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藏傳、大乘跟小乘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4年前 (2019/12/15 12:35), 4年前編輯推噓11(11062)
留言73則, 3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13 (看更多)
: 藏傳中的密教,實際上是印度教跟融合一部份的佛教,算是外道,在元朝跟清朝時被捧起 : 來的。 印度佛教包括大小顯密:小乘有聲聞道、獨覺道;大乘包含顯教、密教,大乘是菩薩道。 從印度傳播的佛教當中,漢傳與藏傳都有大小顯密的內容。[1] 關於佛教當中密法的部份,尊者達賴喇嘛於上個月底有一篇開示: 達賴喇嘛尊者:佛密及非佛密的關鍵性差異 轉自:https://www.facebook.com/Jamyangrin/ 2019年11月29日達賴喇嘛尊者出席"第十四次流亡藏人宗教大會"閉幕式 我們有很多寺院背誦了許多密法的儀軌,也背下了壇城的畫線、沙製作、金剛舞、唱 誦等,很用心去做這些事情。 我勸這些修密的寺院,像是南嘉寺、上下密院的「生次僧」等,說:「一定要學習經 論,就是我說的『依共教承』。光念密法儀軌是遠遠不夠的。」做此呼籲。 不只如此,我也呼籲僧尼們要學習經論,後來便有了女眾格西的成就。 總之,學習經論是「依別眾生」的密法之基礎,因為密法要依據二諦(勝義諦與世俗 諦)的基法真相而行。[2] 像是修密時會唸:「嗡,娑巴瓦旭噠,薩瓦噠嘛,娑巴瓦旭多杭。」此咒闡釋空性且 出現在一切密法的儀軌裡。即使沒有這句梵文咒語,也會要求觀空。以事部為例,事部有 六天,先有空性天,再有字天、聲天、色天、印天、相天。修事部六天時首先應觀空性。 密法的修持,如本尊瑜伽,都是將空正見轉成該本尊而觀的。對空性毫無理解的人, 再如何觀想轉成極為莊嚴的佛,都是沒有幫助的! 非佛外道也有很多密法的修持,包括氣、脈、明點的種種法門。 幾年前,我去戈勒克布爾時,與當地非佛外道的修密者一起交流,幾乎拿洛六法的內 容都在他們的修持之中,如破瓦法、趨舍法等,看似都有,所以佛密中的許多內容都跟非 佛外道的密法相同。 其二的差別是,非佛外道轉成本尊時,是以Atman(真我)的概念而修,即補特伽羅自 相有的概念而生本尊[3]; 而佛教的密法是:「嗡,娑巴瓦旭噠,薩瓦噠嘛,娑巴瓦旭多杭。」此咒說了人無我 及法無我。先深思無我義,後將此空正見轉成(生起)本尊,故稱「空見現本尊」。[4] 佛教的所有密法修持都不能分離空正見,這是唯一的路。除此外,遠離空正見而持的 咒、而觀的本尊、而修的火供、息增懷誅及護身輪等的修法,非佛外道也有。[5] 西藏裡,密法非常興盛,卻因缺乏「依共教承」、大教典的學習而沒落衰敗,這是我 的看法。 ------------------------------------------------------------------------------ [1] 唐朝時,漢傳佛教的唐密、台密曾東傳日本成為東密,漢傳佛教的密法,如馬頭明王 CBETA T18,No.901《何耶揭唎婆觀世音菩薩法印咒品》:「馬頭觀世音菩薩大咒…」 CBETA T23,No.438《大日經義釋》:「馬頭尊真言是蓮華部忿怒明王,如觀自在菩薩 於一切法界門以普眼遍觀而得自在,今馬頭尊還以此觀自在力,從一切法界門大摧三障, 拔苦眾生,馬頭即是大精進之義也。經云:『復次,薄伽梵為息一切障故,住於火生三昧 ,說此大摧障聖者,不動主真言者,如蓮華眷屬,以馬頭為忿怒明王,金剛眷屬…。』」 [2] 佛教以「基、道、果」建立修行的次第,基是二諦,所知分為世俗諦與勝義諦。 [3] 達賴喇嘛尊者:2018年9月5日 佛護論師的《中觀根本論釋・佛護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85sHME723c
