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關於"突騎"的一些探討

看板historia作者 (皇元界朝)時間2年前 (2022/05/31 17:48), 2年前編輯推噓-1(012)
留言3則, 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 引述《hgt (皇元界朝)》之銘言: : : "餘下八郡發多少突騎?" : : 我覺得你這解讀不對,發十郡兵只是讓每一郡都發兵, : : 沒有說每一郡都需要發"突騎",當然是依照每一郡的能力來徵兵, : : 沒有突騎的郡你是要叫他怎麼出?? : : 依我看,最多就是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這五郡能發突騎。 : <<光武將發幽州兵,夜召鄧禹,問可使行者。禹曰:「閒數與吳漢言,其人勇鷙有智謀,諸 : 將鮮能及者。」即拜漢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 : 同一段話裡,幽州兵變十郡突騎。 不要只講孤證!! 後漢書講到這一件事,總共有三個地方: 1.光武帝紀: "...光武將擊之,先遣吳漢北發十郡兵。..." 2.吳漢傳: "...即拜漢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 3.耿弇列傳: "..光武大說,乃拜弇為大將軍,與吳漢北發幽州十郡兵.." 所以事實很簡單,就是發"十郡兵",有步也有騎,只是吳漢傳講得又更細 就是十郡兵裡有包括突騎,根本不是什麼十郡都徵發突騎!! 古文是沒標點符號的,我認為這裡是講"持節北發十郡、突騎" : : 這就好啦,我在DH版的論點就是這個呀!! : 講清晰一點好了, : 我說的比例較高是, : 可能漁陽、上谷的突騎裡面,烏桓人相關血統比例能20~40%這樣, : 而其他郡的可能0~10%。 這是沒根據的推測!! 由後漢書的百官四來看: "長水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兵。司馬、胡騎司馬各一人, 千石。本注曰:掌宿衛,主烏桓騎。" 如果幽州漁陽、上谷的突騎只有40%烏桓,而其它郡只有10%烏桓, 其他大部分是漢人。 那為何進入長水校尉宿衛的騎兵還是以烏桓為主?? 照你說,漢人突騎比例明顯高於烏桓突騎那麼多,為何入宿衛大部還是烏桓人?? 完全不合理。難道漢人突騎那麼差?? 而且漢人忠誠度也會比烏桓好吧?? : 所以按照發十郡兩萬兵的數字,突騎=騎兵可能佔了一萬四, 其實這邊完全搞錯了,你引的"....及發緣邊十郡兵二萬餘人..." 是梁慬列傳裡去鎮壓南匈奴單于和烏桓叛亂的事情 這根本不是吳漢那時的事情,這是永元三年,漢和帝的時候了。 上一篇我沒注意到這個疏漏,這裡的十郡也不是指幽州十郡, 應該是包括并州甚至有可能一部份涼州,所以也沒必要討論下去。 : 然後由於漁陽上谷兵力比例較高,最後能湊出3~4千烏桓突騎。 : 有些偏向基本的常識認知,但史料中很難找到明確說法的, : 例如邊塞的守軍數量,騎兵規模比例等等, : 只能說我以常理推斷,這個數量的兵力不可能不被提及, : 然後要講的時候卻都只講一個小規模精銳的突騎。 : : 所以這次我就直接拿對岸的學術論文給大家參考: : : https://imgur.com/PqTQkLh
: : https://imgur.com/2TTjVuc
: : https://imgur.com/mgtyo5i
: : 你可以看看第三部分,這篇論文作者認為, : : 劉秀說的"吾聞突騎天下精兵...." 的突騎是指烏桓突騎。 : : 這段是從景丹傳出來的,所以很明顯作者認為景丹率領的突騎 : : 就是烏桓突騎。 : : 所以我認為我的論點既然有學術論文支持,那自然也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 論文也是有分,看他研究重心在哪,不代表他引用的東西就都是他主要論點。 : 更何況你舉這段,突騎天下精兵<-->賞識烏桓騎兵, : 這兩個事實之間是有斷裂點的,說到底還是你把自己腦補代進去。 : 他也引用了後漢書的注,以及林幹的說法, : 裡面就只講突騎是能衝突軍陣的騎兵。 : 這個解釋裡面根本就不排除漢人騎兵。 : 阿你就看不到了。 單講作者的論點,我認為沒有任何疑問: 請看第三章截圖的內容: "..東漢王朝從歸附的烏桓部落中選拔特別精於騎射的者組成歸州郡 統領的騎兵,號稱突騎.."。 先不說正確性如何,但是就我理解作者的論點,突騎就是烏桓人 如果突騎有可能是漢人,作者不需要加"從歸附的烏桓部落中選拔" 直接說從特別精於騎射者選拔即可!! : 其實另一個有趣的點是, : 找不到烏桓作亂時,部落部隊裡面有被稱為突騎的例子。 : 而作為宿衛被派出去的烏桓騎兵,也都是寫烏桓騎而非突騎。 