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古代能中進士的是不是家境都不錯?

看板gallantry作者 (匡國軍節度使)時間12年前 (2011/12/05 22:17), 編輯推噓3(306)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12/04 03:22,
明清進士最低起始授職為七品知縣
12/04 03:22

12/04 13:08,
樓上有誤。清代只有狀元才是七品任官,其餘是八品,且不是
12/04 13:08

12/04 13:10,
直接任為知縣,需先在京城各部、院"試署",經實習考核後方
12/04 13:10

12/04 13:12,
授予官職。剛考上狀元就授予知縣職不合理,因他什麼都不會
12/04 13:12
《清史稿.志八十三.選舉三》: 「一甲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翰林)。二、三甲進士授庶吉士(點翰林)、 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官有差。」 修撰--從六品 編修--正七品 主事--正六品 中書--正七品 行人--正七品(乾隆三年裁) 評事--正七品 博士--正或從七品 推官--從六品(康熙六年裁) 知州--從五品 知縣--正七品 入翰林院的庶吉士散館考試,優者留館授編修、檢討, 其餘「改給事中、御史、主事、中書、推官、知縣、教職。」 給事中--正五品 監察御史--從五品 教職:指府學教授、或京府訓導--正七品。 《清史稿.志八十五.選舉五》: 「內則修撰、編、檢、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 外則知州、推官、州縣教授,由進士除授。」 「內閣中書、國子監學正、學錄、知縣、學正,由舉人考授及大挑揀選。」 「小京官、知縣、教職、州判,由優、拔貢生錄用。」 「員外郎、主事、治中、知州、通判,由一二品廕生考用。」 試署存在於進士、舉人、貢監生「候選」或「候補」知縣, 直接在某縣掛名署理,署滿,或實授,或仍候補,或歸吏部銓選。並非於部院試署。 進士,殿試當年便會除授官職、京官籤分各部, 外官候選候補,在吏部分雙月、單月輪班備選,籤分省份後候補, 通常此時能在該省署任,遇缺則即實授。 因為銓選順位在舉人之前,吏部引見後往往得「以知縣即用」, 再不濟也大致能在十年以內補官。 可參考一下幾位的履歷檔案: http://images.plurk.com/0bef5fa4790260cc219450b6009bed4c.jpg
捐納官分發各部、院學習三年,外省試用一年。 期滿,各堂官、督、撫實行甄別奏留,乃得補官。 這是另一回事。捐納京官在部院學習三年,捐納外官直接於外省試用, 不會有候補知縣在京學習試署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3.194

12/06 10:37, , 1F
海上花列傳裡 羅子富也是以候補知縣的身分到上海去的
12/06 10:37, 1F

12/06 10:38, , 2F
候補知縣在各地實習的說法又有一證了
12/06 10:38, 2F

12/06 13:11, , 3F
候補知縣... 看包龍星就知道都在幹麻 跟實習無關...
12/06 13:11, 3F

12/06 13:11, , 4F
候補知縣沒後台 過得也很慘
12/06 13:11, 4F

12/06 16:28, , 5F
談到清代官制就要請匡國軍節度使出手了
12/06 16:28, 5F

12/06 17:11, , 6F
候補要看是怎麼補的,考試出來的跟捐錢得的是天差地別
12/06 17:11, 6F

12/06 18:44, , 7F
正途與異途的差別
12/06 18:44, 7F

01/09 11:11, , 8F
試署和後補是不一樣的
01/09 11:11, 8F

01/09 11:12, , 9F
01/09 11:12, 9F
文章代碼(AID): #1EtDAId7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EtDAId7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