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訓練睡過夜?(回應百歲部分與建議)

看板BabyMother作者 (寧靜海)時間8年前 (2015/08/13 03:25), 8年前編輯推噓19(19055)
留言74則, 2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2 (看更多)
※ 引述《mavisQ (cheshire cat)》之銘言: : 我想了一個晚上,思考到底要不要回應"百歲"的部分, : 因為目前親密派是主流。   其實在臺灣,有非常多的父母存有百歲迷思,有的爸媽想用自己的方式觀察 照顧孩子,還會被旁人指導說:「孩子要訓練!」   但孩子真的該「訓練」嗎?   我們為什麼是用「訓練」的觀點在看孩子?   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訓練睡覺、吃飯、走路,更大一點開始訓練才藝、音樂、 美術,再更大一點訓練體能、知識...   我想說的是,我們台灣的父母能否試著轉換觀點,不是「訓練」,而是從「 觀察」、「理解」孩子開始做起,用「陪伴」跟「支持」的角度拉拔他們成長茁 壯。   而這也是我無法認同百歲派的主因,實際上從發展心理學或神經心理學等的 角度來看孩子,你會知道孩子不是生出來就適合被「訓練」的,每個階段孩子都 有自己的成長與發展課題,這些更值得父母親重視,而不是只在意孩子「可以自 己入睡」。 : 但我回應的目的不是想跟親密派媽媽辯論誰對誰錯, : 或是哪種方式好, : 但我想針對一直以來我在版上看到的誤解做基本回應。   誰對誰錯很難說,在台灣,教出乖孩子就是對的,所以網路上充斥許多「個 案」或「美化的範例」,而許多父母也選擇相信這些例子,並認為他們的孩子也 適用,這才是可怕的地方。   我想我會試著從不同的例子或角度回應你的看法,也提供大家作為參考。 : 如果對百歲有興趣的媽媽, : 也希望你們可以參考一下。 : 首先我要先強調, : 要實行百歲的媽媽一定要看過下列的書並且看懂。 : 不是"放給她哭"就叫做百歲派。 : 台灣的百歲派是先從奐均"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方法"開始, : 但其實這本內容只能算是guideline, : 光看完這本去實行其實有困難度。 : 建議搭配書籍有: : 1. 喂,請問百歲醫師在嗎 : 2.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 : 3. 管他百歲千歲 帶好孩子才是萬歲 : 4. 從零歲開始 : 5. Dr. Denmark said it : 6. Every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 : (原文書台灣買不到,我個人覺得前面中文書就差不多了) : 另外超級嬰兒通這本雖然對於訓練自行入睡的方不同, : 但邏輯是相通的。   我想問的一個問題是,這些書有科學的證據在背後支撐其說法嗎?其中某些 書充其量只能說是某位媽媽成功教好他的孩子的方式,但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 這個方法對其他孩子也管用,更危險的是,這些方法是否有負面影響?沒人知道 ,但大家就信了...   其實坊間有其他很多不錯的書,有的是醫生寫的,有的則是科普書籍,例如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這些書好不好見仁見智,但裡面提出的建議,都是 有實驗佐證的,為何我們不願多相信這些書籍提供的專業意見呢?   從選書的過程,其實就可以看到許多台灣父母的迷思。   我無法去證明上述這些書好或壞,但還是建議大家能多選擇有科學根據的教 養書籍,若真的不知道怎麼選書,買本「發展心理學」來讀都勝過坊間的書更多。 : 我無法在一篇文章內完整解釋百歲的所有誤解, : 只能夠就過去我在媽寶版以及原文推文下的問題回應。 : (憑印象回應) : 1. 規律作息 自行入睡 教養一致 : 這三句算是百歲的主要重點。 : 但很多媽媽只focus在"自行入睡", : 就是大家所謂的cry it out。 : 但是自行入睡的前提必須搭配規律作息進行。 : 書上是建議四小時一循環, : 每次循環吃玩睡。 : 不過請注意,隨著寶寶年紀會有所調整。 : 例如新生兒基本上喝完奶就差不多累了, : 拍個隔就差不多要睡。 : 對於新生兒來說清醒就是一種活動。 : 所以應該說是吃-清醒-睡,比較不會造成誤解。 : 新生兒通常清醒時間只能一小時(包含喝奶),然後睡三小時。 : 這點黃瑽寧醫師也建議過,新生兒每段小睡不要超過三小時, : 否則容易影響夜晚長睡。   規律作息是可以培養的,這一點我認同,但每個孩子狀況截然不同,應該觀 察並試著找出適合孩子的作息規律,而不是設定時間去勉強孩子。 : 2. 規律作息是否一定要四小時一循環? : 不一定。因為大家都知道,對新生兒來說, : 要撐到四小時喝一次奶有難度。 : 可以一開始三小時,然後漸漸拉長。 : 理論上來說,寶寶有吃飽的前提下, : 三四個小時應該沒問題。   這是指新生兒嗎?一開始三個小時的時間,根據在哪裡?如果寶寶餓了,要 勉強他嗎?有的寶寶胃口小,卻又容易餓,要一開始就撐三個小時嗎?   百歲法裡面有很多時間的設定,你找不到根據,也沒有醫學上的佐證,那為 何不能回到原點,從觀察自己的孩子開始,找出真正適合孩子的規律呢? : 3. 寶寶好像不到四小時就餓了 我是不是要撐到四小時才能餵? : 絕對沒有這回事啊啊啊~~~~不要再相信拔獅子鬃毛的傳說了! : 大家都知道新生兒在哭夭的時候是很大聲的, : 寶寶真的餓了就趕快餵吧。 : 如果距離上次吃奶時間還很近,你就要想想: : 是不是母奶量不夠寶寶喝? : 寶寶是真的餓了還是有其他需求? : 一般新手媽媽根本搞不懂小孩為何哭, : 哭了就餵奶。 : 但說不訂寶寶有其他需求。 : (例如:覺得熱/冷,身體不舒服,大便等等) : 寶寶一開始喝母奶吸力不是很好, : 加上一開始媽媽可能奶量不足, : 不到四小時就餓是常有的事。 : 寶寶不是機器人,不是你設定何時吃就何時吃, : 但寶寶漸漸吸力變好,媽媽供奶也充足的情況下, : 四小時是可行的。   所以前面提到的設定三小時或四小時,其實意義不大,不是嗎?而且幾個月 要達到四小時?根據是什麼?會不會影響孩子睡眠?   許多研究證明睡眠對孩子的大腦發展有影響,那該怎麼辦?撐三小時?撐四 小時? : 4. 為什麼不能讓寶寶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 可以的。沒問題! : 但前提是,媽媽們確實知道寶寶當下的需求嗎? : 如同我前面說的,新手媽媽常常搞不清楚寶寶為何哭, : 搞到最後每一兩個小時都在塞奶...... : 寶寶真的每次都是肚子餓嗎?   所以重點不是幾小時才餵奶,而是觀察、了解需求。 : 5. 自行入睡是不是要讓他哭 : 我想這是最受大家攻擊的一點,但以百歲的作法, : 是這樣沒錯。 :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明明寶寶很累了阿,為何還不睡? : 不管是哄睡,奶睡,哭,搖籃等等, : 都是幫助寶寶入睡的方法, : 因為一開始無法自行入睡。 : 但在此我要強調的是, : 自行入睡不是丟到床上就任憑他哭兩三個小時。 : 百歲以外的相關書籍也都提到, : 嬰兒睡覺前哭20分鐘是合理的範圍。   合理在哪裡?   長時間的哭鬧會增加壓力激素的分泌(這是必然),而壓力激素的長期累積 會影響大腦(這有研究證實),那問題來了,哭20分鐘合理,不會傷腦?你敢賭 嗎?   我好奇的是,許多媽媽每天帶殺菌噴霧,然後食材都買有機,就是怕孩子沾 染一點病毒或毒素,但對於長時間哭泣對大腦可能發生的傷害卻置若罔聞,這不 是很矛盾嗎? : 所以如果你的寶寶上床後確認一切沒問題, : 但卻哭超過20分,你就要看看是什麼問題了。 : 另外,為何百歲認為寶寶睡覺時不要一哭就抱,   我也不認為孩子一哭就要抱,但哭20分鐘甚至更久才抱,問題就大條了。   因為關鍵在「安全感」!   好的,我知道有些網友又要說:「安全感被過度放大了!」   但實際上,安全感確實是嬰兒的第一優先課題,這是許多研究都證實的結果 。實際上,寶寶尋求安全感是一種天性,而安全感沒有被滿足,就會產生壓力, 壓力會改變嬰兒的行為,包括情緒調節受到影響、對刺激缺乏正向反應,甚至影 響礦物質吸收。   當然,關鍵在於長期的壓力情境,那回歸到孩子的氣質上,如果某些孩子很 敏感,缺乏安全感,然後每天嚎啕大哭20分鐘,那不算是一種長期的壓力情境嗎 ?父母能保證孩子不受影響嗎?   實際上連這些百歲書籍都不敢保證了... 但我們卻選擇相信,讓孩子哭20分 很合理? : 還有個原因是"深淺眠轉換"。 : (新生兒約30分鐘一次循環) : 媽媽們應該有經驗,寶寶有時睡到一半會哭一下, : 尤其入睡後的半小時,或一小時很容易有這問題。 : 很多媽媽就會立刻緊張抱起。 : 其實是新生兒深淺眠轉換還無法銜接, : 如果你等一下觀察一下, : 寶寶就繼續睡了。 : 但如果你打斷他,他的深淺眠轉換會一直銜接不上。 : 這也是為何聽到很多寶寶都很大了還兩個小時夜奶一次.... : 他真的不是肚子餓啊~~~   如果大家喜歡聽個案,我可以分享自己的例子。   