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從高中至今深深困擾著我的一個問題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史提夫樣)時間19年前 (2004/12/27 10: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1 (看更多)
※ 引述《SILee (WaLiLe)》之銘言: : 以前讀國文時,對儒家思想一直很不以為然 : 總覺得儒家的思想是很保守頹廢的 保守是保守 頹廢是頹廢 要說保守就等於頹廢 這需要一番論證的 對E.Burke的支持者而言 為有保守才能進步 跳躍式的革命只是一種幻想而已(我不是支持Burke 只是提出別的觀點供參考) : 它只不過是統治者拿來"愚民"的工具罷了 : 為何時至今日,我們仍把論孟視為聖經來研讀? 想要在今日的華人社會中找到真正把孔孟視為聖經來研讀的人 我看還很難咧 : 我認為儒家思想是造成中國明清衰敗的主要原因 : 因為儒家本質是保守排外充滿種族和性別歧視的 : 記得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 這句話就充滿了種族歧視的味道 : 各各文化都有其發展的原因,不外乎是為了適應環境 : 憑什麼去歧視外族穿褲子和窄袖的衣服呢? 硬要幫孔老夫子說兩句的話 他說的也是個事實陳述 沒了管仲 被髮左衽 看來也是免不了的下場(這下場好不好是一回事 那句話的意涵應當在說明管仲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 : 這使得中國(漢人)自古以來就先入為主的排外 : 再加上儒家思想總認為古人留下來的東西是最好的 : 我們不應該去改變它(改革) : 到了明清時期的士大夫思想依然是如此 : 使中國一直無法學習和進步,因而被歐美列強欺負 : 要知道,改革是近代社會進步很重要的因素 : 但儒家認為改革是欺君犯上的事 這有點以偏概全 改革和革命不大相同 縱算是(政治上的)革命 也並不是全然都不被稱許的 : 這使中國在漢代以來從來沒有變法成功過 : 時至今日依然如此,因為中國人很怕"改變",聞之色變 : 只要有人想修法,不管好壞,都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 因為儒家思想的概念,已經深深烙在國人的心中了 改革是很困難的事情 古今中外皆然 個人以為改革最大的阻礙不全然是中國人怕改變 而是在改革之中涉及到的利益衝突太大 所以反對改變 跟儒家思想關係小 : 科舉更是很大的敗筆,科舉完全是在進行愚民教育 : 它使思想與儒家思想違背的讀書人完全無發展空間 : 前面述過,儒家反改革,這正是統治者所想要的 : 這使中國的哲學思想在漢代以後幾乎發展停滯 : 再說,為何會寫文章的人就會治國? : 這點我更無法理解 : 寫文章畢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 政府不是只需要會寫文章的人,還要有其他專長的人才會進步 我也覺得很奇怪 會寫八股文=會處理政務 這中間的邏輯的確有必要說明 : 還有很多我覺得儒家思想保守頹廢的的地方 : 以上只舉兩例,以後有時間在PO(太多了,一次寫不完) : 以上為小人淺見,反應不要太過激烈 董仲舒講「天不變道亦不變」 他引用《春秋》得出「變用於變,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 在通常的狀況下,按一般原則行事,在特殊狀況下就該變通 也就是要有原則但不死板 王安石也認為 古之聖王體德而為禮樂,如萬物形器有始有終。這是聖王體天德而成之跡。跡有始有終, 但天道卻是終而復始,常而不變,變而不失常。所以今人不必求合於古王之禮樂,合於古 人之跡,不見得合其道。所以今人體天道尚變之德,為禮樂制器亦須權時而變。只要變不 失其常,權時而變,因物而為大小,隨器而為方圓;化才萬物以合於道,體天之德而成為 禮樂制器。這就是人事貴尚天之變。 所以 說儒家都反對改革 或許是稍微概括的說法 -- 「天雨粟,馬生角,烏白頭,得女友,生論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72.15
文章代碼(AID): #11ptY0MT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1ptY0MT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