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台灣有不列顛或德國大小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時間4年前 (2019/12/31 10:46), 編輯推噓5(5020)
留言25則, 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9/19 (看更多)
不可能,漢文化缺乏超越性 若以世界3.5個大文化圈來看 1.基督宗教文化圈 2.伊斯蘭文化圈 3.漢文化圈 3.5.印度文化圈 在中世紀(11~14世紀),基本上是伊斯蘭文化圈對基督宗教文化圈壓著打 北非阿拉伯三大名城,巴格達,開羅,多哥華(現今西班牙境內) 是當時世界研究和經濟中心,地位有如今日的紐約,倫敦,巴黎,柏林,莫斯科等地 當時基督宗教文化圈最興盛的地方是東羅馬帝國 當時的英國,法國,德國等地都是邊陲 而當時的漢文化圈相比伊斯蘭文化圈也是稍遜一籌 "當時的基督宗教文化圈核心在巴爾幹半島" 到了文藝復興(14~17世紀),才是基督宗教和伊斯蘭反轉的時候 當時基督宗教的研究中心是在義大利城邦 但整個霸權掌握在葡萄牙和西班牙 最早葡萄牙掌握海權,後來西班牙的地理大發現航行至美洲壓過葡萄牙 之後基督教文明勢力整個擴展到美洲 (伊斯蘭也有掌握海權,最早印度洋西起非洲東到東南亞的貿易網路就是穆斯林建立的, 鄭和下西洋也是受惠於這些貿易網路的完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歐洲各國的長途航海直至十九世紀都還有壞血病資料 但鄭和的船隊卻沒有這些紀錄 以及鄭和船隊航行的城市都是人口數眾多,這都是明史紀錄的 以及史籍紀載航行到的地方,不少當地的國王給予大量的貢品以及大量補充蔬菜水果) 後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來印度洋搶海權 像是福爾摩莎就是葡萄牙命名的,艾爾摩莎是西班牙對台灣的正式稱呼 葡萄牙佔有澳門做中繼站,西班牙則是在菲律賓和台灣的基隆作為貿易中繼站 至於反轉的確切年代我認為是1492 該年除了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外,也是西班牙攻下格拉那達, 驅逐伊斯蘭的勢力於伊比利半島之外 但此時伊斯蘭和漢文化依然有抗衡的能力 "此時的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從巴爾幹半島轉移到義大利半島和伊比利半島" 到了啟蒙運動(17~19世紀), 從這時以後其他文化圈基本上看不到基督教文化中的西方文化的車尾燈了 啟蒙運動是英國,荷蘭,法國這三個國家率先發展 這三個國家除了是研究中心之外也取得霸權 此時期發展出來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思維方式,典章制度,生產制度 成為現在全世界運作的基礎 "整個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從義大利半島和伊比利半島轉移到西歐的法國英國荷蘭三地" 到了浪漫主義運動(19世紀~20世紀) 德意志民族掌握了知識話語權,德意志民族的幾個城市 好比柏林,維也納,法蘭克福,哥尼斯堡(現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耶拿 成為世界的研究中心 雖然浪漫主義是對啟蒙運動的反思,但是一定程度也是加強和深化了啟蒙運動以來的成果 之後德意志民族挑戰以法國和英國為首的舊時代強權而失敗 但是現代化大學制度,現代專業制度,現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社會科學的研究 都是以那個時代的發展為基礎 "整個基督宗教文化圈的研究中心由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轉移到柏林" "但世界的中心依然是倫敦和巴黎,英國為世界第一強權,法國為世界第二強權" 到了一二戰左右(1919~1945) 美國崛起 美國吸收了德國的人才和典章制度 並結合本身的實用主義,把最有效率的東西的推到極致,其他的就擱置 雖然擱置但還是保有的他們存在,而不是完全銷毀 好比資本主義和自然科學 弄出強大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這個管理制度和背後的精神打垮歐洲各國和亞洲的日本成為新一代霸主 俄羅斯也吸收德國的部分精神,以及開創不同的生產制度 所以俄羅斯和之後的蘇聯緊追在美國之後 "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蘇聯為第二強權" (紐約為世界中心,莫斯科為世界的第二中心) 到了1990後,蘇聯瓦解,歐盟統合,歐盟重新成為世界的要角 美國和歐盟為強權,俄羅斯和日本在其後,韓國在更之後 中國則外強中乾,印度,巴西,阿根挺,南非等國則成為區域強權 (紐約,倫敦,巴黎,布魯塞爾,柏林,羅馬,莫斯科,甚至東京成為影響世界的中心, 但影響力不若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和二十世紀中末葉的冷戰時了) 這是世界大概的樣子 這東西可不能用地理決定論解釋阿 ------------------------------------------------------------------------ 空想的台灣有沒有可能成為世界的中心? 有 條件是什麼? 吸收西方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理解西方的生產制度和生產方式 跟著西方強權轉換的老路走 1.改變看待事物方式, 2.接著建立新的知識體系,這知識體系要比原本的還要好,解釋力要更高 3.建立新的更有效率的生產制度 4.改變生產方式 5.建立新的霸權 6.打倒舊的霸權 這六項缺一不可,但如今台灣連西方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乃至於生產制度都沒學全 就不要妄想其他,也不要在妄想發展出什麼突破的東西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239.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77760408.A.FCE.html

