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大家覺得這波房價下跌趨勢何時會到最

看板home-sale作者 (型男)時間7年前 (2016/12/07 16:47), 7年前編輯推噓9(9040)
留言49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21 (看更多)
其實在家工作在矽谷的科技公司是非常普遍的文化. 除去 yahoo CEO 之前神來一筆改變制度要求要到公司之外. 我們所看到的美國軟硬體公司很多都可以遠端工作(work remotely) (特別是像一些程式和硬體設計相關的工作). 像我朋友是美商在台灣的分公司, 我看他就常常半天或偶爾整天都在家, 他說也不需要特別跟主管報備, 就是寫封email 說在家等快遞拉..什麼接送 小朋友拉..去看醫生等等這種理由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其實是發生中的, 記得幾個月前看過報導, 一個美商在南港 的新總部就是這樣規劃的: 員工沒有專屬的座位, 任何一個員工到公司, 就會隨機被分配一個座位, 然後坐位標配網路/分機等等..員工基本上 是帶著公司配的筆電, 有需要才會到公司. 這樣的好處是公司大大減少了硬體成本(辦公室租金 裝潢費 清潔費...) 員工省下通勤時間成本, 油錢等等 在不考慮工作效率的前提下. 這樣不但是雙贏, 也更符合經濟效益. 當然真正"全職"在家上班的還是少數, 通常是一週會有例如說 1~2天work remotely. 這樣對上班族來說已經很棒了. 以台灣中小企業的眼光來看, 像這篇說的老闆心態也許是事實. 但台清交的優秀學生當然也不是笨蛋, 如果他們有能力也有也野心, 當然會設法往待遇更高, 福利更好的公司去. 回到主題..就純粹說商辦的需求面好了, 除了我們談到上述的因素, 這幾年看下來應該還是撤出台灣的外商比進來台灣的外商多 這塊我不懂, 但至少房地產目前還看不到回春的理由和現象ˊ ※ 引述《fu885566 (同上)》之銘言: : 我覺得你說得很實際 : 但你忽略了人,特別是華人 [恕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248.185.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481100448.A.F74.html

12/07 16:53, , 1F
整篇都講得很好但是你講的都是高階人種 大概占台灣人1%
12/07 16:53, 1F

12/07 16:53, , 2F
台灣目前占著高位不拉屎的老屁股和產業結構大宗
12/07 16:53, 2F

12/07 16:54, , 3F
還是強迫你天天進辦公室一顆蘿蔔一個坑的模式
12/07 16:54, 3F

12/07 17:37, , 4F
我就是在家工作, 我工作的公司是英國的中小企業, 當初
12/07 17:37, 4F

12/07 17:37, , 5F
就去幫他們工作, 好多年以後因為個人生涯規劃離開英國,
12/07 17:37, 5F

12/07 17:38, , 6F
然後從此就透過網路繼續為他們工作, 一年只要回去兩次
12/07 17:38, 6F

12/07 17:41, , 7F
少了 ( 學校一畢業)就去幫他們工作...................
12/07 17:41, 7F

12/07 18:22, , 8F
隨著照顧老人和小孩的需求上升,遲早工作模式會更有彈性
12/07 18:22, 8F

12/07 18:25, , 9F
很多公司都這樣阿 也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好嗎 但雖然很多公司
12/07 18:25, 9F