韓國請法團提問:原始光明心是否常一自主?尊者回覆:喜馬拉雅山上有許多外道修 行者,外道是以常一自主的我來修習密法,認為遠離身心以外存在常一自主之實有的我。 尊者提到了俱生原始光明心是無自性,也提到了俱生原始光明心是無常法。尊者傳授佛教 密法隨許灌頂前,先傳授了居士五戒與菩薩戒,必須要有菩薩戒才能接受佛教密法灌頂。 [4] 佛教的所有密法修持都不能分離空正見,例如漢傳密法儀軌裡也提到必須結合空正見 CBETA T20, No. 1184《大聖妙吉祥菩薩祕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羅次第儀軌法》 「爾時世尊復告大眾:『諸菩薩等,我今更說最勝大威德八字曼荼羅壇法次第,汝當 諦聽。…我今依真言次第法門說,行人先當從阿闍梨得受灌頂,及親傳受已,及再入持明 悉地灌頂,具足慈悲行無緣慈,憐愍一切苦厄有情作是念誦,誓當救拔一切恐怖厄難眾生 。…行人先興八種心方可持法,第一慈悲心、二無妒心、三無我所心、四無勝負心…』」 此中提到「具足慈悲行無緣慈」,慈有三種分類: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無緣慈 ,無指無諦實、無自性,即是在證得無諦實、無自性的智慧(空正見)之下所攝持的慈心。 [5] 達賴喇嘛經常提到佛法是心的科學,大乘佛教不論顯密,主要修習菩提心與空正見 菩提心是由對於眾生修持慈悲,引生為利眾生希求無上正等菩提的發心,空正見是通 達空性的智慧。佛教以智慧和慈悲--緣起空正見的智慧、大悲為導的菩提心--不共外道。 菩提心與空正見二者都是心法,不是色法。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金剛經》2018 年 06 月 16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9L-vSCwkk
佛教的密法跟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的差別在哪裡呢?佛教密咒金剛乘的修持是否相應 於佛教的標準在哪裡呢?雖然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跟佛教的密法都有自生本尊的這個過程 ,可是佛教密咒的不共特點是自生本尊之前,必須要『先思維空性將空正見轉為本尊的模 樣』。 我們很多人去修密,然而對空性卻沒有關注,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你對空性完全不 瞭解的話,那就根本沒有相應佛教本尊瑜伽的基礎。如果你認為把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話 ,那麼這個是邪識、這個是邪見,透過邪見的方式是成辦不了一切遍智(一切種智)的。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6384539.A.A7F.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12/15/2019 14:24:39

