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青年購屋自備款1成爭議 徐國勇:政策沒轉

看板home-sale作者 (AndyChen)時間5年前 (2018/08/03 15:30), 5年前編輯推噓44(49592)
留言146則, 3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徐國勇這個人本人是不太喜歡啦,之前當發言人就常講幹話,再加上我實在不知道他 除了政治正確外,有那裡的專業背景可以擔任內政部長。但 Case by Case... 徐國勇這次講的提案,老實說到底哪裡有問題? 我看了各大新聞的留言以及版上版友的回覆,抨擊的點大意是: 『你他媽的是房價太高不打房,搞甚麼增加貸款成數,房價已經夠高了,還要炒逆?』 ※帶髒字僅表示原始怒氣,如版主認為不妥,我馬上修改 帶著這種觀念,就有人陸續建議著政府 "可以" 這樣做: 1. 多課持有稅 / 空屋稅... 2. 嚴查炒房的投資客, 例如設立檢舉獎金檢舉違建 or 分租套房的人...etc 3. 甚至還有要求請政府直接讓台灣房價砍半的... 總之建議的作法不外乎『要政府用公權力的力量,去干預這個市場的價格』。 我覺得最有趣的點在於,罵越大聲的人似乎把問題想得越簡單。我們從事件的起源一件 一件看下去就知道了。 首先增加貸款一成這件事情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對誰好? 有一群『信用還款能力良好 / 想買房但自備款不足』條件的民眾,這個政策是好的。 無庸置疑,對已經想買房但自備款不族的民眾,這絕對是一大福音。這類人可以省去 籌措至少 2 ~ 3 成自備款的時間,現在進入市場買房。 或許你會說:   這一成的錢還不是要還   房貸占比拉高未來還不出錢壞帳的機率更大   投資客開始找人頭買一堆房囉.... 這些質疑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 關於還款能力這點,理財專家一直有講,房貸占比3成以下最健康,如果有人因此將其占 比拉高到3成以上,說白了是這個人 "自願承擔更高的風險, 換取短時間內買房"。 而且現在很多人買房房貸支出占家戶所得比都超過3成,客觀的說這個是民眾自願的,不 是任一個政策性的影響。面對高的房貸占比,除了LP捏下去硬扛外,選項還有 a. 降低坪數 b. 買遠一點 c. 買中古大樓 or 公寓 只是有一群人選擇讓自己揹比較多的貸款,換取一些自己想要的條件罷了。 所以多貸一成: 1. 當然錢要還 2. 貸款占比太高表示你買房的條件要修正,不應該是硬捏下去,甚至審貸時不應該通過 3. 至於投客找人買房...... 版上很多投客大家可以問問機率大不大? 所以這個提議本身絕對是能幫助到一群『有需求』的人! 至於『有沒有必要幫助這一群人』,那是另一個議題,我也鮮少看到有人討論這點... 另外提到應該要處理房價過高的問題,甚至是許多鼓吹不買房者都曾看過類似 『房價先砍』一半再來考慮之類的話... 支持這論述的理由不外乎是過去房價 X,比上薪資所得Y,現在的薪資所得仍是Y,但房價 已經變成 2X or 3X or 10X。所以房價必須死,房價必須崩。 我先把房價過高的區域優先定義為『雙北房價過高』,其他區域過去版上的文章要嘛是沒 甚麼漲跌、要嘛是一般人還負擔的起,所以以下討論就以雙北為主。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我指的是財團 / 基金 / 投資客 / 小額散戶) 『只要房子還存在收錢租人模式的一天,不要做夢了,房子就是種理財工具』 對投資人來說,不動產最基本的有兩種獲利模式: 1. 買進賣出賺差價 2. 買進租人穩定收租金 現在雙北市即便房價如此之高,正常的租屋報酬率大概都有 2% 或更高。 台北一間 2000 萬的房子,一年收租 40 萬,一個月大概 3.33 萬。當然有更便宜的, 也有更貴的。我們以這數字來看,如果這間房子從 2000 萬腰斬到 1000 萬的過程, 我想問各位幾件事情: 1. 房價不可能 "瞬間" 從 2000 -> 1000,那在它持續跌價的過程中,誰會先出手買? 2. 台北 2000 萬的房子跌到剩下 1000萬,你覺得房租會下跌嗎? 1 的狀況一定會是投資人優先進場,如上面的獲利模式所說,這群人的屬性會包含有: ◎ 想買低賣高賺差價的投資人 ◎ 穩定收租的投資人 (尤其是壽險安置長期投資的部位) 只要精華區人口需求不變,輪的到一般人?別做夢了! 2 的狀況如果你認為會跌,表示你太天真的。 即便全台現在正在進行少子化 即便台北市戶籍人口目前處於淨遷出較高 但真實的現況是 『每天進出台北市有任何不論求學、工作、任何需求的人,從來沒有降低過』 人口的減少影響是針對偏遠區域或是沒有發展的城鎮,在台北市看不到這狀況... 當需求不變甚至人民尋求機會更要往大都市靠攏時,住的需求沒降低過,房租會降? 即便是這 2 ~ 3 年房地產走空,租金還是年年漲;主要原因是因為租金漲幅看的是通膨。 以上兩個問題,當今天房價走跌後房子優先被投資人買走,而租金又不跌的狀況下,對於 投資人來說投報率上升,投入的意願就更大,所以這都是息息相關的。 今天祈求政府用各種手段打房抑制房價,先不論以前討論過的影響層面, 各位有先想過是誰得利嗎? 因為少子化以及資源過度集中在台北的因素,我個人是認為未來的台灣 台北會像香港那樣,有錢的人有房租給需要在台北的人,因為租金會越貴,所以能 租到的房子會越舊 / 越小 / 越遠。 偏遠或是沒有任何工作需求的地區,則比較會朝向日本鄉下的鬼城那般,無人聞問 雖然這篇看起來好像是多多文,但我還是必須講一下我認為未來精華地區的房子上漲的 量能還沒看到,但因為需求一直都在,會再跌的幅度也不高。如我剛剛上面提到的租報 率的分析,房價跌過低租報率提高,投資人就進場了! 文長~以上看法,分享給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9.228.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33281417.A.E9F.html