12/07 18:25, , 10F
有這樣的隨機分配座位的制度 但!仍佔上班族人口的極少數
12/07 18:25, 10F

12/07 18:26, , 11F
別再作夢這種事情會變成常態 有太多事情仍需要人出面的
12/07 18:26, 11F

12/07 18:27, , 12F
更別提有時運氣不好 會有人去了沒位子坐咧 不要以為這樣
12/07 18:27, 12F

12/07 18:27, , 13F
會省多少啦
12/07 18:27, 13F

12/07 19:38, , 14F
減少辦公室租金,是到麥當勞集合嘛?
12/07 19:38, 14F

12/07 19:42, , 15F
我只聽過 work from home...
12/07 19:42, 15F

12/07 19:43, , 16F
即使是 Google 都沒辦法一週五天 work from home
12/07 19:43, 16F

12/07 19:44, , 17F
難道這樣就可以不租辦公室 ?
12/07 19:44, 17F

12/07 20:29, , 18F
想要的還不是買不到因為覺得還會跌所以別人就買走了
12/07 20:29, 18F

12/07 20:51, , 19F
有些美商在台灣直接沒辦公室的..所有員工都在家上班
12/07 20:51, 19F

12/07 20:52, , 20F
要去客戶端就自己行動 聯絡用EMail和Con-Call
12/07 20:52, 20F

12/07 20:53, , 21F
我現在待的外商可以一個禮拜5天remote,但大部份同事仍4
12/07 20:53, 21F

12/07 20:53, , 22F
~5天出現在辦公室,因為在家工作需要很強的自律加上溝
12/07 20:53, 22F

12/07 20:54, , 23F
通很容易有落差。遠端這麼萬能企業早這樣幹了,但現實上
12/07 20:54, 23F

12/07 20:54, , 24F
除了工作內容能標準化的職位,像工程師還是很難完全取代
12/07 20:54, 24F

12/07 20:54, , 25F
,不然這麼多國家工程師價錢只要美國一半不到。
12/07 20:54, 25F

12/07 22:14, , 26F
台灣自詡科技島,對科技排外的心態卻出奇的高
12/07 22:14, 26F

12/07 22:15, , 27F
看對岸支付寶,瑞典無紙鈔,台灣有些人還只用現金
12/07 22:15, 27F

12/07 22:16, , 28F
浪潮就是這樣,不願面對就是等著被淹沒
12/07 22:16, 28F

12/07 22:16, , 29F
少子化浪潮已很明顯.但很多人不願相信
12/07 22:16, 29F

12/07 22:17, , 30F
配合我前面講的那篇,房地產基本上不會回頭
12/07 22:17, 30F

12/07 22:18, , 31F
回歸商品面,跟製造成本有關.
12/07 22:18, 31F

12/07 22:31, , 32F
什麼東西都講浪潮,問題是浪潮你真的看的準?
12/07 22:31, 32F

12/07 22:31, , 33F
不要講支付寶啦,台灣很多店家連信用卡都不給刷...
12/07 22:31, 33F

12/07 22:32, , 34F
出了台北很多local知名餐廳也是不給刷卡...
12/07 22:32, 34F

12/07 22:32, , 35F
你說是他們反浪潮?還是他們就是摳愛節省成本?
12/07 22:32, 35F

12/07 22:38, , 36F
妳跟台灣人講很難想像啦 哈哈 就像在這邊說一樣
12/07 22:38, 36F

12/07 22:38, , 37F
可能跟產業也有關係, 畢竟我待的公司不是製造業,沒有
12/07 22:38, 37F

12/07 22:39, , 38F
日本比我們先進還在那裏找一堆零錢,等著被淹沒吧!!
12/07 22:39, 38F

12/07 22:41, , 39F
工廠之類的,我們只要一整天都把skype開著, 我看得到他
12/07 22:41, 39F

12/07 22:42, , 40F
們, 他們也看得到我, 有事就線上討論. 至少五年來這樣
12/07 22:42, 40F

12/07 22:42, , 41F
模式彼此都還蠻適應的, 在我之前有一個trader也是這種
12/07 22:42, 41F

12/07 22:46, , 42F
工作.但這只是我個人經驗,不代表全英國中小企業都如此
12/07 22:46, 42F

12/07 22:52, , 43F
home base的工作不少啦 但辦公室不可能因此大幅縮編
12/07 22:52, 43F

12/08 08:36, , 44F
這篇高手很多,台積聯發科如果work from home, then
12/08 08:36, 44F

12/08 08:36, , 45F
steal from home, 公司就bye bye了
12/08 08:36, 45F
MTK 可以遠端喔! XDD 只是要申請.. 如果真的要竊取資料, 從家裡其實蠻危險的, 因為所有透過網路傳遞 的東西都有記錄..想賴掉很難 @@" 除非比網管更有本事 ※ 編輯: MiniArse (122.248.185.226), 12/08/2016 13:43:03

12/12 10:08, , 46F
公司的說法叫work from home
12/12 10:08, 46F

12/12 10:08, , 47F
確實有同事大約一個月左右看到他一次
12/12 10:08, 47F

12/12 10:09, , 48F
目的是來報帳 因為只有公司內網可以報
12/12 10:09, 48F

12/12 10:09, , 49F
不過在家工作就我自己反而覺得無法集中精神
12/12 10:09, 49F
文章代碼(AID): #1OHyoWzq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9 之 21 篇):
文章代碼(AID): #1OHyoWzq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