12/15 14:34, 4年前 , 1F
佛法不只是心的科學 色空不二 身心緣應 故色無礙也自在
12/15 14:34, 1F

12/15 14:35, 4年前 , 2F
所謂俱解脫 也就是說 佛法不只通達心法 也通達一切相法
12/15 14:35, 2F

12/15 14:36, 4年前 , 3F
身有礙 所以難入禪定 四禪八定本就是共外道 捨之無修
12/15 14:36, 3F

12/15 14:37, 4年前 , 4F
光是要從欲界定起不二觀證身心相脫黏 我想有點難度才是
12/15 14:37, 4F

12/15 14:38, 4年前 , 5F
補特伽羅是具有心識的有情,身心相依,修行以修心為主,
12/15 14:38, 5F

12/15 14:39, 4年前 , 6F
所以認識心的運作就很重要。
12/15 14:39, 6F

12/15 14:40, 4年前 , 7F
阿羅漢果有兩類:慧解脫與俱解脫,慧解脫阿羅漢不具有四
12/15 14:40, 7F

12/15 14:40, 4年前 , 8F
修行怎能以修心為主? 那此心不就可生壞變滅
12/15 14:40, 8F

12/15 14:41, 4年前 , 9F
禪八定,俱解脫阿羅漢俱有四禪八定。但是俱解脫阿羅漢沒
12/15 14:41, 9F

12/15 14:41, 4年前 , 10F
有通達一切法相的一切種智,佛果位才具有一切相智的遍智
12/15 14:41, 10F

12/15 14:43, 4年前 , 11F
心法的分類量與非量,非量有顛倒識、疑、伺察意、現而未
12/15 14:43, 11F

12/15 14:43, 4年前 , 12F
如是如是 同理 若色空不通達 慧解脫者亦非一切解之士
12/15 14:43, 12F

12/15 14:44, 4年前 , 13F
定、再決識等,量有比量與現量,修行要去除非量生起量識
12/15 14:44, 13F

12/15 14:44, 4年前 , 14F
佛果是具有一切種智的量士夫。
12/15 14:44, 14F

12/15 14:44, 4年前 , 15F
所以同樣邏輯看來 修行也需修身 特別是欲證佛果之人
12/15 14:44, 15F

12/15 14:46, 4年前 , 16F
所謂修心為主,並非是說沒有身的修習,例如打坐時調身、
12/15 14:46, 16F

12/15 14:47, 4年前 , 17F
調息、飲食知量等,也有關係到身體的運作,但這些是為了
12/15 14:47, 17F

12/15 14:47, 4年前 , 18F
以修心為主,例如禪定、智慧等都是自相續的內心中生起。
12/15 14:47, 18F

12/15 14:49, 4年前 , 19F
我沒有疑問 故意相詢罷了
12/15 14:49, 19F

12/15 14:55, 4年前 , 20F
另外慧解脫阿羅漢是否不通四禪八定不好說 或許得初禪時
12/15 14:55, 20F

12/15 14:56, 4年前 , 21F
不二觀證而身心脫落 這程度層次上 可能不是這麼絕對吧
12/15 14:56, 21F

12/15 15:13, 4年前 , 22F
四禪八定,包括色界四個處所的禪定,以及無色界四個處所
12/15 15:13, 22F

12/15 15:14, 4年前 , 23F
的禪定,這八個處所的禪定當中,每個禪定都有其近分與正
12/15 15:14, 23F

12/15 15:15, 4年前 , 24F
行,四禪八定各有近分與正行,合共四禪八定的十六觀行。
12/15 15:15, 24F

12/15 15:15, 4年前 , 25F
這沒有正面回應吧 我只是挑出您可能說錯的地方
12/15 15:15, 25F

12/15 15:16, 4年前 , 26F
慧解脫阿羅漢具有四禪八定十六觀行當中的初禪近分定,以
12/15 15:16, 26F

12/15 15:16, 4年前 , 27F
您是提到慧解脫阿羅漢不具四禪八定 但我反問也許得一二
12/15 15:16, 27F

12/15 15:16, 4年前 , 28F
初禪近分定結合無我慧斷除三界的煩惱障,獲得解脫的果位
12/15 15:16, 28F

12/15 15:17, 4年前 , 29F
不是透過四禪八定的正行定修無我慧。
12/15 15:17, 29F

12/15 15:18, 4年前 , 30F
獲得初禪正行定時,即是上界所攝的禪定在內心中生起,已
12/15 15:18, 30F

12/15 15:19, 4年前 , 31F
經不屬於欲界定,欲界定是九住心,初禪近分定在九住心之
12/15 15:19, 31F

12/15 15:20, 4年前 , 32F
上,獲得初禪近分時降伏了欲界的身心粗重,生起身心輕安
12/15 15:20, 32F

12/15 15:20, 4年前 , 33F
初禪近定分 這名詞不過是區別證得初禪的相似狀態
12/15 15:20, 33F

12/15 15:21, 4年前 , 34F
相關部份的詳細內容,可找末學本版po文:止觀系列文。
12/15 15:21, 34F

12/15 15:22, 4年前 , 35F
怎樣分類歸屬罷了 不過就是名相含攝的範疇理則
12/15 15:22, 35F

12/15 15:22, 4年前 , 36F
大可不用 我自己研讀天台止觀即可
12/15 15:22, 36F

12/15 15:23, 4年前 , 37F
《瑜伽師地論》提到經過初禪近分七種作意獲得初禪正行。
12/15 15:23, 37F

12/15 15:24, 4年前 , 38F
所以,慧解脫阿羅漢有沒有修習禪定,也是有的,而且其修
12/15 15:24, 38F

12/15 15:25, 4年前 , 39F
習禪定的品質高於欲界定,超過欲界的九住心獲得初禪近分
12/15 15:25, 39F

12/15 15:25, 4年前 , 40F
在下我散漫心都未能得止遑論初禪 睡眠蓋繫纏 下劣之人爾
12/15 15:25, 40F

12/15 15:27, 4年前 , 41F
《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章提到,初禪近分定是佛教內
12/15 15:27, 41F

