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解題] 語言邏輯問題

看板tutor作者 (~口卡口卡 修~)時間14年前 (2009/11/08 14:37), 編輯推噓4(4019)
留言2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0 (看更多)
※ 引述《kay88 (學無止境)》之銘言: : 很抱歉 我認為我都舉例也都說明了,甚至我說你倒因為果了,後面的句子 : 也都是在解釋為什麼說您倒因為果, : 顯然我們在「至少」的語意邏輯上有很大的出入, : 我想這才是問題在所吧? : 而且我覺得你的問題也完全沒有把重點指陳,也許在你看來那不是重點 : 可是在我看來,你舉的例子 : : 我是在問 "對你來說 你再說實話還是在說謊話" : : 不是在問 "對問你的人來說 你再說實話還是在說謊話" : 我想請問你,對我來說,我說至少3萬不表示我說謊,那是一個底線 : 和對問我的人來說,我說至少3萬就表示我說謊了嗎? : 你認為這兩個答案是不是一樣的嗎? : 為什麼不重要?那我們討論的這題數學都不需要問題裡的線索所成立的條件了? : :  我是問 "對您來說" 您說出 "至少3萬" 是實話還是謊話 : :  不是 "對別人來說" 是實話還是謊話 : 顯然你的重點,已經變成是不是說謊了,線索不重要? : 那所有的問題都不是重點嘍? : 你直指有沒有說謊,這在你的引喻上已經有另一種含意了, : 那表示你也認同,有沒有得分才是重點吧?管他什麼線索?是這樣嗎? : 如果你注重的是你的真理,那線索必定一樣重要,可見你一直將問題放在「有沒有說謊」 : 這件事,卻告訴我有沒跟對方說「線索」重不重要,我很難苟同。 : 先決條件就是,你看不懂我已經在舉例了,還一直問我可以舉例嗎? : 請問,你有看到我下句說的「可是」嗎? : 你可以回答我,你能將「至少61分」當成「至少66分」來解釋嗎? : 可是當他說他至少考了61分,你的確不能將「至少61分」當成「至少66分」來聽 : :   不要跳針.... : : 您這些話跟主題完全沒相關 : 為什麼沒相關,主題是語言邏輯,我們用的是中文 : 我們在理解上也是語言文字上的定義有出入 : 對你數學家來說,不小於是數學家的邏輯,是生活化的用法 : 對我這個常人而言,不小於卻是抽象的概念,我們生活化的用法, : 會說我至少去過東京一次,但不會說我不小於去過東京一次 : 我想問題可能在於,我至少去過東京一次,你的解讀和我的解讀就不一樣了吧? : 大概你不太使用這個不生活化的句子, : 不小於去過一次的用法,才符合你數學家的生活 : 原來我們在考數學的時候,也要換顆腦袋,平常用的「至少」的觀念都是錯的? : 我前述已舉過例子,你卻一再請我舉例,抱歉,中文的譬喻和數學的舉例 : 對你而說,好像是不生活化的形容,也好像是不一樣的東西。 : 如果你的觀點是這樣,我舉了十個譬喻和我舉了十個例子,那全是不相干的東西。 : 在你看來,都是多說無益的。 : 你的結論和我的結論並不一樣吧? : 你看我是倒果為因, : 我看你卻是倒因為果 : 為什麼不能拿結論去討論你的前因? : 數學裡不是也要講究論證前後都一致? : 我們在A式裡,找到某些可能的答案,卻有B式作進一步的提示, : 那是不是A、B的條件都要顧及, : 你能說可以忽略B式,還說B式的線索完全不重要嗎? ---- 我的天阿.... 我決定這篇回完後不再回了 完全不知道您再說啥 一堆語意上的矛盾 我也不太想逐句挑出來講 --- (1) "倒因而果" 請問這是犯了邏輯裡面何種錯誤 ? p是因 , q是果 p→q 是 因推到果 q→p 是 果推到因 (也就是倒果為因) 您要說 p→q 為 "倒因而果" ==?     天阿.... 若您是老師     請別跟學生這樣解釋.... 一般的解題     都是先給你 p 然後要您找出 q 使得 (p→q) <=> True 有哪位板友可以解釋何謂 "倒因而果" ? (2) 前面的例子: " 若該圖形為正方形,則該圖形為矩行 "     這句話等價於 True 拿矩形返回討論正方形     跟你拿我的結論再討論分數有沒有11的倍數 請問是差在哪? 若 p為 False , q為True , (p→q) 為 True <=> q為 True , p為False , (q→p) 為 False 這就是一般學生常犯的錯誤 尤其是證明題      常拿要證明的東西往回帶入前題所給的東西      以為自己的論證是對的 實際上這種證明是錯的離譜      你到目前為止所提出來的意見     都在做這種 (q→p) 的意見      您本人難道還沒發現嗎? 您從頭到尾都在講 "不完全True" 的東西嗎 (也就是俗稱的 似是而非) 先問你一個東西就好      "拿矩形討論 四邊是否等長(正方形的性質) 有意義嗎?" 您先回答有沒有意義就好?      