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他] 江燦騰:證嚴是清海無上師新翻版已刪文

看板Buddhism作者 (零零漆)時間9年前 (2015/03/22 13:56), 9年前編輯推噓4(4055)
留言5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慈濟是以法華經為法理基礎,法華經中所謂『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也很直接 清楚地表露在慈濟,例如以下這個網頁: http://xunfaxiang.blogspot.tw/2014/12/20140721-352-small-vehicle-is-not.html 節錄: 所以我們前面經文說過了,「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 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 所以「餘二則非真」。不是只要你獨善其身,是要你去兼利他人,所以不是二乘法,是一 大乘法;二乘法非真,真正的法,那就是大乘。所以佛陀「終不以小乘」。從來,從開始 一直到最後,就是不希望用小乘法,去濟度眾生,他還是目標放在大乘,來化度眾生。 ........... 所以「餘二則非真」,其他不是真實法。只是單獨了解「四諦」,這樣只是知道厭離生死 ;只是知道一個「十二因緣」,只是知道有因果觀。但是,你不肯去起動,不了解,不了 解世間的事相道理的存在。你真正要了解道理,就要在人群中,於事相中,項項行得通。 所以常常告訴大家:「事圓,人圓,道理才會圓。」就是這樣。所以「餘二則非真」,我 們若是執著於小乘、中乘,不圓融,道理不能透徹。 餘二則非真: 況有三五更非真 謂是一實相也 之所以有二三乘者 是諸佛出世 施教之儀式 所以這個三(乘),就沒有二(乘),怎麼會有三(乘)呢?所以更沒有五(乘)等等。如何分析 ,分出很多的方法,這都不是真實法。(究竟)真實的,是「一實相」,真正的「一實相」 ,其中的東西(道理),你要去認清其中的道理,那才是真實。 所以「有二、三乘(者)」,只是要誘引你們大家到大乘,所以只好以此「三乘」,有形相 的東西來譬喻,才引導看不到的物理——事物的道理,就是要讓大家通徹。但是,不得不 以形相來譬喻,種種譬喻、因緣的言教。所以,為此佛陀出現人間來施教,以種種的方式 在人間。 佛陀來人間說法,既然是為一大乘,絕對不是為小乘,所以「終不以小乘」。 開頭時,那就是以種種的方法,適合眾生的根機。但是到現在,佛陀也是在人間,還是有 人間的自然法則,所以此時,「終」就是最後,他「不以小乘」,要趕緊將小乘法收回, 要大家入大乘法,所以說「終不以小乘」。 終不以小乘: 言小乘者 小根小機 所乘之教義 滅小苦 與得小利益之教 自利獨善之 聲聞緣覺阿羅漢 得小涅槃之法也 「言小乘(者),小根小機所乘之教義」。告訴大家,這只是滅小苦——人生是苦,我不敢 再造苦。若是如此,他自己能守住自己,不再去造業,自己會警惕自己不再犯錯。這只是 滅小苦,得小利益的教法,就只是獨善其身。 「自利獨善之聲聞緣覺阿羅漢」。這些都是叫做小乘,所得的是小涅槃之法。就是說自己 的心靜寂下來,只在個人而已,所以稱為「小」。 小,所以,「濟度於眾生」,不以小乘法,要告訴大家不要只是獨善其身,現在大家應該 開啟你的心門,了解道理之後,應該面向人群行大乘法,所以叫做「濟度眾生」。 濟度於眾生: 眾生久來 沈溺生死海 佛以大乘濟渡 到於彼岸 經云: 終不以小乘 濟度眾生 佛陀不是要用小乘法給大家,是要人人互相去濟度其他人。所以「眾生久來沉溺生死海」 ,人人,芸芸眾生,「沉溺」不只是人口,還有牲口、動物等等,久遠以來就是沉溺於生 死海,由不得自己。所以佛陀用大乘法,來濟度到彼岸,將由不得自己,迷茫、苦難的眾 生,從此岸要度到彼岸去,是「以大乘濟渡到於彼岸」。 -------------------------------------------------------------- 眾所皆知,所謂小乘佛教即是以四阿含經為主要經典的佛教,慈濟以法華經 為教理,法華經排斥小乘的立場自然會延續到慈濟。而慈濟創立慈濟宗後,更自創 所謂『現代版阿含經』: http://jingsi.us.tzuchi.org/0574.html 節錄: 慈濟於二十一世紀初開啟「慈濟宗」,為的是彰顯慈濟成立宗旨在於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 ,以促進世界和平,使天下無災難。證嚴上人之思想體系是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之法髓根 源,此中心思想把握準確、傳承正確乃至於發揚光大,才能使慈濟宗屹立不搖於天地之間 。常隨弟子將眼觀耳聽上人之行誼與理念,在字句斟酌詳實筆錄以外,且系統性整理及探 討上人思想。計畫將編輯諸篇以成書冊陸續付梓,終而彙整群書而成套書,以盡「傳承靜 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之使命。 證嚴上人衲衣布履遊化人間,菩薩足跡烙印愛的教育;悲心深重善導眾生,堅毅卓絕永留 人格典範。作為慈濟之現代版《阿含經》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亦是「上人之日記」 ,於每年依四季出版四冊之際,每一季付梓之書亦皆附有一篇「主題思想」長文,由常隨 弟子撰文闡述當季上人之重要理念,或是透過慈濟重要事件以顯明上人思想,或是針對上 人思想之源流、形成與發展加以整理。始自一九九六年春至二○○三年夏,八年來得文三 十篇,經稍修訂後結集成冊出版。 慈濟延續法華經的排小思想,又另立一個現代版阿含經,似乎有取而代之的味道。 即是有用證嚴法師的日常事蹟,取代佛陀當時的日常事蹟的意味。無怪乎江燦騰教 授會有所質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0.226.2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7003764.A.900.html

