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小說"一辭的由來

看板novel作者 (靜靜燃燒的夏夜)時間19年前 (2005/01/19 14: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 所謂藝術聯想在語序軸和聯想軸的作用下 : 我可以說這部電影粗俗但是直接的反映了這個社會精神貧乏的狀態 : 我可以說演員超爛的演技發揮給了觀眾另外一種選擇(誰說演員都要演得很投入劇情) : 這種白目的作品你可以從各方面批評的一文不值 : 可是它跟後現代主義表現出來荒誕的撞擊力 : 卻是可以相容的 : 所以不管多差的作品 : 一定有它超過所謂"鉅作"的部份 : 單看你個人願不願意承認而已 我認為一個作品的"研究價值"未必在作者造詣或是思想深度 有時往往在歷史演進中 逐漸衍生其時代文化意義 好比吳宗憲或是藤井樹的作品 百年之後可能會成為社會學或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素材 但這是肇因於歷史時空轉變下所增添賦予的文化價值 和作者本身的創作意念 手法深淺與否 並無太大關係 又如 上述所舉吳宗憲例子的說明 你可以說其突顯出後現代社會下的荒謬特質 但是若回頭檢視文本內容 與作者的意旨 其並沒有試圖表現後現代美學 或是後現代主義的精神 其所謂的後現代特質必須要放置於更大的時空脈絡下檢驗 才得以浮現 其實和我自己長久以來的疑惑有所呼應 好比周星馳的大話西遊 在許多人的詮釋下 似乎成了一種後現代主義的鉅作 但在觀看的過程中 卻又不禁質疑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 背後是否真的有這種深厚的哲學思考 去支撐其創作的架構? 抑或只是歪打正著? (我所謂哲學思考並不指說周星馳一定要懂"後現代"的概念 或讀過理論述著 而是作品本身除了搞笑之餘,是否 mean to say something) 這種透過後人詮釋所添加的文化意義 也許有值得探索的深度 但回到文本的評價與美學鑑賞 我認為就未必有其地位 以你提的吳宗憲作品中 演員的超爛演技為例 如果作者是想以演員的爛演技 呈現一種後設手法 疏離美學 來質疑傳統戲劇中所構築的寫實幻象 反抗主流古典敘事 其可以被稱為後現代主義作品 但如果是導演本身手法粗糙 演員真的很笨不會演戲 我認為這齣戲就真的只能算是拙劣之作 不然 每一部學生隨便亂導的話劇 都可以算是荒謬劇場? 幼稚園小朋友的塗鴉 都可以媲美 米羅 畢卡索? : : 大眾化的俗文學未必不好 讚譽金庸 研究瓊瑤的學者OB也不是沒有 : : 但時至今日 當大眾化漸漸意味著扁平化/庸俗化 : : 文學淪為消費商品 而讓某種俗文學漸漸成為主流 : : 我想提倡所謂不同於大眾口味的文學 未必不可取 : : 量化可能有困難 比較可能也或多或少有主觀差異 : : 但應該並非全然不能一較高低 : : 我想某種以括概全的歧視偏見 固然不可取 : : 但不代表不能有人去評價這些作品 : 當然可以去批評 : 只是這些批評也跟這些作品一樣 : 價值受限 : : 批評者或研究者本來就無須寫出和作者同質等量的創作 : : 就好比美食家不一定是五星級大廚 只要能有一副好舌頭即可 : : 若要說大學教授沒資格批評 : : 可直指其評論觀點有何偏頗缺失 : 就人性的觀點 : 這是因為你大學教授不需要這方面的情感抒發 : 可是你忽略了離你很遠的青少年階段 : 忽略了在哪時心理及環境下的學生是有某種程度的需求的 我無意批判學生觀看俗文學作品的需求 就好比張愛玲自己也很愛看鴛鴦蝴蝶派的濫情小說一般 這是個人自由的選擇 如果你是指那種家長式的霸道心態 認為看某種作品就是玩物喪志 不求上進 應該只能看某某種殿堂經典 文學鉅作...etc 這一種看法我也不敢恭維 但回歸我的重點 我是指文學作品本身 仍然是可以比較出深淺高低的 而非不能有主觀 或某種雅俗區別的評價標準 另外 我 不 是 大 學 教 授 啦 青春期也沒有離我很遠 = = (唉 我的文章讓人感覺很老嗎 ><) : 這就有它的價值存在 : 有價值存在就不該被評論的一文不值 : 可以批評 : 但不是一文不值 : 不過我的例子舉得不好 : 只是身邊有這種情況的師職輩存在 : 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17.61 ※ 編輯: lavieboheme 來自: 140.115.217.61 (01/19 15:18)
文章代碼(AID): #11xVkAli (nove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1xVkAli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