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日本近代維新成功是偶然的特例

看板historia作者 (sdhws)時間5年前 (2018/07/20 10:51), 編輯推噓30(300104)
留言134則, 2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在工業革命之前,歐洲各國對舊大陸的政權並沒有優勢 包含由西至東的奧斯曼,波斯,印度,中國,日本 歐洲各國對他們還是忌憚三分的 然而經過工業革命後19世紀時歐洲各國開始凌駕於這些國家之上 面對壓力以上各國也開始個革新運動,然而最後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國家最終都失敗了 最後奧斯曼帝國只剩下今日土耳其一帶 波斯在被瓜分後丟失了中亞,高加索的大片土地,主權受到侵害 印度甚至被併吞,中國同樣是割地賠款,以上除了印度外,都發生了革命推翻舊有王朝 除了上述大國外,其他許多小國也在革新自強,但因為國力小,縱使經過革新也難以成為強國 大多還是難逃被侵略的命運 而這些曾讓歐洲忌憚的大國,為何只有日本成功呢? 首先第一個想到的是守舊派的阻擋,但日本也不例外 經過總結,國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而日本成功的原因我覺得是日本運氣太好 首先中東的奧斯曼和波斯 他們距離歐洲太近所以當歐洲崛起後,首當其衝成了被侵略的對象 因此外患不斷的侵擾,使之難有穩定改革的機會加上民族主義傳入後 對奧斯曼而言更受分離主義的困擾,所以很難成功革新成列強之一 印度則是18世紀後莫臥兒衰敗,分裂成許多小國互戰 雖有馬拉他這個控制印度大半土地的強權存在,但面臨來自四方敵國威脅使之四面受敵 加上馬拉他也不是鐵板一塊,因此印度難有環境推行穩固的革新運動,而當馬拉他被滅 其他土邦也就難以招架歐洲列強 東亞的清朝和日本就幸運的多了,因為身處東亞,遠離歐洲列強 所以不像中東強國直接面對歐洲列強直接的威脅 而且國家結構大體穩定,不像印度四分五裂,所以有著穩定改革的環境 但日本相比清朝,在19世紀時,清王室比江戶幕府更加穩固 所以明治維新時可以更有效的推翻幕府,進行大規模革新 反觀清朝舊有的勢力無法被破除,改革方向跟力道沒能像日本一樣有效 所以改革才會失敗 綜合以上,舊大陸強國中,日本之所以可以改革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相互作用下的特例 不像中東國家直接暴露在列強的威脅(地利),不像印度四分五裂(天時) 有相較於滿清較低的改革障礙(人和) 如果有一項沒能滿足日本就很可能沒法通過革新成為列強 所以世界各國革新運動中,日本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偶然的特例 ps.以上討論的國家不含德俄義等歐洲國家的革新崛起 因為者要討論的目標是歐洲以外各國的革新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4.107.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32055077.A.2E7.html

