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三分鐘充滿上路:BMW iX5 Hydrogen 氫燃料電池車預計 2022 年小量生產

看板car作者 (aweiweek)時間2年前 (2021/08/25 02:31), 2年前編輯推噓64(651121)
留言187則, 33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原文恕刪 非常感謝大家對於新能源開發的熱衷 以及對於氫能源未來性的熱烈討論 小弟身為氣體製造商的螺絲之一 比起撐起氣體界的巨人前輩們 我連兩把刷子都沒有 但在這裡還是希望給大家一些簡單的觀念 氣體製造是個歷史悠久卻極為封閉冷門的產業 其學問已經發展成熟且深入 小弟我盡量以簡潔易懂的方式 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入認識 如有氣體界學長及前輩看到此文 也請多多包涵 手機排版 也請多多見諒

08/24 13:22,
這個...氫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冷卻是一個很大的技術瓶頸
08/24 13:22

08/24 13:22,
有不少方法可以繞過,比方說多氣罐方案等等
08/24 13:22

08/24 13:22,
但是不包括「冷卻在技術上並不困難」這種胡言亂語
08/24 13:22

08/24 13:26,
目前主流應該是比較耗能的預冷系統解決方案,用部分
08/24 13:26

08/24 13:27,
極低溫氫氣去「稀釋」膨脹發熱的氫氣
08/24 13:27

08/24 13:35,
貼錯 這篇才對 https://tinyurl.com/yjm3kcj3
08/24 13:35
謝謝你還特地查了資料 其中有對也有需要改變一下的觀念 對的地方在於 任何氣體都是熱的不良導體 但冷卻技術這部分倒是相反了 技術瓶頸不在於如何散熱 而是在於「如何加熱」 液態氣體在轉為氣態氣體是吸熱反應 也就是需要給它熱量 才能轉成能夠使用的氣態氣體 簡單的作法為增設蒸發器 也就是像水箱或風箱仁那樣的東西 但不是為了散熱 而是給它吸更多的熱 更加極端之作法 就是使用加熱毯或加熱棒等 圍繞在鋼瓶或桶槽外以給予熱量 液態氣體皆為零下負幾十甚至負百度 環境室溫的20.30度 對於液態氣體就已經是極度高溫 但這高溫還不夠 大量的液態氣體將吸取大量熱量 甚至加熱器瓦數若不足 還會造成氣壓降低而無法使用的窘境 另外 你所指的以極低溫的氫氣去稀釋發熱氫氣...... 我頭痛了好幾秒.... 簡單說並沒有你所說的物理現象 稀釋是用在不同「濃度」而非「熱量 」 同樣純度5N之氣體 純度就是一樣 並不會有你所說 因型態改變而導致氣體純度改變的問題 回到你所斟酌的點 就是熱量 沒錯 低溫氣體會跟高溫氣體接觸達到熱平衡 但這裡膨脹帶有熱量的氣體 相信我 並不是接近百度那種高溫 而是零下100度到零下10度那種感覺 實際上還是可以導致人凍傷的程度 不存在會有爆炸或燃燒的可能 除非有額外的瞬間高溫火源 但這部分就跟加油站一樣禁止高溫火源 安全性的部分看著滿街的加油站 我相信你一定會有信心的 另外附上一個影片 https://youtu.be/BFswCrQL5xo
可以看到加氫槍表面是有結冰的 那並不是拿來冷卻加氫槍的 而是液態氫氣正在吸收加氫槍周圍的熱量 導致加氫槍周圍大氣裡的水氣開始凝結並結冰 所以在加氫時 「絕對禁止」將手放在加氫槍上 輕則使人凍傷 重則截肢 這時候也千萬不要刻意加熱加氫槍 因為越低的溫度所能得到的液態氫更多 灌入你汽車桶槽裡的氫氣才會越多 這樣才有更好的續航里程 只有在車子要使用氫氣作為燃料時 才建議加熱將液態氫轉化為氣態氫 達到最佳的效率 另外 你貼的那篇文 建議可以多看幾遍 你才能了解其中意思 敝公司也在你貼的這篇文裡有提到 小弟多少了解其中細節