08/03 15:34, 5年前 , 1F
不贊成房價崩,而是改成每個 人滿20歲送一戶讓他選,同時有
08/03 15:34, 1F

08/03 15:34, 5年前 , 2F
要同間房子的現場人工抽籤,最後結果那就住那,要換要買賣
08/03 15:34, 2F

08/03 15:34, 5年前 , 3F
就不管,這樣最公平了又可以保障人民住的權利,選我正解。
08/03 15:34, 3F

08/03 15:39, 5年前 , 4F
一針見血 優質分析文
08/03 15:39, 4F

08/03 15:46, 5年前 , 5F
你知道的太多了,一定會被噓爆的
08/03 15:46, 5F

08/03 15:46, 5年前 , 6F
讓別人背比較多貸款,政府要怎麼防範金融風暴,美國當
08/03 15:46, 6F

08/03 15:46, 5年前 , 7F
初也是這樣爆的
08/03 15:46, 7F

08/03 15:47, 5年前 , 8F
有分析給推
08/03 15:47, 8F

08/03 15:47, 5年前 , 9F
而且信用好,還款良好,怎麼會存不到自備款,這不是有
08/03 15:47, 9F

08/03 15:47, 5年前 , 10F
點衝突嗎?而且這種人也讓他貸款是害人還是銀行?
08/03 15:47, 10F
這個社會上百百人都有,信用好還款能力良好真的不代表他現在就有現金 XD 你可以想想有些高收入的月光族,準備要結婚需要買房時,就很符合 XD 他們不是沒有錢,不是信用不好,只是過去太愛花,因為某原因同意自己不再這麼愛花 這就是百百中裡面的其中一個例子 XD

08/03 15:48, 5年前 , 11F
唉呦,不錯喔
08/03 15:48, 11F

08/03 15:49, 5年前 , 12F
這篇跟土司醫生的結論一樣 有些人就是不信.看到要抽豪宅稅的
08/03 15:49, 12F

08/03 15:49, 5年前 , 13F
跌在那邊自爽
08/03 15:49, 13F
※ 編輯: s8752134 (61.219.228.158), 08/03/2018 15:52:49

08/03 15:50, 5年前 , 14F
相信就算有能力買的 也想買在房價低點再進場
08/03 15:50, 14F

08/03 15:50, 5年前 , 15F
真實的情況後面那句是怎麼得來的呀?
08/03 15:50, 15F

08/03 15:50, 5年前 , 16F
而不是這種朝三暮四的政策
08/03 15:50, 16F

08/03 15:50, 5年前 , 17F
美國的是脫衣舞孃買五間,電影大賣空就有演了
08/03 15:50, 17F

08/03 15:51, 5年前 , 18F
有每日進出台北市人數的相關資料嗎
08/03 15:51, 18F
據我所知應該沒有專門統計這方面的資料,不過可以參考這個: 大眾運輸工具的每月運量人次 or 同一捷運站點每月運量人次。 再者就是自己天天在北市生活的經驗了。(這點各位看官看看就好)