07/20 10:55, 5年前 , 1F
談改革「大國」就是劣勢條件
07/20 10:55, 1F

07/20 11:03, 5年前 , 2F
黑船開國之後,幕末的德川幕府是改革派和支持開國
07/20 11:03, 2F

07/20 11:05, 5年前 , 3F
尊王攘夷的夷是指歐美人
07/20 11:05, 3F

07/20 11:07, 5年前 , 4F
德川幕府從實際上說並不是被推翻
07/20 11:07, 4F

07/20 11:09, 5年前 , 5F
幕末的動盪不是甚麼改革,而是純粹的權力鬥爭內戰
07/20 11:09, 5F

07/20 12:16, 5年前 , 6F
提舊大陸強國,又說日本,這樣超奇怪啊...
07/20 12:16, 6F

07/20 12:18, 5年前 , 7F
如果當年薩長同盟被幕府軍打爆的話 日本或許命運像中國一
07/20 12:18, 7F

07/20 12:18, 5年前 , 8F
07/20 12:18, 8F

07/20 12:23, 5年前 , 9F
可以試想 如果在鴉片戰爭後 廣東跟福建結盟造反推翻滿清
07/20 12:23, 9F

07/20 12:23, 5年前 , 10F
然後像日本一樣走上西化之路 可能二戰加入軸心國的是中國
07/20 12:23, 10F

07/20 12:45, 5年前 , 11F
亞洲唯一一個進入列強的 本來就偶然
07/20 12:45, 11F

07/20 12:47, 5年前 , 12F
日本的人口面積遠比中國小得多 拿來一起比較前先想想
07/20 12:47, 12F

07/20 12:53, 5年前 , 13F
成為列強,人口和土地面積不是主要因素
07/20 12:53, 13F

07/20 12:57, 5年前 , 14F
錯 幕府西化不會比各藩差多少
07/20 12:57, 14F

07/20 14:09, 5年前 , 15F
江戶日本人口不輸奧斯曼帝國,而且經濟繁榮國家穩定,算得
07/20 14:09, 15F

07/20 14:09, 5年前 , 16F
上強國,加後來革新成功,成為列強,所以值得與奧斯曼,波
07/20 14:09, 16F

07/20 14:09, 5年前 , 17F
斯(薩菲至卡札爾),印度(莫臥兒至馬拉他)及清朝比較
07/20 14:09, 17F

07/20 14:19, 5年前 , 18F
日本地形很棒 周圍都是海 很難被其他陸地國牽制
07/20 14:19, 18F

07/20 16:05, 5年前 , 19F
日本說是特例沒錯,因為有個如奇蹟般不抵抗的德川慶喜
07/20 16:05, 19F

07/20 16:15, 5年前 , 20F
而且幕府可不是守舊,反而一開始是守舊派打尊王攘夷的名號
07/20 16:15, 20F

07/20 16:15, 5年前 , 21F
要倒幕(→走開國路線的幕府)
07/20 16:15, 21F

07/20 16:19, 5年前 , 22F
最後在開國這點兩邊沒有差異,薩長打倒幕府只是奪權而已
07/20 16:19, 22F

07/20 17:28, 5年前 , 23F
我大英帝國助力也不小,當時日本被拿來當作牽制
07/20 17:28, 23F

07/20 17:29, 5年前 , 24F
俄羅斯在遠東勢力的一環。沒有英國,日本大概也不
07/20 17:29, 24F

07/20 17:29, 5年前 , 25F
敢對抗俄羅斯
07/20 17:29, 25F

07/20 17:51, 5年前 , 26F
我記得不是薩英戰爭就讓尊王攘夷派放棄攘夷了
07/20 17:51, 26F

07/20 18:08, 5年前 , 27F
其實奧斯曼的改革未必失敗喔~
07/20 18:08, 27F

07/20 18:09, 5年前 , 28F
離歐洲近吸收新思想也快
07/20 18:09, 28F

07/20 18:09, 5年前 , 29F
改革最終成果是教出了凱末爾,也值得了
07/20 18:09, 29F

07/20 18:14, 5年前 , 30F
時間拉長到現在 這改革還能算成功嗎XD
07/20 18:14, 30F

07/20 18:47, 5年前 , 31F
薩英戰爭是讓薩摩藩放棄攘夷 但反幕開國還是繼續的
07/20 18:47, 31F

07/20 18:56, 5年前 , 32F
打完還變好朋友 倒幕戰爭英國有幫忙
07/20 18:56, 32F

07/20 21:38, 5年前 , 33F
請問這裡的奧斯曼是不是就是我們說的鄂圖曼呢?那是中國譯
07/20 21:38, 33F

07/20 21:38, 5年前 , 34F
法嗎
07/20 21:38, 34F

07/20 21:39, 5年前 , 35F
那是日本譯法
07/20 21:39, 35F

07/20 22:43, 5年前 , 36F
比較好奇中國鴉片戰爭之後怎沒幕末那種朝野鬥爭,是中央
07/20 22:43, 36F

07/20 22:43, 5年前 , 37F
還沒側底腐敗。抑或是臣子忠君思想?!
07/20 22:43, 37F

07/20 23:30, 5年前 , 38F
我覺得是因為清政府結構比較穩定,像太平天國都被鎮壓了
07/20 23:30, 38F

07/21 00:38, 5年前 , 39F
泰國呢?衣索比亞呢?
07/21 00:38, 39F
還有 55 則推文
07/21 20:25, 5年前 , 95F
翻天了
07/21 20:25, 95F

