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中國人對中醫是不是其實很沒信心啊?

看板CFantasy作者 (God Knows)時間6年前 (2018/04/16 18:48), 6年前編輯推噓6(6012)
留言18則, 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20 (看更多)
※ 引述《a127 (Sad)》之銘言: : 其實我不太懂解剖看到的臟器就長這樣, : 中醫中的玄學還可以把某些臟器忽略或者有些神奇的聯動。 : 這部分"科學中醫"有把現代醫學的融合更正嗎? : 至於真的進入玄學領域的經絡問題; : 我覺得可能把經絡延伸出來的各種灸法當作物理治療的方式來實驗應該比較靠譜吧? : 不然從物理層面來尋找經絡系統是否存在感覺有點捨近求遠或者存在邏輯問題。 附上一張古中醫的解剖圖 https://i.imgur.com/Kc3yYtN.jpg
跟現代的解剖學雖然有一些出入,但是大致上沒有錯太多 至於為什麼會把某些臟器忽略掉... 那當然是因為當時的技術不夠,所以存在錯誤是正常的 例如中醫的五臟六腑絕對不會有人提到胰臟 因為胰臟如果沒有用固定液來處理 在一堆血肉模糊的組織裡面很可能就被當成是黏糊糊的脂肪忽略掉了 解剖學的器官就長這樣很大一部分是化繁為簡之後的卡通圖呈現 現實中人體活生生地切開,應該會跟解剖圖鑑上非常的不同 另外對於人體解剖的禁忌,自古以來中西皆然 只是後來文藝復興啟蒙之後,西方在這方面就越來越進步跟精細了 而清朝時候,中國科技開倒車...所以就悲劇了QQ 同樣的,中醫的臟象會有一些神奇的連動 也是因為古時沒有現在的技術以及儀器 所以將一些觀察到的生理特徵套到不對的器官而產生的 例如中醫所說的脾臟其功能就涵蓋一部分現代西醫對於胰臟的描述 這方面現代中醫有陸續使用現代醫學的觀點將其補完或是做出區別看待 例如中醫所說的三焦... 用現代醫學術語來說,與胸腔、腹腔、骨盆腔的分區是有很大的相似 但是相似卻並不是完全一樣,畢竟兩者還是不同的體系 就跟西幻裡面說的dragon或者phenix翻過來叫做龍或者鳳凰一樣 只能當作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東西來看待 另外現代對於器官的功能,雖然不至於全盤推翻,但仍會有新發現 像是之前的腸道細菌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或者是肺部也具有造血功能一樣 在人體的各種功能上,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還是要隨著時代做出更正 : 現代醫學發展中應該也還是存在不知道為什麼,但是雙盲測試下仍然有效的東西吧。 : 我覺得這不是中醫的特徵,而是中醫的療法是否能夠在相同嚴格標準下被驗證。 連同上面經絡學說一起試著談談 中醫的療法是否在雙盲測試下有效 道友可以查查看WHO認可的針灸適應症 我想能被列出來的,應當都是有詳盡的paper 可以證實說使用經絡學說或者使用針灸是否是一種可靠有效的治療手段來處理某些病症 : 現代醫學也看身高、體重、病史、驗血、術前過敏測試; : 更甚X光、B超、CT、胃鏡、大腸鏡各種鏡; : 中醫如果要對一個病患實行個人差異性的的治療方針; : 是有什麼可信的診斷程序嗎? 中醫有一句話叫做辯證論治 就像西醫有所謂的syndrome 中醫也有所謂的"證型" 只是西醫是將疾病做分類,中醫則是將人做分類 舉個例子,同樣是拉肚子西醫會檢驗血液糞便確認是何種病因再開立對應的藥物 不同的人得到相同的病就使用相同的藥物 這就是西醫的sop或者說guideline 而中醫會認為不同人體質不同造成拉肚子的原因也不一樣,然後提出不一樣的治療處方 這個就是中醫作出個人差異性的診斷程序 用陰/陽、表/裏、寒/熱、虛/實 將不同的患者分成不同的證型,再給予治療 例如一樣是拉肚子 來了一位聲如洪鐘身高八尺的壯漢,看起來皮膚泛紅脈搏過速 那可能是實症熱症引起的腹瀉,所以給予降火解熱的藥物 來了一位輕聲細語臉色泛白的老婦人 那也許是身體虛弱受寒導致的腹瀉,我們可以給一些補益溫熱的藥物 這個思維跟西醫是不太相同的 在西醫來說,他們可能是吃到一樣的食物中毒所以腹瀉,那就同樣使用抗生素來處置 中醫會覺得雖然同樣食物中毒,但體質不一樣,可能就需要有不一樣的治療手段 不過我還未進入臨床階段,這裡只能泛泛而談 還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71.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523875680.A.F97.html