孩子哭我們會抱,但她很早就可以睡過夜,也沒有深淺眠轉換不上的問題, 不過你的提醒是對的,關鍵還是「觀察」,父母應該觀察孩子哭的原因,有的孩 子睡覺本來就會哼哼幾聲,那很正常,甚至有的還會尖叫或小哭,但後來馬上入 睡,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我也認為不應該馬上抱,但說哭20分鐘合理這一點, 我實在無法認同,也看不到任何科學上的證據證明這個時間是對的。 : 6.  什麼時候可以讓他哭 : 其實在百歲的想法裡,除了睡覺時間外, : 並不會特別說你何時不能抱寶寶, : 其他時間你可以無限抱寶寶。 : 這跟某些大人想法認為"不要一直抱寶寶,不然會養成習慣" : 是完全不同的。 : 你可以抱,但要看時機。 : 例如寶寶不想做汽車座椅大哭,你會抱嗎? : 寶寶吃飯不想坐餐椅,撒嬌討抱,你會抱著他吃嗎? : 如果以上兩個狀況你的答案是不會, : 睡覺時不抱抱也是相同邏輯。   如果孩子睡覺時間怕怕的,為什麼不能抱?   平常可以抱,睡覺不能抱的原因是什麼?   百歲書上說,讓孩子哭可以訓練孩子獨立,但研究結果卻顯示,孩子哭立即 抱的孩子,1歲時性情反而比較平穩,這一點也跟前面提到哭泣與壓力的神經心理 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那我們到底該相信哪種說法呢? : 7. 為什麼一定要自行入睡 不能哄睡/奶睡/抱睡? : 可以的,沒問題! : 但問題在於,你可以做到寶寶幾歲? : 哄睡你可以哄多久哄到幾歲? : 看過很多媽媽一開始哄睡覺得很OK, : 但隨著寶寶年紀體重增加,哄睡越來越吃力, : 就突然要叫寶寶自行入睡。 :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阿! : 但如果你有把握你可以一直哄睡到他某一天終於學會自行入睡, : 我覺得這也是甜蜜的負擔,沒有不可。   那為什麼要在新生兒階段就訓練孩子自行入睡呢?   當孩子從娘胎出生,從溫暖吵鬧黑暗的環境,來到一個冷冷的、安靜的、充滿 各種聲光的地方,他最需要的當然是擁抱,這種溫暖的感覺帶給他安全感,所以新 生兒階段,是否應該以孩子的需求與安全感為優先呢?   作息的調整則可以等到滿月之後開始進行,而且應該是先從日夜有別開始,而 不是設定三或四小時的固定時間。而睡眠的方式則可以順著孩子的個性,從三個月 甚至六個月之後再開始嘗試,那都不嫌晚,多抱幾個月對父母來說真的會「很吃力 」嗎? : 8. 教養一致問題 : 第7點就是所謂的教養一致。 : 如果你認為哄睡很好,那你就一直哄睡, : 寶寶遲早慢慢會學會自行入睡(應該沒有人上國中還要哄吧XD) : 但問題就是在於很多爸媽中間會受不了。 : 百歲一開始需要忍受寶寶哭聲,沒錯, : 但是寶寶學會自行入睡後, : 每次小睡長睡, : 做完睡前儀式,寶寶自己就滾滾睡了。 : 就算偶爾哀一下也是幾分鐘。 : 我的寶寶是滿月開始百, : 五周大就連續睡八小時。 : 約八周大連續睡十小時, : 每天準時9點上床7點起床。 : (當然中間遇到生病長牙受驚等等作息會亂掉,但很快就調回來)   其實關鍵是睡前儀式,不是百歲... 有的寶寶或許撐過了前面難熬的哭泣階段 (有沒有負面影響還看不出來),但其實真正引導入睡的,是已經建立好的規律作 息跟睡眠儀式。   實際上運用其他育兒法的人,也同樣可以走到這個階段,也可以睡得一樣久, 至於自行入睡與否,我們家的寶寶常常抱,三個月也莫名其妙可以自己吸手手入睡 ,那真的放著孩子哭的前段掙扎過程,真的有必要嗎?    : 9. 寶寶會不會沒有安全感? : 老實說,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因為我覺得這跟"世界上有沒有鬼"是一樣的問題。 : 當然很多人言之鑿鑿說有鬼甚至有科學論證, : 但還是很多人不信阿。   當然可以選擇不信,但許多實驗證據真的就擺在那邊...   另外,如果連大人都可以理解沒安全感是什麼感覺,那我們真的無法理解孩子 「沒安全感」是怎麼一回事嗎? : 我相信寶寶會有需要抱抱安撫的時候, : 但是不代表他每次哭都是要抱抱安撫。 : 再度強調,除了睡覺時間以外, : 我們百歲媽媽會常常抱寶寶的啊~不要再相信拔獅子宗毛的是了! : 有誰可以忍受不抱寶寶呢?   那為什麼睡覺時間要堅持不抱寶寶呢?   也許他當時正需要你,也許他真的哭泣是因為不安,也許他想用哭吸引你的 注意,也許他當時的哭泣就跟白天任何時間哭泣的原因是一樣的,但為何我們要 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 超級嬰兒通裡有句話說得很好, : "寶寶的安全感來自於媽媽對他的了解"。 : 而不是每次哭就塞奶, : 每次哭就抱抱。   但哭20分鐘會不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哭20分鐘的必要性是什麼?睡覺哭 不能抱的必要性是什麼?為什麼會反覆問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寫出這些說法的 人,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或廣泛一致性的案例佐證啊! : 口口聲聲說百歲忽略寶寶需求的人, : 那寶寶一哭就餵奶/抱抱, : 這就是正視寶寶需求嗎? : 我們強調的是,寶寶哭不立刻抱, : 而是先觀察需求,然後適度滿足需求。   對!這是重點!這真的才是重點... : 10. 百歲寶寶到底會不會沒安全感? : 剛才推文有看到一個媽媽說:"就算訓練成功,寶寶的傷害已經造成blahblah" : 恕我直言, : 如果你認為一個可以每天都睡飽吃好, : 睡醒不會哭都是笑瞇瞇地等媽媽來抱他, : 情緒穩定的寶寶有什麼傷害, : 那......我無話可說(退)。   但有研究指出,長時間的哭泣可能影響大腦發展,而有更多研究指出,長期的 壓力情境確實會影響大腦跟情緒調節。   另外相關研究也指出,哭泣就抱的寶寶,性情反而更沉穩,另外很多相關研究 也指出,在不同壓力程度環境成長的孩子,智能乃至於未來的成就發展也有差異。   當然,相關研究不能拿來做因果推論,但若累積許多相關研究指向同一個結果 ,我是不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讓孩子去面對長時間哭泣引發的高壓情境風險。 : 11. 不是每個寶寶都可以百歲 要看氣質? : 老實講,因為我目前只有生一胎,我無從評論。 : 但我在百歲討論區看過百媽們討論這問題。 : 結論是:沒有不能百的寶寶 只有不能百的媽媽 : 百歲社團裡多的是生兩胎以上的媽媽, : 奐均本人生四胎,   剛剛上網看了一下,林奐均的書開宗明義就聲明她有免責權... 嗯...   另外他的書鼓勵趴睡... 嗯... : 介紹他百歲方法的姑姑生十胎(沒記錯的話), :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的作者則是領養三個小孩, : 大家都用百歲方式。   其實老實說,你舉的這些不算例子,一方面孩子的氣質當然跟遺傳有關,另一方 面,相同的家庭環境(後天環境)當然也會對孩子造成類似的影響,所以我也可以反 過來說,不管是什麼奐均還是他姑姑,都只是剛好他們的孩子用這個方法,教得還不 錯而已(老實說真的教得好嗎?作者說了算?)   不過我也不能否認,有些媽媽用百歲法把自己的孩子帶得不錯,但那也僅止於此 而已,除非今天某位媽媽願意開始做調查研究,收集許多百歲法媽媽的例子,並且控 制經濟、教育程度、居住環境、性別等因素,整體作分析,再跟對照組做比較,但迄 今我尚未看到這樣的相關研究,有的話也希望崇尚百歲法的父母能提供例子。 : 由於現在實在很難找到生三胎以上的媽媽, : 樣本數當然是不足以證明。 : 但其實依我的觀察是覺得媽媽的個性比寶寶的個性更重要。 : 當然我也有聽過第一胎百成功第二胎百失敗的, : 但由於這樣的媽媽通常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 所以.....這部分我就持保留態度。 : 再度強調, : 因為我沒看過親密育兒的書, : 所以我無從評論。 : 但不知為何一堆不了解百歲的人卻很愛攻擊百歲, : 並且幻想百歲寶寶都像孤兒院裡的孤兒無助地哭泣.....   因為孤兒院研究的例子真的很經典... 他解釋了習得無助對孩子嚴重的傷害與不 可回復性。     當然孤兒院的例子不能跟百歲法的孩子畫上等號,但讓人擔憂的是,是否有許多 媽媽過度濫用百歲法,結果就是讓他們的孩子也同樣習得無助,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呢?   許多媽媽在推廣百歲法的時候,是否有認真嚴肅地思考與面對這個問題? : 歡迎加入臉書的百歲社團(這樣有算廣告嗎), : 千萬不要一下子親密一下子百歲, : 寶寶無所適從,才真的讓他沒安全感! : 12.給原原PO的建議: : 可以先從規律作息開始,固定第一餐與上床時間, : 如果你的寶寶副食品吃的不錯可以改三餐, : 每餐間隔5.5小時,先泥後奶。   建議先從日夜大尺度的作息開始調整,接著才是規律作息的建立,至於餐跟 餐的間隔,或是否需要固定第一餐,建議還是觀察孩子的狀況再來決定。 : 13. 有快樂滿足的爸媽 才有快樂滿足的寶寶 : 這個觀念我是在「從零歲開始」這本書看到的,我覺得蠻重要。 : 媽寶版媽媽常常會說"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寶寶", : 但我覺得修正為"有快樂滿足的爸媽,才有快樂滿足的寶寶"。 : 很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後就會變得以小孩為生活重心, : 忽略另一半或是整個家庭。 : 小孩出生後夫妻失和的事常常可以聽到。   這一點無誤,關於家庭失和對孩子的影響(包括嬰兒),這類研究也相當多 ,所以「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的作法特別強調:「快樂婚姻」、「快樂寶 寶」,有穩定的家庭關係,可以避免對孩子大腦及情緒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 當然這問題很複雜,有各種可能的原因。 : 但在百歲的想法裡認為, : 是「寶寶來跟我們住,不是我們跟寶寶住」。 : 假設今天你有新室友搬進來,生活習慣與你們不同, : 你們一定不會完全去配合新室友吧, : 而是大家一起磨合。 : 寶寶為何要規律作息,除了健康因素, : 配合家庭成員其他作息也很重要。 : 否則,一個日夜顛倒的寶寶, : 爸媽到底能撐多久呢?   這就是我非常非常反對百歲法的原因。   今天是「我們要生寶寶」,不是「寶寶自己跑過來說我要加入你們」,所以 父母本來就應該做足準備,而所謂的準備當然也包括心理上的調適。   寶寶的大腦結構不是天生來建立作息模式的,初期的需求是生理上的滿足跟 安全感,特別是安全感,是新生兒的發展課題,如果為了建立所謂規律的作息, 方便父母,卻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甚至造成高壓力情境,這是否本末倒置了呢?   一個日夜顛倒的寶寶,爸媽能撐多久?這答案很簡單。   實際上孩子一出生自己本身就已經在適應環境了,所以滿月前只要儘量做到 日夜有別,孩子的生理時鐘自然會建立一套規律,這並不需要父母特別去製造甚 至讓孩子長時間哭泣去習得。   當日夜作息建立起來後,大方向的作息就跟大人一樣了,這樣還會日夜顛倒 嗎?這段時間其實不長,撐一下就過去了,真的不需要揠苗助長,反而因小失大。 : 其實回這篇文我有點緊張, : 因為我現在懷第二胎,有點孕婦玻璃心, : 很怕又被攻擊XDD : 不過真的有點受不了百歲長久以來被誤解, : 也間接影響到很多寶寶啊~~~ : 以上。   其實你的很多觀念是對的,但老實說不是百歲法被誤解,而是長時間哭泣 這件事情真的非常有爭議,至於其他像是觀察、逐步建立作息的想法,我覺得 非常正確,但這並不是百歲法獨創。   我寫這篇文章也很怕被罵,但基於一位心理學研究背景出身的父親,我還是 希望能跟大家呼籲,真的真的真的不要再用所謂的百歲法了,尤其是長時間哭泣 的做法,真的不好。   另外也呼籲大家慎選教養書籍,像是前面推薦的「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 ,這本就真的很推薦,另外新生兒父母手冊、黃瑽寧醫師的書,也都十分推薦, 這些書的共通特點就在於有許多科學實證研究作為基礎。至於百歲的相關書籍, 或是坊間許多自認教養成功的心得分享書籍或知名部落客寫的書,真的建議大家 當作參考就好,孩子還是要靠自己觀察、理解跟找出需求,才能養得好,別人的 方法對自己的小孩未必適用,更別說其中充斥太多美化的例子。   以上想法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原po包涵。或許你真的覺得百歲法對自己的孩 子很管用,但我更擔心百歲法對孩子可能的負面影響,以及濫用百歲法的父母對 孩子造成的傷害,那可是難以挽回的啊!若你們有臉書社團,也希望你們多考量 這個問題,並重視這些實證的研究證據。謝謝。 -- ███ ███ ███ ███ ███ ███ ███ ███ ███ ███ ████ ███ ██ ███ ███ ███ ███ 寧靜海的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ilentocean/      ψsilentoce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9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39407522.A.DC1.html