08/03 15:51, 5年前 , 19F
一成自備款香港就有了,控制好貸款區域的話不算什麼高風險
08/03 15:51, 19F

08/03 15:54, 5年前 , 20F
年薪200-300的剛需買方,想買北市4000萬房,沒靠父母想存
08/03 15:54, 20F

08/03 15:54, 5年前 , 21F
到800萬很難好嗎
08/03 15:54, 21F
※ 編輯: s8752134 (61.219.228.158), 08/03/2018 15:58:16

08/03 15:55, 5年前 , 22F
銀行貸款給這種人,醫生台積RD,會有什麼高風險?
08/03 15:55, 22F

08/03 15:56, 5年前 , 23F
更何況還有個風險控制的方法叫收支比好嗎......
08/03 15:56, 23F
200-300 敢買 4000 好勇敢,我只敢買 1500 以下的 XD ※ 編輯: s8752134 (61.219.228.158), 08/03/2018 15:59:43

08/03 16:03, 5年前 , 24F
我同事真的有人月薪全部繳房貸,家用太太出這樣
08/03 16:03, 24F

08/03 16:03, 5年前 , 25F
買在中山區三千多萬的新房
08/03 16:03, 25F

08/03 16:18, 5年前 , 26F
你同事心臟好大 ^^"
08/03 16:18, 26F

08/03 16:18, 5年前 , 27F
但也可能是職業不同啦, 你同事的工作可能是穩定的那種?
08/03 16:18, 27F

08/03 16:21, 5年前 , 28F
個人看法 你的論點是“緩跌”的情況下 跌幾%就有投
08/03 16:21, 28F

08/03 16:21, 5年前 , 29F
客撿便宜
08/03 16:21, 29F

08/03 16:21, 5年前 , 30F
但若是“崩”的情況下 2003/08有投客進場嗎?台灣人
08/03 16:21, 30F

08/03 16:21, 5年前 , 31F
習慣是追漲不追跌
08/03 16:21, 31F

08/03 16:21, 5年前 , 32F
“緩跌”跟“崩”的情況會不太一樣
08/03 16:21, 32F
是的,即便現在台灣房地產這幾年的空頭市場,也是緩跌格局。 我的看法是台灣房地產要急崩的可能性是零。

08/03 16:22, 5年前 , 33F
說得很好 不過這觀念 其實先前很多討論都有提過
08/03 16:22, 33F
還有 77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08/03 19:31, 5年前 , 111F
以投客少很多,量一直沒出來
08/03 19:31, 111F

08/03 20:23, 5年前 , 112F
Jose你錯了,如果一顆滷蛋賣100元成為定局,那就可以買
08/03 20:23, 112F

08/03 20:24, 5年前 , 113F
你可以買來在賣人也是100,因為市場公認他就是值100
08/03 20:24, 113F

08/03 21:26, 5年前 , 114F
少子化假議題 外勞買房正夯 井噴啦
08/03 21:26, 114F

08/03 22:48, 5年前 , 115F
=.= 一顆蛋100元就給願意買的人買就好了
08/03 22:48, 115F

08/03 22:51, 5年前 , 116F
以前一碗陽春麵15元 現在40 大家都接受就是40元
08/03 22:51, 116F

08/03 23:08, 5年前 , 117F
民生必需品不適用自由經濟
08/03 23:08, 117F
搜尋一下 "民生必需品" Wiki, 以下資訊送你,請大聲唸出來 :) 民生必需品可以分幾類: 1. 隨時要消耗掉的,食品、衛生用品、日用等; 2. 可以長期保有的,衣物、家具等; 3. 可以使用的公共運輸工具; 4. 可供置換臨時租用的住所。 房產、私家轎車及各類超出必須範疇的奢侈品自然不屬民生必需品範圍內。 有看到嗎? 房產、私家轎車及各類超出必須範疇的奢侈品自然不屬民生必需品 房產、私家轎車及各類超出必須範疇的奢侈品自然不屬民生必需品 房產、私家轎車及各類超出必須範疇的奢侈品自然不屬民生必需品 再貼三次送你,不用謝了。鳩咪 ~ ※ 編輯: s8752134 (220.129.203.219), 08/03/2018 23:52:45

08/03 23:49, 5年前 , 118F
窮人的命本來就不是命啊
08/03 23:49, 118F

08/04 00:01, 5年前 , 119F
ku72大概是說滷蛋吧
08/04 00:01, 119F

08/04 00:33, 5年前 , 120F
就一方面順便放大炒作的槓桿啊!
08/04 00:33, 120F

08/04 00:34, 5年前 , 121F
還有增加資金動能,進一步拉高房價啊
08/04 00:34, 121F

08/04 19:45, 5年前 , 122F
某人自己更改食衣住行四大需求WIKI耶
08/04 19:45, 122F

08/04 19:48, 5年前 , 123F
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公共運輸工具
08/04 19:48, 123F

