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late antiquity到底應該怎麼翻?

看板historia作者 (filia christi)時間15年前 (2009/05/17 17:31), 編輯推噓3(3014)
留言1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clementia (filia christi)》之銘言: : 其實對於這個我也有疑問 : 關於Pre-modern Europe 的歷史我一直是看西方語言的著作 : 結果要用中文說明的時候,卻不知道很多辭彙是否有比較普遍的中文翻譯 : 有一次申請台灣政府的獎學金,我提的研究計畫有許多關於late antiquity 的部份 : 就把late antiquity 翻成上古晚期 : 結果口試時教授說,“妳說上古晚期是這樣,那對妳而言古典時期是怎樣?” : 和教授機同鴨講了很久才發現對教授而言antiquity 是古典時期 : 所以late antiquity 似乎應該是“古典晚期” : 只是我很好奇,中文學界是否對此已經有既定的翻譯? : 或者這只是教授的個人偏好? : : 那次口試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不少和教授說不清的地方 : 一方面是因為口試的西洋史教授對pre-modern Europe 都不熟,有些問題實在問得離譜 : 另一方面則真的是翻譯問題,很多學術上的辭彙中文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 或者是教授說了一個中文辭彙我也不知道相應的英文是什麼 : 就傻在那裡或完全誤會口試教授的意思 : 我自己很直覺的把不知道中文翻譯的辭彙都用英文講,但教授對我的表達方式似乎很不滿意 : 以前只覺得念西洋史外文要好,那次之後突然覺得中文也很重要 : : 以歐洲史的分期來說 : early modern 似乎翻作“近古”,不知道是否如此?又,這個翻譯的根據何在? : 我後來想想,antiquity 翻作古典時代確實有道理 : 不過,中文所說的“上古”到底到什麼時候為止? : 另外,所謂的pre-modern Europe 有包含early modern 這一部份 : 那麼,pre-modern Europe 的中文該怎麼說?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75.25.137.85 : ※ 編輯: clementia 來自: 75.25.137.85 (05/17 13:07) : 推 AnthonyL:歐洲近代前期,我個人理解 05/17 13:16 : → AnthonyL:至於近古,以前的老師是說介於中古和近代的時代 05/17 13:17 : → AnthonyL:因為那個時代有中古的感覺,又有近代的感覺,所以叫近古 05/17 13:17 : → pursuistmi:我是覺得翻譯實在是很難規格化 那個口試教授只挑你這個 05/17 15:38 : → pursuistmi:很詭異 又,「古典」翻做classical應該比較常出現 05/17 15:39 : → pursuistmi:antiquity印象中都是上古 然後medieval中古 modern現代 05/17 15:39 : → pursuistmi:early modern近現代好像多些...雖然說有老師有意見 05/17 15:40 我想那位台大教授會認為antiquity 是古典時代 也許是因為羅馬史通常是在Classics department 只是,我還是很好奇,台灣在這些時期的名稱翻譯上,是否有廣為接受的既定翻譯? 看起來early modern 似乎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一致的翻譯... : 推 bof:推 中文也很重要 基本上在完全進入西方語言之前 對歐洲史的 05/17 16:40 : → bof:思考都要用中文進行 很少人理解這裡的問題 05/17 16:40 我覺得這要分兩方面來講 如果單純是想把西洋史念好或者要研究西洋史,實在用不到中文 但是牽涉到教學的層面或者要和其他台灣學者交流的時候 中文還是相當的重要 只是,很多西方語言的概念要用中文表達有相當的困難度 (即使都是用西方語言,pre-modern 的東西就有不少很難用現代語言表達的) 我自己雖然母語是中文,但討論起學術絕對是用英文比中文容易得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不同的西方學術傳統對類似的事情也會有不同的概念、定義 例如,德文和英文學界普遍將中古時代分為三段(early, high, late) 羅曼語系的學者卻通常將中古時代分為兩部份(high/early & low/late) 到底中文學界在討論中古分期時該怎麼辦?又該怎麼翻譯? 中文學界因為對於pre-modern Europe 的了解不多 往往是看把某個特定概念引進的學者是從哪裡來就跟了哪個傳統 但結果卻是因為台灣的西洋史學者在國外唸書的來源不同 導致台灣的西洋史變成大雜燴般,卻沒什麼一致的標準 若要有一致的標準必然引來偏好某個西方學術傳統忽視其他傳統的批評 但現實的問題就是,台灣的西洋史學者之間有沒有共同的溝通基礎? 台灣的西洋史學界有沒有能力建立起一個自己的、用中文表述的西洋史傳統? 碰到專有名詞的翻譯也是一樣,音譯的時候要跟著哪個語言的發音? 這看起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確實有不少教授因著門戶之見 或者是某些歐陸回來的教授不爽別人用英文發音來音譯 堅持一定要“改正前人的錯誤”,用他/她留學國語言的發音為準 只是他們通常沒想到,現代的標準德文、法文、義大利文也都很晚才出現 所以拿某個人名或地名是在現代的哪個國境內來說該用哪個語言的發音為準實在沒意義 而且,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他該叫查理五世、卡爾五世、還是卡洛斯五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25.137.85

05/17 17:34, , 1F
我也有想過是古典系vs歷史系的問題,但如果是因為這樣
05/17 17:34, 1F

05/17 17:36, , 2F
應該更沒有問題了阿...兩個詞就古典系來說很難分吧
05/17 17:36, 2F

05/17 17:40, , 3F
卡洛斯一世XD
05/17 17:40, 3F

05/17 17:47, , 4F
卡洛斯一世XD
05/17 17:47, 4F

05/17 17:48, , 5F
那就要看西班牙人把他當國王還是皇帝了
05/17 17:48, 5F

05/17 18:13, , 6F
既然外國人都沒統合了,臺灣人統合的必要性也不高
05/17 18:13, 6F

05/17 18:15, , 7F
西方雖然也有不同學術傳統,但單一學術傳統內還是有其一
05/17 18:15, 7F

05/17 18:16, , 8F
致性,例如法國學者到了英國也得尊重英國的學術傳統
05/17 18:16, 8F

05/17 18:17, , 9F
但台灣卻是連台灣學者之間都沒共識
05/17 18:17, 9F

05/17 18:47, , 10F
你是不是假設臺灣有自己的歐史學術傳統?但好像沒有
05/17 18:47, 10F

05/17 18:48, , 11F
是沒有啊,但以後就一直這樣下去嗎?
05/17 18:48, 11F

05/17 18:55, , 12F
就理想面,不行,不能一直下去;但實際面是,沒辦法,
05/17 18:55, 12F

05/17 18:56, , 13F
學術文化累積本來就是慢慢來...而臺灣弄西洋史的學者
05/17 18:56, 13F

05/17 18:57, , 14F
量又不多 除非啦,跟共匪連起來弄華語西洋史圈
05/17 18:57, 14F

05/17 22:18, , 15F
不曉得有沒有人能提供一下日文學術圈對於這些名詞的翻譯?
05/17 22:18, 15F

05/17 22:28, , 16F
05/17 22:28, 16F

05/17 22:29, , 17F
有趣的建議
05/17 22:29, 17F
文章代碼(AID): #1A3zbkOg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3zbkOg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