12/15 15:28, 4年前 , 42F
道一切行者獲證聖道的門檻,不論大小顯密,要獲得聖者果
12/15 15:28, 42F

12/15 15:30, 4年前 , 43F
位,現證無我空性斷障所依的禪定,至少要有初禪近分定。
12/15 15:30, 43F

12/15 15:32, 4年前 , 44F
那就沒錯了 既然是門檻 就表示可能慧解脫者或得初禪以上
12/15 15:32, 44F

12/15 15:33, 4年前 , 45F
而所謂初禪近定分 近非正入 也可以說落屬初禪未到中間禪
12/15 15:33, 45F

12/15 15:33, 4年前 , 46F
甚至說 這近定分能不能在欲界定中生起也是個問題 對吧
12/15 15:33, 46F

12/15 15:34, 4年前 , 47F
生起上界的定心的所依身,不一定要轉生到上界才能生起上
12/15 15:34, 47F

12/15 15:35, 4年前 , 48F
界心,例如佛陀於菩提樹下依欲界的人身也可生起四禪八定
12/15 15:35, 48F

12/15 15:35, 4年前 , 49F
我並未談及生身的起處 這樣就兜圈子囉 :)
12/15 15:35, 49F

12/15 15:36, 4年前 , 50F
當內心當中調伏沉沒與掉舉為主的五蓋、調伏了欲界煩惱的
12/15 15:36, 50F

12/15 15:37, 4年前 , 51F
其實您只要正答 您推文中有錯誤就可以了 對吧
12/15 15:37, 51F

12/15 15:38, 4年前 , 52F
現行,獲得初禪的禪定品質時,即是上界心在內心中生起。
12/15 15:38, 52F

12/15 15:38, 4年前 , 53F
慧解脫阿羅漢如果欲求上二界的四禪八定,應該也很容易,
12/15 15:38, 53F

12/15 15:39, 4年前 , 54F
雖然依《瑜伽師地論》說慧解脫有初禪近分、沒有四禪八定
12/15 15:39, 54F

12/15 15:47, 4年前 , 55F
一般提到四禪八定,是指色界與無色界八個處所的正行定,
12/15 15:47, 55F

12/15 15:48, 4年前 , 56F
慧解脫是依初禪近分定結合無我慧證得道果,不是依初禪正
12/15 15:48, 56F

12/15 15:48, 4年前 , 57F
行定以上的四禪八定證得道果,所以會說慧解脫不俱有四禪
12/15 15:48, 57F

12/15 15:49, 4年前 , 58F
八定,但是慧解脫若進一步要希求四禪八定應該不是難事。
12/15 15:49, 58F

12/15 15:50, 4年前 , 59F
我知道您的意思 但我只是說 慧解脫者未必只有如此 對吧
12/15 15:50, 59F

12/15 15:51, 4年前 , 60F
如果慧解脫未必是如此的話,那應該就是俱解脫的進路了。
12/15 15:51, 60F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12/15/2019 15:51:53

12/15 15:51, 4年前 , 61F
可能先自己證到三禪 但證解脫是依初禪近定分 合理吧
12/15 15:51, 61F

12/15 15:53, 4年前 , 62F
這不過是充分必要的條件問題 我只談合理與否
12/15 15:53, 62F

12/15 15:53, 4年前 , 63F
經論中提到證得阿羅漢果的不同進路,有一類是止行者,先
12/15 15:53, 63F

12/15 15:54, 4年前 , 64F
依世間道證得四禪八定,再證無我慧得解脫,有一類是觀行
12/15 15:54, 64F

12/15 15:55, 4年前 , 65F
者,沒有先證得四禪八定,直接依初禪近分證無我慧得解脫
12/15 15:55, 65F

12/15 15:55, 4年前 , 66F
進路就進路 很正常 但慧解脫者本身可能已達初禪或以上
12/15 15:55, 66F

12/15 15:55, 4年前 , 67F
你可以先自行觀察看看。
12/15 15:55, 67F

12/15 15:56, 4年前 , 68F
重點是那只是一類啊 並不是全部 這沒錯吧 這才是重點
12/15 15:56, 68F

12/15 15:57, 4年前 , 69F
也許過去生有證得四禪八定,這一生有沒有證得可以再觀察
12/15 15:57, 69F

12/15 15:59, 4年前 , 70F
看看。現觀莊嚴論提到二十種證得道果聖者的分類,例如依
12/15 15:59, 70F

12/15 16:00, 4年前 , 71F
初禪近分降伏欲界粗中細九品煩惱的不同層次,於見道位時
12/15 16:00, 71F

12/15 16:00, 4年前 , 72F
獲證道果的不同差別,至於你提到的這類還要再觀察看看。
12/15 16:00, 72F

12/15 19:37, 4年前 , 73F
隨喜讚嘆討論~
12/15 19:37, 73F
文章代碼(AID): #1TzRWRf_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zRWRf_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