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皇民很容易崩潰刪推文的八卦

看板historia作者 (流浪者)時間10年前 (2013/09/06 22:42), 編輯推噓13(1307)
留言2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2 (看更多)
※ 引述《liang691206 (liang691206)》之銘言: : 支那是貶義? : 應該是共產黨這幾年炒出來的話題吧 : 其它孫文 黃興所自稱支那不再多說之外 : 1907年 康同璧所做的詩 : 舍衛山河歷劫塵,布金壞殿數三巡。若論女士西遊者,我是支那第一人。 : 1911年左右 同盟會成立 : 支那暗殺團 : 1929年 柳亞子所做的詩 : 神烈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 : 到這時候支那兩個字 還是被中國人所接受 : 到1930年代 蔣介石對日本抗議說 : 要稱中國的正式國號 中華民國 而非支那 : 但是日本內部要怎樣講 中華民國管不著 也不想管 : 蔣介石只要求的正式國號 而非對支那二字說有貶義 : 如果說 中國自稱支那半個世紀以上了 : 然後突然跟別人講說 你叫我支那 就是詆毀我.... : 其實有點奇怪... : ※ 引述《kk103 (以兼易別)》之銘言: 摘錄自 龔鵬程教授(一些有關中國文化的胡說八道) 不知龔教授的學問能不能列入國學大師? ....................前略 中國人並不喜歡被外邦人稱為支那或支那人,認為此詞深具貶義。所以1919年五四運動之 際,一些愛國志士才會上書政府,要求日本不得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國」。後來于 右任先生更主張將「印度支那」改稱「中南半島」。著名作家郁達夫在《沉淪》中也將他 對「支那人」一詞帶給他的侮辱感做了深切的描述。 日本古代並不稱中國為支那,都稱朝代,如唐國、宋國、清國之類。直到明治維新以後才 效法西方稱中國為支那。那是新時代時髦的稱呼,本來亦無貶義,故維新志士高杉晉作的 漢詩說:「單身嘗到支那邦,火艦飛走大東洋。交語漢韃與英佛,欲捨我短學彼長」,文 中支那非但不含貶義,反有欽慕之情。 當時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大清國」或「大清帝國」,比如把甲午戰爭成為「 日清戰爭」。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多把中國成為「支那」,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支戰爭 」。  當時的留學生,尤其是反對清朝統治的革命家,也習慣以支那標誌出身國。如1902年, 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 《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由於軍閥割據,中國沒有完全統一,故 1913年日本政府 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稱呼中國。   由於日本長期不承認中華民國,而雙方國力又消長日甚,日本恃強淩弱,侵略我國日 劇,因此支那這個詞在民國以後就漸漸便由美稱變成了中性詞,繼而又具有了貶義,在國 人心目中深感屈辱。   1937年發生七七事變,中日爆發全面戰爭。日方把七七事變叫做「支那事變」。整個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官方也把中國叫做支那,以示對抵抗中的國民政府不承認。戰時如英 屬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之華人,也統統被日本人稱為支那人。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謂之事宜>的通告,此後「支 那」這個詞才完全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誌中消失。只有右翼人士口中還偶 爾可以聽到這一詞,有些甚至會惡意地罵:支那豬!   中國人當然不會喜歡支那豬這個稱呼。 然而,近代中國人對日本人稱中國人為支那人、支那豬雖然不滿,日本支那豬的論述,其 實卻又深深影響著中國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包括反對日本人用支那一詞來稱中國者都沒 有認識到的。 因為五四運動以來,魯迅等人強烈的批判國民性、改造國民性言論,理論的源頭與內容都 在日本人的「支那豬論」中。   國民性一詞,本來就是晚清由梁啟超等人自日本引入的詞彙。具體說中國人之國民性 ,亦即支那國民性如何,則是甲午戰後在日本逐漸形成的風潮。把支那人描述為保守、頑 固、愚昧、野蠻、骯髒、貪婪、奢侈、好色、懶惰、虛偽、殘忍、變態、不團結、勢利、 排外、妄自尊大、奴性、無國家觀念等。  此等老而怠廢之民族,與日本人形成了野蠻落後跟先進文明之對比,上承福澤諭吉「脫 亞入歐」論,下?侵華以造大東亞共榮圈之說,達成了日本侵華的理論前導。   早期,白鳥庫吉在1908年發表的《關於清韓人的國民性》中,討論中國國民性特徵時 還多善意,例如:認為中國人是"民主的"而不是"貴族的和階級的",是保守的而不是進步 的,是和平的而不是侵略的,是實際的而不是空想的,是自尊的、唯我獨尊主義的。   但其後就開始放大中國國民性中的負面因素。如桑原騭藏《支那人髮辮的歷史》 (1913)、《支那人的吃人肉風習》(1919)、《支那人的文弱與保守》(1917)、 《支那人的妥協性和猜忌心》(1921)、《支那的宦官》(1924)等一系列文章就是。 在《支那人的吃人肉風習》一文中,他列舉歷代文獻,說明中國人"從上古時代就有吃人 肉的風習",而且還"決不是稀有偶然的事件,在歷代的正史中,隨處都有記載"。並提醒 日本"為了很好地領會支那人,一定要從表裏兩面進行觀察",不能光看到他們的詩文中表 現出的優點,還要看到相反的一面。 接著,1926安岡秀夫《從小說所見支那國民性》,從《金瓶梅》《水滸傳》《聊齋志異》 等作品歸納支那國民性。該書共十篇,除第一篇是"總說"外,以下各篇為:過度重視體面 儀容、安於命運,遇事容易喪氣斷念;有耐性,善於忍耐;缺乏同情心,富於殘忍性;個 人主義、事大主義;過度的節儉和不正當的金錢欲;拘泥於虛禮,流于虛文;迷信很重; 耽於享樂,淫風熾盛。只有"善於忍耐"勉強不算是缺點,其他不是野蠻愚昧,就是虛偽好 色,中國人在他的筆下顯然是醜陋的。 再下來就是赤裸裸為侵華張目的"研究"了。大盛於 30~40年代,如原?兵衛《支那民族性 的解剖》、加藤虎之亮《支那的民族性》、山崎百治《這就是支那--對支那民族性的科學 的解析》、大谷孝次郎《支那國民性與經濟精神》等。 原?兵衛《支那民族性的解剖》發表於1932年,偽滿洲國剛成立。全書充滿了對中國人的 厭惡之情,首先指出所謂支那與日本"同文同種",是"錯誤的對支觀念"。在他看來, 日本人與支那人既不同文也不同種,因此也就沒有"親善"的基礎:"不研究支那人的民族 性而與之講什麼親善,就像和手裏拿著針的人握手一樣,是自討苦吃"。接著,他分章論 述了一些支那民族性,如天命觀、服大性、利己主義、僥倖心理、和平主義、非科學性、 法律意識的缺乏、殘虐性、猜疑性、變態心理、國家觀念的缺乏、形式主義、保守性、 面子、排外性等等。談中國人的殘虐性時,舉出的例 是:中國人從小願意看宰殺家畜,愛看殺人的場面,刑場上往往圍滿了觀眾。 1938杉山平助《支那、支那人與日本》更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軍人用刀劍來刺支那 人,我們文化人就是要用筆把他們的靈魂挖出來」。在這種心態下,他認為中國的古典文 化雖然偉大,但幾經亡國,早已沒落,「他們在性格中的某些地方含有高貴的東西,但另 一方面,卻是怪癖的、變態的、陰暗的、受虐的」「從總體上看,他們不過是一個老廢的 民族而已」。   哈哈哈,怎麼樣,你很眼熟吧?沒錯,魯迅說中國人的阿Q精神、中國吃人的文化、 中國人愛看殺人、中國人迷信等等,都與日本這些論調有驚人的相似性。   魯迅留日的背景,使他曾受到多少日本「支那人論」之影響,自魯迅被神化以後, 幾乎就不曾有過真正的研究。但撇開動機不談,至少可看出他所開展的改造國民性運動, 事實上即與日本這種支那國民性研究一脈相承,內容也差不多。魯迅以後,柏楊的《醜陋 的中國人》、李敖《傳統下的獨白》等,對中國人性格之討論,仍不脫日本支那人論之範 圍。中國人,學著外國人罵中國的口吻罵中國,此其一例耳。 .................................. 後略............................................... : : 以下內容引自1913 -1922年在日本留學的民國作家郁達夫, : : 在1921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沉淪》: : : 原來日本人輕視中國人,同我們輕視豬狗一樣。日本人都叫中國人作“支那人”,這“ : : 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們罵人的“賤賊”還更難聽,如今在一個如花的少女前頭 : : ,他不得不自認說:“我是支那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21.156

