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若p則q" 等價非p或q"???

看板logic作者 (XOO)時間15年前 (2009/03/12 09: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大家都用真值表,我來講個不同的 ... 用直覺主義的想法,像是 BHK interpretation, if p, then q, 是 有個方法可以把 p 證明,轉換成 q 證明 而 false 寫作 p -> ┴ ,代表將證明 p 轉換成 ┴ ┴ 是什麼呢?英文寫作 absurdity, 代表沒有證明,空集合。 所以當 p 命題為否代表有個證明為 p -> ┴, 也就是 p 命題的集合是空集合 既然如此 p -> q, 左邊 domain 是空集合,q 不管什麼都對 :) http://en.wikipedia.org/wiki/BHK_interpretation ※ 引述《ksmrt0123 (ksmrt)》之銘言: : 抱歉炒個冷飯. : 剛好看到書[*]上有簡單說明 propositional logic中 : p->q (if p then q) 的真值表為何是這樣訂: : p | q | p->q : ----+---+------ : T | T | T (1) : T | F | F (2) : F | T | T (3) : F | F | T (4) : 首先, 英語中的 if p, then q有很多種不同的意思, : 但儘管意思不同卻有個共通點, 就是若 p為真但 q為偽, : 則 "if p, then q"這句話就為偽. : 所以 p->q 真值表的第(2)行是最容易理解, 少有爭議. : 再來是數學的考量. 數學家證明 if p, then q這種形式的 : 問題時, 通常是直接假設 p為真, 再演算 q的真偽值; : 若 q為真, 則 p->q為真, 否則 p->q為偽. 也就是真值表 : 的第(1)(2)兩行. 對數學家而言, (3)(4)兩行基本上用不到. : 剩下的(3)(4)兩行, 扣掉真值表列出的方法外, 還有 : 3種給定真假值的選擇. 但這些選擇會讓 p->q 變成與 AND, : p<->q相同, 或是與 q相同, 故不洽當. : 此書亦提到, 進一步討論可參考 David Sanford的書: : "If P, Then Q: Conditionals and the Foundations of Reasoning" : [*] Richard E. Hodel,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logic", : p.56, ITP, 1995. ISBN 0-534-94440-X -- XOO's http://xcycl.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18.153
文章代碼(AID): #19k62boH (log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k62boH (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