來說美國西語裔的階級是一直在往上流動的,不論是最窮的還是中產還是有錢的 : 像這種大規模全社會的數據幾乎都說明一件事,就是沒有窮就爛這種事 : 就算是以巨觀整個群體來看,整個窮人階級都是會翻身、上升,才是正常狀況 : 所以如果窮就爛,肯定是爛,不是窮 但這個題目其實不是錢的問題啊 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是,文化真的有三六九等之分 央薩與德國裔的新教文化品質最好、最勇敢、最會賺錢、又最開放心態與樂於分享 愛爾蘭裔西裔都是酒鬼魯蛇,怨天尤人,這些人就是魯白川粉 黑人不只魯蛇,還有單親家庭的文化,是最下等的 人類好像貓狗一樣,後代都只靠母親養 你看到的數據,「簡化」成窮人愈來愈往上 實際上真實情況是:下等文化的人的後代,由於雜居與移動的原因 愈來愈被上等文化感染 當你的後代愈來愈像正港的新教美國人,你的後代也就學到了更好的生活習慣 感染到主動、開放、快樂、勤勞、上進這些文化後 當然就愈來愈脫貧了 但這個模型在台灣是不能適用的 因為台灣是一個封閉系統,而且沒有寄居足夠高等的文化族群 台灣的價值體系裡,知識份子讀書人其實是價值最高等的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價值觀 所以你常看的經典模型是: 一個「沒有受中華文化薰陶」的8+9黑手、沒有文化的海派生意人 其實終生積累了很多,但終生都充滿自卑感 於是他就鞭打後代一定要當讀書人,放棄對後代的技能傳承 等於動物裡父母輩完全不教小孩打獵生存技巧,叫他去給別人教 結果後代因為這種無愛的負面教養,也充滿自卑感,被後現代文化吸引 第一,要不走歪,第二,要不去讀藝術、文科的高學歷 最終,他會把自己訓練成一個窮人,只是因為被遺產保護,短期一時還看不出來 這個故事我在臺大政大的文組裡屢見不鮮 這就是台灣的有錢人愈來愈窮的向下趨勢,富是不會過三代的,真正過三代的富人很少 所以窮人會不會愈來愈好,還是愈來愈窮 其實這不一定,看環境 拉回來總結 我要講的其實是 太執著於引用數據、覺得看到數據就有權威感的,基本上都是這個領域的外行人 數據是一種簡化的紀錄,會喪失很大的訊息量 你需要的是更多的現場細節,而不是數據 數據超廢 數據派和史料派都是沒有天份的笨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8.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91983704.A.5E9.html
文章代碼(AID): #1asPzONf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asPzONf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