09/06 23:03, , 1F
吵這個很無聊 中國以前也愛幫鄰國取難聽名稱
09/06 23:03, 1F

09/06 23:14, , 2F
我的念大學前校長
09/06 23:14, 2F

09/06 23:14, , 3F
沒仔細看過他的學問
09/06 23:14, 3F

09/06 23:15, , 4F
但就以台灣研究中國哲學主要的就是當代新儒家
09/06 23:15, 4F

09/06 23:15, , 5F
這個話題我看過寫得最詳細的文章就是龔教授 貼上參考參考
09/06 23:15, 5F

09/06 23:17, , 6F
其次則是英美分析,但英美分析是以英美分析為底
09/06 23:17, 6F

09/06 23:18, , 7F
研究中國哲學和中國思想,中國哲學反而不是工具了
09/06 23:18, 7F

09/06 23:18, , 8F
龔教授近年在書局出了一套中國文學史
09/06 23:18, 8F

09/06 23:18, , 9F
龔鵬程他不屬於這兩派
09/06 23:18, 9F

09/06 23:19, , 10F
他要做的是把中國哲學當作宗教重新打入一般人的生活
09/06 23:19, 10F

09/06 23:19, , 11F
這種做法絕對不會得到當代新儒家承認
09/06 23:19, 11F

09/06 23:20, , 12F
也不會被大多數做中國哲學的學者承認
09/06 23:20, 12F

09/06 23:20, , 13F
但他的學問還是在就是了
09/06 23:20, 13F

09/06 23:21, , 14F
扯到這裡離題了,要繼續扯就非得扯中國現代化問題
09/06 23:21, 14F

09/06 23:21, , 15F
他的思想在台灣實在不合時宜 回祖國是好事 跟錢穆一樣落葉
09/06 23:21, 15F

09/06 23:22, , 16F
歸根回父母之邦對老骨董是好的
09/06 23:22, 16F

09/07 10:34, , 17F
怎1926年那個敘述,經幾十年後,很像日本人自剖??!
09/07 10:34, 17F

09/07 12:04, , 18F
好像在講日本AV怪叔叔
09/07 12:04, 18F

09/07 13:50, , 19F
看那精美的英吉利全部都要加口字邊 還敢說
09/07 13:50, 19F

09/07 14:42, , 20F
樓上錯了,是犬字邊,且是夷狄加夷狄之故...更低一級
09/07 14:42, 20F
文章代碼(AID): #1IAUdWOC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IAUdWO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