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敬請轉寄 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看板museum作者 (oodh)時間15年前 (2009/04/27 20:5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4 (看更多)
拜讀了板上這一系列 前面幾篇的文章 我轉了一篇我對故宮南院政策的整理和看法過來 其實一部份是因為要回這串文 在我看來 被我引文的 D 大的切入角度是這串爭議隱涵的最主要問題 「美術館存在的目的」 而我轉文過來的那篇,正好分析了「故宮 是什麼」 因為我算是個門外漢,所以沒有經驗和專業累積的既定思維 對我而言,那些「存在的目的」 都是可行的、可被設定的 我不會說怎樣的觀點是「錯」的 我想,也許可以緩合一下整個討論,然後我們更積極的去想未來的發展 ※ 引述《Demonpriest (.象徵交換與死亡.)》之銘言: : 藝術的「公家展場」行政資源相關:政治問題 : 藝術展場的「呈現」與「目標」的扣連:該方面美學的專家 : 參展品被遴選的「選評工作」:該方面夠權威的評審(評審很難有「專業憑證」 : 但是,最核心的應該問,為什麼我們要拿資源去經營「美學場域」? : 美術館的「存在目的」與「效用」這就是: 社 會 學 的 問 題。 : ******我的論點跟這兩篇文章有高度相關******************** : 有興趣的人能去找兩篇文章(論文)來看,作者都是「黃聖哲」 : 『美學經驗的社會構成』與『美術館導覽的自我搬演:一個藝術社會學的考察』 : -------------------------------------------------------- : 黃聖哲的『阿多諾的半教育理論』也值得一看 : ********************************************************* : 為了讓我的論點直接一點,我下面就使用挑釁一點的話來說了: : 台灣的美術館就是兩群人在「使用」, : 其中一群是美學菁英:有策展人,有參展人。 : 另外一群是美學行政人員:官僚機制下只有職稱沒有名字的人。 : 這兩群人,過去都在做同一個大頭夢,就是「辦個好展覽」 : 殊不知,展覽卻都用失去社會學的意義在辦,都和「教育民眾」 : 「提昇社會的美學經驗」脫鉤,變成台灣藝術圈取得自我滿足和認證的場域 : 被展覽過似乎就成為「有牌的藝術家」沒辦過展的都只能「自稱是藝術家」 : 然而,現在的管行政資源的政府 : 開始讓這兩群人,從同床同夢變成同床異夢 : 「文化創意產業」這能批判的東西太多了,暫且先放過。 : (小註)台灣連「藝術展場(美術館)」作為「文化教養場域」都沒建立起來 : 還談啥將藝術場域視為有「文化創意產業」潛能的地方? : 而政府用「經濟邏輯」也就是展場能帶動多少周邊產業去思考問題, : 不是不行,但是他沒搞懂「能這樣玩,也要有相稱的土壤」 : 於是,因著上頭的壓力和命令,行政人員的邏輯轉向了, : 美學菁英企圖取得「有牌」當然也會有壓力,提出一些「應該讓專業的來」 : ,並企圖以此論調在『行政資源爭奪』上面取得正當性。 : 兩種不同的邏輯去競爭那稀少的資源,稍微總結一下就是 : 來自官方的經濟邏輯 /vs/ 來自民間的藝術菁英邏輯 : 但是,這兩群人都沒搞懂一件事情: : 公共藝術展覽場域(美術館)存在的正當性是什麼? : 美術館作為公共的,就不是私人畫廊,基本上是具有「政治性的任務」 : 「使用稅金做事,卻淨做些和納稅人無關的事」 : 美術館和策展人們似乎都不敢去碰「如何提昇民眾美學經驗」這燙手山竽 : 但是在我來看,美術館就是要先解決這燙手山竽才對。 : 現在悲哀的就在,民眾根本就不關心,也不懂,更不在乎 : 「美術館是誰在管」「展場的性質和權力運作」 : 對大部分的民眾而言,去看展就像去誠品「養書香」一樣, : 看展當成點貨: 到位、駐足一秒、看畫、看標籤、看畫、點個頭、下一張 : 看比較需要花時間的影像作品就更妙了,看到一半走了的更是比比皆是 : (對比看畫的掃視,好歹也要在作品那待到作品播放的一個週期) : 那些導覽人員就更妙了,不過這邊太傷人,請參閱「美術館導覽的自我搬演」 : 總結: : 在我看來這封信只是爭奪資源(權力)的問題,也就是開頭說的「政治問題」 : 但是,這資源卻又不是私人畫廊,而是公共資源。因此也就不能不問 : 「社會學問題」。可惜的是,沒人關心,甚至沒人使用社會學觀點去看這問題。 : 既然當初獲得那些資源的「美學菁英」們,沒有完成美術館最「根本的任務」 : 那現在會被收回,然後讓更弔詭的「經濟邏輯」去管控,那也只是 : 五十步笑百步,當權者(政府)的思維很爛沒錯,但是作為「使用公共資源」 : 的「美學菁英」也沒多好,只在那邊做「辦個好展覽」和「發牌照」的大頭夢 : 和民眾的美學經驗的提升,相關性甚少。 在這裡,我想以一個外行的身份推薦 「王牌鑑定人」這部漫畫 D 大 提到一個重點 「美術館是用人民的稅金,但從參展、策展、館方到參觀者」 幾乎都和民眾無關 在上面那部漫畫裡 小夜子館長最常做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製造新聞話題」 前面有人提到,如果美術館的展出為了要讓民眾有更多參與 轉向去和一般的 產品設計、廣告、手工藝品 貼近 (我不覺得是錯的,不過) 會讓整個美學的質感走調 其實就和環保一樣,要讓講究省錢的民眾 為了環保多花錢 很難 所以就推動「少吃牛肉」「列印紙重複使用」 這種「小門道」來「讓環保觀念生根」 手工藝、產品設計、公民美學,甚至博物館的廣告週邊 都可以讓 參與藝文活動的習慣生根 就像獅子王、太陽馬戲團來台,很多人覺得這並沒有扶植到台灣的藝術表演 但它們讓很多本來完並不可能進劇場的人進場看了生平第一次舞台演出 在漫畫裡,小夜子館長慣用的方法是「突襲其他美術館揭露偽作」 在台灣,故宮不斷地向國外邀展,或計劃出國展出 從政治的、外交的、藝文的、教育的、或難得的新聞性 每次活動都可以讓電視台配合報它個兩三次 也許有人認為這些是小手段,但 這樣一來,既不必去更動展出主題本身的專業和美學角度 又可以達到普及效果 畢竟,就算不用「門票、周邊收益」來看 至少也該讓民眾真的去享用到博物館、美術館的價值才對 而不是變成納稅人、政府 定期拿錢給一些藝文家花花 這樣而已 又,台灣的人口不多、總GDP也不高,高收入份子遠不如日本 想要光靠展出作品之「美」 吸引足夠的人來彌平開銷 是非常難的 而且高收入企業家不多,為了避稅而進行美術捐贈的也就更少了 那館藏成本自然也就高出很多 我想,這並不是單從「策展水平」一個角度能去討論的事吧 最後,我想順便問一下,關於 藝文活動、文化教育、文創產業 在PTT 有哪些板可以逛呢? -- 國家研究院->政治小組-> policy 政策板 █▆█▆ 遠離對政黨人物偏好 █ ◥ █ ◥ 追尋「什麼對人民最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0.180.72

04/28 00:21, , 1F
Fineart板
04/28 00:21, 1F
文章代碼(AID): #19zQlSew (museu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4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9zQlSew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