12/31 11:00, 4年前 , 1F
我不曉得原來威爾遜是學了德國才得出政治行政二分
12/31 11:00, 1F

12/31 19:24, 4年前 , 2F
是因為漢文化出不去(地理因素)還是沒有出去的動力呢?
12/31 19:24, 2F

12/31 20:09, 4年前 , 3F
威爾遜學說主張要師法先進國,但是必須「本國化」
12/31 20:09, 3F

12/31 22:23, 4年前 , 4F
大一統超大型陸權國,自認什麼都不缺
12/31 22:23, 4F

01/01 00:16, 5年前 , 5F
士大夫階級統治這塊大陸
01/01 00:16, 5F

01/01 00:17, 5年前 , 6F
而這套文化對他們最有利
01/01 00:17, 6F

01/01 00:18, 5年前 , 7F
就好比說一個假設,如果諸子百家一直存在
01/01 00:18, 7F

01/01 00:19, 5年前 , 8F
理論上是有可能產生出不一樣的文化
01/01 00:19, 8F

01/01 01:49, 5年前 , 9F
漢文化圈就早熟文化圈啊
01/01 01:49, 9F

01/01 01:50, 5年前 , 10F
早熟也意味著後面就...
01/01 01:50, 10F

01/01 01:57, 5年前 , 11F
西方有個隱形優勢是字母文字
01/01 01:57, 11F

01/01 01:58, 5年前 , 12F
早期沒差,但活字印刷傳入影響力就放大
01/01 01:58, 12F

01/01 02:00, 5年前 , 13F
印刷產業化有對人力機械的進步需求
01/01 02:00, 13F

01/01 02:01, 5年前 , 14F
真正發明活字的民族,自己反而難以實用
01/01 02:01, 14F

01/01 02:03, 5年前 , 15F
手寫手雕難以帶動器械產業工匠進步
01/01 02:03, 15F

01/01 10:24, 5年前 , 16F
漢文化是象形字文化,非我族類難以傳播.源自西亞的拼音
01/01 10:24, 16F

01/01 10:24, 5年前 , 17F
文字,反而傳播到全世界
01/01 10:24, 17F

01/01 11:39, 5年前 , 18F
只要影響力可及可持續就能傳遞
01/01 11:39, 18F

01/01 11:43, 5年前 , 19F
但不利於使用早期活字印刷引發思想革命
01/01 11:43, 19F

01/01 11:46, 5年前 , 20F
漢字是利於跨異族 語言不通卻能懂文字
01/01 11:46, 20F

01/01 11:47, 5年前 , 21F
早熟優勢時也充分運用此特點
01/01 11:47, 21F

01/03 12:24, 5年前 , 22F
東亞文人能筆談是因為共通的文化背景好嗎 伊比利的傳教士也
01/03 12:24, 22F

01/03 12:25, 5年前 , 23F
能跟波蘭神父用拉丁文筆談啊 馬格里布阿訇寫的阿拉伯文維族
01/03 12:25, 23F

01/03 12:26, 5年前 , 24F
的長老難道就看不懂了嗎 論跨異族 漢字看不出有什麼優越之處
01/03 12:26, 24F

01/03 12:27, 5年前 , 25F
然後漢字絕大部分都是形聲字這是中學常識了吧 什麼象形文化
01/03 12:27, 25F
文章代碼(AID): #1U2hQO_E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2hQO_E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