08/13 03:31, , 1F
我老公是心理師 我們選擇偏百歲 會不會有傷害沒
08/13 03:31, 1F

08/13 03:31, , 2F
人知道 即便同樣是心理師對百歲和親密的解讀也不同
08/13 03:31, 2F

08/13 03:31, , 3F
我不認為百歲會對小孩造成負面影響 沒有任何一種育
08/13 03:31, 3F

08/13 03:32, , 4F
兒方法可以保證對小孩"只有正向影響" 親密教養也是
08/13 03:32, 4F

08/13 03:33, , 5F
小孩成長過程中不是只有百歲或親密 有太多過程會影
08/13 03:33, 5F

08/13 03:33, , 6F
響孩子, 要怎麼證明是因選擇百歲而造成的負面?
08/13 03:33, 6F
  我強調的是百歲法中讓孩子長時間哭泣,影響安全感或製造高壓力的狀況,可 能會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至於壓力對大腦發展的影響,相信你的先生能從心理學 的相關文獻找到許多資料。   如果你們運用百歲法,但不要讓孩子趴睡,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哭泣,那我覺得 是不至於會有太多負面結果的,但既然有心理學的出身背景,還是建議多給予孩子 安全感、擁抱與互動刺激,那絕對會是正向的。

08/13 03:37, , 7F
我也不認同要讓孩子"長時間哭泣"但是我同樣也不認同
08/13 03:37, 7F

08/13 03:38, , 8F
一哭泣就要安撫 偏百歲的也可以選擇親密的優點
08/13 03:38, 8F

08/13 03:38, , 9F
共同嘗試, 同樣的,偏親密的也可以找百歲的點做看看
08/13 03:38, 9F

08/13 03:38, , 10F
太武斷的說"某一種育兒方式不好" 我個人也不認同
08/13 03:38, 10F

08/13 03:39, , 11F
我本身不是心理專業 但我老公是臨床心理及神經科學
08/13 03:39, 11F

08/13 03:40, , 12F
研究背景,我們也曾討論過要怎麼教育孩子
08/13 03:40, 12F
  我也沒有說一哭就要抱孩子喔!我跟原文作者持相同看法,都認為應該先觀察, 實際上兩種教養方式若能截長補短,當然更好,不是嗎?既然你們沒有選擇百歲法中 讓孩子長時間哭泣的做法,基本上就不用太過擔憂了。

