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透明飛機你敢坐嗎? 鋼彈駕駛艙黑科技 已回收

看板C_Chat作者 (J.J.)時間8年前 (2016/06/13 15:00), 編輯推噓75(750387)
留言462則, 4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0 (看更多)
我是念電機+資工的 雖然是主攻計算機組 不過這方面的基本理論我基本上都還算懂 直接先講結論好了 可實用化的鋼彈全視角 確實是比單純讓一台18M的機器人移動還要困難不少 這點是確定的 CPU阿 攝影機數量阿 幀數問題阿 什麼的$$問題都不提 最基本的 取景角度 & 動態遮蔽問題 這兩點確實是演算法無法處理的障礙 第一點動態遮蔽 很多人拿當前實驗室中的靜態技術來套用在動態應用上 但這是根本性的錯誤 動態遮蔽有多麻煩 要從靜態遮蔽開始講起 最簡單的 你把GOOGLE街景轉到"腳底下"去看看 基本上是"完全"看不到(報告長官 完全沒有畫面) 而且GOOGLE也不讓你轉下去 因為這就是遮蔽 下方的視覺很要命的被GOOGLE汽車的本體給遮住了 所以根本看不到 就算是靜態的理想環境 都會有腳底的視覺死角了 除非你是顆浮在空中的鋼球(還不可以著地喔) 所以更別說是複雜的動態環境 動態修圖要修到讓鋼彈不管怎樣在戰鬥中怎樣的舞刀弄槍 手腳永遠都不會"入鏡" 這真是神一般的去背技術 完全無法想像 這種程度的演算法 目前至少還超前個2-30年跑不掉 更不用說用X光 或是紅外線什麼的 說這種話的人 根本連電磁波的穿透特性為何都不曉得 更別說是X光照片的"成像原理" 這是根本的錯誤 唯一有可能方法的是脈衝成像 白話講就是超音波 不過掃描速度有點兩光 在太空中無法用脈衝也是有點困擾 - 另外 多重攝影機的全景拼貼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 在有景深差異的環境下的視角變形 先不討論360度 那太難了 只討論正面攝影的問題 直接舉例 A B ------- C D E A B 是被攝物 CDE是正面攝影機 在C的視角中 A會在B左邊 在D的視角中 只有B沒有A 在E的視角中 B會在A左邊 這是怎樣? 僅僅只是正面而已 就已經一個成像三種表述 (還不只兩種哩 政治都比這個簡單多了 同樣都是正面攝影 但就已經是三個攝影機看到的內容卻天差地遠 更別說360度時會有多靠杯 這種視角差異根本不是什麼所謂用全景"拼貼"就能解決的問題 這還牽涉到"非常非常"複雜 且"超級"沉重的的後端運算 這種影像錯覺就是雙眼立體成像的基本概念 人眼內建有自動雙眼修正 但也僅限於"雙"眼而已就是 從這個方面想想 人眼真是超屌的阿~ 而且到這連鏡頭中既有的"筒狀變形"都還沒討論到 這又是另一個麻煩的物理問題要處理 想做全景拼貼 不面對這個問題 根本不可能(苦惱 如果是放棄使用真實影像 全部採用3D虛擬成像 痾... 這個理論上或許有那麼一點可能啦 不過時間複雜度大概比單純的全景拼貼多上5-10個零以上就是(保守估計) 現實技術中 有透過2000張照片 勉強還原出一個粗造的3D建模的技術 2000張已經是下限 還原出來的品質目前還很低下 而且還原的是目標單一建築 不是一整個場景 如果要還原整個戰鬥場景 照片數量大概再多加1-2個零應該是可以的(吧) 總之 如果不考慮理想性 可以接受大量的"畫面變形"以及各種"視覺遮蔽" 或是其他奇奇怪怪的殘缺 那麼全景一點都不難 毫無技術 反正就是一個多螢幕的概念而已 把60吋電視圍個一圈有很困難嗎? 沒有對吧 但是如果真的弄到跟鋼彈一樣理想 那麼讓18M的機器人走動真的還比較簡單 現實技術早就可以辦到了 如果只是要會"動" 不需要飛天遁地 不需要用機器人肉身抵抗某鑑首炮(疑?) 全身以輕鋼骨構成無須裝甲化 沒有內建反應爐 可以學EVA直接用尾巴插屁股(現實實驗室也確實是這樣玩 太複雜的CPU當然也不在身上(簡單的有) 全身上下就只有基本感測器和馬達 這種程度的機器人 實驗室早就可以辦到了 可跑可跳 更可以主動力回饋呢(踢他一腳 會自動姿態修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thsRHLU4M
