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 Chrome擁抱開放格式,揚棄H.264

看板Browsers作者 (raiechun)時間13年前 (2011/01/26 00:57),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原文:http://www.openfoundry.org/en/worldwide-news/8253-google-chrome-h264 Google 宣佈 – 擁抱開放格式 Chrome 揚棄 H.264 Monday, 24 January 2011 11:17 Written by 陳瑞霖/編譯 Google 官方部落格中,有一則篇幅甚短但引來軒然大波的聲明文 (http://blog.chromium.org/2011/01/html-video-codec-support-in-chrome.html),版主也罕見地針對大家的疑惑回文 (http://blog.chromium.org/2011/01/more-about-chrome-html-video-codec.html),但仍然留下不少疑問。Google 宣佈對於 HTML 5 語法中 <video> 標籤,自家瀏覽器將不支援播放 H.264 影片。原本基於務實考量, H.264 和 WebM 兩種格式都支持,但現在Google 開始要完全支持開放標準 WebM 。Google 相信,以長遠的角度來看,採用開放格式這項創新所帶來的開放科技環境,將有助於整體網路環境,所以不得不捨棄受歡迎的 H.264 格式。 Google 購併 On2,取得 VP8 codec 的所有權,而 WebM 是從 VP8 codec 衍生而來。半年前 Google 便推出 WebM 計畫,目前獲得 Firefox、Opera、Chrome 的支持。另一派Microsoft 及 Apple 兩家公司則是 MPEG-LA 的成員,選擇支持 H.264 ,而不支援 WebM 格式。H.264 可說是目前業界標準,最新的藍光光碟也使用 H.264 格式壓縮。Apple 也因為看中 H.264 畫質比其他格式競爭者好, 以及有硬體加速的支援而採用。不過當 H.264 用於商業用途時,需要付授權金給 MPEG-LA 成員,因此許多人對於將 H.264 作為網路上影片的標準提出異議。 Google 前陣子以實驗性的方式,在 YouTube 的 HTML 5 實驗網站推出 WebM 格式影片,但反應兩極。遭到批評的原因是由於 YouTube 靠廣告營收,而目前 WebM 不支援內嵌圖層,無法在影片播放同時插入廣告,因而引起批評。贊同的一方則認為 ,手中握有 H.264 版權的 MPG-LA 雖然宣稱直到 2015 都開放免費使用,但由於版權是私有的,並非開放技術,死忠的 FOSS 信徒仍傾向支持完全開放的 WebM。 Microsoft 員工以戲謔的手法模仿 Google 聲明文,將 WebM 比喻為立意甚好但推行失敗的世界語 (http://blogs.msdn.com/b/tims/archive/2011/01/11/an-open-letter-from-the-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of-google.aspx)。對此,從很早就支持 WebM 的 Opera 則站出來聲援 Google 的訴求,反擊 Peter Bright (http://arstechnica.com/web/news/2011/01/googles-dropping-h264-from-chrome-a-step-backward-for-openness.ars/) 對於 Google 的抨擊 (http://my.opera.com/haavard/blog/2011/01/13/openness)。 有人批評,從設備成本考量,同時維持兩種格式需要大量儲存設備,這對於 YouTube 來說會是很大的負擔 (http://www.zdnet.com/blog/perlow/googles-h264-decision-its-all-about-youtube-costs/15529)。 ITWorld 評論家更指出,Google 此舉是為了避開專利陷阱 (http://www.itworld.com/open-source/133397/chrome-video-decision-a-vaccination-against-licence-trap)。 Google 捨棄現在市場常用的 H.264 格式,轉向完全支持開放格式 ,表面上看來是為了推自家的格式 WebM,但其舉動恐怕不是那麼單純。異於同為 WebM 陣營的 Firefox 以及 Chrome,Google 同時也是內容提供平台,旗下平台 YouTube 手中擁有數量龐大的影音內容。 對於擁有行動裝置的 Apple 來說,具有 H.264 硬體解碼功能的晶片普及,電池電量不會消粍太快,因此支援 H.264 是很合理的,但未來就不是那回事了。由於除了 Intel 外的主要晶片製作商都是 WebM 聯盟的成員,製作出支援 WebM 硬體解碼的晶片只是遲早的事 (http://www.osnews.com/story/24243/Google_To_Drop_H264_Support_from_Chrome/)。有人說 Google 放棄 H.264 支援是想打一場格式大戰 (http://www.zdnet.com/blog/networking/google-removing-h264-from-chrome-does-nothing-to-hmtl5/548),甚至表明此舉是要來對付 Apple (http://www.itwriting.com/blog/3658-google-adobe-flash-and-h-264-video.html)。假設 YouTube 在未來的某一天不支援 H.264,包括 Internet Explorer、Safari 都得安裝額外的 Plugin,唯獨剩蘋果的裝置無解。Adobe 目前雖然不支援 WebM,但在未來,新版的 Adobe Flash Player 將支援 WebM 格式。面對 H.264 及 WebM 的戰爭, Adobe 未來將因為 Flash 持續廣泛地應用於影音影片上而從中得利。 Chromium 部落格的這兩篇文章湧進上百位留言者。許多人指出不支援網路上最多人使用的 codec 是不切實際的。其中一位網友留言說:「H.264 會成為標準,撤銷對其支援是瘋了,毫無理由這樣做。」並認為 WebM 要造成舉足輕重影響,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對於開放源碼標準狂熱支持者來說,Google 此舉可說是決策正確,但對於內容提供商來說,可就傷腦筋了。H.264 以及 WebM 影片的格式戰爭, 對於內容供應商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挑戰。想要以 HTML 5 呈現影片的網站,可能兩種格式都得支援,才能達到觀眾數最大化。Microsoft 的瀏覽器及 Apple 的產品,所帶來的觀眾數量,是不能被忽略的。未來可能的場景為網站使用 Flash 而非 HTML 5 來呈現影片,許多內容提供商會繼續以 H.264 提供影片,或者以 Flash 而不是 HTML 5 提供。 一般使用者不見得都能看得到,必須透過自行安裝,如果使用 Chrome 瀏覽器,必須透過 Plugin 的方式才能播放不原生支援的影片格式。另外,Google 也承諾會開發給 Internet Explorer 以及 Safari 用的 WebM Plugin。 目前 Google 旗下 YouTube 影片仍使用 H.264 codec,未來 YouTube 是否會投向 WebM 懷抱,並且不支援 H.264,值得觀察。也有人說開放創新是個大旗,一切是商業算計,Google 究竟在打什麼算盤,以及其下一步往哪走,只有等時間來說明一切了。這齣充斥商業利益考量的戲碼,各大要角四處過招,不過對於一般單純的使用者而言,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實質影響。 相關連結: 1.Google 揭露 Chrome 將放棄支援 H.264 的計畫 http://www.wired.com/epicenter/2011/01/google-reveals-plan-to-remove-h-264-support-from-chrome/ 2.Chromium 全力支持開放格式影片 http://news.yahoo.com/s/mashable/20110111/tc_mashable/chromium_goes_all_in_for_open_source_video -- 內文提到的連結之縮址: http://blog.chromium.org/2011/01/html-video-codec-support-in-chrome.html http://tinyurl.com/6g9pn4d http://blog.chromium.org/2011/01/more-about-chrome-html-video-codec.html http://tinyurl.com/62kxo66 http://blogs.msdn.com/b/tims/archive/2011/01/11/an-open-letter-from-the-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of-google.aspx http://tinyurl.com/49unl9x http://arstechnica.com/web/news/2011/01/googles-dropping-h264-from-chrome-a-step-backward-for-openness.ars/ http://tinyurl.com/62amv3m http://my.opera.com/haavard/blog/2011/01/13/openness http://tinyurl.com/5tg29ob http://www.zdnet.com/blog/perlow/googles-h264-decision-its-all-about-youtube-costs/15529 http://tinyurl.com/4z8f27a http://www.itworld.com/open-source/133397/chrome-video-decision-a-vaccination-against-licence-trap http://tinyurl.com/4q8hbs2 http://www.osnews.com/story/24243/Google_To_Drop_H264_Support_from_Chrome/ http://tinyurl.com/4gkbr4u http://www.zdnet.com/blog/networking/google-removing-h264-from-chrome-does-nothing-to-hmtl5/548 http://tinyurl.com/668yhpy http://www.itwriting.com/blog/3658-google-adobe-flash-and-h-264-video.html http://tinyurl.com/4qrxot2 http://www.wired.com/epicenter/2011/01/google-reveals-plan-to-remove-h-264-support-from-chrome/ http://tinyurl.com/4d3vl9f http://news.yahoo.com/s/mashable/20110111/tc_mashable/chromium_goes_all_in_for_open_source_video http://tinyurl.com/4bv7s96 -- Raiechun提供的相關連結: The first in-depth technical analysis of VP8 http://x264dev.multimedia.cx/archives/377 Google VP8 Code 首次深入技術分析 (中國人翻譯的文章) http://blog.fulin.org/2010/05/vp8_first_in_depth_tech_analysi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3.230.36 ※ 編輯: raiechun 來自: 111.253.230.36 (01/26 00:59) ※ 編輯: raiechun 來自: 111.253.230.36 (01/26 01:00)