08/13 03:40, , 13F
太過激進或盲從某一派別的育兒方式 才是問題
08/13 03:40, 13F

08/13 03:40, , 14F
而不是選擇"百歲"或"親密"這麼簡單而已
08/13 03:40, 14F

08/13 03:41, , 15F
給予孩子安全感、擁抱和互動刺激 跟偏百歲不抵觸啊
08/13 03:41, 15F
  你們是理性又願意吸收不同知識的父母,但你知道有很多父母盲從百歲法, 或在網路上誤導大眾,或是「呷好道相報」,認為自己孩子可以乖乖自己睡,就 鼓吹別人使用百歲法,結果反而可能造成其他孩子習得無助甚至影響大腦發展, 這也是我在文末的呼籲。   既然許多父母使用百歲法(例如你們),卻可以刪除「不讓孩子長時間哭泣」 或「趴睡」,那宣揚百歲法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何不分享這種比百歲法更好的 育兒方法呢?   其實可怕的是,當「百歲法」被簡化為一種「培養孩子獨立,所以要放手讓孩 子哭」的概念(別懷疑,有的百歲書是這樣寫的),還被大肆宣揚,讓後果就真的 難以挽回了(偏偏初期還看不出影響)...

08/13 03:52, , 16F
在你看來的百歲法 只有2個重點 趴睡跟長時間哭泣
08/13 03:52, 16F

08/13 03:53, , 17F
但百歲法並不是只有這2點 也有很多父母是盲從親密派
08/13 03:53, 17F

08/13 03:53, , 18F
認為要隨時隨地的給予孩子所需要的 不是嗎?
08/13 03:53, 18F
  在新生兒階段儘量滿足孩子需求,建立安全感的做法,我認為是對的(你可以 跟妳先生再討論),而百歲法裡面我也最反對趴睡跟長時間哭泣,但實際上仍有許 多父母推崇後者,認為不會有影響(前者在許多醫師跟媒體宣導下,觀念逐漸改變 了,這是好事)。   至於哪種方法好,我並沒有下定論,我也認同你們截長補短的做法,這才是對 的,但如果某套方法裡面的某些做法真的不可取,那我覺得確實需要檢討,但實際 上我想你也知道,坊間乃至於許多父母並未針對百歲法這些錯誤的觀念加以檢討修 正,這才是讓人擔心的地方。 ※ 編輯: silentocean (114.37.191.63), 08/13/2015 03:56:31

