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言教?身教?

看板Christianity作者 (~薩德先生~)時間9年前 (2014/09/21 00:26),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BPM88 (BPM)》之銘言: : 其實也沒這麼複雜,不過拿來嚇傻那些沒事引一堆聖經經文打泥巴戰的倒是不錯。 : 只不過從基督教跨入佛教,神、罪的定義要再更擴展: : <def> : 神:能夠容納一切的集體潛意識,在此集體潛意識要用最嚴格的程度解釋, : "至少"包含所有物質(無機質、植物、動物、人類)。 : well, 當作自然神來看是勉強可以的,但其實不是,但原因先不論。 : 罪:人與神主客觀分立的狀態,但假定神的定義改變,在此要有新的體悟, : 就是「面對集體潛意識前,維護自己個體意識的執著」。 : 至於愛,依舊是罪的相反。 愛什麼時候是罪的相反了?愛充其量是上帝的其中一個屬性罷了。 唉, 我們日常生活看報告,看到報告前提是錯的,就直接幹了,還跟你看後面?我真有耐心。 : --- : 基本假設是: : 自己個體意識是在出生時被神賦予的,所以在個體的直接客體(即身體)滅亡後, : 自己的個體意識又要被神收回。聖經也說:「你們是神,是至高者的兒子」。(詩篇) ~~~~~~~~~~~~~~~~~~~~~~~~~~~~~~~~~~~~~~~~~~~~~~~~ 你當資源回收喔? 而且整個基督教聖經都在講神只有一個,只有一小部分被你斷章截取就說的跟真的一樣。 : --- : 大致是如此,所以佛教和基督教的共通目的還是:「使人離罪愛神。」 : 方法論上: : 基督教比較符合人性,因為有一個假定的虛擬神,和自利動機(得救),信的人就多; : 佛教則直接探討個體的內在世界,少了假定的虛擬神,優點是更能認識自己執著的原因, : 亦即,佛教對「主客觀合一/對立的狀態」切分出無限多種等級,並提供技術支援, : 只是缺點就是研究和實踐的時間很長。 : 雖然一樣是要追求主客體關係的消除,連帶離去人世苦海, : 但我們仍要注意不同的動機追求相同的目的這點,這是基督教與佛教對立處的根源, : 枝枝節節,不談。 : --- : 神的定義依舊是個困難的問題, : 但在我看來:「神就在任何讓你放下執著的事情裡面」。 ~~~~~~~~~~~~~~~~~~~~~~~~~~~~~~~~~~~~~~~~~~~~~~~~~~~~~~ 荒謬,耶穌要人追求天上的財寶,叫人揹他的十字架啊,而不是要人不要執著。 佛教學說之所以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大敵, 講不客氣一點根本是撒旦的把戲,他的一切理論基礎都是要人不信神的。 放下執著個鬼啊, 基督信仰如果真講要放下執著,那行傳裡顯靈要使徒去這往那醫並趕鬼宣揚福音幹嘛? 傳福音傳到去死也沒差了還放下執著勒,真受不了..... : ※ 引述《juicelover (想你就抽一根菸。)》之銘言: : : 前言: : : 過去幾年自己在身心靈方面投入不少心力研究,秉兼著容並蓄的精神,自己並不排 : : 斥接受各個領域的思想,主要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將不同領域的知見融合為一,並透 : : 過深入淺出的故事講解,讓他人察覺到現階段不夠完善的行為及其思想。 : : 主題: : : 故事一、禪宗傳承衣缽的故事 : : 禪宗五祖要傳衣缽給六祖時,對六祖說了一句話:"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 : : 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若照今日文學素養來看,想必許多人必定不懂其意義吧。 : : 畢竟中國文化受到儒釋道長期薰陶,其文字大多有一字多義的特性,真要搞懂每句 : : 話的意思,考究起來最終應是沉悶了,故暫不多談這段偈的深遠定義,就僅說說大 : : 意吧。 : :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禪宗已經發展到一個接近成熟階段,而禪宗代代相傳有個很隱晦 : : 的傳承"頓悟法門",意即知道了某樣法寶,對於萬物立刻有很大程度的了解通透。 : : 然而真的有什麼頓悟法門嗎? 說不定就是告訴被傳承的弟子"一神的思想"喔。 : : 其實一神的思想應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 : 本心在這邊的意思是"生命的最原始面目"。(最原始的生命是誰呢??) : 所謂最原始面目,其實還是這篇「神」的定義, : 而法是一切客體運行的道理,這些道理只是在提醒人主客體的分立, : 與宗教最初的目的離罪愛神無關。 : 這就是「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的意思。 : : 回到故事主軸,五祖透過某些刻意安排的考驗,知道六祖是可被傳承的衣缽弟子, : : 可六祖不過是一個粗人,在當時的禪門體系終究還是個外人,若貿然地傳承法寶給 : : 六祖,必定會引起禪門內他人不滿,甚至會引來殺機,因此在傳承法要給六祖後, : : 五祖除了告訴"拿著法寶就快點閃人"以外,同時還語重心長地說 : : 以後遇到能教(說)的人,就說吧,遇到那種怎麼勸都勸不了的人,就放棄吧。就算 : : 花費了大量心力教(說),也不過是浪費時間。 : 因為「說」的本身也是先陷入兩個個體之間對立的關係,所以與初衷根本違背。 : : 五祖說到底也是具備十足愛心的賢者,怎麼會說出這種話呢? : : 故事二、太平公主與鳥叫聲 : : 某天太平公主到大悲寺遊玩,聽到一聲悅耳的鳥叫聲,當下即說 "多麼悅耳的聲音 : : 呀"。 大悲寺的方丈是一個研讀唯識學的法師,即趁機問公主,請問公主是用什麼 : : 去聽鳥叫聲呢? : : 公主說: 當然是耳朵聽呀。 : : 方丈問: 那麼死亡的人有耳朵嗎? : : 公主答: 有。 : : 方丈問: 死亡的人能聽到鳥聲嗎? : : 公主答: 不行。(原意是說死人沒有靈魂作用,即不能聽到鳥叫聲了) : : 方丈問: 那睡著的人有耳朵嗎? 那睡著的人能夠聽到(意識)鳥叫聲嗎? : : 公主想: 睡著的人有靈魂,也有耳朵,但為何無法辨識鳥叫聲以及鳥叫聲是否 : : 悅耳呢? : : 方丈因而解釋人的耳朵是一種器官,負責把外界的聲音傳到腦部,剎那間它僅是 : : 純粹的聲音,並沒有鳥叫或是蟲叫的區別,因此並無悅耳、好壞之區分。只能說 : : 耳朵察覺到一種聲音的存在罷了。這察覺存在為初念,而相續的第二念中是經過 : : 分別過後的"習慣性"。 : : 我們對過去聽到的聲音產生喜好或厭惡的習慣,因此在心識的作用中(第六識), : : 辨別當下的聲音是否與過去產生一致性、相似性而已。 : 這邊講的依舊是直接客體對於其他客體的刺激和反應, : 只能落入「法」的範圍,不能幫助人認識神(本心)。 : : --------------------以上太難,看看以下的版本------------------------- : : 這個故事主要要表達的是 : : "人之所以對他人的言行舉止有所喜好、厭惡,其實來自於一種習慣" : : "這樣的習慣可解釋為後天養成的價值觀使然" : : 在唯識學的概念中,世親菩薩把人類的心識分成八種。分別是眼、耳、鼻、舌、 : : 身、意、末那、阿賴耶識。 : : 而我們"習慣"是因為五感作用,當過去眼見不喜歡的事物、耳聽惱人的聲音, : : 吃到難吃的食物、或是聞到惡臭、招人惡意的衝撞,這樣的作用都會傳到腦部 : : (心)產生記錄的作用,待他日碰到類似的狀況,身體就會產生同樣的反應,這 : : 樣的反應可以簡單稱為刺激- 反應作用。如果不能消除這樣的反應,那自然就 : : 會產生行為偏差。(也稱印痕鍊) : : 而末那識來自於"執著",我們人在自然中是渺小,從宇宙萬有的角度來看,我 : : 們人比一粒沙還要小,因此人會有一種心態是認為 : : "既有意識型態中至高無上的力量就是唯一"。 : : "在佛家的概念就是自我之我,在自我中執著還有一個我在" : : "通常信仰一神宗門的朋友,若沒有體驗到無限的力量,並再透過無限的力量 : : 改變身處的物質世界,那往往會產生一種不知不覺的執著心態" : 這點要特別拿出來講: : 基督教的主要缺點在於產生一種「個體得救的執著」,於是又與離罪愛神違背了。 : 得救以後我們就被神「吞噬」了,「我」就不在存在, : 但多少基督徒以為可以上天堂吃好料的?我看是請神吃好料還差不多。 : 對於基督教來說,會產生這種問題,是基本思想造成的系統誤差, : 最後所有的問題收斂為一點,成為真假基督徒的試金石。 : 真基督徒,連得救的執著都放下了。 -- 是的,我就是那個不信神的薩德先生,帥氣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請問有誰比我更不信神好讓我能聆聽他的教誨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99.20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11230399.A.71E.html

09/21 00:35, , 1F
推一個 覺得犀利
09/21 00:35, 1F

09/21 01:01, , 2F
09/21 01:01, 2F

09/21 05:40, , 3F
\薩皇/\薩皇/
09/21 05:40, 3F

09/21 08:44, , 4F
「從基督教跨入佛教...」第二句沒看到就GG了
09/21 08:44, 4F
文章代碼(AID): #1K7Qg_SU (Christianity)
文章代碼(AID): #1K7Qg_SU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