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厓山之後 宋廷流亡台灣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Pm)時間5年前 (2018/07/31 12:59), 5年前編輯推噓2(2034)
留言36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9/14 (看更多)
你說的有道理。 不往中南半島逃,是基於避免「人禍」。因為當地已有基礎的政權,絕非南宋士大夫 自以為當地統治者歡欣鼓舞心甘情願簞食壺漿迎接一個皇帝來當自己頂頭上司! 要嘛作亂,要嘛配合元軍裡應外合抓了陸秀夫君臣獻給元軍,然後被送去哪以弓弦絞死? 南明永曆帝這麼被明朝藩屬,看起來忠心耿耿的緬甸給賣了..... 當時像是占城面對「從陸路」尾隨跟追而來的元軍,會不會作同樣出賣的事,真是難講。 台灣(或菲律賓)的好處是隔著海洋,靠「天然」屏障降低一些忽必烈的討伐意願或元軍 登陸作戰的戰力。不過當然前提是要在台灣或菲律賓站穩腳跟。 依照網友們的分析,熱帶叢林的瘧疾等等傳染病真的是束手無策,同時沒有大面積已經 開墾好的良田,收成無法支應大批軍民。 ※ 引述《dfgtyu0000 (備用草)》之銘言: : ※ 引述《CassSunstein (Pm)》之銘言: : : 。後者如果在設定上開個外掛讓陸秀夫嚴令宋軍禁止喝生水違者斬,不知能否有效防止 : 。 : 1:完全沒有開墾過的地區,一般養田到有出產(收支平衡能養活人)至少三年,這還是要 : 大量肥料(人畜糞和草木灰石灰等等)下去和風調雨順的狀況 : 所以這三年十萬人的口糧?這時代可是還沒有玉米蕃薯能夠耐糟糕土地的高產作物 : 2:台灣在水庫大圳完工前,幾乎都是看天田,不缺水到底哪來的自信? : 3:預防熱帶疾病,水是一回事,那蚊子勒?當年還沒有金雞納霜,瘧疾可是把開墾人民 : 虐的不要不要的 : 十萬能留下一萬我看也差不多了 : 一萬是能養活多少宋氏皇族?? : 結論,我也不贊成跳海,與其台灣,不如海南島或者越南甚至緬甸.. .. : 至少那邊有熟田,去搶或者買就好 : 台灣你除非襄樊戰區一丟就開始大力移民,不然到涯山之時才想過去是天方夜譚 我當初是悲憫趙昺一個八歲的兒童就被陸秀夫的自以為是害死,想說宋朝「別老是想復國 ,先找一塊地安頓吧」看看還可往哪邊逃到元軍馬步兵「機動力」不太方便跟追的地方。 所以想說台灣。台灣的確「天然」條件比不上已經開發(同時也建立政權)的中南半島, 但好處是心思單純的台灣原住民還沒有「國家」觀念。趙昺與陸秀夫先向十餘萬人說清楚 要去一個環境很苦、很可能吃不飽海島復國,怕苦的不必勉強硬跟不然對大家都不好。 我估從這十萬人中選出1%、召募一千名好了的死忠不會背叛的軍民(有基礎編制的宋軍保 持300名)來台灣,一向手頭還有點錢的宋朝,跟原住民部落商量,買地1000甲然後在這 1000甲內「恢復小朝廷基本規模」,續用年號,至少算是「復國」。 而且台灣原住民對宋朝不宋朝大概也毫無意見,只要作到秋毫無犯,台灣原住民頂多覺得 「又多了一個部落,只是比較無聊自稱『國家』還有國號」罷了。如果緬甸、占城國王看 到自己領土外圍立了個「大宋」旗幟,各位覺得這些國王心裡對這旗幟會沒意見? 1000人的規模,開墾之餘,第一年的食物以漁獵與採集為主,應該尚可自給自足; 同時跟原住民各部落友好互助(但同時顯示300名兵力的實力,暗示各部落與宋朝為友比 為敵好,300人的兵力就算不是最大部落,但也不是輕易會被擊敗的)。換言之宋朝在台灣 「只統治這1000甲」(至於以後人口增多,是否要擴增領土,那時再說),宋朝跟原住民 說清楚大家當朋友,互不侵犯、彼此貿易。 這跟日本「就是要統治全台灣」一路鎮壓,搞到跟原住民水火不容相比,希望對宋朝而言 「立足台灣--的這1000甲土地內--恢復年號」的成本小點。 同時讓南宋君臣開「觀念」的外掛,放下無謂的天朝番邦思想,以平等心態向原住民學習 亞熱帶生活知識,儘量減低熱帶傳染病--天災--的威脅。 熱帶傳染病確實是個威脅,這種天災威脅跟被藩屬國出賣或元軍跟追而至的人禍相比; 我粗估往台灣逃雖然會遇到天災,但成功控制天災的損害規模來讓宋朝續存的機率大些; 但往中南半島逃導致人禍發生,進而宋朝滅亡的發生機率反而大些。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 :往台灣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86.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33013181.A.AAC.html

