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何聽懂馬勒的音樂?

看板clmusic作者 (藐視王法)時間11年前 (2013/01/31 00:18), 編輯推噓8(8025)
留言33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4 (看更多)
※ 引述《XPXCXOXD (妳別自責,錯在我)》之銘言: : 前幾天看了東風轉播的柏林愛樂,演奏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 直覺就是很難聽,我也有幾片馬勒的CD重拿出來聽,也是同感。 : 除了少數幾首以外,其他都覺得難聽,懷疑那是不是音樂。 : 但是,不能說我覺得難聽就真的難聽,只能說我聽不懂、不會聽。 : 這問題一如之前我在板上問過聽不懂印象派音樂一樣,想知道如何入手。 : 馬勒可以這麼有名,演奏者表情能有這麼深情,也不少人說很好聽。 : 一定有其經典之處,即被歷史淘洗後,尚能存在被人稱頌之處。 : 我不能因為覺得它難聽、聽不懂它,就不去理解它,所以有此一問: : 馬勒的音樂如何聽出其美感、了解其意義?謝謝。 別想太多,音樂是為了觀眾存在的,而不是顛倒過來。  再怎麼好的音樂若沒有觀眾支持也不會長久,  不要因為不喜歡或聽不懂而自責,喜歡與不喜歡都是正常的。  藝術本身就像生命般充滿著故事性,  很多人小時候很怕吃苦瓜,但隨著年紀增長見識愈多,  很多人開始愛上那苦後回甘的味道,比如我就是,  但不愛的人還是不愛,你能說這些人不懂吃嗎?  以前曾有一段時光,除幾大交響樂團外其他的完全聽不下去,  也曾覺得國語歌壇裡大部分歌手音都不準,  但人生在世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斷地在成長在蛻變,  感官也是,小時候曾覺得伊能靜很美,長大後漸漸覺得普通,  音樂的理解也一樣,以前曾很愛德佛扎克的新世界,孟德爾頌的義大利,  過二十五後逐漸轉到馬勒第一與俄國國民樂派,  三十後又開始重聽巴哈與韓德爾,最近幾天突然又迷上Shostakovich的小協,  不要說階段了,連今天早上與晚上想聽的曲目都不同,  因為心境不斷地在變化,每一分,每一秒,每千分之一秒...  馬勒很特別,以前教授曾建議聆聽之前先念過他的傳記,  我發現有差,也很推薦你試試看^^   -- 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KUNI 粉絲https://www.facebook.com/KUNIwithGourmet Musikhttp://0rz.tw/3dZr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81.169

01/31 08:05, , 1F
伊能靜表示:...
01/31 08:05, 1F

01/31 14:36, , 2F
音樂不是為了觀眾存在的...
01/31 14:36, 2F

01/31 14:54, , 3F
音樂為了聽眾而存在的話 音樂史中的各種創新就停滯了
01/31 14:54, 3F

01/31 21:35, , 4F
如果沒有觀眾喜歡,音樂又如何存在?^^
01/31 21:35, 4F

01/31 23:21, , 5F
音樂一開始並不是寫給人的
01/31 23:21, 5F

01/31 23:22, , 6F
當然如果你要說上帝跟眾神明也算聽眾,那就算你對
01/31 23:22, 6F

01/31 23:23, , 7F
另外也有許多樂曲是自寫出後未曾演奏過,或是很少演奏
01/31 23:23, 7F

01/31 23:24, , 8F
你所謂的為了聽眾存在,只是單指流行音樂罷了
01/31 23:24, 8F

01/31 23:36, , 9F
誠如舒曼所說,音樂的目的在於反應心靈的狀態
01/31 23:36, 9F

01/31 23:37, , 10F
非常大部分的情況是音樂是為了反應作曲者的心靈
01/31 23:37, 10F

01/31 23:38, , 11F
而聽眾只是恰巧有共鳴罷了
01/31 23:38, 11F
其實你把音樂想得太狹義了,若沒有觀眾喜歡或是研究上需求,  音樂會自然地消失,這數百年來消失的曲目眾多,  巴哈無伴奏若沒重新被人發掘出來,觀眾如何得知有這麼好音樂?    或許這不會發生在巴哈身上,因為他太名氣超大, 但若是其他沒沒無聞的作曲家呢?  沒有演奏沒有觀眾那些音樂永遠躺在豆芽菜裡意義何在?   好的音樂可以流傳到後世,但這不代表音樂就一定會被留下來,  流行音樂亦是如此。搞不好一千年之後還有人在聽巴哈,  卻再也沒有人知道誰是曹格了。

