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言教?身教?

看板Christianity作者 (~薩德先生~)時間9年前 (2014/09/21 01:45),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juicelover (想你就抽一根菸。)》之銘言: 我們治學做學問, 小時候如果看不懂人家在寫什麼,譬如說我們看不懂德希達或甚至看不懂海德格到底想說 什麼,我們就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知識程度不足,所以看不懂人家在寫什麼。治學稍有 所長後,看不懂人家在寫什麼,很多時候就不是自己的問題了,而是寫的人有問題。 譬如我們讀尼采,很多人一定欣賞他說他要用一句話講完別人的十句話,用十句話講完別 人一本書的內容。如果可以很簡單清楚的去表達他想表達的,那表示這個人頭腦很清晰。 我們日常生活中說人頭腦不清的時候,通常是用在當你發現『對方開始講一些不清不楚的 話』、『自己講自己的講得很嗨可是別人完全聽不懂』、『表達能力差到沒耐心聽他說話 』,所以,有人可以告訴我原PO到底想表達什麼嗎? : 前言: : 過去幾年自己在身心靈方面投入不少心力研究,秉兼著容並蓄的精神,自己並不排 : 斥接受各個領域的思想,主要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將不同領域的知見融合為一,並透 : 過深入淺出的故事講解,讓他人察覺到現階段不夠完善的行為及其思想。 : 主題: : 故事一、禪宗傳承衣缽的故事 : 禪宗五祖要傳衣缽給六祖時,對六祖說了一句話:"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 : 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若照今日文學素養來看,想必許多人必定不懂其意義吧。 : 畢竟中國文化受到儒釋道長期薰陶,其文字大多有一字多義的特性,真要搞懂每句 : 話的意思,考究起來最終應是沉悶了,故暫不多談這段偈的深遠定義,就僅說說大 : 意吧。 :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禪宗已經發展到一個接近成熟階段,而禪宗代代相傳有個很隱晦 : 的傳承"頓悟法門",意即知道了某樣法寶,對於萬物立刻有很大程度的了解通透。 : 然而真的有什麼頓悟法門嗎? 說不定就是告訴被傳承的弟子"一神的思想"喔。 : 其實一神的思想應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 本心在這邊的意思是"生命的最原始面目"。(最原始的生命是誰呢??) : 回到故事主軸,五祖透過某些刻意安排的考驗,知道六祖是可被傳承的衣缽弟子, : 可六祖不過是一個粗人,在當時的禪門體系終究還是個外人,若貿然地傳承法寶給 : 六祖,必定會引起禪門內他人不滿,甚至會引來殺機,因此在傳承法要給六祖後, : 五祖除了告訴"拿著法寶就快點閃人"以外,同時還語重心長地說 : 以後遇到能教(說)的人,就說吧,遇到那種怎麼勸都勸不了的人,就放棄吧。就算 : 花費了大量心力教(說),也不過是浪費時間。 : 五祖說到底也是具備十足愛心的賢者,怎麼會說出這種話呢? : 故事二、太平公主與鳥叫聲 : 某天太平公主到大悲寺遊玩,聽到一聲悅耳的鳥叫聲,當下即說 "多麼悅耳的聲音 : 呀"。 大悲寺的方丈是一個研讀唯識學的法師,即趁機問公主,請問公主是用什麼 : 去聽鳥叫聲呢? : 公主說: 當然是耳朵聽呀。 : 方丈問: 那麼死亡的人有耳朵嗎? : 公主答: 有。 : 方丈問: 死亡的人能聽到鳥聲嗎? : 公主答: 不行。(原意是說死人沒有靈魂作用,即不能聽到鳥叫聲了) : 方丈問: 那睡著的人有耳朵嗎? 那睡著的人能夠聽到(意識)鳥叫聲嗎? : 公主想: 睡著的人有靈魂,也有耳朵,但為何無法辨識鳥叫聲以及鳥叫聲是否 : 悅耳呢? : 方丈因而解釋人的耳朵是一種器官,負責把外界的聲音傳到腦部,剎那間它僅是 : 純粹的聲音,並沒有鳥叫或是蟲叫的區別,因此並無悅耳、好壞之區分。只能說 : 耳朵察覺到一種聲音的存在罷了。這察覺存在為初念,而相續的第二念中是經過 : 分別過後的"習慣性"。 : 我們對過去聽到的聲音產生喜好或厭惡的習慣,因此在心識的作用中(第六識), : 辨別當下的聲音是否與過去產生一致性、相似性而已。 : --------------------以上太難,看看以下的版本------------------------- : 這個故事主要要表達的是 : "人之所以對他人的言行舉止有所喜好、厭惡,其實來自於一種習慣" : "這樣的習慣可解釋為後天養成的價值觀使然" : 在唯識學的概念中,世親菩薩把人類的心識分成八種。