08/13 03:54, , 19F
就像有的媽媽認為親密派就是 一哭就抱 一哭就塞奶
08/13 03:54, 19F

08/13 04:32, , 20F
08/13 04:32, 20F

08/13 06:41, , 21F
推原po。我同學老公看了百歲的書讓寶寶哭了六小時..
08/13 06:41, 21F

08/13 07:31, , 22F
但我覺得這種"長時間哭泣會傷腦"的說法會加深父母的
08/13 07:31, 22F

08/13 07:33, , 23F
罪惡感 比如只能將孩子送托嬰的爸媽 有些小孩哭一
08/13 07:33, 23F

08/13 07:33, , 24F
整天是常有的事 那以後找保母不僅要一對一還得要求
08/13 07:33, 24F

08/13 07:34, , 25F
時時滿足寶寶需要安撫的需求
08/13 07:34, 25F

08/13 08:11, , 26F
個人認同這篇
08/13 08:11, 26F

08/13 09:35, , 27F
大推~
08/13 09:35, 27F

08/13 09:49, , 28F
好文。感謝。
08/13 09:49, 28F

08/13 10:01, , 29F
看到拿見鬼比喻安全感,就知道程度在哪邊了
08/13 10:01, 29F

08/13 10:20, , 30F
大推好文~
08/13 10:20, 30F

08/13 10:32, , 31F
攻擊人家程度也太過了
08/13 10:32, 31F

08/13 10:53, , 32F
我覺得你要反論.你怎不拿出你實際可以帶小孩的例子?
08/13 10:53, 32F

08/13 10:54, , 33F
要這樣做辯論.對孩子的幫助有比較好嗎?.
08/13 10:54, 33F

08/13 10:54, , 34F
然後上面有人說看了百歲的書.寶寶哭了6小時..
08/13 10:54, 34F

08/13 10:55, , 35F
哭了6小時是百歲害的?.什麼鬼啊.
08/13 10:55, 35F

08/13 10:56, , 36F
本來百歲或是親密.施行方式都有其彈性.
08/13 10:56, 36F

08/13 11:16, , 37F
推 寶寶讓你抱也只有這時候了
08/13 11:16, 37F

08/13 11:21, , 38F
但有時寶寶想睡在歡時,連抱著哄都大哭(已排除其他
08/13 11:21, 38F

08/13 11:21, , 39F
可能因素)那請問您怎麼處理呢?還有抱睡哄睡夜奶對
08/13 11:21, 39F

08/13 11:21, , 40F
某些媽媽(例如我)的確"很吃力"阿,我抱到一個多月就
08/13 11:21, 40F

08/13 11:21, , 41F
覺得快憂鬱症了,還要我抱到寶寶長大??您的文章
08/13 11:21, 41F

08/13 11:21, , 42F
都是以寶寶為出發點,但實際做起來卻會對新手父母
08/13 11:21, 42F

08/13 11:21, , 43F
產生極大的壓力
08/13 11:21, 43F

08/13 11:24, , 44F
當然排除其他因素.寶寶會哭是正常的.
08/13 11:24, 44F

08/13 11:24, , 45F
那也是他運動表達的方式之一
08/13 11:24, 45F

08/13 11:25, , 46F
另外.別把小孩掛在身上.當然擁抱的感覺是很好
08/13 11:25, 46F

08/13 11:25, , 47F
但是重點大人的身體也要刊得住.
08/13 11:25, 47F

08/13 11:32, , 48F
說真的科學證據比大家的經驗談要來的可靠多了,當然
08/13 11:32, 48F

08/13 11:32, , 49F
每個小孩氣質都不同要多觀察並理解,而不是死硬的
08/13 11:32, 49F

08/13 11:32, , 50F
遵守教派。
08/13 11:32, 50F

08/13 12:01, , 51F
說哭六小時是百歲,真是欲加之罪
08/13 12:01, 51F

08/13 13:08, , 52F
我覺得說什麼是父母要生孩子不是小孩自己要加入這
08/13 13:08, 52F

08/13 13:08, , 53F
個家庭這句話好奇怪
08/13 13:08, 53F

08/13 13:09, , 54F
一個家庭就是要互相配合,哪有父母都配合小孩的?
08/13 13:09, 54F

08/13 13:54, , 55F
你文中有一句話是我推文說的,我認為你斷章取義
08/13 13:54, 55F

08/13 13:54, , 56F
所以我覺得沒有跟你繼續討論的必要,扭曲別人的意思
08/13 13:54, 56F

08/13 13:55, , 57F
以支持自己的論點這種做法是社會亂源之一。
08/13 13:55, 57F

08/13 14:00, , 58F
而這樣做並不會讓你看起來比較高明,以上。你慢忙
08/13 14:00, 58F

08/13 14:55, , 59F
08/13 14:55, 59F

08/13 14:56, , 60F
樓上說原波斷章取義 還不討論 。。。
08/13 14:56, 60F

08/13 15:02, , 61F
迷糊仗有什麼好打的?樓上你也動次很久啦,是要討論
08/13 15:02, 61F

08/13 15:02, , 62F
子嗎
08/13 15:02, 62F

08/13 15:02, , 63F
的樣子嗎
08/13 15:02, 63F

08/14 00:23, , 64F
我覺得百歲媽比較重臨床效果,親密媽比較重邏輯合理
08/14 00:23, 64F

08/14 00:24, , 65F
對於不喜愛抽象思考的人來說,立即見效是他們依賴的
08/14 00:24, 65F

08/14 00:24, , 66F
判斷方式
08/14 00:24, 66F

08/14 08:21, , 67F
但無奈的是這臨床效果並沒有任何實驗證實
08/14 08:21, 67F

08/14 08:21, , 68F
但可能的負面影響卻有許多研究指出了
08/14 08:21, 68F

08/14 09:49, , 69F
記得看過文章是說這是行為控制學派的方法?類似軍
08/14 09:49, 69F

08/14 09:49, , 70F
隊中的訓練。百歲感覺比較像這種~
08/14 09:49, 70F

08/14 11:03, , 71F
動次是什麼 L大是在寫什麼?
08/14 11:03, 71F

08/14 14:26, , 72F
董次,跳針,L大有必要這樣講話嗎?
08/14 14:26, 72F

08/14 14:44, , 73F
08/14 14:44, 73F

08/14 19:56, , 74F
百歲的不當操作可能會造成孩子習得無助
08/14 19:56, 74F
文章代碼(AID): #1LovsYt1 (BabyMot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LovsYt1 (Baby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