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復健科醫師跟治療師的關係?

看板medstudent作者 (純真不滅定律)時間9年前 (2015/04/16 01:26), 編輯推噓9(9010)
留言1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3 (看更多)
※ 引述《tniopkcalb (不點)》之銘言: : 各位板上的大大不好意思打擾 : 我是一位大六的學生 最近剛好在復健科(快離開了) : 因為我平時有在畫圖 所以前幾天發表了這樣的一個貼文 : http://goo.gl/3ps6aM : 初衷是想要介紹治療師們跟簡介復建 : 但是 我收到了這樣的一封信: http://goo.gl/ubgbwi : 我想請問板上的各位學長姐們 : 對於復健科醫師與治療師之間的關係的看法是如何 : 以及現階段在臨床上會容易有矛盾跟衝突嗎? : 我對復建醫學的了解目前只有大六的這兩周多一點點 : 希望有學長姐能夠給予明燈 感謝!!!!! 此篇和大家分享 復健科老師教給我, 我目前認知的復健科內涵 (小弟是復健科醫師) 1. 復健科醫師和其他科醫師相比, 重要的區別? 至少有幾個核心概念: (1) 復健科重視「功能診斷 (Functional diagnosis)」, 其他科醫師負責前端的「病因診斷" (Etiology diagnosis)」 (2) 復健科重視病人的生活品質 (Life of quality) 而生活品質要以「病人想要的, 病人的看法為主」 (3) 復健醫學裡面的「團隊合作」相較其他科, 需要更多的專業合作 PT, OT, ST, psychosocial, vocational, prosthetist, 等治療專業 這些專業, 就是平常大家稱呼的「治療師」 2.「功能性診斷」是什麼? 功能性診斷的專業, 就是"醫學系畢業後"復健科住院醫師訓練的重點 這些在七年醫學教育中, 沒有"直接"教到, 但還是有"間接"打下基礎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復健醫學領域分為: 神經, 骨關, 心肺, 小兒, 義肢輔具, 等等 先以一個例子來說明: 「心肺復健」領域 【病例】60歲病人, 同時有 COPD 和 CHF, 因為走路越來越喘, 影響日常生活來看心臟科門診。 這個案例中, 胸腔科醫師和心臟科醫師負責前端的「病因診斷」 也就是 COPD, CHF 問題是: 這兩個疾病都會造成走路喘啊!! 這樣要怎麼知道喘的原因 & 如何處理 這時就要去探討「功能性診斷」: 哪部分出問題? 主訴是: 走路越來越喘, dyspnea on exertion (DOE) 也就是 exercise intolerance (運動受限) 要了解病理的功能受損 (Functional impairment) 就要先知道"正常的功能"如何產生 (Physiology) 要正常運動至少需要: O2 帶往運動肌肉, 將肌肉產生的 CO2 排出去 (細節不贅述) 會分解為三個步驟: (1) 肺部通氣 (Ventilation) (2) 肺部氣體交換 (Gas exchange) (3) 血流運送氣體 (O2 flow, 主要是心血管系統功能) 三步驟還可再細分, 各有評估指標, 可以用 PE 理學檢查, 再輔助 CPET 心肺運動測試 診斷原因 "評估", "功能診斷"出哪部分出問題, 正是復健醫學的專業所在 以上所說, 若沒有醫學院的"基礎醫學"生理學的基礎 是無法融會貫通的, 醫學院的教育, 不論是醫師或治療師, 都有受過基礎醫學教育 物理治療師 (PT, physical therapist) 也和醫師一樣, 有再分次領域: 神經PT, 骨關PT, 心肺PT, 小兒PT 等等 在"各次領域"學有專精的 PT, 在"功能診斷"上, 有時更勝復健科醫師 (比率高低看哪個領域) 原則上來說, 復健科醫師需要了解"各領域"的"功能性診斷" 前端的"病因診斷"會稍微涉獵一些 (負責診斷的是各專科醫師) 後端的"治療技術"著重在學習 適應症 (病人何時要轉介治療師專家幫忙, 可能需要那些"治療技術") 治療師在各領域的"功能性"評估功力自是有一定水準 重要的還有, 熟稔(會實際操作)各種"治療技術" (一般復健科醫師不會去著重學習) 比如神經復健的 PNF, motor relearning, 骨關復健的 徒手治療 (PT為主) 輔具的評估及製作, 居家環境 & 人體工學評估 改造 (OT為主) 心肺復健的 姿勢引流, 扣擊技術 等 其他科醫師和護理師專業合作時, 也是一樣的模式 我們都知道 COPD AE 要吸 bronchodilator, 但是實際執行的護理技術需要護理師協助 (醫師通常都不會) 其他功能性評估的例子還很多: 【吞嚥困難】 病因: 中風, 腦傷, 巴金森, COPD 等等 功能評估: 舌頭無力, 吞嚥反射異常, 喉頭上抬異常, 環咽肌張力異常等 "語言治療師 ST" 對此功能"臨床"評估, 通常比醫師強 但是重要的 食道吞嚥攝影"檢查"目前是醫師參與解讀為主 【排尿異常失禁】 病因: 腦部受損, 脊髓損傷, 糖尿病等等 功能診斷: 膀胱過動或無力, 括約肌張力強或弱, 二者不協調 重要的時候也要做 尿路動力學 功能性診斷 各種功能評估, 許多是復健科醫師和治療師都會有涉獵 所以, 重點是: 復健科醫師和治療師一樣, 是很重視"功能性診斷"的 在整個病人照護過程中: 病因診斷, 內外科治療, 功能診斷, 功能治療 位於中間的角色 (前有各專科醫師, 後有各治療師專業), 評估治療病人, 也轉介病人給各治療師治療, 也就是文初第三點「團隊合作」 當然現實生活中, 復健科醫師輕視治療師, 治療師瞧不起復健科醫師, 這種現象自是存在, 或是制度面上的是否合理, 非本文討論範圍 以上, 和大家分享幾年來學到的心得 --------------------------- 總結: 我也打了很多, 我也想要不點學妹的簽名!! (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5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29118788.A.2B0.html