問題是,皇家宿衛當然越精銳越好,幹嘛好好的精銳烏桓突騎 不從中選拔,要從普通烏桓騎兵去找?? 不合理嘛!!! 所以劉秀都說突騎天下精兵了,還要從普通烏桓騎兵找宿衛?? 要找些不精銳的異族騎兵,那還不如漢人騎兵去找,溝通和管理 忠誠度都更好。 : : 不要搞混了,"突騎"的主力,跟"騎"的主力,是兩回事。 : : 漢人本來就有騎兵,我沒否認過,但基本上就是叫"騎" : : 而"突騎"數量不多,其主力就是烏桓 : : "突騎"是精銳,大部分用於先鋒軍,或是關鍵時刻需要精銳軍之時 : : 它本來就是在大部隊占少數。 : <<中平中,以瓚督烏桓突騎,車騎將軍張溫討涼州賊。>> : <<瓚志埽滅烏桓,而劉虞欲以恩信招降>> : <<其冬,公孫瓚大破黃巾,還屯槃河,威震河北,冀州諸城無不望風響應。紹乃自擊之。 : 瓚兵三萬,列為方陳,分突騎萬匹,翼軍左右,其鋒甚銳。>> : <<瓚遣子續請救於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直出,傍西山以斷紹後。>> : 同一個時代,一開始在督的是烏桓人突騎就有好好寫出來。 : 後來公孫瓚跟烏桓有仇, : 但打仗卻有突騎萬匹,最後要緊急求救時,也是自己統帥突騎。 : 要跟我說這些突騎都是烏桓人嗎? : 顯然只有講烏桓突騎時,才代表烏桓人為主體, : 就不用一直扭曲史料來配合。 剛剛看錯意思,改一下! 我認為公孫瓚確實有突騎萬匹的實力, 因為他統治幽州大部分,加上只要有些烏桓大人能夠站在 公孫瓚這邊,是能夠湊到萬騎。 但確實有可能不是完全都是烏桓人,但也不是漢人 更可能是鮮卑人。 公孫瓚列傳: "...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 我覺得公孫瓚找到鮮卑人更有可能。 但這跟東漢初的狀況還是不同,畢竟東漢末,烏桓人已經在塞內 而鮮卑人也越來越靠近塞內。 : 你自己都已經接受突騎裡面有漢人, : 但就很奇怪又能通天眼判定講漁陽、上古來的突騎,主力必是烏桓。 : <<光武見弇等,說,曰:「當與漁陽、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 : <<笑曰:「邯鄲將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聊應言然,何意二郡良為吾來! : 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 關鍵字是郡良、士大夫。都是代表漢人主體的。 : 。。。 我是不懂哪裡有矛盾XD 漁陽上谷有漢人,當然有步兵呀!! 突騎也不能代表兩郡的"全部"呀!! 耿弇列傳: "...弇走昌平就況,因說況使寇恂東約彭寵,各發突騎二千匹,步兵千人.." 突騎有一定是要高層嗎?? 而且我也不覺得烏桓人成為士大夫的 在漁陽上谷能占大多數,所以多數士大夫還是漢人沒問題呀!! : 反正這方面史料有限,最多也只能找到這些來論述, : 本來懶得發這篇了,想想還是當分享。 : 我自己是從,認真考慮你說的可能性,到越想越覺得不可能成立。 : 或許還是不能說服你,但說服我自己就夠了。 如果只要說服你自己,那真的不用發文,擺心裡也OK!!! -- "我現在沒時間對付這些叛徒,他們終將遭受懲罰,根據烏克蘭軍法紀律第48條, 未決定祖國是哪裡的軍人,已經違背了他們對烏克蘭人民做出的保家衛國效忠 誓言,他們的自由與民主,將無庸置疑地遭到剝奪,牆頭草般的將領,不屬於這裡!" --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 20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83.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3990519.A.F12.html ※ 編輯: hgt (123.193.83.95 臺灣), 05/31/2022 18:26:30

06/01 01:31, 2年前 , 1F
人家發的文我覺得很有幫助 不需要你來下評斷
06/01 01:31, 1F
你可以評斷,我不能評斷?? 有比我更有利的證據就提出來,不要站不住腳只會嗆!!!

06/01 02:13, 2年前 , 2F
要不引用光武本紀「光武初騎牛」證明漢人連馬都沒有
06/01 02:13, 2F

06/01 02:13, 2年前 , 3F
還想學人家玩騎兵?
06/01 02:13, 3F
※ 編輯: hgt (123.193.82.138 臺灣), 06/01/2022 13:23:20
文章代碼(AID): #1YbUHtyI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YbUHtyI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