03/22 14:21, , 1F
這只是德凡下筆的相對比喻,也是再詮釋了,我轉的是親口所
03/22 14:21, 1F

03/22 14:22, , 2F
言的影音紀錄和逐字稿。證嚴的諸多著作中也是有引用四部
03/22 14:22, 2F

03/22 14:23, , 3F
阿含的故事,但的確不能否認,如果以原始佛教的立場去檢視
03/22 14:23, 3F

03/22 14:24, , 4F
必然產生的衝突。只能說,聽者的各自詮釋和理解,不論慈濟
03/22 14:24, 4F

03/22 14:24, , 5F
內外,在證嚴還在世之時就已產生了
03/22 14:24, 5F

03/22 14:32, , 6F
慈濟強是強在組織動員執行力,但若要講對於佛法的解釋,個
03/22 14:32, 6F

03/22 14:32, , 7F
人覺得還還不及法鼓山
03/22 14:32, 7F

03/22 14:39, , 8F
而且整理領導者的言談集,也不是只有慈濟而已。
03/22 14:39, 8F

03/22 14:41, , 9F
慈濟在選擇聽法對象時,最早還是菜市場成員,力求生活化、
03/22 14:41, 9F

03/22 14:43, , 10F
世俗化;較合一些庶民口味,但以學術知識性而言,自是和法
03/22 14:43, 10F

03/22 14:43, , 11F
鼓山有所差別。
03/22 14:43, 11F
若《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作者能將『現代版阿含經』的說法,改為『現代版法華經』, 相信對原始佛教的弟子,比較不會引起反感。 想想看,地表上如果出現『現代版論語』、『現代版道德經』,甚至『現代版聖經』, 那對於別人的宗教情感是如何的一種傷害。 ※ 編輯: Uguar (118.170.226.250), 03/22/2015 15:22:09