04/16 19:48, 6年前 , 1F
大推,解釋的好清楚又易懂
04/16 19:48, 1F

04/16 19:51, 6年前 , 2F
推一下,還是專業的講比較有看點~
04/16 19:51, 2F

04/16 23:11, 6年前 , 3F
04/16 23:11, 3F

04/16 23:27, 6年前 , 4F
你真的是同道中人呢XD 不知是在北中南東何處修行?
04/16 23:27, 4F

04/17 00:59, 6年前 , 5F
還在南部的後中醫築基期...離出師還有很長一段路
04/17 00:59, 5F

04/17 01:15, 6年前 , 6F
看起來中醫沒辦法像西醫用數據化來把病人客觀分類,
04/17 01:15, 6F

04/17 01:16, 6年前 , 7F
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太主觀而飄渺,沒有清楚的辨別方式
04/17 01:16, 7F

04/17 01:17, 6年前 , 8F
(類似西醫用數字和指數)界定,難以讓人有信心接受
04/17 01:17, 8F

04/17 01:18, 6年前 , 9F
像泛紅泛白是多紅多白、過速是超過多少下等等 寒或
04/17 01:18, 9F

04/17 01:19, 6年前 , 10F
熱是身體檢查的那個部分的那些數字怎麼了之類的
04/17 01:19, 10F

04/17 01:27, 6年前 , 11F
目前是沒有足夠的預算去了解或試著像西醫數據化,不
04/17 01:27, 11F

04/17 01:29, 6年前 , 12F
過樓上能這麼肯定,應該是未來穿越者或有預知系統,
04/17 01:29, 12F

04/17 01:29, 6年前 , 13F
能取得未知的宇宙片段
04/17 01:29, 13F
的確數據化在目前還是中醫的一大短版 不過這方面的工作也有一些醫工領域的專家在進行著 例如先前提到的舌診儀,現在可以透過影像比對的軟體利用色卡跟患者做比較來判讀 不過同樣是礙於經費不足,建立一個足夠大又可以令大部分人接受的數據庫還有一段路 也許幾年後AI技術的發展也會應用在這塊區域可以提高判讀的準確性 不過除了定量分析以外,中醫診斷疾病比較多是靠定性分析 例如舌苔黃舌質紅屬"熱" 舌苔白舌質淡屬"寒" 用兩個明顯不同的性質去比較來分類判斷出證型 而西醫也不全然需要用數據判讀才能診斷疾病 例如現代醫學輾壓傳統醫學的影像診斷 X光片/超音波/CT/MRI似乎跑出來的也只有圖像而不是一串數字 應該沒有人會覺得影像診斷沒有確切數據就無法信任或者不科學 最後,定量分析也好,定性分析也罷...我想應該都還是屬於科學的範疇,不是嗎 ※ 編輯: Shouki (59.127.171.229), 04/17/2018 01:55:09

04/17 09:54, 6年前 , 14F
有聽過有人在研究透過儀器去聽診。就是以儀器去偵測
04/17 09:54, 14F

04/17 09:55, 6年前 , 15F
人體的震波之類的,然後依頻率等方式去分類歸納,來
04/17 09:55, 15F

04/17 09:55, 6年前 , 16F
達到有經驗中醫聽診的分析
04/17 09:55, 16F

04/17 18:06, 6年前 , 17F
中國醫有教授在做脈診儀,印象中常見的脈象都找出
04/17 18:06, 17F

04/17 18:06, 6年前 , 18F
pattern了,不過那是十來年前的事情,現在不知道如何
04/17 18:06, 18F
文章代碼(AID): #1Qr7zW-N (CFanta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Qr7zW-N (C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