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皇民很容易崩潰刪推文的八卦

看板historia作者 (流浪者)時間10年前 (2013/09/06 23:06), 編輯推噓6(607)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2 (看更多)
※ 引述《youtien (章太炎龍騎士團)》之銘言: 節錄龔鵬程教授(一些關於中國文化的胡說八道) 他算是國學大師嗎 ? ㄧ、中國:China(支那)   歐洲各地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是China(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 語等),或為China之同源詞,如法語的Chine、義大利語的Cina,捷克語、斯洛伐克語的 ??na等。北歐及某些東南歐語言因字母組合ch的發音傾向讀成k音,所以將中國一詞寫為K ina(丹麥、瑞典、挪威)。這仍可以算是「支那」的同源詞。同樣的例子還有希臘語的 Κ?να匈牙利語的K?na,克羅埃西亞語的Kina等。 這些詞的語源均與印度梵語的Shina或Cina相同,發音亦均與梵文的「支那」相近。英語 因開音節的i讀成ai音,造成不讀「支那」而讀「拆拿」,算是特例。    一般相信此種稱呼來自梵文。梵文經典以chin(china,chinam,chinah,chinas)稱呼中國 。故包括馬來語受梵文影響,自古亦稱中國為Cina;稱中國人、華人為Orang Cina。  由於印度與中國交流甚早,故中國人亦久已習用支那之稱,如唐玄宗〈題梵書〉詩說: 「鶴立蛇行勢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無言語,穿耳胡僧笑點頭。」《宋史‧天 竺國傳》亦云:「天竺表來,譯云伏願支那皇帝福壽圓滿」。中國的另一代稱「震旦」是 即「支那地(Cina Sthana)」之省稱。此稱在中國也通行已久。 對於印度人為何稱中國為支那,歷來有許多揣測。如《華嚴經音義》說:「支那,此翻為 思維,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製作,故以為名,即今漢國是也。」如此解釋,或有往自 己臉上貼金之嫌。 也有人認為支那純是聲音上的緣故,與意義無關,是「秦」發音的轉變,也可能來自「晉 」(chin)。因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都曾提到過這個遠在北方 的支那。兩大史詩起源極早,形成于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2世紀間,但其中地理部份成書較 晚,不早於兩漢,因此支那指秦或晉的譯音,也都是有可能的。 另一種說法認為支那一名來源於蠶絲。證據是胝厘耶的《政事論》。胝厘耶據說曾任月護 大王(公元前320--前312年)的侍臣,《政事論》中有中國絲卷(Kauseyam Cinapattasca Cinabhumi jah)。Cinapatta原意是「中國所出用帶子捆扎的絲」。patta在南疆發現的 驢唇體文書中寫作pata,也就是「絹」。古代世界,只有中國人懂得繅絲製衣、以絲為絹 ,故以蠶絲之國稱呼中國也不無可能。支那與蠶絲,聲音也很接近。 還有一說,謂支那之名未必本於印度,因為波斯也如此稱呼中國。大約公元前5世紀, 波斯的古文獻即記載了它東邊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名稱,在費爾瓦丁神的頌辭中稱中國為 支尼(Cini,Saini)。古代波斯文對中國有Cin、Cinistan、Cinastan等稱呼,都和粟特 語中的Cyn相近。因此這個名字大約是從東伊朗語傳去的。 古希臘則稱中國為賽里斯(Seres)。這個字的發音或說是「絲」,或說是「蠶」。漢代 收唇音尚未消失,說是「絲」,略嫌牽強,這個字或許也出自「綺」。最早提到賽里斯這 個「綺」國的,是在西元前416年到西元前398年間擔任波斯宮廷醫生的希臘人泰西阿斯 (Ktesias)。其後,西元ㄧ世紀,羅馬作家普林尼《博物志》寫道:「賽里斯國以樹林中 出產細絲著名,灰色的絲生在枝上,他們用水浸濕后,由婦女加以梳理,再織成文綺,由 那裡運銷世界各地」。同一時期,希臘航海家除了知道在印度北方有個賽里斯國外,從海 上也可到產絲之國。《厄立特裏海環航記》指ꔊX:「過克利斯國(馬來半島)時入支國(Thin)海便到了終點。有都城叫支那(Thinae) ,尚在內地,遠處北方。」賽里斯或支國,都是一個地方,不過通往的道路和方向不同罷 了。 古希臘滅亡以後,縱橫歐亞大陸,作為東亞世界橋樑的是印度人和波斯人,因此賽里斯之 名不傳,通用的乃是支尼或支那了。 不管支那或賽里斯,似乎都與蠶絲有關。但近代另有一說,以為支那之名不源於蠶絲,而 源於瓷器。因為宋元以後,中國瓷器風靡世界,瓷器的主要生產地景德鎮,位於南昌附近 。故支那也者,昌南是也,China 即昌南的譯音。 到底支那一名是源於中國人善思維善製作、源於絲、源於瓷(或另一說源於茶葉),恐怕 誰也說不清答案。 若依我看,則支那或許原本不是專指中國。據《西域地名》說:「支那者,梵文邊鄙之稱 ,原為雪山以北諸種之名,後以為中國之號」,可見本係泛指,後來才成為專稱。大概印 度邊區以中國最大,故漸漸獨佔了這個稱號。印度旁邊的中南半島,後來一直稱為印度支 那,就仍保存了這個印度邊區的古義。 但這樣看就太沒意思了,不如說它源於蠶絲、茶葉或瓷器。支那一名不管源於上述哪一原 因,中國人都會引以自豪,覺得是嘉名,充滿榮耀感。 : 一個詞有沒有貶意,最主要看的是用它的人有沒有貶意,其餘都該居次。 : 十年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在公開場合說了「懶趴」,台灣從此多了一個縮寫代 : 名詞「LP」,當眾人在為此事爭吵時,有人在報上寫了文章,說這詞的正寫應作 : 「卵脬」,是很「文雅」的詞,所以不是部長粗魯,而是不懂台語的人沒知識。 : 但這種引經據典的辯論就迴避了發語時當時的語意、情態,而這是誰都感覺 : 得到的。帝國主義時期日本之說「支那」和今天仇中人士之沿用「支那」也是同 : 理;你大可引經據典說「支那」原是中性詞,康有為女兒康同璧就有詩曰「我是 : 支那第一人」,然而用這種話術來裝飾惡意,只會更討厭而已。但不知道為什麼 : 就是一直有這麼多人愛在這等詞語上討便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21.156