若您覺得沒意義,表示您前面的意見都是沒意義      若您覺得有意義,表示您邏輯有問題 (3)      你 某某人 已知條件 月薪x萬 未知        x屬於 S = { x| x=5,10,15} 推論 你說您金月至少有3萬月薪 ←有聽到這句話(視為已知)  真偽 <1> <2>  我從頭到尾就是在問你 <1> 的真偽  而非 <2> 的真偽 拜託搞清楚好嗎   問 <2> 的真偽 和 某某人知不知道你月薪是 5,10,15萬其中一種case 有啥關係? (4) : 先決條件就是,你看不懂我已經在舉例了,還一直問我可以舉例嗎? : 請問,你有看到我下句說的「可是」嗎? : 你可以回答我,你能將「至少61分」當成「至少66分」來解釋嗎? : 可是當他說他至少考了61分,你的確不能將「至少61分」當成「至少66分」來聽 挖勒   聽到這段話   表示 "至少" 這詞的意思   您又同意我說的 "不小於" (還是有但書喔) 然後第四行又說不能這樣看   一下 True , 一下 False ,您希望我怎回答︿︿? (5) : 為什麼沒相關,主題是語言邏輯,我們用的是中文 : 我們在理解上也是語言文字上的定義有出入 : 對你數學家來說,不小於是數學家的邏輯,是生活化的用法 : 對我這個常人而言,不小於卻是抽象的概念,我們生活化的用法, : 會說我至少去過東京一次,但不會說我不小於去過東京一次 ^^^^^^^^^^^^^^^^^^ : 我想問題可能在於,我至少去過東京一次,你的解讀和我的解讀就不一樣了吧? : 大概你不太使用這個不生活化的句子, : 不小於去過一次的用法,才符合你數學家的生活 : 原來我們在考數學的時候,也要換顆腦袋,平常用的「至少」的觀念都是錯的? "我至少去過東京一次" 這句話   不就是和我對"至少"的解讀一樣嗎? 有可能去過 1次、2次、3次、.... 寫成數學語言是: 去過x次, x屬於 S = { x| x>=1 , x屬於N } 您這人要坳也不是這樣坳吧==   "我不小於去過東京一次" _____(1) 正確講是: "我去過東京,不小於去過一次" ____(2) <=> "我去過東京,大於或等於去過一次" ____(3) <=> "我去過東京,1次以上" ____(4)  (1) 光就語文來說    整個結構就很怪    我要說也是說 (2)~(4) 而且我也有好幾次寫成數學語言    若你看不懂就算了==    但別亂套好嗎 你說這是數學家生活化的用法    那請問    ”你的生活化用法又是啥”    這麼愛掰就請舉例? (6) : 我前述已舉過例子,你卻一再請我舉例,抱歉,中文的譬喻和數學的舉例 : 對你而說,好像是不生活化的形容,也好像是不一樣的東西。 : 如果你的觀點是這樣,我舉了十個譬喻和我舉了十個例子,那全是不相干的東西。 : 在你看來,都是多說無益的。 當然多說無益   自己一堆語意上的矛盾都沒發現   還要說別人的舉的例子不相干 : 你的結論和我的結論並不一樣吧? : 你看我是倒果為因, : 我看你卻是倒因為果 : 為什麼不能拿結論去討論你的前因? ^^^^^^^^^^^^^^^^^^^^^^^^^^^^^^^^   請往回看第 (2) 大段   您犯了論證一個不該犯的錯誤 : 數學裡不是也要講究論證前後都一致?  ^^^^^^^^^^^^^^^^^^^^^^^^^^^^^^^^^^ 聽到這句話   表示你連 p→q 真值表的意思是啥都不懂 : 我們在A式裡,找到某些可能的答案,卻有B式作進一步的提示, : 那是不是A、B的條件都要顧及, : 你能說可以忽略B式,還說B式的線索完全不重要嗎? ^^^^^^^^^^^^^^^^^^^^^^^^^^^^^^^^^^^^^^^^^^^^^^ 天阿.... 我有忽略嗎?   講不知道多少遍了.... 可以請您從我的文章中   指出哪裡 有說出可以忽略嗎 ?   ============================================================================== 我不敢說我自己的邏輯有多好   但起碼自己知道自己所論述的東西是啥   雙方辯論的時候   若某一方有邏輯上的錯誤   可以藉由雙方的推論來證明出哪一方邏輯上有問題   進而導回正確的邏輯   這才是一個好的辯論   辯論時常常會有各說各話   這就是因為雙方抱持著的 "前提" 常常是互斥(或是只有部份交集) 其實只要推論上無誤   雙方講的東西都對     可是   您知道你犯了邏輯上最基本也最不該犯的一個錯誤   就是拿結果返回去討論前因   想這樣子討論   只有當 p <=> q 才行   可是 q是未知,也不知道是否 p <=> q 所以只能先乖乖的從 p→q : 為什麼不能拿結論去討論你的前因?   在我看到您講這句話後   我覺得沒必要討論了==   光這句話   就能否定你前面說的那些意見並非等價於 True 了   若您還要堅持自己是對的 那就是你自己邏輯上有問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41.151