只要有$$ 別說是放大到18M 就算是80M(EVA)都可以 總之呢 現實與科幻 還是有些差別的 ※ 引述《shamanlin (點藏必須死)》之銘言: : ※ 引述《extemjin (extemjin)》之銘言: : : 話說鋼彈的全視角環繞駕駛艙是一種幾乎沒被人討論過的黑科技。 : : 基本這這玩意基本上的理論難度,恐怕比動力源或是機械結構本身還難.. : 你講的問題基本上全部都不是問題還挺簡單的... : 如果這樣就黑科技,那你去看Active Eagle View+ 360度環景影像系統不就嚇尿了 : 以下我用UC的情況來講 : : 因為他那種環繞駕駛艙的視覺呈現,從動畫上來判斷, : : 簡直跟只隔了層玻璃一樣而已 : 不對,在裡面全周天的時候才會乍看像是隔著玻璃 : 但其實那是影像處理後拼貼出來的 : UC常可見到一種畫面就是有人趴在駕駛艙前面 : 但其實你是看不到的,因為攝影機沒拍到 : : 因為現在螢幕科技好像很發達,所以反而沒人對此的實現性有疑問。 : : 幾個大問題 : : : 1. 攝影來源!!!!!?? : : 這是最神奇的地方! : : 鋼彈只有兩隻眼,頂多後方有個攝影機, : : 可是整個駕駛艙360度環繞拍攝是怎麼辦到的!? : : 就這點而言,一堆眼睛可以亂動的海鮮機體, : : 例如亞凱,實現此環繞的攝影的可能性還比鋼彈大得多! : : 雖然只有上半球。 : 這很簡單,大倍率解析度高的主攝影機可以放在雙眼 : 其他在身體四周可裝配大量的小型攝影機,按照MS的尺度 : 不管裝配再多,畫面上都是完全看不到的 : 請想像一下一顆1cm級的CCD裝在18m的上看起來才多大? : : 2. 所以這裡還有引申出一個問題,既然攝影機是以球形分布環繞於駕駛艙上, : : 那個攝影機怎麼想也不太可能是直接暴露在各部位裝甲外、或是在裝甲上 : : 開孔。 : : 況且會有被四肢與武裝遮擋畫面的問題在。 : : 除非.... : : 這攝影機都是能穿牆的黑科技! : 這也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攝影機事實上就是可以放在裝甲外 : 或著說是內嵌在裝甲內,上面放個透明隔板什麼的 : 四肢跟武裝遮擋也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沒人說攝影機只能一個方向一個 : 如前面所說,1cm的CCD對比18m的MS...看起來才多大? : 所以機體上可以在各位置擺上一百組以上的攝影機都不是問題 : 組數越多能覆蓋的範圍與重複性就越大,再將回傳的影像進行結合即可 : 這種技術會很難想像嗎? 其實跟現在手機拍照去除路人是類似的方法 : 同樣只要攝影機數量越多,即使被打壞一部分也不會影響到畫面 : 至於影像扭曲與角度問題,基本上都是電腦可以搞定的 : 當然或許以現在的電腦跟CCD,要做全周天畫面影像不會很清楚 : 但這技術本身不難,又既然是宇宙世紀了,電腦跟CCD變更先進也不奇怪吧 : : 3. 再來,鋼彈的頭部是可移動轉動,可是駕駛艙環繞螢幕的畫面卻是"固定"的, : : 因為是環繞於駕駛艙,所以攝影機根本沒有可動的概念在。 : : 那鋼彈的頭除了狙擊瞄準跟通訊外外,簡直是裝飾品? : 要設計成裝飾品也不是什麼問題 : 或是要放高倍率光學攝影機也可以啦 : : 4.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一點,幾乎完全沒人注意到的一點, : : 那就是影像的立體感。 : : 因為你球型螢幕就算能做到"平面影像"的環繞,不等於能夠有身歷其境的立體感存在, : : 這部分我想對有些人來說應該很難理解、我也很難去形容,看有沒有能理解的 : : 人幫忙形容。 : 啥? 要理解啥? : 全周天根本就不需要立體感啊 : 全周天只要讓你知道那邊有什麼東西距離多遠資料都顯示出來就好了 : 你是在控制MS,又不是進入全周天VR玩第一人稱遊戲要求浸淫感 : 更別提你要射擊時也不是真的依靠你的眼睛抓距離感去瞄準哪... : 當你挑這毛病時,你不會覺得奇怪那為什麼用螢幕玩的第一人稱遊戲還是照玩嗎? : 我看你還是先去玩玩戰場之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72.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465801206.A.80B.html