07/21 21:16, 5年前 , 96F
西鄉隆盛發動西南戰爭"反天皇"? 某樓是誤會了什麼...?
07/21 21:16, 96F

07/21 21:17, 5年前 , 97F
就連末代武士這部分也沒有演錯
07/21 21:17, 97F

07/21 21:19, 5年前 , 98F
先歸功幕府時代的統治方式讓絕大多數藩自顧不暇沒法作怪
07/21 21:19, 98F

07/21 21:22, 5年前 , 99F
薩長打倒幕府後才能迅速收編全國
07/21 21:22, 99F

07/21 22:54, 5年前 , 100F
日本的封建體制的價值在於尊重各派勢力,而不是消滅殆盡
07/21 22:54, 100F

07/21 22:55, 5年前 , 101F
中國的天下一統則是要殺光認何對政權有威脅的勢力
07/21 22:55, 101F

07/21 22:56, 5年前 , 102F
異姓革命家天下之下,並沒有真正公家的概念
07/21 22:56, 102F

07/21 23:48, 5年前 , 103F
可是德川也滅掉孤兒寡母的豐臣家
07/21 23:48, 103F

07/21 23:55, 5年前 , 104F
如果西鄉隆盛在西南戰爭勝利的話 明治肯定當不了天皇
07/21 23:55, 104F

07/21 23:56, 5年前 , 105F
歷史上的清君側 有誰真的在清君側 都順便把君清掉的
07/21 23:56, 105F

07/22 00:06, 5年前 , 106F
如果分家算的話 當然是沒消滅殆盡 戰國時代被殺光的
07/22 00:06, 106F

07/22 00:08, 5年前 , 107F
宗家太多了 有尊重各派勢力嗎
07/22 00:08, 107F

07/22 00:13, 5年前 , 108F
尊個鬼.想當大將軍麾下者早就上表請封.演一場和諧戲.
07/22 00:13, 108F

07/22 00:15, 5年前 , 109F
古代沒有甚麼尊重地頭蛇的事,只有臣服與壓制.
07/22 00:15, 109F

07/22 00:18, 5年前 , 110F
有實力,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實力的威嚇,並非仁慈的請求.
07/22 00:18, 110F

07/22 00:42, 5年前 , 111F
倒幕軍隊就是由薩長土肥幾個強藩組成 實力本來就比其他
07/22 00:42, 111F

07/22 00:43, 5年前 , 112F
普通藩強很多 明治接收中央政府的時候 他們不敢亂動也很
07/22 00:43, 112F

07/22 00:43, 5年前 , 113F
合理 後來政府軍改編新軍就更強了
07/22 00:43, 113F

07/22 11:03, 5年前 , 114F
古代地頭蛇才是握有真正的權力,整個世界都是如此
07/22 11:03, 114F

07/22 11:06, 5年前 , 115F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有完整地方制度法的國家
07/22 11:06, 115F

07/22 11:07, 5年前 , 116F
日本的地方自治的基礎就是江戶以前各地的藩政制度
07/22 11:07, 116F

07/22 11:59, 5年前 , 117F
江戶以前沒有籓
07/22 11:59, 117F

07/22 11:59, 5年前 , 118F
而且有一堆地區轉封好幾次
07/22 11:59, 118F

07/22 13:04, 5年前 , 119F
幕藩制是一種邦聯制 德川家是盟主同時也是組成員之一 各
07/22 13:04, 119F

07/22 13:04, 5年前 , 120F
藩內政是各自管理幕府無權介入
07/22 13:04, 120F

07/22 13:04, 5年前 , 121F
這是啥「完整地方制度法」
07/22 13:04, 121F

07/22 13:15, 5年前 , 122F
只能說日本擁有長久的地方分權歷史 一直以來幕府對地方
07/22 13:15, 122F

07/22 13:15, 5年前 , 123F
的控制不強大 不像中國一直都是走中央集權(雖然很多時
07/22 13:15, 123F

07/22 13:15, 5年前 , 124F
皇朝末期都演變成地方割據)
07/22 13:15, 124F

07/22 13:19, 5年前 , 125F
西南戰爭連算不算西鄉隆盛"發動"的都有疑問了
07/22 13:19, 125F

07/22 13:21, 5年前 , 126F
"明治肯定當不了天皇""會順便把君清掉"?
07/22 13:21, 126F

07/22 13:31, 5年前 , 127F
這若有根據日本史學界會暴動吧,徹底顛覆至今所有通說 :P
07/22 13:31, 127F

07/22 14:24, 5年前 , 128F
這真的是假設而已 畢竟西南戰爭的結果是政府軍勝利
07/22 14:24, 128F

07/22 14:24, 5年前 , 129F
我是假設如果是士族勝利的話 那麼歷史絕對會不一樣
07/22 14:24, 129F

07/22 14:40, 5年前 , 130F
你說西鄉隆盛反天皇那句是假設???
07/22 14:40, 130F

07/22 14:42, 5年前 , 131F
我可以假使士族勝利會造成世界末日 反正不需要論據
07/22 14:42, 131F

07/22 14:42, 5年前 , 132F
這篇文章不需要用架空來討論
07/22 14:42, 132F

07/22 14:42, 5年前 , 133F
沒有任何意義
07/22 14:42, 133F

07/22 15:44, 5年前 , 134F
好啦焦點是錯誤了
07/22 15:44, 134F
文章代碼(AID): #1RKKubBd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RKKubBd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