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敬請轉寄 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看板museum作者 (1000字)時間15年前 (2009/03/25 23:06),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4 (看更多)
※ 引述《Demonpriest (.象徵交換與死亡.)》之銘言: : 藝術的「公家展場」行政資源相關:政治問題 : 藝術展場的「呈現」與「目標」的扣連:該方面美學的專家 : 參展品被遴選的「選評工作」:該方面夠權威的評審(評審很難有「專業憑證」 : 但是,最核心的應該問,為什麼我們要拿資源去經營「美學場域」? : 美術館的「存在目的」與「效用」這就是: 社 會 學 的 問 題。 : ******我的論點跟這兩篇文章有高度相關******************** : 有興趣的人能去找兩篇文章(論文)來看,作者都是「黃聖哲」 : 『美學經驗的社會構成』與『美術館導覽的自我搬演:一個藝術社會學的考察』 : -------------------------------------------------------- : 黃聖哲的『阿多諾的半教育理論』也值得一看 : ********************************************************* : 為了讓我的論點直接一點,我下面就使用挑釁一點的話來說了: : 台灣的美術館就是兩群人在「使用」, : 其中一群是美學菁英:有策展人,有參展人。 : 另外一群是美學行政人員:官僚機制下只有職稱沒有名字的人。 : 這兩群人,過去都在做同一個大頭夢,就是「辦個好展覽」 : 殊不知,展覽卻都用失去社會學的意義在辦,都和「教育民眾」 : 「提昇社會的美學經驗」脫鉤,變成台灣藝術圈取得自我滿足和認證的場域 : 被展覽過似乎就成為「有牌的藝術家」沒辦過展的都只能「自稱是藝術家」 : 然而,現在的管行政資源的政府 : 開始讓這兩群人,從同床同夢變成同床異夢 : 「文化創意產業」這能批判的東西太多了,暫且先放過。 : (小註)台灣連「藝術展場(美術館)」作為「文化教養場域」都沒建立起來 : 還談啥將藝術場域視為有「文化創意產業」潛能的地方? : 而政府用「經濟邏輯」也就是展場能帶動多少周邊產業去思考問題, : 不是不行,但是他沒搞懂「能這樣玩,也要有相稱的土壤」 : 於是,因著上頭的壓力和命令,行政人員的邏輯轉向了, : 美學菁英企圖取得「有牌」當然也會有壓力,提出一些「應該讓專業的來」 : ,並企圖以此論調在『行政資源爭奪』上面取得正當性。 : 兩種不同的邏輯去競爭那稀少的資源,稍微總結一下就是 : 來自官方的經濟邏輯 /vs/ 來自民間的藝術菁英邏輯 這個觀察以台灣為對象大體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的官方確實急功近利 而事實上他們卻應該承擔更多文化傳承的責任 問題是來自民間的藝術菁英真的有佔到什麼位子嗎 至少我不覺得畫廊與藝術公司算是"藝術菁英"這個族群 "藝術菁英"指得比較是學術系統的人員,然而他們正好是沒有資源的一群 必需留意的是,這些學術系統的人員在跨足到民間團體時 經常也有相當大的鴻溝 就像藝術家的某些作品能賣,某些作品不能賣 藝術史家的某些研究很熱門,有些卻很難申請到經費 因此把民間文化機構當作"藝術菁英",有點太過簡化了這個問題 : 但是,這兩群人都沒搞懂一件事情: : 公共藝術展覽場域(美術館)存在的正當性是什麼? : 美術館作為公共的,就不是私人畫廊,基本上是具有「政治性的任務」 : 「使用稅金做事,卻淨做些和納稅人無關的事」 : 美術館和策展人們似乎都不敢去碰「如何提昇民眾美學經驗」這燙手山竽 : 但是在我來看,美術館就是要先解決這燙手山竽才對。 : 現在悲哀的就在,民眾根本就不關心,也不懂,更不在乎 : 「美術館是誰在管」「展場的性質和權力運作」 : 對大部分的民眾而言,去看展就像去誠品「養書香」一樣, : 看展當成點貨: 到位、駐足一秒、看畫、看標籤、看畫、點個頭、下一張 : 看比較需要花時間的影像作品就更妙了,看到一半走了的更是比比皆是 : (對比看畫的掃視,好歹也要在作品那待到作品播放的一個週期) D大提的問題確實發生,不過這邊有一種隱憂 那就是如同法蘭克福學派如馬庫色所質疑的 如果我們意圖使藝術成為一種可與大眾溝通的媒介 如果我們意圖讓藝術成為一種革命的力量 這種力量應該憑藉著它與現實世界的緊密關係嗎? 如果是這樣,那藝術就失去了他的自主性而淪為政治言說的插圖 回到這個美術館的效用問題... 它固然需要扮演一個教育的公眾角色 然而它不能為了交流而自降水準,否則也只是拋棄了它的主體 (比如像法西斯,前蘇聯那樣宣傳某種"大家都懂"的藝術) 而成為一種"大眾取向政治正確"的政治工具 : 那些導覽人員就更妙了,不過這邊太傷人,請參閱「美術館導覽的自我搬演」 : 總結: : 在我看來這封信只是爭奪資源(權力)的問題,也就是開頭說的「政治問題」 : 但是,這資源卻又不是私人畫廊,而是公共資源。因此也就不能不問 : 「社會學問題」。可惜的是,沒人關心,甚至沒人使用社會學觀點去看這問題。 : 既然當初獲得那些資源的「美學菁英」們,沒有完成美術館最「根本的任務」 : 那現在會被收回,然後讓更弔詭的「經濟邏輯」去管控,那也只是 : 五十步笑百步,當權者(政府)的思維很爛沒錯,但是作為「使用公共資源」 : 的「美學菁英」也沒多好,只在那邊做「辦個好展覽」和「發牌照」的大頭夢 : 和民眾的美學經驗的提升,相關性甚少。 這個評價雖然激烈了一點,不過我覺得這算是中肯 黃建宏後來在他的部落格隱約地反省了他的發言是否"涉及個體利益" 某種程度上也在避免這樣的批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34.12

03/25 23:21, , 1F
總的來說,美術館一直都是台灣政府(不問藍綠)的煙霧彈
03/25 23:21, 1F

03/25 23:22, , 2F
提昇國民美學經驗,不從學校教育著手,分那幾個小錢就
03/25 23:22, 2F

03/25 23:23, , 3F
要「有效果」。這些行政或藝術專家僅是「有人需要我」
03/25 23:23, 3F

03/25 23:24, , 4F
所以我出來做事(先不提政治黑幕) 但是,問題的根本仍
03/25 23:24, 4F

03/25 23:25, , 5F
懸在那邊:即「台灣人沒有足夠的菁英藝術胃口」而政府
03/25 23:25, 5F

03/25 23:27, , 6F
也不打算培養。 或者說,不肯投注足夠的資源去培養。
03/25 23:27, 6F

03/25 23:29, , 7F
我認同你提出的,美術館的定位問題。不過裡面導覽人
03/25 23:29, 7F

03/25 23:31, , 8F
員素質之X是我提的本意。並非著眼在展覽水準的定位。
03/25 23:31, 8F
文章代碼(AID): #19oaYGqj (museu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9oaYGqj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