01/26 01:01, , 1F
好想噓微軟= =
01/26 01:01, 1F

01/26 01:43, , 2F
CHROME不能自己撥 可能改用ADOBE的FLASH來撥?
01/26 01:43, 2F

01/26 14:19, , 3F
以Youtube成本考量,遲早要棄H264。但WebM要夠普遍
01/26 14:19, 3F

01/26 17:29, , 4F
現在的硬體只支援H264,放棄支援H264,那現在的硬體
01/26 17:29, 4F

01/26 17:30, , 5F
不就全成廢鐵
01/26 17:30, 5F

01/26 18:20, , 6F
最後會變成兩者都有 要錢的東西最後一定會開放 除非google倒
01/26 18:20, 6F

01/27 14:30, , 7F
微軟跟阿婆 兩大惡人
01/27 14:30, 7F

01/28 12:33, , 8F
咕狗也半斤八兩啦...加上阿都比合稱四大惡人
01/28 12:33, 8F

01/28 21:07, , 9F
我支持google的作法
01/28 21:07, 9F

01/29 00:24, , 10F
無所謂 哪邊壓縮效果好 就支持哪邊
01/29 00:24, 10F

01/29 03:34, , 11F
推四大惡人 XD 把公司搞大就是錯~
01/29 03:34, 11F
文章代碼(AID): #1DFm3fUF (Browser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Fm3fUF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