08/24 13:51,
你講的是舊Mirai 新的2021版是1930-1966kg
08/24 13:51

08/24 13:52,
然後EPA續航力有 647 km
08/24 13:52

08/24 14:54,
所有的氫燃料電池車其實就是氫電混合車
08/24 14:54

08/24 14:54,
那如果直接充電 省去氫 絕對比較有效率
08/24 14:54

08/24 14:59,
特粉為何要崩潰?到時候看純電 iX5
08/24 14:59

08/24 15:00,
跟氫燃料 iX5 的銷量就知道哪個比較好
08/24 15:00

08/24 19:07,
whizz大是不懂氫燃料電池車也是馬達車嗎
08/24 19:07

08/24 19:09,
要先製氫再轉電絕對比直接用電更浪費
08/24 19:09

08/24 23:35,
氫氣站需要的佔地跟成本都比充電站高
08/24 23:35

08/24 23:35,
也需要大量的耗電來維持低溫高壓
08/24 23:35

08/24 23:36,
怎麼可能會有不方便充電卻方便充氫的地方
08/24 23:36

08/24 23:36,
黑人問號
08/24 23:36

08/24 23:37,
而且氫氣的主要製造方式就是用天然氣
08/24 23:37

08/24 23:37,
一樣是用石化能源
08/24 23:37

08/24 23:37,
那還不如天然氣直接發電
08/24 23:37

08/24 23:40,
用天然氣製造氫氣一樣會排出二氧化碳
08/24 23:40

08/24 23:42,
你知道就算是日本也只有147個加氫站
08/24 23:42

08/24 23:42,
卻有18000個充電站嗎
08/24 23:42

08/25 00:13,
儲存氫氣需要耗電是哪裡來的觀念
08/25 00:13

08/25 00:14,
主要是將氣體壓縮成高壓的過程需要耗電 但儲存桶槽本身
08/25 00:14

08/25 00:15,
根本不需耗電好嗎
08/25 00:15

08/25 00:15,
發言水準讓我大開眼界耶
08/25 00:15

08/25 00:17,
在氣體廠混到現在 我還沒看過需要耗電儲存氣體的容器
08/25 00:17


08/25 00:18,
也不需要刻意保持低溫保存氣體 因為那樣不符合經濟效益
08/25 00:18

08/25 00:20,
液態氣體因環境溫度升壓到一定程度就直接經由relief val
08/25 00:20

08/25 00:20,
ve排入大氣
08/25 00:20

08/25 00:21,
特氣排入大氣前會經過各種設備處理後排放 但像氫這種無
08/25 00:21

08/25 00:21,
害且重量輕的氣體都是直接排入大氣
08/25 00:21

08/25 00:23,
氫氣的優勢在於能夠儲存和快速充填 單純充電你還得考量
08/25 00:23

08/25 00:24,
到發電廠效率及充電速度
08/25 00:24
還有 173 則推文
還有 7 段內文
08/25 13:13, 2年前 , 148F
至於5分鐘充滿的問題 那就是換電池啊
08/25 13:13, 148F