08/04 19:48, 5年前 , 124F
可供居住的房屋。→臨時租用的住所
08/04 19:48, 124F
挖賽,你一說我馬上再搜尋一次,真的被改了!! XD

08/04 22:39, 5年前 , 125F
寫那麼多只是轉移焦點而已。泡沫吹這麼大的時候,一個政
08/04 22:39, 125F

08/04 22:41, 5年前 , 126F
府還鼓勵民眾開更大的槓桿,只能說被看破手腳
08/04 22:41, 126F
好啦,如果打那麼多字你的理解是這樣,那我也沒甚麼好再對你說的了 :) ※ 編輯: s8752134 (61.231.195.25), 08/04/2018 23:30:03

08/05 09:10, 5年前 , 127F
這本來從政策面角度就一個虛的政策。需要用到一成自備款
08/05 09:10, 127F

08/05 09:11, 5年前 , 128F
信貸且信用財務狀況極好的人 根本不需要政府瞎操心 兩三
08/05 09:11, 128F

08/05 09:11, 5年前 , 129F
年內他都有能力自己補足另外一成 這些人看的是進場時機
08/05 09:11, 129F

08/05 09:12, 5年前 , 130F
所以就算這政策針對他們 他們也不見得用 反而其他想用的
08/05 09:12, 130F

08/05 09:13, 5年前 , 131F
都是還款能力未明的人 這時候信貸承辦單位給或不給都有問
08/05 09:13, 131F

08/05 09:15, 5年前 , 132F
題 如果政府真的這麼佛心 持有稅加重+100年房貸 看敢不敢
08/05 09:15, 132F

08/05 09:16, 5年前 , 133F
推 讓民眾跟銀行對賭啊 往這方向去思考 我還比較相信政府
08/05 09:16, 133F

08/05 09:16, 5年前 , 134F
有真的想改變什麼
08/05 09:16, 134F

08/05 09:17, 5年前 , 135F
不然你這樣打 以為是替徐解套 其實只是更說明這是玩假的
08/05 09:17, 135F

08/05 11:04, 5年前 , 136F
唯一支持多筆持有重稅,其他都是假議題
08/05 11:04, 136F

08/05 11:10, 5年前 , 137F
台北竹北一些收入高的城市是這樣,但每個地方的條件都
08/05 11:10, 137F

08/05 11:10, 5年前 , 138F
不一樣。
08/05 11:10, 138F

08/05 11:12, 5年前 , 139F
正常的市場根本不用在意有錢人持有多少房產,有乖乖繳稅
08/05 11:12, 139F

08/05 11:12, 5年前 , 140F
給國家就好,你有能力就多負擔一點,反正國家缺錢,總
08/05 11:12, 140F

08/05 11:12, 5年前 , 141F
不能缺錢還跟窮人要吧?
08/05 11:12, 141F

08/05 13:57, 5年前 , 142F
同意樓上,只要多筆房產課下去就好。政府要做的本來就是
08/05 13:57, 142F

08/05 13:58, 5年前 , 143F
資產重新分配,你有錢人有能力買多房就付多稅,沒那個屁股
08/05 13:58, 143F

08/05 13:59, 5年前 , 144F
的就別吃那個瀉藥,其他分析都沒意義
08/05 13:59, 144F
文內一直沒有討論這件事情。主因是因為 『課稅的法源 or 適法性』是什麼? 也就是說,為什麼富人多買房子就要接受更重的稅? 你買的任何東西,都不會因為你多買幾個相同的物品而多被課稅,為何房子就要? 因為居住正義嗎?這也是之前版友有分享過的,所謂居住正義是誰的正義? 另外的問題則是,公司持有的房屋該怎麼課稅?照樣課嗎? 那你會看到租金先飆漲。 還是公司課稅有另外的玩法嗎? 鼓勵大家弄個公司,都把房子丟給公司持有? 我知道大家提的這方式,想要重擊『投資客』,但只能說『沒那麼簡單』。 ※ 編輯: s8752134 (61.219.228.158), 08/06/2018 10:26:06

08/06 22:16, 5年前 , 145F
呵呵,不排除出走
08/06 22:16, 145F

08/09 11:45, 5年前 , 146F
月光族哪有信用可言阿
08/09 11:45, 146F
文章代碼(AID): #1RP0I9wV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RP0I9wV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