分別是眼、耳、鼻、舌、 : 身、意、末那、阿賴耶識。 : 而我們"習慣"是因為五感作用,當過去眼見不喜歡的事物、耳聽惱人的聲音, : 吃到難吃的食物、或是聞到惡臭、招人惡意的衝撞,這樣的作用都會傳到腦部 : (心)產生記錄的作用,待他日碰到類似的狀況,身體就會產生同樣的反應,這 : 樣的反應可以簡單稱為刺激- 反應作用。如果不能消除這樣的反應,那自然就 : 會產生行為偏差。(也稱印痕鍊) : 而末那識來自於"執著",我們人在自然中是渺小,從宇宙萬有的角度來看,我 : 們人比一粒沙還要小,因此人會有一種心態是認為 : "既有意識型態中至高無上的力量就是唯一"。 : "在佛家的概念就是自我之我,在自我中執著還有一個我在" : "通常信仰一神宗門的朋友,若沒有體驗到無限的力量,並再透過無限的力量 : 改變身處的物質世界,那往往會產生一種不知不覺的執著心態" : 所以當我們這類的行者,熟知唯心與物質世界的交換運作個軌跡,只要看到他 : 人還有這樣的行為,我們自然可以判定還沒有離開貪嗔癡慢疑的五毒。 : 我來簡單談談貪嗔癡慢疑吧 : 貪: 在順境時,念頭中還想要更多更好。 : 嗔: 在逆境時,想要擺脫身邊的困擾(起了負面的念頭) : 癡: 以為這樣的行為對自己好,其實是對自己有害, : 不知不覺的生活下去。 : 慢: 認定"某樣、某位、某件"為最高,其實那是認定自己認定之物為最高。 : 隨著接觸的思想跟知識越來越多,就會增長自己的傲慢而不自知。 : 疑: 這部分暫不講解,畢竟許多人都還沒突破慢心囉。 : PS. 我還是可以寫更多啦,但是看到許多朋友把心念解釋為"修身養性",雖然 : 無不可,但對於道家的思想來說修身(命)與養性是必須要兩者合一,而後 : 跟天地感應,才會產生天地之心,這出自易經地雷復。 : PS2 另外溝通的技巧中,具備三個重要的因素, : 共同話題、親密度、還有具備雙向溝通的工具及技巧。 : 光是共同的話題跟知識,我與大家就產生決定性的落差,我跟各位也不 : 是現實上的朋友,以溝通的橋樑來說在BBS上交換意見,確實比生活中的 : 交談還來得困難,語言會因為聲調的輕重緩急,讓人產生不同的感覺 : 而文字的立場就是很生硬,所以當我說出"自我之我執",並非說他人不 : 好,也非武斷,而是真心希望追求某些道裡的朋友可以更精進。 : 而還有得學,我擺明是調侃原PO,但其實我也是調侃自己,以我自己學 : 習標準來說,為了開導不同領域的後學,我幾乎是樣樣都碰,樣樣都找 : 出關鍵並體驗,如果可以我都會謙卑地尋找相關領域的老師開解不同的 : 道理,若真是為了自己,那我應該回去大陸生活,畢竟在台灣地方小, : 時局亂,這邊的生活真的是太辛苦了囉。 : 學法(道理)、信仰會因為地方的文化產生不一樣的運作模式,在台灣大 : 家都太愛爭了,不過大陸學法的前輩也差不多,都一個樣囉,只不過大 : 陸可以躲起來的地方比較多囉。 : PS3 對於人性的定義,其實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解釋 : 比如說一般字典對人性的定義、社會學的定義、還有中國文化對人性的 : 定義(善惡二元論),當然還有易對於人性的定義(條件論)等等 : 所以這個主張應該是從那個立論點下來討論,這點我覺得可以好好談談 : 結論 : 我先簡單寫寫一點點概念,看會有啥反應,畢竟我過去接觸的概念不少,現在 : 光是提出其中幾點概念,文章就可能寫不完了。 : 所以... 先這樣吧。 : by juicelover -- 是的,我就是那個不信神的薩德先生,帥氣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請問有誰比我更不信神好讓我能聆聽他的教誨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99.20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11235136.A.149.html

09/21 11:26, , 1F
ptt告訴你,沒有end鍵是你的問題
09/21 11:26, 1F

09/21 16:41, , 2F
修行是什麼呢?(有陷阱喔)
09/21 16:41, 2F

09/21 16:42, , 3F
應該只有原po看懂吧。。。哈哈。
09/21 16:42, 3F
文章代碼(AID): #1K7Rr059 (Christianity)
文章代碼(AID): #1K7Rr059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