08/25 13:14, 2年前 , 149F
換電站成本也比氫氣便宜
08/25 13:14, 149F

08/25 13:15, 2年前 , 150F
jomwang是忘了氫氣車上也有鋰電池嗎
08/25 13:15, 150F

08/25 13:27, 2年前 , 151F
氫的最大問題是「多此一舉」
08/25 13:27, 151F

08/25 13:28, 2年前 , 152F
跟純電車比 能源多耗一倍 唯一好處是填充快
08/25 13:28, 152F

08/25 13:29, 2年前 , 153F
但是加氫站的成本是充電站的幾十幾百倍
08/25 13:29, 153F

08/25 13:30, 2年前 , 154F
你電車在低溫續航就是比不上氫車,你說本田放棄,那為
08/25 13:30, 154F

08/25 13:30, 2年前 , 155F
啥歐系車廠現在又要重新玩氫車?他們傻了嗎?
08/25 13:30, 155F

08/25 13:58, 2年前 , 156F
低溫續航力會降是因為鋰電池需要被保存在
08/25 13:58, 156F

08/25 13:58, 2年前 , 157F
攝氏15-20度以上 所以需要額外耗電加熱
08/25 13:58, 157F

08/25 13:58, 2年前 , 158F
氫燃料電池車的鋰電池照樣需要這個加熱
08/25 13:58, 158F

08/25 13:59, 2年前 , 159F
所以續航照樣會降
08/25 13:59, 159F

08/25 13:59, 2年前 , 160F
降到零 請問是找插座還是找加氫站比較容易
08/25 13:59, 160F

08/25 14:00, 2年前 , 161F
歐系重新玩氫車?你錯了 他們一直都有研發
08/25 14:00, 161F

08/25 14:01, 2年前 , 162F
只是一直都不是重點
08/25 14:01, 162F

08/25 14:01, 2年前 , 163F
BMW純電有 iX3 iX i4 iX5 氫就只有iX5
08/25 14:01, 163F

08/25 14:02, 2年前 , 164F
請問哪個才是重點
08/25 14:02, 164F

08/25 14:24, 2年前 , 165F
時間會證明一切 沒用的玩意遲早消失
08/25 14:24, 165F

08/25 21:07, 2年前 , 166F
氫燃料電池小,需要加熱也少,更何況氫轉電過程會放熱,也
08/25 21:07, 166F

08/25 21:07, 2年前 , 167F
可以維持溫度
08/25 21:07, 167F

08/26 02:48, 2年前 , 168F
會放熱那就是效率差啊 不會傳給輪子的能量
08/26 02:48, 168F

08/26 09:34, 2年前 , 169F
部分推文讓我想起以前油車對電車的批評,怎麼就變成那
08/26 09:34, 169F

08/26 09:36, 2年前 , 170F
樣了,討論事情變成攻擊對方?
08/26 09:36, 170F

08/26 09:39, 2年前 , 171F
總之VW引用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
08/26 09:39, 171F

08/26 09:39, 2年前 , 172F
已經宣告純電才是正確的新能源普及之路
08/26 09:39, 172F

08/26 09:40, 2年前 , 173F
如果你的見解可以比BCG更好 歡迎來辯論
08/26 09:40, 173F

08/26 09:43, 2年前 , 174F
以目前各國的發展計畫,鋰電池感覺就是種過渡時期的產品
08/26 09:43, 174F

08/26 09:45, 2年前 , 175F
各國都是預訂2035-2040左右只賣電車
08/26 09:45, 175F

08/26 09:45, 2年前 , 176F
怎麼會是過渡期 拜託你看看新聞
08/26 09:45, 176F

08/26 09:46, 2年前 , 177F
我就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如果氫真的比電好
08/26 09:46, 177F

08/26 09:46, 2年前 , 178F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家用電都是直接送電
08/26 09:46, 178F

08/26 09:46, 2年前 , 179F
而不是先製氫 送氫 然後到家裡再用氫發電?
08/26 09:46, 179F

08/26 09:48, 2年前 , 180F
氫的問題就是「多此一舉」
08/26 09:48, 180F

08/26 09:58, 2年前 , 181F
油電車跟PHEV才是過渡期 氫只是實驗性計畫
08/26 09:58, 181F

08/26 21:41, 2年前 , 182F
推專業
08/26 21:41, 182F

08/26 21:41, 2年前 , 183F
不過各國的確都在推動深夜發電應該都要充到車上
08/26 21:41, 183F

08/26 21:41, 2年前 , 184F
深夜餘電充到全台灣每一台車都換成電動車都綽綽有餘
08/26 21:41, 184F

08/26 21:41, 2年前 , 185F
我還是贊同推動電動車普及,而不是拿冰棍加氣
08/26 21:41, 185F

08/28 00:19, 2年前 , 186F
或許可以用來離峰
08/28 00:19, 186F

08/28 00:20, 2年前 , 187F
儲能 應用在電動車就…
08/28 00:20, 187F
文章代碼(AID): #1X9JiFHZ (car)
文章代碼(AID): #1X9JiFHZ (car)