09/07 00:12, , 1F
有兩個"ㄧ"(注音) 你是自己手打的嗎?
09/07 00:12, 1F

09/07 00:23, , 2F
轉貼的
09/07 00:23, 2F

09/07 00:59, , 3F
現在是26取代支那
09/07 00:59, 3F

09/07 10:12, , 4F
龔鵬程教授的介紹 http://ppt.cc/cS3z
09/07 10:12, 4F

09/07 10:15, , 5F
轉貼的話附一下出處連結比較好喔
09/07 10:15, 5F

09/07 10:18, , 6F

09/07 10:19, , 7F
上面為文章出處連結
09/07 10:19, 7F

09/07 12:06, , 8F
這篇兩萬字 只節錄開頭一小部份
09/07 12:06, 8F

09/07 12:09, , 9F
大陸網站都稱龔教授是來自台灣的國學大師 但他的學生黃錦
09/07 12:09, 9F

09/07 12:11, , 10F
樹說他還差大師最後一里路 是黨國遺老心態 老骨董台灣是呆
09/07 12:11, 10F

09/07 12:12, , 11F
不住了 能回父母之邦優游自在十分不錯 是最好的歸宿了
09/07 12:12, 11F

09/07 15:29, , 12F
上面整篇都跟日本無關啊
09/07 15:29, 12F

09/07 15:33, , 13F
後面接上一篇日本與支那稱呼的關係 整篇可點ahph連結
09/07 15:33, 13F
文章代碼(AID): #1IAU-EMt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IAU-EMt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