07/31 13:04, 5年前 , 1F
如果是﹕找個地方逃。那當時的台灣就是個選擇。但當時
07/31 13:04, 1F
※ 編輯: CassSunstein (124.218.86.100), 07/31/2018 13:09:33

07/31 13:05, 5年前 , 2F
人不是這樣想的﹐而是想﹕宋廷要延續下去﹐士大夫嘴炮
07/31 13:05, 2F

07/31 13:06, 5年前 , 3F
傳統要延續下去﹐甚至一旦有變還要反攻回來。那這樣的
07/31 13:06, 3F

07/31 13:07, 5年前 , 4F
話就肯定要找一個已開發的地方了。目的不同﹐選擇不同
07/31 13:07, 4F

07/31 13:10, 5年前 , 5F
說的也是~可憐的趙昺 8歲"被自願"跳海 真令人唏噓~~
07/31 13:10, 5F

07/31 13:14, 5年前 , 6F
趙昺當時能否暴喝一聲:姓陸的你自己去跳 朕還不想死
07/31 13:14, 6F

07/31 13:16, 5年前 , 7F
朕要去某貧瘠海島佔地1千甲繼續祖宗祭祀 想跟的就來
07/31 13:16, 7F

07/31 13:21, 5年前 , 8F
眾水軍聽令 眼裡還承認朕是皇帝 願意跟朕去吃苦的
07/31 13:21, 8F

07/31 13:22, 5年前 , 9F
就護送朕往東航行!--如果趙昺開了這個成熟外掛舉動
07/31 13:22, 9F

07/31 13:23, 5年前 , 10F
不知道是否有數百人 數艘船 願意聽他號令開往台灣?
07/31 13:23, 10F

07/31 13:29, 5年前 , 11F
把所有糧草物資給少量人數應該可存活
07/31 13:29, 11F

07/31 13:31, 5年前 , 12F
但只能流亡逃難,隱姓埋名避免被抓殺
07/31 13:31, 12F

07/31 13:31, 5年前 , 13F
既然這樣為啥不選更開發的日本或南洋
07/31 13:31, 13F

07/31 13:33, 5年前 , 14F
反正只能隱藏,無須保留皇室身分
07/31 13:33, 14F

07/31 13:33, 5年前 , 15F
乾脆改名換姓,轉型海商@@
07/31 13:33, 15F

07/31 13:35, 5年前 , 16F
明成祖多次下南洋,也被認為
07/31 13:35, 16F

07/31 13:36, 5年前 , 17F
其實以當代的殖民能力,還是不樂觀
07/31 13:36, 17F

07/31 13:36, 5年前 , 18F
可能猜疑前任下落不明皇帝隱藏身份
07/31 13:36, 18F

07/31 13:36, 5年前 , 19F
去海外南洋流亡的可能性
07/31 13:36, 19F

07/31 13:36, 5年前 , 20F
為了維持大宋國祚與趙匡胤香火 所以不考慮隱姓埋名
07/31 13:36, 20F

07/31 13:36, 5年前 , 21F
為什麼不考慮海南島?太近?
07/31 13:36, 21F

07/31 13:37, 5年前 , 22F
不隱姓埋名,大概一旦情報洩漏就gg
07/31 13:37, 22F

07/31 13:37, 5年前 , 23F
改成在蠻荒(當時不被中原認為的天朝舊土範圍)復國
07/31 13:37, 23F

07/31 13:38, 5年前 , 24F
就算英國殖民美國102人,第一年都能死一半了
07/31 13:38, 24F

07/31 13:38, 5年前 , 25F
大概很快被元朝處理掉
07/31 13:38, 25F

07/31 13:39, 5年前 , 26F
而且採取麻雀小五藏俱全的規模~好歹在蠻荒維持國號~
07/31 13:39, 26F

07/31 13:39, 5年前 , 27F
沒實力自保,遲早消息會傳出去
07/31 13:39, 27F

07/31 13:40, 5年前 , 28F
而且南宋當時還能擠出多少國力也是不樂觀
07/31 13:40, 28F

07/31 13:40, 5年前 , 29F
像明朝建文帝直接從歷史消失才有機會
07/31 13:40, 29F

07/31 14:16, 5年前 , 30F
只要你在古代貿易航線內,身分被發現
07/31 14:16, 30F

07/31 14:16, 5年前 , 31F
就算躲到蠻荒,也得被抓起來幹掉
07/31 14:16, 31F

07/31 14:16, 5年前 , 32F
朝廷可以不在意那海外蠻荒之地
07/31 14:16, 32F

07/31 14:17, 5年前 , 33F
但絕不允許前朝政權自稱正統
07/31 14:17, 33F

07/31 14:20, 5年前 , 34F
問題是你在哪,而是身分定位。
07/31 14:20, 34F

07/31 15:03, 5年前 , 35F
開打必定天空戰機陸地軍車到處跑
07/31 15:03, 35F

07/31 15:04, 5年前 , 36F
錯推
07/31 15:04, 36F
文章代碼(AID): #1RN-ozgi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RN-ozgi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