04/16 04:40, , 1F
大推wwwww
04/16 04:40, 1F

04/16 05:05, , 2F
在功能評估方面,我本來有點妄自菲薄,謝謝你點出其
04/16 05:05, 2F

04/16 05:05, , 3F
實我們還是有一些專業在www。 我在打那篇的時候只想
04/16 05:05, 3F

04/16 05:05, , 4F
到很多量表我們只有學習量表的目的和特色,實際評估
04/16 05:05, 4F

04/16 05:05, , 5F
卻是治療師,所以很多操作的眉角,還是比較弱XD.
04/16 05:05, 5F

04/16 05:05, , 6F
例如COPM,我們會記得是用來評估職能表現,我們會
04/16 05:05, 6F

04/16 05:05, , 7F
記得評估的項目、級距,我們還會記得有個案參與的原
04/16 05:05, 7F

04/16 05:05, , 8F
則………。可是真正去評量的,還是治療師。 對於我
04/16 05:05, 8F

04/16 05:06, , 9F
把自己姿態放太低而感到不爽的人,我應該好好道歉,
04/16 05:06, 9F

04/16 05:06, , 10F
我也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一點www 。
04/16 05:06, 10F

04/16 07:53, , 11F
04/16 07:53, 11F

04/16 09:34, , 12F
推這篇
04/16 09:34, 12F

04/16 12:13, , 13F
我才在想說為什麼盧先生說醫師不會功能性評估...
04/16 12:13, 13F

04/16 12:14, , 14F
簡單的功能評估,不需要醫師;複雜的功能評估,醫師不會
04/16 12:14, 14F

04/16 12:14, , 15F
邏輯太神了 感謝這篇精闢解說
04/16 12:14, 15F

04/17 15:57, , 16F
這就叫井底之蛙啊 會了一些東西 就以為很強了
04/17 15:57, 16F

04/17 22:29, , 17F
跟精神科有點像耶
04/17 22:29, 17F

04/17 23:44, , 18F
推學長的解說...
04/17 23:44, 18F

04/18 01:59, , 19F
學長整理的超棒!!那就站內信吧(羞)
04/18 01:59, 19F
文章代碼(AID): #1LBfz4Am (medstud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LBfz4Am (med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