03/22 15:31, , 12F
如果作者改為『現代版廣論』、『現代版楞嚴經』,那膽子也
03/22 15:31, 12F

03/22 15:31, , 13F
夠大了。
03/22 15:31, 13F

03/22 15:34, , 14F
應該是偏重於於言說問答性質的關係吧~表示弟子須記得師父
03/22 15:34, 14F

03/22 15:35, , 15F
的告誡言行。全句前面還有"慈濟之"...
03/22 15:35, 15F

03/22 15:35, , 16F
誠摯呼籲作者,既然慈濟繼承法華經的排小思想,若再搞個
03/22 15:35, 16F

03/22 15:36, , 17F
而且現代版就表示出相對比喻與非取代性了?若法華經可以,
03/22 15:36, 17F

03/22 15:36, , 18F
『現代版阿含經』,真的不好就對了。
03/22 15:36, 18F

03/22 15:36, , 19F
那其他經論為何又是膽太大?可見完全不是從這脈絡思考的
03/22 15:36, 19F

03/22 15:36, , 20F
那就應該比喻為『現代版法華經』比較適當。
03/22 15:36, 20F

03/22 16:42, , 21F
U網友 這種新版法華經 豈不跟江燦騰說的可能是向日
03/22 16:42, 21F

03/22 16:43, , 22F
人庭野理解的另類外道觀點有關?我的理由是:印順法師
03/22 16:43, 22F

03/22 16:44, , 23F
對原始佛教的地位非常重視 印順思想中 若法華經這類
03/22 16:44, 23F

03/22 16:44, , 24F
貶低解脫道的觀點 是印順反對的~印順門生證嚴卻....
03/22 16:44, 24F

03/22 16:45, , 25F
證嚴表面上皈依印順 但骨子裡想的是否庭野傳的教理?
03/22 16:45, 25F

03/22 17:02, , 26F
這有點複雜....
03/22 17:02, 26F

03/22 17:03, , 27F
證嚴法師信仰法華經,但所信仰的法華經是由庭野日敬新譯
03/22 17:03, 27F

03/22 17:05, , 28F
如果庭野日敬有對於法華經上超出經文本身的類推或引申
03/22 17:05, 28F

03/22 17:07, , 29F
而證嚴法師也沿而受用,那當然就是受庭野影響<
03/22 17:07, 29F

03/22 17:10, , 30F
但是受影響倒也難說就等同庭野日敬的追隨者。
03/22 17:10, 30F

03/22 17:10, , 31F
也許證嚴法師只是單純覺得庭野日敬的新譯很好
03/22 17:10, 31F

03/22 17:11, , 32F
等youtube上傳完,或是每晚9:00看個半小時看看能看出什麼
03/22 17:11, 32F
※ 編輯: Uguar (118.170.226.250), 03/22/2015 17:12:13

03/22 17:11, , 33F
另外證嚴法師最早接觸的佛學論著人盡皆知是太虛大師全書
03/22 17:11, 33F

03/22 17:13, , 34F
我倒覺得以慈濟家大業大,連慈濟宗都出來了,絕對不大可能
03/22 17:13, 34F

03/22 17:14, , 35F
甘於自認為是追隨庭野
03/22 17:14, 35F

03/22 17:16, , 36F
但是對於小乘的態度確實是與印順法師大相逕庭
03/22 17:16, 36F

03/22 17:20, , 37F
證嚴法師以目前看來,應該不是任何人的追隨者....
03/22 17:20, 37F

03/22 17:20, , 38F
這部分其實信眾也是各有立場,畢竟慈濟的人也很多同時跑其
03/22 17:20, 38F

03/22 17:21, , 39F
畢竟創了慈濟宗<
03/22 17:21, 39F

03/22 17:21, , 40F
他道場的,也許加入慈濟只是想做善事,然後對於思想各有選
03/22 17:21, 40F

03/22 17:21, , 41F
擇~
03/22 17:21, 41F

03/22 17:24, , 42F
連現代版阿含經都大喇喇出現,也許連宣說阿含經的佛陀
03/22 17:24, 42F

03/22 17:25, , 43F
也跟印順法師與庭野一樣,不過就是影響者
03/22 17:25, 43F

03/22 17:28, , 44F
作為現代版阿含經的主角,地位當然不在話下。
03/22 17:28, 44F

03/22 17:29, , 45F
古代版阿含經的主角是佛陀。那現代版的是誰?
03/22 17:29, 45F

03/22 17:37, , 46F
連現代阿含經都出來了,要說證嚴法師是任何人的追隨者
03/22 17:37, 46F

03/22 17:38, , 47F
都是一種低估。
03/22 17:38, 47F

03/22 17:42, , 48F
如果天主教出現{現代版聖經},那現代版聖經的主角的地位
03/22 17:42, 48F

03/22 17:43, , 49F
就好像是與耶穌相提並論了。
03/22 17:43, 49F

03/22 17:44, , 50F
用現代版阿含經作比喻真的一點都不恰當。
03/22 17:44, 50F

03/22 17:53, , 51F
是真的不洽當。不過U大看清全句就知道沒有取代的意思
03/22 17:53, 51F

03/22 17:59, , 52F
避免瓜田李下,也避免傷害佛法最初教義的四阿含經,趕緊
03/22 17:59, 52F

03/22 18:00, , 53F
改正吧!!
03/22 18:00, 53F

03/22 20:48, , 54F
我看最近一期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四年冬之卷
03/22 20:48, 54F

03/22 20:49, , 55F
依舊說明這就是現代版阿含經,彷彿過去的阿含經就不用看了
03/22 20:49, 55F

03/22 20:49, , 56F
我也不知道慈濟哪時候會去除這樣的說法。
03/22 20:49, 56F

03/22 20:50, , 57F
希望能更正為現代版法華經。
03/22 20:50, 57F

03/22 23:55, , 58F
U大所言極是。此傷害極深極遠。若無計畫改正。則無
03/22 23:55, 58F

03/22 23:55, , 59F
視正法是否久住。
03/22 23:55, 59F
文章代碼(AID): #1L3bbqa0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L3bbqa0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