06/13 15:02, , 1F
有點不懂但是感覺好厲害還是推
06/13 15:02, 1F

06/13 15:02, , 2F
放大到一定尺寸 物理上就有很多問題了
06/13 15:02, 2F

06/13 15:03, , 3F

06/13 15:04, , 4F
譬如說地面要承受足部這麼小面積的全身重量加踩地的
06/13 15:04, 4F

06/13 15:04, , 5F
力量
06/13 15:04, 5F

06/13 15:06, , 6F
承受問題就更簡單了 都可以用結構力學來處理
06/13 15:06, 6F

06/13 15:06, , 7F
一樣的結構 並不能套用到所有尺度
06/13 15:06, 7F

06/13 15:06, , 8F
鋼彈全視角沒有需要處理到這麼複雜吧 單純就是要處理駕
06/13 15:06, 8F

06/13 15:07, , 9F
駛艙死角的問題的話多灑幾個鏡頭下去就能做了 接下來就
06/13 15:07, 9F

06/13 15:07, , 10F
昆蟲足部隨便長個勾就能勾住任何立面
06/13 15:07, 10F

06/13 15:08, , 11F
是後製把2D影像拼起來就好 有點類似現在手機全視角拍攝
06/13 15:08, 11F

06/13 15:08, , 12F
巨大機器人的問題不是不能動,而是裡面還無法放人啊XD
06/13 15:08, 12F

06/13 15:08, , 13F
這串不是之前就討論完畢了.....都好幾篇打他臉了
06/13 15:08, 13F

06/13 15:08, , 14F
的概念 你講困難性比較高的部分主要是3D建模才會遇到
06/13 15:08, 14F

06/13 15:08, , 15F
放大到人的尺寸 作一樣放大的結構 有辦法任何立面都
06/13 15:08, 15F

06/13 15:08, , 16F
勾住嗎
06/13 15:08, 16F

06/13 15:11, , 17F
而且也不需要手腳去背啊 駕駛員控制的時候看不到自己操
06/13 15:11, 17F

06/13 15:12, , 18F
控的手腳是否到預定的位置 怎麼使用人腦做回饋修正
06/13 15:12, 18F

06/13 15:13, , 19F
而且你自已也說了那至少超前個2-30年跑不掉
06/13 15:13, 19F

06/13 15:13, , 20F
就科幻來說才超前2-30年也太短太容易設定了吧
06/13 15:13, 20F

06/13 15:14, , 21F
截面是平方壓力是三方
06/13 15:14, 21F

06/13 15:14, , 22F
只是稍微把現有科技延伸一下的程度而已
06/13 15:14, 22F

06/13 15:15, , 23F
其實只有正面比較重要 側邊跟後面是參考用的
06/13 15:15, 23F

06/13 15:15, , 24F
其實放人在裡面的機器人日本有人在做 google水道橋重工
06/13 15:15, 24F

06/13 15:15, , 25F
不過那個等級跟鋼彈比就真的是幼兒園等級就是....
06/13 15:15, 25F

06/13 15:17, , 26F
主要是避震問題吧 小台機器人可能跟開怪手差不多…
06/13 15:17, 26F

06/13 15:18, , 27F
對啊XD 大台的話沒處理避震可能隨便走一步就要腦震盪了
06/13 15:18, 27F

06/13 15:18, , 28F
遙控實際吧..
06/13 15:18, 28F

06/13 15:19, , 29F
機器人還是無人運用為主
06/13 15:19, 29F

06/13 15:20, , 30F
要實際點就不會做人型啦(X
06/13 15:20, 30F

06/13 15:20, , 31F
而且成像部分也不一定要靠機體本身即時運算
06/13 15:20, 31F

06/13 15:21, , 32F
可以平常建資料到伺服,跟據機體位置傳成像吧?
06/13 15:21, 32F

06/13 15:22, , 33F
頂多分割成背景跟即時物件
06/13 15:22, 33F

06/13 15:22, , 34F
只要斷網就瞎了XD
06/13 15:22, 34F

06/13 15:23, , 35F
用衛星打訊號嚕?
06/13 15:23, 35F

06/13 15:25, , 36F
鋼彈就是要放人在裡面啊~不然就只是很巨大的搖控機器而已
06/13 15:25, 36F

06/13 15:25, , 37F
(沒情調
06/13 15:25, 37F

06/13 15:26, , 38F
而且機體移動變化時的重心跟壓力轉移不覺得比較好算..
06/13 15:26, 38F

06/13 15:26, , 39F
雲霄飛車那個影片 就是典型的鋼球攝影
06/13 15:26, 39F
還有 383 則推文
06/13 17:37, , 423F
你都說直升機了還跟我扯蒼蠅 你是看過蒼蠅有螺旋槳?
06/13 17:37, 423F

