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用銀兩消費不會有糾紛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K神我們巴西見)時間8年前 (2015/08/20 00:15),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4 (看更多)
※ 引述《in09 ()》之銘言: : 搭便車問一下有沒有人看過這樣的記錄, 我只有印象是從書上看來的, 不是網文, : 而書上好像是引用前人的筆記文. : 說是在浙江某城市, 市面上流通各朝的銅錢, : 然後宋朝某個版本的銅錢特別受歡迎, 定價 100 文的, 付這版本的銅錢可以殺到 85 文 : 而五代(還是南朝?)某版本的銅錢則要加價, 130文的樣子. : 明清的銅錢則沒什麼講價的需要. : 很想再翻來看看, 更想看它引用的出處, 希望有神人解答 這則筆記是容齊三筆卷四 用錢為幣,本皆足陌。梁武帝時,以鐵錢之故,商賈浸以奸詐自破,嶺以東,八十為百, 名曰「東錢」;江、郢以上,七十為百,名曰「西錢」;京師以九十為百,名曰「長錢」 。大同元年,詔通用足陌,詔下而人不從,錢陌益少,至於末年,遂以三十五為百。 唐之盛際,純用足錢。天祐中,以兵亂窘乏,始令以八十五為百。後唐天成,又減其五。 漢乾祐中,王章為二司使,復減三。皇朝因漢制,其輸官者,亦用八十,或八十五。 然諸州私用,猶有隨俗至於四十八錢。太平興國二年,始詔民間絹錢,定以七十七為百。 自是以來,天下承用,公私出納皆然,故名「省錢」。但數十年來,有所謂「頭子錢」, 每貫五十六,除中都及軍兵俸料外,自餘州縣官民所當得,其出者每百才得七十一錢 四分,其入者每百為八十二錢四分,元無所謂七十七矣。民間所用,多寡又益不均云。 這不是因為含銅量的不同 每一段的成因不一樣 梁是因為鐵錢太重,運輸不易,所以形成發行多的地方價低,發行少的地方價高 梁代鐵錢的問題有興趣再來詳談 後代則是官方人為的減價 至於hgt版友問那朝錢最劣 一千錢長不盈三寸,大小稱此,謂之鵝眼錢。劣於此者,謂之綖環錢。 入水不沉,隨手破碎,市井不復料數,十萬錢不盈一掬,斗米一萬,商貨不行。 (宋書‧顏竣傳) 入水不沉,隨手破碎 比紙幣還脆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8.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0000940.A.DDC.html

08/20 07:08, , 1F
感謝回覆,不過這段是在說省陌吧,我記憶中那段文要講的是有些
08/20 07:08, 1F

08/20 07:09, , 2F
地區歷代錢幣並用的狀況,所以應該不是這篇
08/20 07:09, 2F

08/20 08:30, , 3F
想到洪邁是南宋人,所以確定不是,因為有提到"明清"銅錢
08/20 08:30, 3F

08/20 09:49, , 4F
原來不是這篇啊,明清筆記我就不熟悉了
08/20 09:49, 4F

08/20 12:36, , 5F
最好跟最壞的錢都是宋錢!呵呵
08/20 12:36, 5F

08/20 12:36, , 6F
幸好不是同一個宋
08/20 12:36, 6F

08/20 21:34, , 7F
受教了。
08/20 21:34, 7F
文章代碼(AID): #1LrAkitS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LrAkitS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