11/08 16:07, , 1F
"倒果為因"並不是由結果推到原因的意思喔! 應該是"把結果當成
11/08 16:07, 1F

11/08 16:11, , 2F
原因了"的意思(沒有要戰喔!!)
11/08 16:11, 2F

11/08 16:53, , 3F
一樣的意思吧==a , 把q當成原因,不正是要討論p嗎
11/08 16:53, 3F

11/08 16:54, , 4F
不然 p、q 都視為原因,就不知道要討論啥東西了 OTZ
11/08 16:54, 4F

11/08 19:36, , 5F
實在佩服doom8199。看完這一串文章,我笑了.......
11/08 19:36, 5F

11/08 20:19, , 6F
哈 同意樓上的看法 原本的題目就設計的很奇怪吧?
11/08 20:19, 6F

11/10 01:34, , 7F
原題目:及格也是11的倍數不就決定分數會是66 77 88 99?
11/10 01:34, 7F

11/10 06:43, , 8F
發現很囧的題目很容易就被討論起來..orz
11/10 06:43, 8F

11/10 06:43, , 9F
也是啦 這種題目本身就有爭議性 = =
11/10 06:43, 9F

11/10 06:45, , 10F
最早的原PO想法都沒錯..只能說題目本身傻眼
11/10 06:45, 10F

11/10 06:47, , 11F
這種題目普遍爭議性都來自..出題者國文不好 @@
11/10 06:47, 11F

11/10 14:30, , 12F
爛題目就別管他就好,花時間爭論爛題目倒不如去讀別題
11/10 14:30, 12F

11/10 14:46, , 13F
kay88愛選啥就選啥,拜託不要去教人然後誤人子弟
11/10 14:46, 13F

11/11 22:54, , 14F
考題的目的常常都不是讓 statement 為 true 吧 = =a
11/11 22:54, 14F

11/11 22:54, , 15F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有問題,那我題目只要隨便給個 false p 就
11/11 22:54, 15F

11/11 22:54, , 16F
得分了
11/11 22:54, 16F

11/12 16:14, , 17F
不太懂s大的意思。 我打的 (p→q) <=> True
11/12 16:14, 17F

11/12 16:15, , 18F
這句話的意思除了包含您說的,還要滿足當 p=true 時
11/12 16:15, 18F

11/12 16:16, , 19F
q也必須為 true 才行。
11/12 16:16, 19F

11/12 16:17, , 20F
舉例比較清楚: 假設有個題目給三角形的三邊長
11/12 16:17, 20F

11/12 16:17, , 21F
要你算出三角形面積。
11/12 16:17, 21F

11/12 16:17, , 22F
雖然是算的出來(帶海龍公式),可是由三角形面積
11/12 16:17, 22F

11/12 16:18, , 23F
無法回推三角形的三邊長為何 (因為可能有無限多組)
11/12 16:18, 23F
文章代碼(AID): #1AzcT49L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zcT49L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