06/13 17:37, , 424F
氣墊鞋是那個天才理論
06/13 17:37, 424F

06/13 17:37, , 425F
學蒼蠅的直升機還是直升機 你以為那是蒼蠅的放大?
06/13 17:37, 425F

06/13 17:38, , 426F
事實就是蒼蠅放大也不會變直升機 你就不要給我鬼扯放大可
06/13 17:38, 426F

06/13 17:38, , 427F
以飛的理論
06/13 17:38, 427F

06/13 17:40, , 428F
材料一大光金屬疲勞就不知怎麼解了
06/13 17:40, 428F

06/13 17:42, , 429F
人類想像鳥一樣飛 胸肌就要大到你站不住 大尺寸你說解決
06/13 17:42, 429F

06/13 17:42, , 430F
結果跟本就只是作個大模型
06/13 17:42, 430F

06/13 17:42, , 431F
原PO會開發出鋼彈合金或者是Z超合金的,不用擔心 XD
06/13 17:42, 431F

06/13 17:46, , 432F
而且有一個專家要求機械只要會動 視覺他又要求到多精密
06/13 17:46, 432F

06/13 17:46, , 433F
還要即時運算 這是不是有點不知道在比什麼
06/13 17:46, 433F

06/13 17:51, , 434F
動態平衡 全地形 那一個不用運算?穿氣墊咧 不要又要求只
06/13 17:51, 434F

06/13 17:51, , 435F
要能動 那只要能看還不簡單 你要扯google車看不到地板這
06/13 17:51, 435F

06/13 17:51, , 436F
種蠢事 還不如叫你考慮幫球體潛水機器人360度視覺就好
06/13 17:51, 436F

06/13 17:55, , 437F
不然一台機器人給你幾台空拍機當體外眼睛好不好?
06/13 17:55, 437F

06/13 18:00, , 438F
用超聲波真的會慢到想哭…… 500公尺就要快兩秒了
06/13 18:00, 438F

06/13 18:05, , 439F
下班趕快接完小朋友回家 想說繼續看J.J.的奇幻世界
06/13 18:05, 439F

06/13 18:05, , 440F
結果人居然都跑光拉~
06/13 18:05, 440F

06/13 18:12, , 441F
日本雙足機器人那個平衡真的就是能動而已 又不實用 弓著腳
06/13 18:12, 441F

06/13 18:12, , 442F
讓他處於一個相對穩定平衡 如果給你一個球型機器人叫你作
06/13 18:12, 442F

06/13 18:12, , 443F
視覺處理你不要扯啥動態遮蔽不遮蔽的 把鏡頭畫面接起來啦
06/13 18:12, 443F

06/13 18:12, , 444F
如果你要3D建模 要考慮手腳遮蔽 我就要求機器人要會拔刀
06/13 18:12, 444F

06/13 18:12, , 445F
術啦 不要簡化別領域的問題 自己領域的就說離實用還遠的
06/13 18:12, 445F

06/13 18:12, , 446F
你連應力集中都沒在怕的吧
06/13 18:12, 446F

06/13 18:35, , 447F
用lidar掃,成像的速度還蠻快的
06/13 18:35, 447F

06/13 18:51, , 448F
=====================For the Emperor=================
06/13 18:51, 448F

06/13 19:03, , 449F
全視角不就一堆攝影機加VR?VIVE沒玩過?噴運算能力沒意
06/13 19:03, 449F

06/13 19:03, , 450F
義,材料極限比運算極限難多了
06/13 19:03, 450F

06/13 19:06, , 451F
我知道了放大到18M最簡單的方式了,就是影片中的1M高的小機
06/13 19:06, 451F

06/13 19:06, , 452F
器人,把頭拆掉,然後綁個17M繩長的氫氣球,球上化個臉代表
06/13 19:06, 452F

06/13 19:06, , 453F
頭部,這樣就可以輕鬆解決了!!超棒der
06/13 19:06, 453F

06/13 19:39, , 454F
靠杯啊影片那個重心跟鋼彈這種的不一樣吧...
06/13 19:39, 454F

06/13 20:10, , 455F
趕緊推 別人就不會知道我不懂
06/13 20:10, 455F

06/13 21:21, , 456F
喔喔喔喔 原來如此
06/13 21:21, 456F

06/15 05:00, , 457F
一個自稱念電機資工的這種程度的物理...你的老師們在哭
06/15 05:00, 457F

06/15 05:04, , 458F
你先生一個這麼大功率的馬達,可以瞬間產生平衡18T
06/15 05:04, 458F

06/15 05:05, , 459F
所需要的torque跟force再說....
06/15 05:05, 459F

06/15 05:06, , 460F
數學上做的到不代表沒有現實問題
06/15 05:06, 460F

06/15 05:08, , 461F
actuator的設計比你想像中複雜多了
06/15 05:08, 461F

06/15 09:46, , 462F
其實是你跟現代科技有點脫節
06/15 09:46, 462F
文章代碼(AID): #1NNbdsWB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NNbdsWB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