02/01 01:34, , 12F
作曲和觀眾未必相關.但音樂能夠傳頌,得拜未來愛樂和保存科技
02/01 01:34, 12F
 作曲是音樂的前製,在聲音出來前它就只是樂譜而已,  當然若要深究定義,那是解讀及立場上的不同,  所以才有音樂學這一門科目,"研究所有關於音樂的本質", 假如這樣講下去當然就沒完沒了了,眾說紛紜。  但對我來說,音樂是需要觀眾的。

02/01 12:21, , 13F
簡單講:創作不一定需要買家,商品則需要買家?
02/01 12:21, 13F
創作若沒有買家,我們如何得知有創作?  自娛娛人也要有一個"自己",這個自己若不在了,  那作品還有何意義?

02/01 21:05, , 14F
其實是你把音樂的意義想得狹隘了
02/01 21:05, 14F

02/01 21:06, , 15F
物質與精神的存在並非僅為了人所知而已
02/01 21:06, 15F

02/01 21:08, , 16F
你的想法若將其限制於人,它便因此受限了
02/01 21:08, 16F

02/01 21:11, , 17F
而存在的價值與存在的時間長短並沒有對等的關係
02/01 21:11, 17F

02/01 21:11, , 18F
不過既然你認為這是有關聯的,那也沒必要繼續討論了
02/01 21:11, 18F
這是立場問題,對我來說,  你講的是"萬物",我講的卻是創作與演奏。  既然創作出於人,自然有其限制,不然隨便用個噪音我也可以說是音樂,  只是觀眾不懂而已。   音樂學是音樂學,音樂是音樂,  就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我並沒有想太狹義,因為我並不認為這有絕對的答案,  立場不同定義也不同。

02/01 21:49, , 19F
那您認為荀白克的十二音列無調性曲是屬於噪音還是音樂?
02/01 21:49, 19F

02/01 21:51, , 20F
等等,您還是當我沒問吧
02/01 21:51, 20F
噗...我曾聽過幾次的Wien Modern耶,  區區荀白克...XD

02/01 22:13, , 21F
單純認為以懂不懂無調性來區別似乎沒啥討論的價值
02/01 22:13, 21F

02/01 22:13, , 22F
另外荀白克絕非區區,至此感謝您的回覆
02/01 22:13, 22F
沒錯,對有些人來說Schönberg可能會是噪音,  對有些人來說絕非區區,這就是音樂的特點,  需要有人欣賞^^

02/01 22:26, , 23F
我並沒說我欣賞十二音列架構的音樂
02/01 22:26, 23F

02/01 22:27, , 24F
我仍舊認為不論是否被人欣賞,音樂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02/01 22:27, 24F
"絕非區區"就是一種欣賞, 只單純認為只是音樂就該有其存在價值,完全沒有任何原因,  那這論述顯然弱了,那乾脆說雜音也有其存在價值好了。  喜歡與肯定Schönberg的人絕對不少,  要提就提一些連聽都沒聽過的被遺忘作曲家吧。

02/01 23:00, , 25F
任何作品這世界上一定找的到欣賞的聽眾 至少作曲家自己
02/01 23:00, 25F
說的好!  所以作曲家自己也是一個觀眾不是嗎^^  但假如他後來不在人世了呢?音樂在哪?

02/01 23:26, , 26F
我欣賞的是荀白克本人,不是他的十二音列啊
02/01 23:26, 26F

02/01 23:27, , 27F
請注意我說的是"荀白克絕非區區"
02/01 23:27, 27F
感謝解說,  現在我知道你欣賞的是Schönberg,並不是他的音樂, 我應該是兩個都欣賞吧^^

02/02 22:14, , 28F
我推「音樂是為了觀眾存在的」這句
02/02 22:14, 28F

02/02 22:18, , 29F
我覺得研究"何謂音樂",也是研究"何謂人"的某個子題
02/02 22:18, 29F
謝謝,何謂音樂跟何謂人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02/09 14:20, , 30F
這問題我思考過無數次 我覺得如果音樂不是為了觀眾而存在
02/09 14:20, 30F

02/09 14:21, , 31F
那作曲家其實不用作曲 在心理作曲and演奏就好了
02/09 14:21, 31F

02/09 14:22, , 32F
寫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傳達 所以騙不了人的
02/09 14:22, 32F

02/09 14:23, , 33F
所以我一直把音樂寫作看作有點社會功能論的方向
02/09 14:23, 33F
+1 對我來說音樂就像是語言一樣呀, Happy New Year^^   ※ 編輯: KUNI0202 來自: 111.249.205.144 (02/09 21:39)
文章代碼(AID): #1H2KVYme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2KVYme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